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019513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螀芃艿袀袂肆薈衿羅节薄袈膇肅蒀袇袆莀莆蒄罿膃节蒃肁莈薁蒂螁膁蒇蒁袃莇莃薀羅腿艿蕿肈羂蚇薈袇膈薃薈羀肁葿薇肂芆莅薆螂聿芁薅袄芄薀蚄羆肇蒆蚃聿芃莂蚂螈肅芈蚂羁芁芄蚁肃膄薂蚀螂荿蒈虿袅膂莄蚈羇莇芀螇聿膀蕿螆蝿羃蒅螆袁腿莁螅肄羁莇螄螃芇芃螃袆肀薂螂羈芅蒈螁肀肈莃袀莇袁袇蒇蒀蚄膅蒆薂衿肁蒅螄蚂肇蒄蒄羇羃肁薆螀衿肀蚈羆膈聿莈螈肄肈蒀羄羀膇薃螇袆膇蚅薀膅膆莅螅膁膅薇薈肇膄虿袃羃膃荿蚆衿膂蒁袂膇膁薄蚄肃芁蚆袀罿芀莆蚃袅艿蒈袈袁芈蚀螁膀芇莀羇肆芆蒂蝿羂芆薄羅袈芅蚇螈膆莄莆薀肂莃葿螆羈莂蚁蕿羄莁莁袄袀莀蒃蚇腿莀薅袃肅荿蚈蚅羁莈莇袁袇蒇蒀蚄膅蒆薂衿肁蒅螄蚂肇蒄蒄羇羃肁薆螀衿肀蚈羆膈聿莈螈肄肈蒀羄羀膇薃螇袆膇蚅薀膅膆莅螅膁膅薇薈肇膄虿袃羃膃荿蚆衿膂蒁袂膇膁薄蚄肃芁蚆袀罿芀莆蚃袅艿蒈袈袁芈蚀螁膀芇莀羇肆芆蒂蝿羂芆薄羅袈芅蚇螈膆莄莆薀肂莃葿螆羈莂蚁蕿羄莁莁袄袀莀蒃蚇腿莀薅袃肅荿蚈蚅羁莈莇袁袇蒇蒀蚄膅蒆薂衿肁蒅螄蚂肇蒄蒄羇羃肁薆螀衿肀蚈羆膈聿莈螈肄肈蒀羄羀膇薃螇袆膇蚅薀膅膆莅螅膁膅薇薈肇膄虿袃羃膃荿蚆衿膂蒁袂膇膁薄蚄肃芁蚆袀罿芀莆蚃袅艿蒈袈袁芈蚀螁膀芇莀羇肆芆蒂蝿羂芆薄羅袈芅蚇螈膆莄莆薀肂莃葿螆羈莂蚁蕿羄莁莁袄袀莀蒃蚇腿莀薅袃肅荿蚈蚅羁莈莇袁袇蒇蒀蚄膅蒆薂衿肁蒅螄蚂肇蒄蒄羇羃肁薆螀衿肀蚈羆膈聿莈螈肄肈蒀羄羀膇薃螇袆膇蚅薀膅膆莅螅膁膅薇薈肇膄虿袃羃膃荿蚆衿膂蒁袂膇膁薄蚄肃芁蚆袀罿芀莆蚃袅艿蒈袈袁芈蚀螁膀芇莀羇肆芆蒂蝿羂芆薄羅袈芅蚇螈膆莄莆薀肂莃葿螆羈莂蚁蕿羄莁莁袄袀莀蒃蚇腿莀薅袃肅荿蚈蚅羁莈莇袁袇蒇蒀蚄膅蒆薂衿肁蒅螄蚂肇蒄蒄羇羃肁薆螀衿肀蚈羆膈聿莈螈肄肈蒀羄羀膇薃螇袆膇蚅薀膅膆莅螅膁膅薇薈肇膄虿袃羃膃荿蚆衿膂蒁袂膇膁薄蚄肃芁蚆袀罿芀莆蚃袅艿蒈袈袁芈蚀螁膀芇莀羇肆芆蒂蝿羂芆薄羅袈芅蚇螈膆莄莆薀肂莃葿螆羈莂蚁蕿羄莁莁袄袀莀蒃蚇腿莀薅袃肅荿蚈蚅羁莈莇袁袇蒇蒀蚄膅蒆薂衿肁蒅螄蚂肇蒄蒄羇羃肁薆螀衿肀蚈羆膈聿莈螈肄肈蒀羄羀膇薃螇袆膇蚅薀膅膆莅螅膁膅薇薈肇膄虿袃羃膃荿蚆衿膂蒁袂膇膁薄蚄肃芁蚆袀罿芀莆蚃袅艿蒈袈袁芈蚀螁膀芇莀羇肆芆蒂蝿羂芆薄羅袈芅蚇螈膆莄莆薀肂莃葿螆羈莂蚁蕿羄莁莁袄袀莀蒃蚇腿莀薅袃肅荿蚈蚅羁莈莇袁袇蒇蒀蚄膅蒆薂衿肁蒅螄蚂肇蒄蒄羇羃肁薆螀衿肀蚈羆膈聿莈螈肄肈蒀羄羀膇薃螇袆膇蚅薀膅膆莅螅膁膅薇薈肇膄虿袃羃膃荿蚆衿膂蒁袂膇膁薄蚄肃芁蚆袀罿芀莆蚃袅艿蒈袈袁芈蚀螁膀芇莀羇肆芆蒂蝿羂芆薄羅袈芅蚇螈膆莄莆薀肂莃葿螆羈莂蚁蕿羄莁莁袄袀莀蒃蚇腿莀薅袃肅荿蚈蚅羁莈莇袁袇蒇蒀蚄膅蒆薂衿肁蒅螄蚂肇蒄蒄羇羃肁薆螀衿肀蚈羆膈聿莈螈肄肈蒀羄羀膇薃螇袆膇蚅薀膅膆莅螅膁膅薇薈肇膄虿袃羃膃荿蚆衿膂蒁袂膇膁薄蚄肃芁蚆袀罿芀莆蚃袅艿蒈袈袁芈蚀螁膀芇莀羇肆芆蒂蝿羂芆薄羅袈芅蚇螈膆莄莆薀肂莃葿螆羈莂蚁蕿羄莁莁袄袀莀蒃蚇腿莀薅袃肅荿蚈蚅羁莈莇袁袇蒇蒀蚄膅蒆薂衿肁蒅螄蚂肇蒄蒄羇羃肁薆螀衿肀蚈羆膈聿莈螈肄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芙蓉区燕山二小 任 慧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在这里就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分析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探讨。大家都知道:教材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但这一课程资源要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正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合理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因此,下面我就从解读教材入手,针对各部分内容提出一些教学实施建议,以供大家参考。一、教材简析(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认识万以内的数,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锐角和钝角,初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 (二)编排特点本册教材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如:在每个教学单元的开始,教材都安排了即反映现实生活内容又包含有所学数学知识的主题图。使各部分知识的教学都从学生有所体验的实际问题或现实背景引入。使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计算教学继续体现算法多样化。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维习惯使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保护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次,许多例题和习题具有开放性,提供让学生继续探索的线索,为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创新意识创造条件。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在实际活动中可能碰到的系列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第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表内除法是第一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计算也是学生需要掌握和形成的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与现行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变化较大。 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表内除法(一)”教学除法的意义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表内除法(二)”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分段集中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第二,除法的初步认识分“平均分”和“除法”两段进行。“平均分”通过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除法”则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同时了解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第三,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学习除法的含义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除法计算教学与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结合编排,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的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所学习的除法计算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3、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在二年级上册教学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实验教材在“图形与变换”单元安排了认识锐角与钝角、简单的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锐角与钝角的应用,理解平移、旋转现象,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学会对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5、教材继续注意提供既丰富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例如,在“找规律”单元,继续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又如在“图形与变换”单元,让学生用学具制作美丽而有趣的玩具等,这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二、单元教学建议 (一) 解决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教材安排了3个例题,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必须掌握的知识点1、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用法。