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高中学生德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067884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高中学生德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综合高中学生德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综合高中学生德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商业学校综合高中学生德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执笔:陈国平 徐明君 上海市商业学校课题组成员:陈国平 邵如林 徐明君 霍桂江 傅立俐 高爱萍 林建业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加强和改进包括综合高中在内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教育刻不容缓。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和高校扩招,中专技校的生源质量普遍堪忧,有的甚至成为各个初级中学“问题学生”的聚集地。如何在提高他们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基础德育水平,已成为各个职业类学校面对的共同课题。全面了解综合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对我校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活动,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落实意见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关键词:综合高中、学生、德育、发展现状、调查、思考一、课题的提出当今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影响到人们的道德观念,影响到人们的道德实践,进而也影响到以社会道德实践为基础的学校德育活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给青少年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加强和改进包括综合高中在内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教育刻不容缓。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和高校扩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堪忧,有的甚至成为各个初级中学毕业“问题学生”的聚集地。如何在提高他们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基础德育水平,已成为此类学校面对的共同课题。在一份2001至2003年浦东新区未成年人案件统计数据,未成年人所犯的刑事案件已经上升到7.83%,其中,职校、技校案发率占到在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量的7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学生求学过程中肩负教育重任,但学生们完成学业竟要付出如此惨痛的涉案成本,说明这一领域里的犯罪预防机制与环节出了问题。综合高中是融普教和职教于一体并集两者之优势的新的办学模式。近几年来,综合高中在我国得以兴起和发展,但对于什么是综合高中却是见仁见智。目前,国内学者对综合高中内涵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所谓综合高中,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相互渗透,以市场需求、服务社会为培养方向,以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和一定职业技能为目标,融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于一体的新型高中办学模式。这一定义明确了综合高中的本质在于普职沟通、渗透。对我们学校来说,这是个“新生事物”,我们对这一批学生的情况尚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全面了解综合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的水平和状况,对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提高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落实意见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为了能够准确地评价我校综合高中学生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德育发展水平,我们于2004年11-12月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为德育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富有指导性的实证材料。二、研究的目的、意义:1、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社会调查、专题研究。2、探索综合高中学生在家庭教育、青春期、学习能力以及基础德育水平等方面的特点,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探索综合高中学生非智力因素与学业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发掘学生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综合发展。4、对综合高中学生的发展水平与状态达成共性的、一般的认识,为学生工作中德育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富有指导性的实证材料。三、课题的研究方法1、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发展水平的数据进行收集;同时,附以“访谈法”,有针对性地对个别问题进行补充,用作质的分析的材料。2、调查问卷以自编的系列问卷为主。3、为避免社会期许对家长、学生答题时的倾向性影响,问卷作答采取无记名方式。4、数据处理上主要采用推理统计中的因素分析法。四、调查内容的分析根据课题研究的方向,本问卷共设计了四套问卷,调查的内容广泛涉及学生在基础道德水平、学习态度、家庭教育和青春期四个方面评价,从中了解到和测量了同学们的观念及看法。本次调查覆盖综合高中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333套,回收333套,回收率100。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还先后在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中召开了8次座谈会,有近80名学生参加。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也为分析和解释问卷调查数据奠定了基础。