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8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022178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8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8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8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高中新课标 化学必修1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单元分析】本单元教材是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体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由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微粒的变化,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微粒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物质的分散体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微粒,所以本单元很自然地引出了“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等基本概念。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本单元中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还可以为后阶段学习钠、镁、氯、氮和硫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打下必要基础。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气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浊液等具体实例,本单元中有关“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体系”的内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重要的基础。从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胶体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是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从本专题的三个单元之间的关系看,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有关原子的一些基础知识,本单元转向从分子层面去认识化学物质,同时又为第三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打下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目标角度分析,本单元内容和编排为教学留下了自主发挥的余地。另外,在教材的编写中,还为教师开发利用其他教学资源留下通道,许多地方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理解、不同经历,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发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不同的实例、增加不同的实验,来达到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设计中必须把握好的重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开放的问题情景中自由讨论、自主研究、自主形成结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关注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形成探究、自主、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教学设计中要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地从已有的记忆和基础为起点,进入新问题的研究,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如在开始讨论“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下列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在以往的化学学习中,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纯净的化学物质?举出6种以上的例子。这样就自然地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引到新的课题上来了。重视“过程和方法”的目标达成。本单元中第一部分直接讨论“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实际上后续的“物质的聚集状态”和“物质的分散体系”也是物质的分类和转化问题,只不过分类和转化的角度不同而已,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本单元内容的这种前后联系。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利用这类素材,创设情景让学生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从中体会分类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增强思维的发散性品质。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会物质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化学物质的性质,更好地了解化学物质的应用,懂得物质的分类就可以实现由“掌握了一种物质”向“贯通一类物质”的转变,大大提高学习和认识化学的效率。物质的量概念中包含着微观微粒的计量方法,气体摩尔体积中包含着气体物质的计量方法,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中还包含着有关化学计算的技能。教学设计中要注意这方面知识和技能目标的把握。【课时安排】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2课时物质的量3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 2课时 物质的分散体系 1课时【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本单元开头的几幅图片中展示的化学物质都是人工制取的,以图片形式展示在开头,是要告诉学生化学已经为人类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学生了解人类生活离不开化工生产、化学合成。这样安排,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入本单元内容。要精心体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教学素材。本单元的教学可以采用如下形式进行:教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自主思考、发问、探索和讨论一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得出结论一学生自主应用自己得到的结论一教师点评。当然,引入本单元,除了可以利用教材第9页的插图外,也可利用其他图片、录像和一些媒体素材来引发学生思考。如利用有关铜、铝、铁等材料应用的素材提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过程与方法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2、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3、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重要内容。2、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学习和研究转入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图片若干课时安排2课时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言“科学是美的,每个科学家都有这种感觉。”