2、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掌握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100以内数两步计算的问题:加减混合 连减(两种方法解决)乘加、乘减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1、 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 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3、 小括号的用法及运算顺序4、 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5、 学会写单位和作答(口头)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方法。教学时,我们要继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主动获取数学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教师切忌急于求成,代替学生提出问题。当然,二年级学生的提问能力还有待培养,有时学生的提问往往踩不到点上。这时,教师应注意及时点拨引导,指导提问方法。在学生描述信息、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还应与学生共同进行梳理,用较为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述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板书或多媒体呈现文字叙述的题目,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学生提出问题后,建议大家就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学会用分析法去分析问题,比如例1要知道“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就必须知道原来有多少人,又来了或走了多少人。例2要知道:“还剩多少个?”就必须知道一共有多少个,买了多少个。通过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看到问题,就能够主动想到:“要解决 ,就必须知道 。”的思考习惯。大家看,例1是一个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一步过渡到两步,比如说引入时,教师可以先从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引入,创设这样的情境:原来看木偶戏的有22人,现在走了6人。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自己提出问题:“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要知道“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就必须知道原来有多少人,走了多少人?然后自己解决。接下来,教师将题目改编,增加“又有13人来看戏”的信息,让学生直接解决:原来看木偶戏的有22人,现在走了6人,又有13人来看戏。现在一共有多少人看戏?学生有了前面的铺垫,很多学生会直接用剩下的人数加上新来的人数,也就是161329人。这时教师要适时追问:16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说出22-6=16人以及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在学生交流分析思路时,教师要强调为什么用两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因为要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就要知道“原来有多少人”和变化的人数,现在变化情况由原来只有人走变为即有人走了,又有人来了,所以必须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从而强调学生要学会看图,养成认真审题,明确题意再动笔的好习惯。那么在学生汇报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问一问每一步解决的是什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到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方法。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还要突出一题多解的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在学生独立尝试解题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反馈与交流,引导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思维活动,呈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例1,除了书本给出的两种方法外,也许学生还会提出“13622”的方法,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路,只要学生能正确表述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另外,在方法发散时,可能有学生会把分步计算和列综合算式的两种不同形式看做是两种不同的方法,这时教师要适时指出分式与综合算式其实是同一种思路,只是表示方式不同而已,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他思路的分步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的形式。例2、例3的分析模式大体上可以参照例1进行,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例2的教学中,小括号是教材第一次出现,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又是本节课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情境,帮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明确小括号的作用,初步掌握小括号的使用方法。由于教材中缺少四则运算的练习,仅通过一个例题的教学是不可能让学生掌握小括号的使用方法的。因此,建议老师们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这部分的单项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并初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而且这种练习要贯穿在整个学期中,通过练习多次进行渗透与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例3的教学,因乘加、乘减是上期的学习内容,其学习难度不大,因此建议教学时可以将数据改为4、4、3,更为开放。这样在就可以得到24+3和34-1等多种不同的解题策略。在练习设计时,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是一个开放的习题,但我认为针对性不够,建议大家围绕乘加、乘减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我个人认为练习二的第4题和第5题在学生进行基础练习之后是不错的选项。