41调查显示,在综合高中学生当中,思想道德现状方面呈现出三个特点传统道德依然得到发扬,道德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得到增强,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初步形成。4.1.1学生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强民族自豪感和政治荣誉感。调查统计表明,学生每天从新闻媒体了解国内外大事所用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占总数的82.7%;在60分钟以上的,占总数的34.4%;在调查与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81.2%的学生在事隔4个多月后能准确地说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的金牌数和金牌名次;96.3%的学生对日本企图占领我国领土“钓鱼岛”表示强烈的不满;本次两会首次提出“反国家分裂法”时,很多学生在第一时间表示强烈关注,74.3%的学生坚信“祖国统一大业”会最终完成的;认为经过努力,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奋斗目标最终会如期实现、我国将成为世界强国的,占总数的76.3%;81.2%的学生认为,作为一名团员很光荣,访谈中我们发现62%的学生希望将来加入中国共产党。4.1.2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明显增强。在他们回答“你觉得一个人要成功,主要取决于什么”时,有72%的人从主体角度来归因,认同的是“个人奋斗”。从他们对学习动机的认同中,也可以折射出这种主体意识的增强,在回答“你认为读书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时, 67%的学生认同“为个人前途”。他们的竞争意识,在调查中是通过他们对社会竞争的敏感程度显现出来的。有23%的学生表示“现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竞争对手关系”,33%的学生认为是“利益关系”。4.1.3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调查显示,虽然许多学生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对手关系,但是,他们仍然表现出助人与合作意识。在问到“如果有同学需要帮助,你会怎么做?”时,有67%的人选择的是“主动帮忙”,表明他们的心胸是开阔的。他们对“在班级,你有知心朋友吗?”所做的选择上,有79%的学生选择了“有知心朋友”。他们对“你认为“朋友”的标准是什么?” 所做的选择上,31%学生选择“兴趣一致”,49%学生选择“互相帮助”。学生的规则意识从他们对学校的校规校纪态度上反映出来。55%的学生选择“如果学校没有禁止,自己也不会染发、佩带首饰”;55%的学生选择“如果没有老师检查,自己会自觉的穿好校服”;67%的学生“在食堂就餐时会自觉排队”。42调查显示,学生在德育发展水平上呈现明显的倾向性问题:道德功利性日趋明显、道德认知与行为有所脱节;学校作为学生获得青春期知识的主渠道缺失;心理发展状况堪忧。4.2.1学生在价值定位和个性发展中存在明显的个人本位化和自由化倾向,人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功利化倾向,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个人本位化倾向。与学生普遍具有主体意识密切相关,他们在自我价值的定位和个性发展的取向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个人本位化倾向。在学生回答“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你最容易接受的观点是什么”的问题时,有74%的人选择“公私兼顾”。学生在对日常行为的评价上呈现自由化、多样化的倾向,在“如果学校不加禁止,你会染发、佩带首饰吗?”一题中,15%的学生选择“会”,30%的学生选择“无所谓”;在“如果没有老师检查,你会自觉的穿好校服吗?”一题中,22%的学生选择“不会”,23%的学生选择“无所谓”;在“你认为学校要求学生佩带胸卡有必要吗?”一题中,32%的学生选择“没必要”,42%的学生选择“无所谓”。人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功利化倾向,个人本位,功利主义滋长。(这表现在有的学生遇事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和集体利益,缺少社会责任感。)调查显示,许多学生的价值取向是讲求“实用”、讲求回报的功利化倾向。在“你最欣赏的人生格言是什么?”一题中, 23%的学生选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17%学生选择”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在“你选择职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一题中,43%的学生中认同“地位和收入”,认同“国家、社会的需要”的仅7%。在具体职业的选择上,学生将收入丰厚作为最重要的择业原则,也体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的功利化倾向。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脱节,言而不行,表里不一。在被问及“一个人要成功主要取决于什么”时,72%的学生选择自我奋斗。但在被问及“你对自己的前途是否有一定想法”时,58%的学生选择“有,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行动”。在被问及“你有考试作弊的行为吗”?8%的学生选择“经常有”,62%的学生选择“曾经有过”,二者加起来,共有70%的学生有过考试作弊的经历。在被问及“你有抄袭作业的行为吗”?71%的学生选择“不会做就会抄袭”,12%的学生选择“经常抄袭作业”,也就是说,有83%的学生频率较高的发生着抄袭作业的行为。4.2.2学生获取青春期知识的主渠道正在缺失,学生在青春期心理发展上呈现出更为自由、更为开放的特点。学生获取青春期知识的主渠道正在缺失,呈现出复杂、危险、多渠道的特点。在“你获取青春期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什么?”,40%的学生选择“书本”,13%的学生选择“网络”,13%的学生选择“朋友和同学”,34%的学生选择“课堂”。学校课堂作为学生获取青春期知识主渠道的地位正在丧失,他渠道的兴起,使学生更多的暴露在不科学、不健康、甚至黄祸的包围之中,对此我们深表担忧。调查显示学生在青春期心理发展上呈现出更为自由、更为开放的特点。在被问及你对早恋的看法时,51%的学生选择“无所谓”,12%的学生选择“支持”。在“对个别早恋中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的亲密行为,你的感受是什么”?63%的学生选择“无特别感觉”,16%的学生选择“认可他们的行为”。 在“你觉得学校应该怎么对待早恋的同学?”中,53%的学生选择“顺其自然”,47%的学生选择“开导”。4.2.3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正在加大,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有1/3左右的被试学生感到压力大,有四成左右的被试感到压力中等,只有不足一成的被试学生感到没有压力。