(杨振宁语)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奥秘无穷。下面我们一些来看一组图片。展示:教材的几幅图片。板书一、物质的分类师化学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要应用,在你的生活经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请各位同学在纸上写出一些实例,再进行小组交流。自己完成实例后,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的化学物质有:水、氧气、金属、碳、塑料、二氧化碳、汽油、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师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为了获得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物质,并更好地利用这些物质为人类服务,化学家们需要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需要探索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转化时所遵循的规律。如何来分类呢?师给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食盐水等。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给这些物质进行分类?生1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有:空气和食盐水;纯净物为: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生2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有:铜、碘、氢气、石墨;化合物有:乙醇、硫酸铵。空气和食盐水是混合物。生3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气态、液态和固态。气态为:空气、氢气;液态为:乙醇、食盐水;固态为:硫酸铵、铜、碘和石墨生4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易溶、微溶、难溶。易溶为:乙醇、食盐水、硫酸铵;微溶为:碘;难溶为:空气、氢气、铜、石墨师以上同学提出的分类形式都非常好。有从组成、导电性、状态、溶解能力等依据来分析的,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在不同的角度思维,就会“山穷水尽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说明衡量事物的标准不止一个。板书物质分类标准的不同,分类形式的结果各不相同。展示老师在此也提出一种分类方式与同学们一起共享。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非均匀化合物均匀化合物非金属单质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单质金属单质氧化物酸酸碱盐问题解决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钙(Ca)氯气(Cl2)氯化钙(CaCl2)溶液硫酸(H2SO4)碳酸钙(CaCO3)氧化钙(CaO)氢氧化钙Ca(OH)2 ,请同学们讨论得出结论。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按上表进行分类:混合物为:氯化钙溶液,其余为纯净物。在纯净物中,单质为:钙和氯气,其中钙为金属单质,氯气为非金属单质;化合物有:硫酸、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在化合物中又可分成氧化物、酸、碱、盐。属于氧化物为:氧化钙;属于酸为:硫酸;属于碱为:氢氧化钙;属于盐为:碳酸钙。过渡实际上对上述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用不同的依据进行分类。同一类物质在组成或某些性能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按物质的类别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能。问题在一定条件下,一些物质不同类别的物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如酸和碱反应转化成盐和水。【问题解决】KOH属于碱,CO2和SO2是非金属氧化物,请写出足量KOH溶液分别与CO2、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你还知道哪些类别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转化?转化的条件是什么?请同学思考、讨论。板书二、物质间的转化完成下表所列的物质的转化类型,并将你知道的其他的转化类型补充到表中。物质的转化类型化学方程式单质化合物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酸盐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方案。物质的转化类型化学方程式单质化合物2H2O2=2H2O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CaO+H2O=Ca(OH)2酸盐H2SO4+BaCl2=BaSO4+2HCl【板书】单质、酸、碱、盐、氧化物间的相互关系:碱盐和水新酸新盐新碱新盐盐两种新盐盐金属+盐金属金属氧化物无氧酸盐含氧酸盐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H2+盐CaCO3CaOCa(OH)2CaCaCl2交流讨论2、钙的金属活泼性比镁强,电解熔融的氯化钙可以得到金属钙和氯气,钙与氯气反应又能生成氯化钙。请你尽可能多地写出图中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将你的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学生活动学生先自已完成,然后小组讨论。展示自己完成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CaO+CO2CaCO3 CaO+2HCl=CaCl2+H2O CaCO3CaO+CO2 CaCO3+2HCl=CaCl2+CO2+H2O Ca+2H2O=Ca(OH)2+H2 2Ca+O2=2CaO Ca+2HCl=CaCl2+H2 Ca(OH)2+2HCl=CaCl2+2H2O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Cl2+Na2CO3=CaCO3+2NaCl CaCl2+2H2OCa(OH)2+H2+Cl2师请同学们对照自已书写的方程式进行检查,并将刚才书写的反应方程式,按化学反应类型进行分类。整理与归纳1、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完成表14的填充。反应类型实例ABABABABABCACBABCDADCB展示学生作业,由学生讲解,并说出判断理由。反应类型实例ABAB化合CaO+H2O=Ca(OH)2ABAB分解CaCO3CaO+CO2ABCACB置换Ca+2HCl=CaCl2+H2ABCDADCB复分解Ca(OH)2+Na2CO3=CaCO3+2NaOH师刚才这位同学归纳出了初中学习过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这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非常清楚,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归纳一下,这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生在化合反应是多归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二单二化合物,复分解反应是两化合物间相互交换。思考若在水溶液中发生下列两种类型的化学反应:(1)复分解反应;(2)一种金属与另一种可溶性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这两类反应的条件是什么?请将为两类反应的条件填写到下列横线上。(1),(2)。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要有沉淀生成,要有气体生成,要有水生成。第二个反应的条件是:在金属活动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单质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化学史话历史上曾经认为有机化合物只能由生物的细胞在一种特殊力量生命力的作用下才能产生,人工合成有机物是不可能。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通过蒸发氰酸铵(NH4CNO,一种无机化合物,由氯化铵和氰酸银反应制得)水溶液得到尿素CO(NH2)2。