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件):中图必修3第2章 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021250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件):中图必修3第2章 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地理(课件):中图必修3第2章 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地理(课件):中图必修3第2章 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迎进入地理课堂 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东莞利用土地 劳动力资源的低成本优势 吸引了台湾各大电脑厂商前来投资建厂 形成了完备的电脑零配件生产体系 但是 随着企业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土地 劳动力成本上涨 加上远离市场 人才储备不足 使得这里吸引资金的优势渐失 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才资源丰富 科技实力雄厚 而且本身就是一个深具潜力的市场 使得这里开始成为台商投资的热点 近几年来 台商投资已经向长江三角洲的上海 昆山 苏州 南京一带转移 学习目标 1 以江苏省为例 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2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 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 工业化和城市化1 工业化 1 概念 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工业 2 城市化 1 概念 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 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2 内涵 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向城市地域转化 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 3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城市化又会反作用于工业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 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农村地域 相互影响 二 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1 江苏省概况 位于长江 淮河下游 黄海之滨 人口密集 经济发达 2 现状 1 工业化进程较快 工业化水平较高 2 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 工业化进程 3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但城市化水平仍发达国家和世界的平均水平 城市 众多 明显 加快 低于 三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1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对认识不够全面 2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环境问题 3 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 城乡有待进一步完善 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城市化的内涵 统筹发展思路 2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前景与主要措施 2 推进的主要措施 调整行政区域 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地发展城市群 建设三大 城市圈 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保证 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 广泛吸纳社会资金 盘活城市 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 组团式 体制和政策 存量土地 读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中国目前的工业化 城市化水平与国际通用标准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2 要推进中国的工业化 城市化 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要点 1 读图分析 与国际通用的工业化指标相比较 中国的工业化水平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指标为15 4 中国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中国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高达50 远高于20 以下的国际标准 中国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为36 2 也没有达到60 以上的国际标准 离实现工业化还很远 要点 2 归纳总结 可见要推进中国的工业化 城市化 要扩大第二 三产业就业人数 应降低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 同时也要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读图文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山东省总面积15 78万平方千米 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 75 已经接近47 的世界平均水平 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 黄河经济带的振兴 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 3万 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1 从材料和图1中可以看出 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 2 从图2中可以看出 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 3 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 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水果生产是否有利 试说明理由 2008年山东省矿产资源勘查取得重大突破 在莱州又发现一特大型金矿 探明金矿资源量103吨 在济宁新发现一处特大型铁矿 济宁铁矿 其中兖州颜店矿段已控制资源量高达10亿吨 是迄今为止我省发现的最大铁矿 4 若两地的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 试简要分析将给当地带来哪些影响 答案 1 工业产值增加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 2 城市面积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3 有利 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水果需求增加 带来广阔市场 不利 城市发展使农业用地减少 水果种植受到影响 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4 有利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 不利 占用耕地 环境污染 加重交通压力 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1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 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图 完成 1 2 题 1 上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 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 A B C D 2 中 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B 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C 目前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D 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 解析 由城市化知识可知 中国城市化率大致为30 多 日本城市化率为70 多 中国工业化率在不断上升 日本在下降 目前 中国工业化水平远低于日本 答案 1 B 2 C 读江苏省综合经济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说明江苏省的位置 2 江苏省城市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3 图中江苏省城市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是什么 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的城市是什么 江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分布变化是什么 要点 1 读图说明 位于长江 淮河下游 黄海之滨 淮河穿过江苏省 说明江苏一部分属于南方地区 一部分属于北方地区 要点 2 读图分析 苏南地区人口密集 城市众多 中北部人口相对稀疏 城市数量较少 徐州人口密集 要点 3 对比分析 由图中数字和图例可以看出 苏州国内生产总值为1540 6 为图中城市中最高的 南京第三产业比重为50 也是图中城市中第三产业比重最高的 由图中资料可知南部城市国内生产总值普遍高于北部 改革开放后 珠三角 与 长三角 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奇迹 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快 投资环境佳的两大区域 结合下面的材料 分析回答问题 1 从省级行政区划上看 两地区有差异 珠三角 各地同属广东省 长三角 各地则分属 2 两个区域的经济高速发展 均得益于国家政策 改革开放 但也略有区别 珠三角 主要是 政策 