从个人感受来看,学生的压力源可以依次归为六大类别: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在学习上落后于其他同学,能否考上大学,考试要争取好名次,父亲或母亲的期望。被试学生中,普遍感到来自考试及考试成绩的压力。其中,认为“考试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的占52.8%,“不能全面反映学习状况”的占28.2%,“受各方面条件限制较多”的占29%;反映在对考试的态度上,表示“担心”占47.4%,“焦虑”占32.7%,“烦躁”占11.7%,“无所谓”占8.2%;面对考试的压力,“躯体症状”表现明显的占42.1%,有负性心理活动或表现的占27.5%。认为学习时影响个体精力集中的因素为“过于担心成绩”占23.7%,“横向比较造成的结果”占37.9%,“个人心理素质的原因”占38.4%。43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成因分析43.1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冲击着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水平。当前,上海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开放,它带动了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人们思想品德的变化和发展。它一方面加速着学生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形成,改革开放初期提倡的许多新观念开始在他们身上有所体现;另一方面,转规时期中一些不成熟的东西、市场经济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消极甚至丑恶的东西也在冲击着我们的学生。作为西方道德伦理学家的麦金太尔认为,他认为高科技发展带给社会的是双重后果,人类社会充分地品尝到物质进步带给的享乐。但物质享乐的同时,生活意义的丧失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生活意义的丧失造成的今天道德秩序的混乱,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危机。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文明的进步,转规时期的我国,传统的道德机制受到动摇,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建立。就社会现实根源而言,人们通常把冲破身份、等级和出身等封建传统对个人的制约的藩篱和现代自我的出现看作是历史的进步。而麦氏则认为,这种脱离社会规定性的“自我”,即不具有任何必然的社会内容和必然的社会身份的自我,恰恰是当代道德问题最深刻的根源所在,因为在社会道德的意义上,人们在庆贺自己获得历史性胜利的同时,却把人类传统道德的社会根基也一概铲除了。因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特别是进入所谓的后现代生活以后,人类实践活动中客观的、非个人的道德标准丧失了,道德判断的标准只能出于“自我”,每个人都可以“自我”地选择那种他想成为的那种人,选择他喜欢的生活方式。结果这种所谓的“自我”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我们社会现实中社会道德本身的解体和不可捉摸的道德相对主义。近十几年,伦理学界围绕道德爬坡论与道德滑坡论、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道德规范缺位与错位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争论和讨论。这些争论为我国道德的重建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客观上加剧了人们对道德现状评价的混乱。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之间、学生周围(学校、家庭、社会等)对一些现象的评价呈现出极端多元化,学校正统的德育教育在家长、社会上非主流的言行中显得异常的苍白无力。“520”就是对目前学校德育成效的较为尴尬的评价。(“520”即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两天的家庭社会教育,道德教育的效果就完全被抵消了)。 43.2对素质教育模糊的认识和对德育教育消极的推行制约着学生健康道德品质、心理品质的形成。访谈中发现,42%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17%的学生对学习感到厌恶。这种状态与他们的学习经历不无关系。“轰轰烈烈地搞素质,一边又在扎扎实实地抓考试”,现在学生面对的学习和考试压力,已经超过了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孩子尚在幼儿园时便已逼他学这学那。学生从小学开始便已过早感受到学习与考试的重压。进入中学以后,更是一大早出门上学,下午放学回家便做作业,一般要做到晚上10点或11点才能休息。在此期间不许看电视,不许读“闲书”,不许玩电脑,乃至回了家就不许出门。在这种情况下,难以想象思想道德建设如何切入孩子们的生活并得到适当的安放。素质教育呼唤一支心理健康、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许多教师心理压力大,存在心理亚健康的现象,42%的教师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试想,作为教书育人者的教师的心理都不是很健康,能教出健康发展的学生吗? 由于上述原因,不少小学和初中学校的德育工作只是消极防范,摆不到应有的重要位置,本不完善德育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又无法推行。学生在这种教育氛围中渡过了小学和初中阶段,这种“对素质教育模糊的认识和对德育教育消极的推行”状况在他们身上也就留下深深的痕迹。4、3.3传统的德育教育手段不利于健康道德品质、心理品质的形成。在我国目前的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普遍采取的方法是灌输。从建国初期到上个世纪这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在把“又红”、“又专”作为主要评价内容的德育评价体系中,很少体现“自我”的成分,德育灌输客观上也起到了实际的效果。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在人类进入“尊重个性、提倡自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传统的德育教育手段显然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目前的背景下,道德灌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学生这一道德主体的不尊重。灌输从根本上削弱了学生道德发展所必需的理智能力和自主意识,学生在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下被实施了教育过程,心理上的排斥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无论从教育还是道德上,单一强调灌输都是不明智的、不足取的。