尿素的人工合成,揭开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序幕。本课小节这一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和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物质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别,不仅无机物与无机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实际上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也可以转化。作业:用化学方程式完成下列物质间的相互转化。CaCaOCaCO3CaOCa(OH)2CaCl2补充题答案:2Ca+O2=2CaO CaO+CO2CaCO3 CaCO3CaO+CO2 CaO+H2O=Ca(OH)2Ca(OH)2+2HCl=CaCl2+2H2O课后小结第二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的:1. 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2. 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学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3. 培养学生使用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理解,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4.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用发展的观点,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方法:质疑、讨论法引入上节课我们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型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问Fe2O33CO2Fe3CO2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都不是)上述分类方法有局限性,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这类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板书 氧化还原反应问题各写出一个符合要求条件的化学方程式两种单质化合;两种化合物化合;单质与化合物化合。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物质;一种物质分解成三种物质。非金属置换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置换金属单质。复分解反应:氧化物与酸;氧化物与碱;酸与碱;酸与盐;盐与盐。(练习,讲评)问反应:CO2CO2 ,C2CuO2CuCO2除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之外,还属于什么反应类型?(氧化和还原反应)从得失氧角度分析:(学生回答)讨论从得失氧角度分析下列三个反应: 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基本反应类型H2CuOCuH2OC2CuO2CuCO2COCuOCuCO2 否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孤立存在还是同时存在?若2NaCl22NaCl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否符合上述定义?(不符合)结论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方法。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必定同时发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所学的定义有局限性。我们从得失氧角度分析了氧化还原反应,我们继续讨论其反应的特征和实质。投影1反应实例得失氧情况化合价变化(特征)H2CuOCuH2O2NaCl22NaClZn2HClZnCl2H2对于反应我们非常熟悉,该反应中有氧的得失。而后两个反应并无氧的得失,但仍为氧化还原反应,它们究竟有哪些共同点呢?结论都发生化合价变化。分析学生标出上述反应的化合价变化并分析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板书(1)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2)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角度)讲解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不仅能分析有得失氧的反应,还能分析虽没有得失氧,但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的反应。练习用化合价升降观点分析下列反应的氧化还原情况:(1)2KClO3 2KCl3O2(2)2KMnO4 K2MnO4MnO2O2(3)MnO24HCl MnCl2Cl22H2O板书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特征),氧化反应(被氧化)(“升氧”)化合价降低(特征),还原反应(被还原)(“降还”)练习分析下列反应的化合价、被氧化、被还原的情况:Cl22NaBr2NaClBr22Na2H2O2NaOHH26NO4NH35N26H2OCu2H2SO4(浓) CuSO4SO22H2O讨论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结论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小结本节内容依据化合价是否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布置作业用化合价升降观点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1.C2H2SO4(浓) CO22SO22H2O2.2SO2O22SO33. 2KClO3 2KCl3O24.FeCu2Fe2Cu5.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6.2HClO2HClO27.Cl2H2OHClHClO8.Cl22NaOHNaClNaClOH2O课后记物质的量教学目的:1. 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微粒之间的关系2. 了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 培养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课时:3教学方法:启发、谈话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引入已知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3g,求0.012kg 12C所含12C原子的数目:物质间的反应是按一定的数目比进行的,而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我们取用的物质,都是可以用称量器具称量的。那么我们称量的一定质量的物质所含的微粒数目为多少呢?分析反应C O2 CO2的微粒数比和质量比 微粒数比: 质量比:可称量的物质与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一定存在某种联系。板书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引入要知道一定质量的微粒含有的微粒数目,用“个”为单位,是否合适?请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讨论怎样把一定质量(或数量)的物质与数目联系起来?讲述在国际单位制中,考查一定质量的微粒含有的微观微粒数目,使用“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及其单位摩尔(mol)。物质的量:用来表示物质所含一定数目微粒集体多少的物理量,符号为n那么采用多大的集体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呢?板书2.摩尔的基准:以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作为摩尔的基准。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约为6.021023mol1分析如果在一定量的微粒集体中所含的微粒数与NA相同,我们就说它为1mol。举例1molO中约含有6.021023个O3.