至于练习的发展走向,我个人觉得可以向三步拓展,如在最后可以设计这样类似的习题:一枝自动铅笔2元钱,4枝一包,现在有5包整的,3枝散的,求一共多少钱?这里需要提出来的就是,大家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一步是基础,两步是关键,三步是发展。不要一味求新求难,一定要注意保底教学。在练习环节,我们还可以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补充条件、按要求编应用题或选择信息后提问解答等多种形式的开放练习。最后要说明的就是关于解决问题的书写格式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不是必须列综合算式和使用小括号、综合算式要不要脱式计算、解答后要不要写答语等?由于这些内容到三年级后都会具体学习,本册教材只是做了简单的介绍,课标上也都没有作要求,因此在教学时,建议大家对学生也不要做统一要求,对于那些能够提前掌握的学生我们可以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那些学习稍困难的学生不要强求。课时安排,大家可以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安排45个课时,3节新授,12节练习。(二)表内除法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包括除法的意义、用乘法口诀求商和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分两个单元集中安排,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如下:单元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3课时1、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求商思路,掌握求商方法。4、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5、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除法运算的含义(平均分)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掌握求商方法正确熟练的用口诀求商。4、用除法的意义解决一步计算的除法问题。5、用乘法和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1、理解除法的意义。2、掌握求商方法,正确熟练的用口诀求商。3、解决乘除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问题。1、平均分的意义和平均分的方法。2、理解除法的意义。3、读写除法算式。4、除法各部分名称。5、用26的乘法口诀准确的求商。6、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7、用除法的意义解决一步计算的除法问题,会写单位名称。(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2)“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能分成几份”8、解决先除后乘的乘除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问题。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9课时1、让学生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综合运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1、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2、应用除法含义解决的两种实际问题:会解决与“平均分”相联系的简单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3、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1、正确熟练的用口诀求商。2、解决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用除法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3、解决先乘后除的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除法意义教学要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相对于加法、减法和乘法而言,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直接生活体验较少。因此,建立除法的意义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表内除法教学中的难点之一。那么,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呢?除法的意义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因此,教学时可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具体教学可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创设“分一分”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呈现不同的分法(每份同样多与不同样多),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平均分”。第二,在操作、想象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平均分15个橘子、平均分12瓶矿泉水、帮小朋友分组租船、帮小熊分筷子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懂得“怎样才能平均分”,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如教学第14页例2“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时,可以借助小棒(或小圆片等)代替苹果,先让每一位学生动手操作,独立分一分,然后组织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平均分的策略,充分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如有的学生一个一个分;有的先两个两个分,再一个一个分;还有的先估计,然后直接就三个三个分。分完后,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分的结果,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苹果”。再如,教学第14页“做一做”时,也应组织学生动手实践,但操作前,可以让学生先估一估每份大约有多少瓶矿泉水,并想一想“怎样分,比较快”。在解决问题后,教师可再一次提出开放性问题:还可以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有几瓶?组织学生继续探索。例3是以前学习的“包含除”的生活原型,现行教材不再区分“等分除”与“包含除”,因此在教学时也不要给出这样的界定,可以引导学生将例3与例2的分法进行对比,发现例3是一份一份的分的,而例2是等分。例3的教学难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就不同的分法能够选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完整表述。进一步体验、感悟“平均分”,逐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为学生学习除法打好基础。在教学“除法”时,教师可以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直接告诉学生“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同时说明除法算法各部分的名称。