长三角 主要是 政策 分析 珠三角 该项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 3 从吸引外资上看 珠三角 在20世纪80年代吸引的 外资 主要来自 地区 近几年有下降的趋势 而 长三角 吸引的外资主要来自 地区 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 4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 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两地区的城市化速度近十几年都很快 试简述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5 两区域的经济高速发展 造成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规模人口迁移 其主要的方向是 形成大规模的流动人口 但近两年 两区域都出现了所谓的 民工荒 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 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 A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 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B 沿海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 许多民工在当地便可以就业C 由于两地区生活成本高 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 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D 两地企业应在提升工资的同时 加强人性化管理 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E 两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向技术 资金密集的行业转移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解析 结合材料中 长三角 珠三角 的范围 分析各自的特点 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分析 民工荒 的原因 答案 1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 2 发展经济特区浦东开发地处东南沿海 对外联系便利 邻近香港 澳门 地处侨乡 有利于引进资金 技术 设备 3 香港 台湾欧美 4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5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BCDE 2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 2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较高 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城市群 城市填图中代码 省市填简称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以 和 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 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 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 布局合理 协调发展 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 并加强与香港 两个特区的协调 打造一个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 为核心 地跨 三省市 龙头城市上海市定位为国际经济 金融和贸易中心 该城市群目前的特大城市有 不久这里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 大都市圈 3 改革开放以来 珠江三角洲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 人民生活最富裕 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 试分析其区位优势 4 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5 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答案 1 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两区同处在河流三角洲地区 地理位置优越 海陆交通便利 三角洲地形平坦 水网密布 降水充沛 土壤比较肥沃 劳动力资源丰富 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优越 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 2 AGF 沪 苏 浙 3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 靠近东南亚 毗邻香港 澳门 地理位置优越 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土地价格低廉 是著名侨乡之一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 有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4 基础建设大量占用耕地 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土地资源紧张 农业基础明显削弱 生态环境破坏 区域环境质量下降 工业的迅速增长 导致能源紧张 5 积极发展核电 建设了秦山 大亚湾核电站 加快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建设 根据以下所给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题 材料一某沿海地区工业化 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材料二见下面两幅图 1993 2005年该地区酸雨频率年际变化 该地区污水排放量变化 1 1998年以后 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2 1999年以后 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 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3 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 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要点 1 读图说明 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 总体趋势上升 但有波动 要点 2 读图分析 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要点 3 读图归纳 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 污水污染 地表径流污染 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 或人类生产活动 生活污水污染 或人类生活活动 农业活动污染 或农药 化肥过量使用 要点 4 轻松识记 节约用水 减少污水排放 兴建污水处理厂 农业污染防治 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管理 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 污水达标排放 下图为我国广东省地形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相关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 广东省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大省 目前却成为我国粮食输入地区之一 现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 形成荔枝 龙眼 花卉等生产出口基地 粤西形成了6 7万公顷早熟荔枝 3 3万公顷香蕉 2万公顷菠萝 10万公顷糖蔗 10万公顷北运蔬菜基地 粤东的名茶 沙田柚也有12万公顷之多 粤北则大规模种植烟草 杂果 药材等 1 阅读材料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 简述广东省目前种植业生产发生了哪些变化 并简述其产生的原因 2 从自然角度简述粤西地区发展香蕉 菠萝种植的有利条件 3 阅读下表 描述广东省1998 2004年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受其影响该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998 2004年广东工业三类大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统计表 4 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解析 种植业生产的变化 主要指种植结构的变化 生产技术的变化 分布地区的变化等方面 引起种植结构改变的原因主要考虑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的变化主要是社会经济方面的变化 如市场 劳动力 土地价格 交通和政策等 香蕉 菠萝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应从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去考虑 如地形 气候 土壤 灌溉条件 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的工业区位的改变 主要表现为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增大 对交通网络的完善和运力要求增大 要求科技水平提高 通信网络完善等方面 答案 1 水稻 粮食 播种面积减小 或粮食产量减少 农作物品种多样化 增加 或答三种以上种植品种 农业产品出现地域专营 或答出现具体农产品生产基地也可 和规模化生产的趋势 农业产品结构从粮食为主转化为以经济作物为主 国家政策扶植 转变 市场需求扩大 交通便利 或道路网络的完善 农业科技水平提高 资金注入 或充足 2 热量充足 丘陵 低山 平原 降水丰沛 或充足 土壤条件适宜 3 新兴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增加值比重持续增长 传统产业所占增加值比重持续减少 潜力产业所占增加值比重呈增长趋势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尤其是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增大 