事实表明,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健康道德观念的形成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上海市市编公民系列教材曾经以先进的理念、生动活泼的情节赢得广泛赞誉。但各级各类学校在“考试”的名义下,许多学校的德育课不断“瘦身”,访谈显示,65%被调查的学生在初三以前,政治课程经常受到冲击,改上其他所谓的主要学科。学校德育课程摆不到应有的位置,德育活动得不到正常开展,德育教育的新渠道得不到拓宽。因此,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手段仍然延续“灌输”的方法也就不足为奇了。43.4部分教师失当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学生健康道德品质、心理品质的形成。这里引用一个“关于当今我国中小学教师心态的大型调查”的数据:在对差生、违纪生进行“惩罚甚至体罚是必要的”这个问题上,有38.8%的教师“持有肯定态度”;在用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这个问题上,有“一半多的人是持肯定态度的”;在认为自己“能以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问题调查上,“持否定态度的教师就达44.8%”。通过访谈,我们归纳了引起学生反感的部分教师失当教育言行:类 别学 生 列 举讽刺和侮辱“脑子进水啦?”、“戆大”、“猪脑子”、“你有病啊”训 罚写检查、大声训斥、罚抄、罚站、罚跑、罚做卫生威 胁“叫你家长来!”、“填违纪单”、“发警示单”、甩本子、拍桌子不信任“你这次考得也太好了嘛”、“你要是会做,太阳从西边出!”其他冷处理,弃之不管、任其东西、偏爱少数“尖子”生调查显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26%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讽刺和侮辱,24%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训罚,32%的学生曾经受到老师的不公正对待当前,在现代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校园中失当教育行为仍在相当程度上损害学生的正常发展,影响他们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无法认可和接受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厌学、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自杀。这些现象在上海的各大媒体屡有报道。43.5家庭教育水平滞后干扰着学生健康道德品质、心理品质的形成。居民家庭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有所提高,不过家庭教育的误区仍然存在,影响孩子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调查显示,在综合高中学生家庭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不容乐观。在“父母从事的职业”这一问题统计中,国家公务员占2%,企事业单位占61%,有待业的家庭达25%。在“父母受教育程度”这一问题统计中,初中学历以下占13.8%,高中占72%,大专占10.8%,本科以上仅占2.7%。家庭收入人均500元以下的占10%,500-1000元占35%,1000-2000元占38.3%。调查显示,学生家庭教育出现以下问题:期望值太高。我们的学生家长没有意识到“综合高中”的确切含义,把“综合高中”等同于“普通高中”,对孩子的发展缺乏准确的定位和正确的估价。调查显示,有50%的家长希望孩子有本科以上学历,50%认同本科以下的学历;有40%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现状并不满意,忽略了孩子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的兴趣和爱好,对他们的发展考虑过高的目标定位,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太大的压力。学习目的导向失误。目前这一代学生家长是文革中长大的一代,当年他们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现在不少人有补偿心理,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为他(她)争光。我们同期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87.4%的家长把“关心学生学习”放在第一位,53.8%的家长“对孩子的未来首先考虑的”是“收入”,只有8.8%的家长考虑到“对社会的贡献”;87.7%的家长选择“对学生的职业希望很高”,只有12.2%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名工人。家庭教育中家长重智轻德的现象相当严重,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正确的引导,普遍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很高,而对孩子的品行要求只要无过即可。有些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表现为粗暴打骂、溺爱袒护,放任自流。调查显示,“当学生的成绩出现问题、学习退步时”,49.8%的家长采用“责备”的方式;当孩子有过错时,65.4%的家长选择“通过交谈改进”,而体罚打骂的则占7%;只有18%的家长“经常与学校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17.2%的家长选择“会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是否按时完成”,82.25%的学生家长不了解学生的作业是否完成。还有不少家长以工作(生意)忙为由,很少过问孩子的思想与学习,或者以多点钱来代替教育措施,造成两代人关系冷漠,家长即使有好的想法也难以得到贯彻。更有甚者,个别家长自身品行不端也给了孩子一些消极影响。单亲家庭与再婚家庭的影响。来自“单亲家庭与再婚家庭”的学生由于缺少亲情,缺乏家庭温暖,表现出性情孤僻,没有学习兴趣,情绪消极,行为散漫的特点。部分家长素质水平低下影响学生的成长。有的家庭里,父母缺乏对人生的正确追求,整日吃喝玩乐或行为不检,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品德与学习。43.6特殊的成长阶段是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水平的内在因素。每一种道德问题都能找出其心理内因。学生的道德形成是其社会化的结果,是主体在追求道德过程中将社会道德现状的内化。“白沙于涅,与之俱黑”。这批学生生长在一个社会化程度不断加强的时期,他们在广泛接触社会的同时,由于自身思想不成熟,分辨性差,易受影响,易困惑、看问题易偏激等特点,非常容易受外界社会环境尤其是身边小环境不健康道德观念的影响,有些会让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充斥自己的道德领域,出现的道德多元、困惑和模糊价值观。五、建议和对策51重视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主体作用的发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诚心诚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教育人,又服务人。