这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就要让学生建立除法算式和平均分操作活动之间的联系,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一方面,要从具体到抽象,即让学生能根据操作的过程与结果,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体验其中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还要从抽象回到具体,即让学生根据除法算式进行操作,并根据操作描述算式的意义,加深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如“1234”既可以理解为“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4个”,也可以理解为“有12个苹果,每人分3个,能分给4个小朋友”。这里要提出来的是,对于单独的除法算式,一般不要求讨论它的意义,除法的意义最好要结合具体的情景来理解。练习四的第7题是理解除法意义的一道综合性习题,可以好好利用。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除法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如在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时,要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求商方法。交流时,要展示学生不同的策略。如实践操作的方法,通过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解决问题;连续做减的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优化,使学生认识到用乘法口诀求商与平均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设置情境或直观教学,使学生掌握并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脱离了具体的情境,用乘法口诀求商就成为一种纯粹的计算技能,而且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表内除法二”的“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就是对学生这一技能掌握情况地检验与考核,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并加深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训练学生看到一句乘法口诀就能马上说出两乘两除四个算式。本学期,对于学生的乘除法计算能力教材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下表:因此,本学期的除法计算技能训练要贯穿整个学期,平时教学时要注意合理组织练习,提高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这里的合理组织练习,强调要做到以下几点。(1)为学生提供必需的练习内容。熟练的乘法口诀是求商的必备条件。因此,除了让学生懂得乘法口诀在除法计算中的重要作用外,还需要不断给学生提供熟记乘法口诀的练习,比如继续抽背口诀、乘法口诀填空“( )六二十四”和求乘法算式中未知数“6( )=24”等练习,这些练习不仅能熟记乘法口诀,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为提高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打好基础。(2)适当加大课堂练习密度。小学低年级的练习,必须以课内为主。适当加大课堂练习密度,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尤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殊“照顾”。例如,多进行口头练习(如“对口令”、抽卡口算、小组抢答等),把练习题制成卡片让学生练习,这样可以加大课堂练习密度。但要注意“适当”二字,把握课堂容量。密度太大,学生过分紧张,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持久。单调的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降低练习效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注意练习形式多样化。例如,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送信”“找朋友”“抽卡”等游戏性练习活动,让学生兴趣盎然、生动活泼地投入练习活动,将有效地提高计算能力。3、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借助直观情境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根据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将解决问题教学渗透在除法的意义、乘法口诀求商各个环节当中,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始末。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29页例3是一个与“平均分”相联系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时,让学生借助情境图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如:“平均每组多少人?”“可以分几组?”两个问题不分先后,哪个先提就先解决哪个,或者两个问题全部提完再依次解决。这里要注意的就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初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31页例4是一个乘除混合的两步问题。教学时建议从一步解决的除法问题入手,如:引入时,根据教材提供的商店购物的情境(商品价格暂不出现),先出示“30元可以买6只小熊猫”或“4个闹钟要用24元”等信息,让学生根据信息提问并解决问题。接着出示一条:“我想买5辆汽车应付多少钱?”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要求5辆汽车的总钱数必须知道每辆汽车的钱数和买的辆数。在学生要求下再补充出示“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的信息,让学生试着将两条信息编成一道完整的数学题并尝试解答。学生在反馈交流方法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楚完整地表述每一步的意思,明白算理。随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组进行练习,如出示:“27元可以买3个篮球、买6个文具盒要18元、花28元能买4副羽毛球拍、5个地球仪的价钱是40元”等多条信息,让学生根据“我要买( )个( )需要多少钱?”通过开放式的题组训练,让学生发现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是第一步都是先求出“买一个( )要多少钱”,从而引导学生小结解题方法。“表内除法二”的解决问题安排了三个例题,54、55页的例2、例3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关于“倍”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第一次接触,他们已经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但是对于“倍”的概念,学生们有时候还是很模糊的,而且就这个课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生是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已有的这些经验学习新知。首先,我们可以创设一个做小花的情境,如课件呈现分行排列的红花和蓝花,红花摆2朵,蓝花6朵。