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视域中的哲学问题-谈后语言哲学方向.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016467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视域中的哲学问题-谈后语言哲学方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言学视域中的哲学问题-谈后语言哲学方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言学视域中的哲学问题-谈后语言哲学方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学视域中的哲学问题谈后语言哲学方向第13卷第4期湖南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Vol?13No-42010年7月JournalofHunan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Jul?2010摘要:在国内部分学者的努力下,西方语言哲学在国内语言学研究中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探索后语言哲学的方向和发展等问题,正成为国内语言学界研究语言哲学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从语言学涉入哲学”这一思路对语言学研究方向注入了新的思路.关键词:西方语言哲学;后语言哲学;语言学研究中图分类号:/30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35(2OLO)O4011704近年来,西方语言哲学已成为国内外语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许多学者在对其核心理论及经典论着进行介绍和阐释的同时,也为语言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思想,开阔了新的视野.但这种围绕语言哲学传统主题和经典论着的探讨,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已经为语言学奠定了很好的语言哲学研究基础.接下来的着眼点应该更多地集中予语言学的具体内容,即如何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探讨当前语言学的一些具体问题,也就是关于后语言哲学的问题.换句话说,20世纪以来的现代语言学从西方语言哲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这种营养不仅体现在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应该成为语言学自身能以消化的内部要素.但是,对于如何形成这些要素在学界尚未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而这也正是本文所试以探讨的问题.一语言学与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对语言的哲学探讨从未有过间断,只不过这一探讨长期以来是融合在一般哲学认识论讨论之中,而这种哲学认识论讨论正是在20世纪初的”语言转向”中得以充分体现.可以说,正是2O世纪以来哲学对语言的这种关注,促成了2O世纪语言学的大发展,也使得语言学和哲学之间的密切关系表现得更为突出.对于语言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陈嘉映(2003)曾指出:”语言学家和哲学家同样都进行观察,概括,推论,这些工作实际上是混合在一起的.但两者的目标不同.语言学家旨在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部机制,直到掌握这一机制甚至制造语言,哲学家从理解语言的机制走向理解世界,他不打算制造任何东西,而只是期待一种更深形态的理解生成.”【2在此,我们可以认为,在”理解”这一层次上,语言学与哲学走到了一起.具体地说,”理解”是概念层面,思维层面,认识层面的问题,而这些层面主要都是通过语言得以体现和实现.虽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研究语言的目的并不等同,但他们却可以在”理解”这一层次上融合.这种理解上的融合,其实就是关于”为什么”的问题.按照周建设(2002)的话来说,”既然哲学的目的是研究特定对象为什么的问题,那么,语言的哲学问题就是关于语言现象的为什么的问题.”3131但是,周建设.收稿日期:20100330作者简介:刘瑾(1975一),女,湖南邵东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哲学研究.”后语言哲学”是钱冠连(2007)针对当前西方语言哲学在中国的一种可能发展道路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他指出,”后语言哲学”包含三个涵义:一是吸取西语哲的营养,二是不炒作它的老问题,三是产生以新的”问题”为中心的新理论“.117(2002)认为,并非涉及”为什么”的问题都是语言的哲学问题,只有关于语言的本质属性的问题才是语言的哲学问题,也就是说,为什么的问题是”追根问底”的问题,只有本质或本质属性才是”根”和“底”.