对未成年人要多尊重、多理解、多关心、多帮助,不能仅仅把他们当作教育和管理的对象。这重要的论述对于我们不断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认知主义道德教育理论认为,知识和认知能力在个体道德和道德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行为训练,也不是情感的激发,而是道德认知能力包括道德判断,道德推理以及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反对传统的道德灌输开始的,对道德说教和灌输在理论上的批评和在实践中的抵制,实际体现了对道德主体的尊重和道德主体性的高扬。在具体德育教育实践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尊重他们。处于十五岁左右的这些学生,有着他们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表达方式,有着属于自己年龄群体的关注对象、关注热点,还有着不同于成人世界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我们不能把成人世界的某些东西简单、粗暴地强加给他们。其次,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了解他们,以朋友的身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在用好周记、家访、谈心等传统手段的同时,根据学生特点积极寻求了解学生的新方法、新途径。例如,在2004年我校的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上,根据当前许多青年学生喜欢“网上冲浪”的特点,有些班主任发现学生在互联网上创建了“班级聊天室”,积极寻找机会,参与学生“班级网聊”,在网上与学生敞开心扉,使学生把一些平时不可能与老师交谈和沟通的话题与老师进行了交流,这种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尊重、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使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思想道德实践。正如我校徐海老师在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上所说的,“如果学生是一头倔强的牛,那么我们就应该把鞭子换成一把鲜嫩的青草”。5.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保证教师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先导作用的发挥。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包括两部分。一是要抓好学生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是要抓好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前者是主体,后者是先导。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让皮亚杰曾明确指出:“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培养一批既有深厚的业务功底,又能践行人文关怀的教师,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5.2.1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环节,提高教师的育人技能。可以发挥我校心理教育教学的方面的优势,定期在教师中进行心理健康讲座,这一方面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的涵养水平,让他们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对待在学生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辅导,也让我们的老师掌握如何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及时干预和处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偶发事件,使他们既善于主要矛盾,又善于及时地缓和矛盾,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解决矛盾,使我们的德育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可接受心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时,融洽的师生关系,也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5.2.2做好师德教育宣传报道工作,及时报道和表彰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优秀事迹。可以发动全校师生撰写通讯稿件,充分利用校园黑板报、墙报、商校德育报和广播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师德教育中的好人好事,批评不良风气,形成良好的师德教育氛围。5.2.3可以根据我校特点,拓宽我校现有的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内容。例如,开展由学生会牵头,在学生当中开展收集教师十大文明用语和十大不文明用语的评比活动,在师资建设中,积极提倡教师文明用语、恰当用语,避免失当用语,尽可能避免部分教师失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健康道德品质、心理品质的影响。这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5.3构建“三面六点”的综合高中德育教育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格局。“三面”是指从教书、管理和服务三个方面,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把综合高中的一切活动,方方面面全部纳入育人体系,真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格局。在教职工中提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加强教科研工作,实现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与基础教学部管理工作的整合,与基础教学部服务工作的整合。“六点”是指校门口、课堂、学校电脑房、图书馆、操场、食堂。根据学生在校活动情况,这六个场所是学生最集中,教育最直接的地方。利用好这六个场所,做好德育工作,将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身心健康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校门口德育”即对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进出校门进行的仪表礼仪、文明礼貌、校规校纪甚至交通规则的教育。