引导学生说出两种花之间的数量关系,“红2朵、蓝6朵、红比蓝少4朵、蓝比红多4朵、蓝花是红花的3倍”等,学生在表述为什么蓝花是红花的3倍的过程中,课件同步演示:蓝花2朵2朵地圈在一起,有3个2朵,所以蓝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这里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找“几个几”的方法,使新知识(倍)和旧知识(几个几)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含义。当学生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有了初步认识以后,课件又呈现分行排列的黄花和红花,要求学生照上面的样子先2朵2朵地圈一圈,再填一填,进一步明确:由于黄花有4个2朵,所以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至此,学生不仅初步认识了倍的含义,而且也能自主体会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展示交流学生的不同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优化得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的结论以及其中的算理,为解决例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做好准备。59页例4是一个表内乘除法两步运算的问题。教学时,我们可以从课前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入手,自然地过渡到小朋友去春游划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出示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你可以读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有几条船,每条船上有几个人”然后再出示第二幅图,问学生小朋友在游玩时碰到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帮他解决吗?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并在小组里说题意的基础上派代表在班上交流。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要整体观看两幅图的欲望和需求,通过联系上、下图理解题意,不但使每一位学生对题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题意的能力。在指导学生练习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看图、读图的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综合式,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可以让学生进行板演,要关注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你是怎样想的?”,“谁能看懂这个算式?”,“这样的算式你理解吗?”,“谁能解释一下这个算式吗?”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会这样算,你的理由是什么?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两种以上方法进行解答。这里要提出来思考的几个问题是:(1)主题图的呈现的顺序怎样更合理?先出示第一副图,再出示第二幅图,或者两幅图同时呈现?(2)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把握“扶”、“放”的“度”?(3)递等式在第四册整册教材中只有本节课出现,而且在课后的练习中没有要求学生用递等式计算,我建议这样处理:课堂上向学生介绍递等式及写法,让学生对递等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学生懂得两步计算式题在计算时还可以写递等式计算,对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练习中用这样的写法进行计算,但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这样的处理方式。教材把表内除法安排在了二、四两个单元,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这里提供几种方案供大家参考,一就是上完二单元直接上四单元;二是把“用79的口诀求商” 调至“用26的口诀求商”之后,把解决问题进行集中教学;当然,如果老师们在教学时发现学生“26的口诀求商”掌握得不是很好,需要更多的练习时间,也可以按教材原有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给予学生一个对所学知识缓冲消化时间。 (三)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加法和减法一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具体教学内容及目标如下:单元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1、学生能熟练、准确的数数,知道数的顺序。知道数数可以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的数。2、认识计数单位,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理解一、十、百、千、万之间的十进关系。3、认识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知道计数单位上数的含义。4、知道一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5、会读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数的写法6、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7、理解近似数的含义,能写出一个准确数的近似数。8、会计算整百、整千不进(退)位加减法。1、数数、读数、写数的方法和数的组成。2、数位的意义及作用,数位顺序表的应用。3、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4、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及简单的计算。1、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能够准确数出下一个数。2、记清楚数位顺序,让学生根据组成写出这个数3、中间有0和末位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1、能够准确数出一个数前面和后面的数。2、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3、掌握数位顺序表。数位上数的意义。4、读、写万以内的数。5、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6、写出一个准确数的近似数。7、计算整百、整千不进(退)位加减法。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加减法口算,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意识。3、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鼓励算法多样化。4、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2、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3、千以内数加减法的估算1、算理的理解。2、估算的方法。1、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3、估算。