摩尔: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练习1.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 ,物质的量为 。2.26.021023个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3.N个C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4.课本P71.小结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mol)、微粒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A)间关系n注意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与长度、时间、质量等一样。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理量单位名称单位符号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发光强度坎德拉cd2.摩尔这一单位,只用来表示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等微观微粒,不能表示宏观物体。3.使用摩尔时,微粒的化学式必须写在“mol”后面。4.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有单位的(mol1)。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B.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C.物理量的单位是摩尔D.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2.下列关于摩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的一种基本单位B.摩尔是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C.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D.摩尔既是质量单位又是数量单位3.下列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A.1molFeB.1mol氮C.1molH2SO4D.0.5mol氯气E.mol氦4.0.5molH2SO4中约含 个H2SO4分子,在水中能电离出H 个,SO 个。5.3.011023个O2的物质的量是 mol,含O mol6.9.031025个NH,物质的量为 mol,所含电子数为 个。布置作业课后小结第二课时 摩尔质量教学目的:1. 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关系2. 培养演绎归纳、综合分析、类比推理的方法。教学重点:摩尔质量概念及有关计算教学难点: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摩尔的基准是什么?1mol12C原子的质量是 g2.nmolH2和nmol氦气具有相同的 A.分子数B.原子数C.质子数D.电子数引入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很大的数值,但用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它象一座桥梁将微观微粒同宏观物质联系在一起。微观微粒单个不可见的微粒12C物质的量1mol12C(6.021023个微粒的集体)宏观物质12g12C,可称量、可见的物质可见1mol12C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C的原子量(以g为单位)问题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设元素B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Ar,一个原子的质量为m,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mC则Ar(B) ,m ,推出1molB原子的质量(即6.021023个B原子的质量) 又知1mol12C的质量为12g,即6.021023mC12g 1molB原子的质量 可得出结论:板书二、摩尔质量1.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12. 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以g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以g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练习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molO的质量为 ,M(O) 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molH2的质量为 ,M(H2)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molH2O的质量为 ,M(H2O) Na的式量为 ,1molNa的质量是 ,M(Na) SO的式量为 ,1mol SO的质量是 ,M(SO) 小结摩尔质量:M(gmol1)例1483gNa2SO410H2O中含Na和SO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所含水分子的数目是多少?解:Na2SO410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2,M(Na2SO410H2O)322gmol1 n(Na2SO410H2O)1.50 mol则n(Na)1.50 mol23.00 moln(SO42)1.50 mol11.50 moln(H2O)1.50 mol1015.0 molN(H2O)n(H2O)NA15.0 mol6.021023 mol19.031024答:略NAMMNA练习课本P8 1总结 N n m有了物质的量、M和NA 反应方程式中的量的关系就可以用物质的量表示如: H2 (g) Cl2(g) 2HCl (g)微粒数比 1 1 2质量比 2 71 73物质的量比1 1 2练习课本 P83布置作业课后小结第三课时【复习检测】1. 同质量的下列物质中,含分子数最少的是A.F2B.Cl2C.Br2D.I22.测得30滴水的体积为aml,则每滴水中含有的分子数为A.30a18NAB.NAC.D.【新授内容】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意义如: 2H2 (g) O2(g) 2H2O (g)微粒数 2 1 2扩大NA倍 2NA 1 NA 2 NA物质的量 2mol 1mol 2mol质量 4g 32g 36gM 2gmol1 32gmol1 18gmol1【例题】1.nmolH2和nmol氦气具有相同的 A.分子数B.原子数C.质子数D.电子数2.22.2gCaCl2溶于( )g水中,才能使每10个水分子中溶有一个ClA.18B.36C.72D.90【练习】1. g KmnO4(158)中的氧原子数与24.5 g KClO3 (122.5)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相同(23.7g)?2.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它们所含的电子数之比为711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它们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3.质量相等的SO2和SO3,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所含原子总数之比为 ,所含氧原子个数之比为 ,所含硫原子个数之比为 。4.1 g N2中含有n个N2分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NA可以表示为A. 14n/molB.28n/molC.n/14 molD.n/28 mol5.FeO、Fe2O3、Fe3O4三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A.134B.236C.698D.389课后记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目的:1.在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2.通过气体摩尔体积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具:投影仪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CO2CO2 微观 6.021023 6.0210236.021023 1mol 1mol 1mol宏观 12g 32g 44g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利用物质的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与微观微粒联系起来。