公共建筑及设施的规划设置.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097994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建筑及设施的规划设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共建筑及设施的规划设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共建筑及设施的规划设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建筑及设施的规划布置公共建筑包含办公建筑(包括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室等),商业建筑(如商场、金融建筑等),旅游建筑(如酒店、娱乐场所等),科教文卫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等),通信建筑(如邮电、通讯、广播用房)以及交通运输类建筑(如机场、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等)。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空间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以及空间的量度、形状和物理环境(量、形、质)。其中突出的重点则是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流线活动问题。(1)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1)水平交通空间布置要点: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例如走道。2)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3)交通枢纽空间使用方便,空间得体,结构合理,装修适当,经济有效。应兼顾使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创造。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过道、楼梯等空间的衔接,需要安排门厅、过厅等形式的空间,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 门厅出入口部分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使用方面的要求,二是空间处理方面的要求。(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功能分区的原则是: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关系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位置。空间组合、划分时要以主要空间为核心,次要空间的安排要有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空间的联系与隔离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处理。(3)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人流疏散分正常与紧急两种情况;正常疏散又可分为连续的(如商店)、集中的(如剧场)和兼有的(如展览馆)。而紧急疏散都是集中的。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要求通畅,要考虑枢纽处的缓冲地带的设置,必要时可适当分散,以防过度的拥挤。连续性的活动宜将出口与人口分开设置。要按防火规范充分考虑疏散时间,计算通行能力。(4)功能对于单一空间量、形、质的规定性单一空间的大小、容量、形状以及采光、通风、日照、采光、通风、温度、湿度等)条件是适合性的基本因素,同样是建筑功能问题的重要方面,应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居住区公共建筑的历史演变古代城市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最早的城市是由原始居民点发展而成的,具有的自发性。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人的聚居地发展而成城市,这些城市早已荡然无存,很难推测它们是如何组织的,公共服务设施如何安排也不得而知。据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的记载当时的居民区和市场集中在一起,“面朝后市”意指前面是朝廷的宫殿,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由此我们可以做出推断,当时由于尺度规模不大,没有必要给居住区分级,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就设在市场中。到了隋唐时期,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成熟的时期,我国居住区实行了里坊制度,以唐长安城为例,纵横相交的棋盘式的道路系统把全城划分为108个里坊,四周建3围墙,每边一门,晚上关闭,公共服务设施在坊外的街市上,只有白天有。这种封闭的里坊制一直到了北宋才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而被取消,住户可以直接朝街巷开门,商店沿主要街道布置。不难发现这种布局使居民更便利地接近公共服务设施,它们就在门外的大街上或转个街巷就到了。我国的一些古城至今保持着这种布局。古希腊城邦时期,Hippodamus提出方格型的城市道路系统和广场设在城市中心等建设原则,被称为希波丹姆模式。小亚细亚的Miletus就是按这种模式建立起来的城市。广场取代了卫城而成为城市的中心。周围有神庙、议事厅、商店、体育馆、竞技场和剧场等。德国西部的亚琛是一个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城市,这是一个自发成长的城市。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居住区,主要的公共建筑基本上集中在城市的中心部位。这样可以使这些公共服务设施发挥最大的作用。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古代世界里,由于生产、生活和居住混杂在一起,整个城市就是一个无序的大居住区,城市没有功能分区,居住区也没有分级。公共服务设施就在城市街道上或者市中心,而不在居住区内部。事实上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居住区的规模并不大。现代居住区规划中的公共建筑演变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它为城市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财富,另一方面也激化了城市的固有矛盾,其中最为尖锐的是居住区的环境恶化。针对这种情况,一些热心的西方学者就提出了种种设想,试图解决城市的矛盾。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也是这个时候才产生。住宅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1)按使用性质分(2)按使用频率分(3)按营利与非营利性质分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按使用性质分为8类1)教育2)医疗卫生3)文化体育4)商业服务5)金融邮电6)社区服务7)市政公用8)行政管理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按使用频率分为2类1)经常使用2)必要而非经常使用公共服务设施按营利与非营利性质分为2类1)营利2)非营利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1)教育:幼托、小学、中学等(2)医疗卫生:医院、诊所、保健等(3)文化体育:电影院、文化馆、运动场(4)商业服务: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等(5)金融邮电:银行、邮电所等(6)社区服务: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老年设施等(7)市政公用:变电室、高压水泵房(8)行政管理及其他: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市场工商管理部门、防空地下室配建指标的控制: 住宅区配套公建的项目应符合规范规定的千人指标。并以千人总指标和分类指标进行总量的控制。使用时可根据规划布局形式和规划用地四周的设施条件,对配建项目进行合理的归并、调整,但不应少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千人总指标。配建水平居住(小)区中与人口规模对应,并与居住(小)区同步规划、同时投入使用的服务设施的多少。 服务半径 (1)定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所服务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居住区级800-1000米居住小区级400-500米居住组团级150-200米(2)确定服务半径的因素1)居民的使用频率2)设施的规模效益规划布局应考虑下列因素(1)与规划结构相适应(2)保证各级公共服务设施有合理的服务半径(3)形成各级生活中心(4)相关项目可组合布置(5)结合上下班人流方向、公交站点布置(6)充分发挥设施的经营效益(7)充分考虑到发展的需要几种常见的规划布局实例分析实例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