(千以内数的加减法估算)二年级“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第二次大循环,教材又将这个循环分解为两个小循环来进行教学,即千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循环分得细的好处是教学难点分散,学生容易记忆和把握知识点,但同时又有可能带来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结构断裂。所以,认识循环的增加是影响学生认识和发展的双刃剑,不要以为循环次数越多越好,尤其是简单重复同一认识水平的循环那简直就是浪费学生的时间。适当的循环是必要的,它应当以学生认识的基础为前提,如果在第一次大的循环认识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好的知识结构基础,就大可不必把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细分为两个认识循环。鉴于此,对于“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我有以下两点建议:第一,注意利用学生已形成的数的知识结构基础,帮助学生尝试运用结构支撑实现万以内数的认识的主动迁移。这样教学的好处是:一是学生可以把数的意义、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整合起来进行认识,而不再是以前的分离认识的散点化状态;二是学生可以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新的知识可以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并自然而然的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而不再是以前的点状认识的割裂化状态;三是学生可以利用数的构造结构不断认识和生成新的数,而不再是以前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比如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中还是要从计数单位、数的组成等各个方面全面认识1000以内的数。首先让学生通过数数,从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十,到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再一百一百的数,10个百是一千,认识记数单位个、十、百、千,同时渗透相邻记数单位之间十进的关系。接下来借助计数器来数数,由于学生对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往往弄不清楚下一个数到底是几十、几百,借助计数器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解决这个数数的难点。然后再让学生口头数数。再接下来通过计数器拨数结合数位表教学读、写数和数的组成, 最后通过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巩固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同时结合估算,培养学生的数感。第二,注意沟通万以内数与百以内数之间的区别与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提炼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方法结构。学生在第一次数认识的循环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即“高位起,依次读写;想数位,读写数字;末尾0,都不读(要占位)。”在第二次循环的千以内或者万以内数的认识中,当学生利用这个读写方法尝试在具体情境中读写百以上、万以下的数时,除了中间有0的情况意外,其他情况学生都能顺利的实现迁移。正因如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把千或万以内的数与百以内的数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在读写方法上的共同点和差异,沟通它们在数的构造结构上的内在联系,从而提炼和形成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这样不仅为学生进行万以内数的认识提供具体的方法支撑,而且还可以为学生认识和生成新的数提供结构支撑,更为日后的多位数的认识提供知识结构的准备和铺垫。这里要提出来引起大家注意的就是,因为培养学生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因此,有的老师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认为学生已经有了100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内容比较简单,就把教学重点放在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上,比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让学生估数,而忽略了计数单位、数的组成等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什么是数感?数感应怎样培养?不少教师存在疑惑,也经常被误解。比如,有教师仅仅把数感理解为估计的能力,认为学生能较为准确地估计出物体的数量(如一袋小棒的根数、一瓶黄豆的颗数等),就说明具有了较强的数感。因此,在数概念教学中一味强调估计能力的培养。显然,这样的理解是十分片面的。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算的态度与意识,其内涵十分丰富。举例来说,教材第69页有一张图片,下面写着“有八百六十八人跑马拉松”,学生应该怎样理解这个数呢?首先,应该理解这个数表示的现实意义,即表示在跑马拉松的运动员的总人数,而且人数很多;其次,能与自己熟悉的数概念建立联系,并能自觉地进行比较。如能与自己学校学生总人数进行比较,知道是“多一些”还是“少一些”。第三,能依据数的组成知识,自觉地在头脑中进行重新编码,如出现“1010”方阵表象,知道八百六十八人表示有八个这样的方阵还要多一些。如果说精确计算教学的核心是算法,那么估算教学的灵魂就是意识。实践中,不少教师把估算教学仅仅理解为估算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这显然值得商榷。但小学生比较习惯于精确计算,估算意识较为薄弱,往往认为“估算的结果是不正确的”,从而排斥估算,不愿用估算解决问题,估算一直是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因此,在本册教材的估算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注意创设现实的估算情境,使学生主动产生估算的需求,体验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第二,重视估算方法、策略的交流,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第三,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逐步渗透的过程,要结合计算、解决问题等内容的教学,有意识地加以渗透和培养。如在计算前让学生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在解决问题后用估算来判断结果是否有误等。在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如可以结合现实情境呈现万以内的数,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现实生活中的数,让学生在具体而生动的实际例子中理解数的现实意义。又如,可以引导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几个三、四位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第70页“做一做”第3题,第80页第9题)。再如,让学生学习用近似数来表达和交流,并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估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等等。(四)图形与变换第三单元教材安排了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