但是我们平常所见到的物质,都不是单个原子或分子,而是它们的聚集体。物质的聚集状态主要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许多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可以呈现不同的聚集状态。【板书】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聚集状态微观结构微粒的运动方式宏观性质固态 微粒排列紧密,微粒间的空隙很小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有固定的形状,几乎不能被压缩液态 微粒排列较紧密,微粒间的空隙较小可以自由移动 没有固定的形状,不易被压缩气态微粒间的距离较大可以自由移动 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被压缩【过渡】对于气体,无论是实验室或生产中都是使用它的体积而不是质量,那么如何利用物质的量把宏观可量度的体积与微观微粒数联系起来呢?我们已经知道,1 mol任何微粒的集合体所含的微粒数目都相同,1 mol微粒的质量往往不同。已知1mol物质的质量,由物质的密度,我们可以求出它们的体积投影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物质状态微粒数 摩尔质量 gmol1 密度 gcm3 体积 cm3Al固6.02102326.982.709.99Fe固6.02102355.857.867.10H2O液6.02102318.020.99818.0C2H5OH液6.02102346.070.78958.4H2气6.0210232.0160.0899gL122.4N2气6.02102328.021.25 gL122.4CO气6.02102328.011.25 gL122.4请根据上述数据分析物质存在的状态与体积的关系结论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 在相同状态下(标准状况:0,101kPa),1mol气体的体积 。板书一、气体摩尔体积1.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 、 、 (量的多少、微粒本身大小、微粒间的距离)引导那么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阅读思考)当微粒数一定时(1mol),决定体积大小的因素是 和 。(微粒本身大小、微粒间的距离)展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距离比较和1mol几种物质的体积示意图(课本P10)分析由于固体、液体物质中微粒间的距离非常小,所以,1mol固体、液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 ,因此,1mol固体、液体物质的体积是 。分析我们知道气体比固体和液体更容易压缩,这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和液体中的微粒之间的距离大得多。在气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要比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很多倍,通常情况下,同质量的气态物质的体积要比它在固态或液态时的体积大1000倍。气体分子的直径约为0.4nm,而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则约为4nm,即分子间的距离约是分子直径的10倍。因此,当气体分子数相同时,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而不是 。 由于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 ,当温度降低时,气体分子间的距离 ;当压强增大时,气体分子间的距离 ,当压强减小时,气体分子间的距离 。因此,要比较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就必须要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才有意义。 标准状况: 。(273K,101Kpa)2. 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 ,表达式:Vm,单位: (Lmol1)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 。即标准状况下Vm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1molH2的体积是22.4L2.1mol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3.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都约是22.4L4.标准状况下,一定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5.温度为0,压强为505kPa时,CO2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16.当温度高于0时,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大于22.4L7.标准状况下,1molN2的体积约是22.4L8.1molCO和1molCO2所含分子数相同,体积也相同。注意:描述对象:气体只有标准状况下Vm22.4Lmol1Vm有单位:Lmol1小结由气体摩尔体积Vm我们可以直接把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联系起来。如标准状况下,22.4LO2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O2分子数为6.021023。即在标准状况下,22.4L的任何气体,含有的气体分子数都是6.021023。布置作业课P11 问题解决课后小结第二课时复习检测1. 标准状况下,若两种气体的体积不同,其原因是A.气体性质不同B.气体分子的大小不同C.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不同D.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mol1就是气体摩尔体积B.非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1mol不可能为22.4LC.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中都含有约6.021023个分子D.1mol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是22.4L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在标准状况下,22.4L的任何气体,含有的气体分子数都是6.021023。那么在非标准状况下,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是否也相同呢?讨论因为不同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是相同的,所以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的大小只随分子数目的多少而发生变化。在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中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即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阿佛加德罗定律)表达式:同温同压下:板书二、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计算公式:n ,例题113.0 g锌与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最多可收集到多少体积(标准状况)的氢气?解:例题2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结NAMMNAV(气体)N n m阿佛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同温同体积的条件下:同温同压下:练习1. 在同温同压下,两种物质的量相同的单质气体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体积都是22.4LB.具有相同的体积C.都是双原子分子D.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目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A.在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NAB.