笔者认为,这样的”根”和”底”,与陈嘉映(2008)所说的”哲学之为穷理”是一脉相通的:“哲学既不像科学那样提供一套真理,也不像宗教那样提供一套真理.哲学根本不是一套真理.哲学是不断解构和重新诠释的活动,藉此使道理不僵化为教条和现成观念,藉此使道理始终显示其意义,即,始终存在于自身的真理性之中.”4】”这其实也蕴含了哲学对于语言学的意义.在当前的语言学研究中,我们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对语言现象进行解释,而不是描述(虽然解释是在描述的基础上进行).但可以看到,很多解释只是关于特定研究对象特征的归纳,其解释视域并未跳出语言学本身.另一方面,许多关于西方语言哲学的研究也主要是围绕西方语言哲学传统主题和经典论着进行探讨,因而也使得西方语言哲学并未在语言学的研究中完全延展开来.这样的一个结果很可能是两个方面的:一,语言哲学仍然是哲学范围内的研究主题,语言学要想从语言哲学中获取新的思想,就得依赖语言哲学在哲学范围内的发展.二,长期留连于语言哲学经典主题的探讨,语言哲学在语言学研究中将只是昙花一现,最终难以实现语言学与语言哲学的融合发展.由此看来,探寻后语言哲学的问题,对于西方语言哲学在语言学中的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实际上,语言学中大量的语言现象和事实都可以成为后语言哲学所关注的内容,只是其系统的探讨形式在目前还是一个新问题.尽管我们还处在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探寻中,但也有学者就此提出了具体的观点.如王寅(2008)认为,当前的EP(体验哲学)和CL(认知语言学)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当可视为西语哲的新枝,即”后语哲”的一种进路,其理由是:西语哲的主题是”世界”,”毕因”,”人”和”语言”,基于EP之上的CL将它们融合为一体,作贯穿性综合处理,提出了“现实一认知一语言”的基本研究思路,这足以证明EP与西语哲之间的批判与发展关系,将其视为“后语哲”完全是顺理成章的J6.这里,王寅(2008)是从”批判”这一含义来考虑EP和CL的“后语言哲学”性质,因此也为我们研究”后语言哲学”提供了一种思路.当然,我们还可以将”后语言哲学”与现代语言研究相关的所有领域联系起来,以发现各种新的交叉性理论和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新的问题,即”节外生新枝”的框架模式:出发点一+落脚点一新的理论问题.在本文中,我们所118选择的思路是:从语言学涉入哲学.这也可以说是“后语言哲学”的方向之一.虽然这还只是一种思考,但却也是从哲学角度解决语言学问题的一条路径,同时也是语言哲学在语言学中的一条进路.二从语言学涉入哲学钱冠连(2008)在谈到西语哲在外语界的传播与未来的发展时指出,西语哲的语言学价值在于向语言学提供新学科与新课题.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语言学要从哲学中提取新课题,因为新学科毕竟是少数,而西语哲中的许多经典问题都极有可能或者极有潜力成为语言学与语言研究新课题的源头,包括他所列出的41个经典问题J6.另一方面,钱冠连(2008)认为,我们也可以从语言涉人哲学,但总的原则只有一条:从语言下手,达至世界一束(而不是达至语言形式与运用)或者对思想进行思考.对比这两种路子,我们可以看到,从哲学涉人语言学是西语哲在国内外语界兴起以来,学者们一直在努力研究的方向,而从语言涉入哲学,应该说来还未在国内语言学界形成一定规模或者框架,尽管西方语言哲学界基本上都是从语言涉人哲学.但笔者认为,语言学界从语言涉人哲学与哲学界从语言涉人哲学应该是既相通而又各具特点的研究.如果说我们对于西方哲学界如何从语言涉人哲学并不陌生,那么我们对于语言学界如何从语言涉入哲学则还是一个不太明了的问题.就当前国内语言学界的研究情况来看,我们不乏语言问题,关键是如何将这些问题提升到哲学的高度.事实上,语言学中的许多问题如果不借助哲学的力量,是很难解释清楚的,而且也很难上升为理论.虽然说语言哲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关注世界,但也不可否认语言学也必须关注世界,因为语言所承载的内容是关于世界的内容,语言不可能独立于世界而存在,世界之于语言就如语言之于世界,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这样看来,语言学没有理由不关心哲学,但是又如何关心呢?对于这一问题,本文拟从两个方面作一思考:一是以命题形式涉入哲学;二是以问题形式涉入哲学.先来看以命题形式涉入哲学.我们知道,被视为分析哲学经典着作的逻辑哲学论,是世界着名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的主要集成性着作.该书文体独特,共由7个命题组成,其中每个命题之下又有次一级的支命题注释说明.以下摘录的是该书的中译文的第一个命题jI:1.世界是一切实况之所是.1.1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1.11世界为事实所规定,为这些就是一切事实所规定.1.12因为事实的总和规定实况之所是,也规定了一切实况之并非如此.I.13逻辑空间里的诸事实即是世界.1.2世界分成诸事实.1.21任何事情都可能是实况或不是实况,而其余一切事情则依然不变.