对交通网络的完善和运力要求增大 要求科技水平提高 通信网络完善 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4 环境污染 交通拥挤 就业 居住 社会治安等社会问题 3 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 结合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1 结合下图 分析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 结合下表 描述江苏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并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江苏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 3 江苏省工业化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 请分析说明原因 4 江苏省从苏南到苏中再到苏北梯度差异比较明显 实现该省经济 社会持续发展的措施 正确的为 多选 A 苏南 苏中和苏北应加强协作 实现共同发展B 苏南地区应大力发展农业 稳定国民经济基础C 苏中地区要加强淮河流域开发D 苏北地区要积极发展工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江苏省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现该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第 1 题 根据图中信息 可弄清江苏省城市化的时间差异 回答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第 2 题 根据表中数据 可认清江苏省城市化的空间差异 造成该差异的原因要从它们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第 3 题 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 经济较发达且发展迅速 人口稠密 因而会导致能源的短缺 水资源的污染 土地资源的减少等问题 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导致 三废 的大量产生 第 4 题 苏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经济基础好 应承接上海等大城市的产业转移 大力发展第二 三产业 促进经济的发展 苏中借助淮河加强区域开发 而苏北地区应加大工业发展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 1 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 后期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 2 苏南 苏中 苏北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自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 影响因素 地理位置 交通状况 经济基础 科教水平等 3 水资源问题 由于污染严重 存在水质型缺水现象 能源问题 常规能源短缺 能源需求量大 能源供需不平衡 土地资源问题 人口稠密 人均土地资源少 且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耕地大量减少 环境污染严重 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大 治理投入跟不上 4 ACD 1 江苏省工业化 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江苏省地理位置优越 自然资源丰富 人力资源充足 交通运输便捷 经济基础雄厚 工业化 城市化优势条件明显 列表归纳如下 2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主要措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在快速发展中 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我们要找到问题的原因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具体如下表所示 3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联系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 工业化是导致近代城市化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工业革命之前漫长的历史时期 城市发展缓慢 城市规模较小 城市化水平很低 工业革命后 城市成为工业生产中心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 促进了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的加强 加快了地域分工 促使工业和人口在地域上集中 工业化的发展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 出现了一大批新的工矿业城市 工业化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 为城市的产业提供了后备劳动力 从而使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 此外 工业化也促进了城市本身基础设施的完善 加大了城市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4 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及苏南模式的特点和优越性 1 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东北模式 2 苏南模式的特点和优越性 5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异同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 城市化水平 发展特点方面存在异同 具体如下表所示 1 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一些地区在城市化实践中 把城市化等同于城市建设 把城市化水平等同于单一指标 城市化率 把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城镇规模扩大和具体建设项目推进上 2 工业化就是城市化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城市化的内涵主要包括 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 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 工业化 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一 选择题江苏省城市众多 人口密集 经济发达 在中国城市化的历史上有过辉煌 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为此采取了许多措施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据此回答1 2题 1 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 对城市化内涵认识不够 工业化过程中环境问题突出 忽视了 以人为本 基础设施成本高 效益差 城市优势显著 城乡差别扩大 特大城市多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A B C D 2 江苏省城市化建设的思路包括 城市现代化 农村城市化 城乡一体化 打破旧体制下的行政区划 增强城市聚集力 带动城乡一体化 适当发展特大城市 加快发展大城市 积极合理发展中小城市 重点培育中心城镇 实现主要大中城市基本现代化A B C D 解析 联系江苏省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可推知第 1 题中的 不正确 第 2 题的政策性较强 但只要联系第 1 题就好理解C项正确了 答案 1 A2 C 右图为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 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 4题 3 图中 a b c三条曲线 表示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的分别是 A a bB b aC b cD c a4 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 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 B C D 解析 工业化前期 以农业为主 工业和服务业不发达 因而农业人口比例大 工业次之 服务业比重最小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人口由农业向工业 服务业转移 故农业人口比重下降 工业和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 到后工业化时期 工业人口比重下降 大量工农业人口转向服务业 服务业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故a代表服务业 b代表工业 c代表农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 我国目前农业正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农业劳动力比例呈下降趋势 工业和服务业人口比例迅速上升 答案 3 B4 B 二 综合题5 读我国三个地区略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丙图所示为 工业基地 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缺乏 2 甲图中A地区资源运往丙地最经济的运输途径是 3 乙地 资源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矿石加工成初级产品 经贵昆线 线 浙赣线运往丙地 4 为减轻丙地大气环境污染和能源不足问题 国家采取了资源调配方案 在丙地消费的各种能源中 比重可能将会因此而增加的是 和 解析 考查地区工业化的影响因素 据图分析可知甲图所示为我国陕西 内蒙古和山西煤炭丰富地区 A为大同 有至秦皇岛的运煤专线大秦线 乙图为广西 湖南和江西三省区的部分区域 此地有色金属丰富 丙图为我国的沪宁杭地区 经济发展快但能源和原材料缺乏 答案 1 沪宁杭矿产资源 能源 原料 2 经大秦线运至港口 再海运至 长三角 上海 3 有色金属湘黔 4 水电天然气 核电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