在标准状况下,18gH2O所占的体积约是22.4LC.32gO2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有的原子数相同布置作业基础练习P4715课后小结物质的分散系教学目的1、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2、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3、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4、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重点:胶体的定义、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法、比较发现法、讲述法教学用具:实验器具课型:新课课时:2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新课的准备:复习溶液、悬浊液、乳状液的组成、性质,引出1.分散系的概念:化学上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分散系。新课进行:2.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的分散系,叫做胶体。强调:划分溶液、胶体、悬浊液或乳浊液的依据是分散质的大小。胶体的分类:按分散质的构成分子胶体、粒子胶体; 按分散剂状态液溶胶、气溶胶、固溶胶。实验制备Fe(OH)3胶体并使之与CuSO4溶液对比。强调外观上没有什么区别,均一、透明。实验用一束光线区别Fe(OH)3胶体CuSO4溶液。强调:当光线通过Fe(OH)3胶体时,会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区别溶液分散系与胶体分散系,分析形成光亮通路的原因。3.各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的直径1nm1100nm100nm分散质微粒分子或离子粒子集合体或高分子巨大数目分子集合体特征外观均一,透明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稳定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4、胶体的性质(简介)胶体的性质由分散质大小所决定,胶体分散质大小是区别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1、丁达尔现象现象:一束光线照射到胶体上,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解释:光的散射造成,与分散质粒子大小有关,只有胶粒才对光产生散射,光亮的通路实际上是由一个个发亮的胶粒组成。应用:区别溶液与胶体。 2、布朗运动现象现象:胶粒作类似花粉的杂乱无章的无规则运动。解释:胶粒受到各方面的作用力不平衡,方向不断变化。3、电泳现象实验:对Fe(OH)3(胶体)通电,阴极颜色逐渐变深,说明Fe(OH)3胶粒移向阴极,胶粒带正电荷。解释:胶粒直径小,表现积大,吸附能力强,吸附阴阳离子,使胶粒带电。规律: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胶粒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土壤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应用:分离氨基酸及蛋白质,疾病诊断,电泳电镀。5、胶体的应用1、改善金属、固体非金属、高分子材料的的机械性能、光学性能;2、医疗应用;3、土壤化学应用;4、日常生活中应用(净水原理)新课的延伸:胶体为什么也是稳定的分散系,破坏胶体必须采取什么措施?教学小结: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现象、电泳现象。【课堂练习】1.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胶体微粒不能穿过半透膜 B.有丁达尔现象C.有电泳现象 D.分散质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2.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C.胶粒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D.胶粒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3.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丁达尔现象的透明溶液一定是胶体溶液B.胶体分散系在电场中一定有电泳现象C.因为Fe(OH)3胶体带正电,所以在电场作用下有电泳现象D.不能穿过半透膜的微粒一定是胶体微粒4.不能证明胶体微粒比溶液中溶质微粒直径大的实验是( )A.电泳 B.丁达尔现象 C.布朗运动 D.渗析5.与胶体性质无关的事实是( )MgCl2能用于止血 ;硅胶能用作吸附剂;明矾用于净水;一束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药皂里加苯酚能消毒;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KMnO4溶液通电时阴极区溶液颜色变浅,阳极区溶液颜色加深.A. B. C. D.6.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用盐卤点豆腐;水泥的硬化;水厂同时使用FeSO4与Cl2处理自来水;河海交接处易形成沙洲;硬水会降低肥皂的去污能力.A. B. C. D.全部.7.胶体微粒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因为( )A.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 B.有很大的表面积C.有很强的分散力 D.有电泳现象【布置作业】课后小结第二课时【复习提问】什么是电离?(演示NaCl的溶解和电离过程) 【新授内容】第一课时 强弱电解质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 2、非电解质: 注意:(1)描述的对象: (2)条件: (3)化合物本身电离【引入】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那么等体积、等浓度的不同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演示实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比较观察实验现象: 原因: 结论: 【讨论】1、电解质溶液为什么可以导电?食盐晶体能否导电?为什么?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由什么因素决定?3、同体积、同浓度的不同电解质溶液在相同条件下的导电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二、强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 2、弱电解质: 3、各类化合物的电离情况:(1)离子化合物: (2)共价化合物: 【结论】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是完全电离的,属于强电解质。4、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比较项目电解质非电解质定义物质种类举例导电实质5、强、弱电解质的比较项目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化合物类别电离程度溶液中微粒的种类电离方程式【练习】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明矾,NO2,Cl2,Fe,乙醇,HF,HClO4,NH4NO3,NaHCO3,Al(OH)3,NH3CO2,Al2O3,AgCl,BaSO4,氯水。2、下列叙述是否正确?为什么?(1)无水硫酸铜不导电,而胆矾中含结晶水,所以胆矾可以导电。(2)强电解质由于完全电离,溶液的导电性一定强。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一定强?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一定弱?2. 溶解度小的物质导电能力一定弱,溶解度大的物质导电能力一定强?学生回答,分析板书三、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问题1. 导电的原因: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2. 导电性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与电解质的强弱和溶解度皆无关。四、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用“”,弱用“ ”多元弱酸分步写,多元弱碱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