可以看到,维特根斯坦所列出的这些用号码排列的格言式的命题,是环环相扣,相互定义的.虽然这本着作只有薄薄的几十页,但其所涉及的论题却极其深刻和广泛.正如陈嘉映(2003)所说:”要介绍这本书,需要更大的书”Ezlls9当然,这里不是要讨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我们只是想从中借鉴一种形式,即:在语言学研究中以命题形式涉入哲学.其实,对于这里所说的”命题”的理解,还可以更为宽泛,它可以是一些假设(hypothesis).比如说,乔姆斯基关于”普遍语法”的假设,就具有明显的哲学涵义.这里的”哲学涵义”包括:其中的疑点体现了自然经验中的困惑,这些困惑仅仅通过技术性界定是不能消解的(陈嘉映,2003)p.因而我们可以尝试用思辨的方式进行探讨.虽然乔姆斯基本人并不认为他的理论是哲学思辨,而是些科学假说,因为它们要接受经验的检验并因此可能被证伪,但陈嘉映(2003)认为,在这一点上,乔姆斯基像很多人一样,对思辨有一种误解,并因囿于这种误解而无视一个明显的事实:思辨的结论也是要接受检验的,否则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都无所谓了【2j3.因此,在陈嘉映(2003)看来,当乔姆斯基在其理论的纵深发展中,把语言直觉当作语言学素材的一部分时,他已经把语言学变成一门纯粹的实证科学,而作为实证科学的语言学将不再接受经验的检验,因此,是思辨而不是科学,假说要接受经验的检验-2l3.但我们认为,假设是可以通过哲学思辨接受经验检验的.也就是说,思辨和假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矛盾体.对于不同的假说,我们可以就其性质而采用哲学思辨还是实证科学的方式进行检验.在此,本文想引入的是对语言学问题的一种思考方式.在国内的语言学研究中,对语言的哲学思辨应该说来还是不多的,尤其是汉语语言学界历来的”务实”传统,是很排斥这种”务虚”的形而上方式的.很可能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许多做语言学研究的学者在研究中即便是涉及哲学分析,也一般是蜻蜒点水而过,否则就有脱离语言学研究之嫌,或者被视为”空谈”.这也是国内语言学界有学术无学派,有事实缺理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不管怎样,构建理论始终要涉及哲学,因为,构建理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不断解构和重新诠释的活动.尤其是,理论更需要哲学的思维和高度.像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无不是建立在对语言的哲学思考之上.而理论的深度往往也体现在对之进行诠释的活动上,这种活动主要是哲学分析,而不是大量语料的罗列.出于系统考虑,对于这种哲学分析,我们可以从初始和整体的角度通过一些命题来表达其所服务的理论.事实上,在当前的一些主要语言学理论中,这种命题式的哲学思想形式是存在的,但缺少的是对其进行诠释的活动,代之是大量的实证语料.下面不妨举一个具体例子来作些说明.比如说,作为当前语言学热点话题和前沿主题的”构式语法”理论,就蕴含了一些深刻的哲学思想在内.如其所提出的”所看即所得(whatyouseeiswhatyouget)”,就是一个看似简单的命题,这一命题基本涵括了该理论模型的核心思想.围绕这一命题,我们可以做的不仅仅是语料的堆积,还可以是更多支命题式的或其他思辨性的阐释.如逻辑哲学论中作为最后一章的唯一行字:”对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儿鹕,就是语言哲学家们一直费尽心思进行分析和辩论的一个命题.同样,”所看即所得”也可以引发我们作更多的思考,推理和追问,而这其实就是”哲学之为穷理”所赋予语言学的哲学问题.在这样的”穷理”追问中,也存在着对原初理论的解构和重新阐释的可能性.这就是哲学,”它始终存在于自身的真理性之中”.当然,本文这里所谈的”从命题涉人哲学”,只是从语言学涉人哲学的一种思路.针对语言学中的具体讨论对象,如何提出有意义的命题及如何“穷理”式地”追问”,则是具体研究中的问题.因此,当我们观察到某一语言现象或在构想某一语况,并开始以命题形式追问时,我们已经涉入了哲学.那么,我们又如何以问题形式涉入哲学呢?其实,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这里之所以说其不是问题,是因为语言学研究并不缺少问题,相反,其中存在许多有争议或在解释上顾此失彼的问题.就拿当前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语言的主观性”来说,其中就存在一些概念问题.如怎样区分构式语法(ConstructionGrammar)是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并不是单一的语法理论,而是包含了一组语法理论模型,主要有:Fillmore(1988)等人为代表的构式语法E7;Goldberg(1995,2003)的构式语法89;Croft(2001)的激进构式语法(RadicalCon.struefionGrammar)10;Bergen&Chang(2005)的体验构式语法(Emb0diedConstructionGrammar)11.