可以采取部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轮流参与的办法,每天安排一名领导带班,两名教师参加,在学生到校和放学时在校门口迎送学生,这既在“检查”管理,又让学生倍感亲切。“课堂德育”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德育渗透教育。在综合高中的各具体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有准备、有计划地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本学科教学当中,保证德育主渠道的畅通无阻和能效发挥。“电脑房德育”就是利用学校的网络技术资源所进行的正确地对待和使用信息科技的教育。在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网络技术的同时,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图书馆德育”就是利用学校图书馆丰富的藏书资源,通过营造图书馆高雅的文化环境和文明的服务氛围,渗透育人内容,产生育人效应。学生通过阅读积极向上、知识性、趣味性强的优秀课外读物,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的同时,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确立正确的人生取向和高尚的道德品格,树立乐于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确立,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同时,通过在学生中选拔图书管理员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操场德育”就是利用周一的升旗仪式、每天的早操和每周的两节体育课对学生所进行的多内容综合教育。通过每周一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利用早操、体育课,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教育、意志品质教育,磨炼其意志,增强其体质。“食堂德育”就是利用学生在校就餐的机会所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讲究卫生、文明礼让、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爱护环境和遵章守纪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5.4以德育活动为抓手,有目标、有系统地在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德育活动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载体。“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学校的德育工作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应该通过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活动,把德育教育具体到学生的日常行为当中,让他们在参与中辨是非、明事理、悟真谛。在综合高中学生中间业已开展的以每月之星的评比、“文明班”、“先进班”评比、体育节、艺术节、春秋游、社区志愿者服务、军训和学农等等为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笔者参与了高二年级的学农这一社会实践活动,给了我很多体会,学农前后的学生身上发生着比较深刻的变化。通过学农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体验城乡差别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热爱劳动,勤俭自强的信念;学生在完成劳动分工任务过程中,体会到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的辨证关系;让学生在独立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中,加强团结互助,懂得关心他人,提高学生的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虽然时间不长,但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和经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我校的崇明德育实践基地,结合综合高中的特点,开展如学习性的德育实践,人际交往的德育实践,社会公益性的德育实践活动等等,进一步拓宽德育活动途径和形式,丰富德育实践活动。5.5积极有效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未来学校竞争,是校园文化的竞争。校园文化既担负着育人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职责。5.5.1充分利用我校发展过程中丰富的历史资源,在综合高中学生中间开展“我爱商校”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我校已有45年的历史,形成了浓厚的文化积淀和优良传统。这些是学校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宝贵财富,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组织力量,深入挖掘,潜心提炼,以学校的辉煌成就为主线,精心打造了从不同侧面、立体式反映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远景,充分展示了学校45年来走过的坎坷历程和取得的骄人成绩。这些既传承了校园文明,增强了广大师生的自豪感,又使他们学有方向,追有目标。5.5.2 扩大现有的“名人名言”介绍规模,建立“德育长廊”。班级利用教室、基础部利用12号教学楼的1到6楼各层走廊、墙壁等的空间资源,学校在校园里选择学生出现频率较高又相对幽静的地方,建立“德育长廊”,介绍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有如中国的教育家孔子和蔡元培、数学家祖冲之和华罗庚、文学家鲁迅和郭沫若、政治家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孔繁森、外国的有科学家爱因斯坦、化学家诺贝尔、居里夫人、生物学家达尔文以及商校培养的优秀校友,简要介绍他们的生平、成就及其名言,营造一个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感悟、理解和思考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5.5.3在学生中开展以“未来名人名言”为主题的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上进心和使命感。“未来名人名言”的征集可以分阶段地先从每月之星、学校奖学金的获得者、三好学生、学生干部开始,继而推广到全体学生当中,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征集到的“未来名人名言”可以以班级、基础教学部为单位加以展示,特别优秀的学生及其名言送学校展示。学生生活和学习在自己亲手营造的环境里,对学习、对自己的未来、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和理解。