另外,Langacker(2005)也把其认知语法(CognitiveGrammar)作为构式语法的一种12.119语言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主观性和主体性,就是一个难以从语言学角度进行定义的问题.对于语言的主观性,学界目前普遍采用的定义是:”主观性(subeetivity)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但是,有学者指出,目前学界所谈的主观性指的是话语自身多多少少总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因而也就承认了任何话语形式都是说话人主观性的一种表现,比如说话人的视角,情感和认识J2.这样势必会造成”语言主观性”概念的泛化,但如果借助哲学的阐释和追问,我们则有可能对这一概念看得更加清晰l9J,而这正是哲学的长处概念分析.这里不必举更多例子.语言学研究中很多问题涉及的都是概念问题,许多争议从根本上来说也是概念理解的问题.因此,有时与其不断用大量语料例子你来我往地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不如换个角度从哲学思辨上来追问这些观点或概念的明晰陛.这应该说来是从语言学通向哲学的一个便捷之道.但语言学研究的实际情况却表明,一些本来可以通过概念思辨得到自然理解的非技术性概念,反而被加工成技术性概念向高度形式化的科学理解推进.这样一来,我们就有可能离哲学越来越远.用陈嘉映(2003)的话来说,就是”一门科学的形式化程度越低,它就越能够与哲学互通有无.”比起电磁学的基本概念,语言学的基本概念明显地更富哲学意义.另外,如果对比乔姆斯基的初期研究和后期研究,我们也可以看到,初期乔姆斯基的语言学并没有那么专门的方法系统,它们的前提和结论在很大程度上不必依赖技术性概念而得到理解,但却对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后期乔姆斯基的语言学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所使用的概念不再富有那样浓厚的哲学意味了.三结语本文只是就从语言学涉人哲学所作的一点思考,这方面还有很多的问题和内容需要进一步的探析.但总的说来,在国内部分学者的努力下,西方语言哲学在中国语言学界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块阵地,并且也给国内的语言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思路.而接下来的后语言哲学研究,将是我们尝试新的路子,不断接受挑战和创造成果的探索,收获之旅.参考文献:1钱冠连.西语哲在中国:一种可能的发展之路J.外语学刊,2007(3):I一8.2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周建设.语言研究的哲学视野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5):2735.4陈嘉映.哲学之为穷理J.中山大学,2008(6):108117.5王寅.语言研究新增长点思考之四:后语言哲学探索语言哲学,后语言哲学与体验哲学【J.外语学刊,2008(4):210.6钱冠连.西语哲在外语界的传播与未来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8(2):116.7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268275.8周红.客体致使句的认知语义分析J.语言研究,2006(3):2025.9刘瑾.语言主观性的哲学考察J,外语学刊,2009(3):912.TheViewsofthePhilosophicalStudyinLinguistics:OntheDirectionofthePostphilosophyofLanguageUUJin(SchoolofForeignLanguages,GuizhouNormalUniversity,Guiyan550001,China)Abstract:TheWesternphilosophyoflanguagehasbuiltasoundbasisinthelinguisticstudyofChina,duetosomescholargefforts.Andonthebasis.toexplorethedirectionanddevelopmentofpostphilosophyoflanguageisbecominganewriseonthestudyofthephilosophyoflanguageindomesticlinguisticfieldThispaperpresentssomeviewsonthedirectionofthepostphilosophyoflanguage,llowingthetrainofthought”fromlinguisticstophilosophy”.Keywords:Westernphilosophyoflanguage;postphilosophyoflanguage;linguisticstudy(责任编校游星雅)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