5.6关注学生的青春期健康,构建班级、基础教学部、学校、家庭“四维一体”网络化教育格局,确保学生接受青春期主渠道的畅通。要求综合高中部全体师生端正认识。教师要抛开传统陈腐思想的影响,打破教学中的“性的禁区”。结合学生实际,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生殖系统和其他几个系统一样,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性知识也是一类科学知识,不应该回避,解除学生的思想障碍,破除那种有关性知识的讲授和学习感到难堪,认为下流的愚昧思想观念。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的特点,采用每期黑板报、每周招贴画、每周录象等形式进行。基础教学部可以结合课改的要求,自主拓展课程内容,增设青春期教育课程,把青春期教育从目前的生物学科中剥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可以聘请本校教师以及校外青春期研究专家,为全校学生开设青春期生理、心理、伦理、道德、法制的基本知识讲座,内容广泛涉及性生理讲解、性心理保健、性道德教育、性法制教育、性美学指引等,对青春期行为作具体指导。家庭是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第一课堂,对孩子来说,“性教育”最好的老师是家长。家长要根据孩子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抓住时机,采取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坦诚面对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性”的问题,给与孩子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性心理和性伦理,造就他们健康的心灵和人格。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要联系学生社会生活的实际,避免空洞的说理。针对影响青春期性心理产生的两方面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身和异性发生的身心变化,心中有疑惑应与家长,教师交谈,通过正当的途径来探讨有关两性的知识,解决心理矛盾,求得心理平衡。另一方面,适当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设置一些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提出几个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小故事,如“如何面对他(她)异样的目光”、“一张纸条带来的烦恼”,“汽车上的性侵扰”等请学生思考、讨论,增强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心理承受力。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要采取渐进的方式,适度合理地进行。举办青春期性教育专题讲座时,由于男女有别,举办讲座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如:青春期生理讲座时,男女生分开进行,女生讲座的重点放在月经期卫生,男生讲座的重点放在遗精现象和杜绝手淫恶习;而青春期心理讲座时,则集中进行)。进行讲座时,可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如播放光盘,教学软件等教学法手段,更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教育。5.7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加强家校联系,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本文中揭示的学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能够及时、有效地疏导和解决学生德育认知水平偏差的问题。通过家委会、家长会、校园网、家校通等形式,让家长朋友了解或参与我校的管理、决策和发展,了解孩子在校基本情况及其表现,同时进行必要的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的辅导以及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提高家长的育人水平,使家长学会用正确的方法与孩子进行沟通,并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和班主任的工作,共同推动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六、问题与展望我校的综合高中的教育教学还处于“穿新鞋走老路的窘地”。来自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考试任务和升学指标,使得目前我们综合高中老师“墨守成规”,升学的压力使得我们的老师“不敢越雷池半步”,更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研究探讨适合综合高中学生发展的新措施、新手段。这从根本上制约了我们德育创新实践的开展。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可喜的现象。综合高中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已具相当规模,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综合高中中等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结构改革,一直是近现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题和热点。据报载,国外中等教育中既传授知识又辅导技能的综合类学习也相当普遍,1991年美国综合高中学生数占98.4%,英国占90%以上,日本也占30.6%。同时我国其他兄弟省市的综合高中改革的实践,也成为我们发展综合高中的宝贵的财富。“蓝领”技术工人的稀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效应已经引起当今社会的普遍关注。2002年8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是指导我国新世纪初叶职业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5年度职成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今年下决心增加中职招生100万,达到650万,并争取到2007年实现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周济说,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要按照“订单培养”的方式,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决定的颁布与实施,国家教育主管行政部门领导的重视,不仅对我国职业教育而且对整个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高中在我国的发展必将有一个美丽而广阔的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