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不耐受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在体检中的应用报告.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009689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物不耐受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在体检中的应用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食物不耐受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在体检中的应用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食物不耐受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在体检中的应用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物不耐受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在体检中的应用报告北京小汤山医院 韩萍1概述“民以食为天”,口腹之欲是大家生活中最大的享受,但是有些敏感人群对一些美食却要格外的谨慎小心甚至望而却步。因为这些敏感人群一旦不小心食用到含有过敏原的食品,轻则产生不良反应,重则可能发生严重后果。11 食物不耐受的定义食物不耐受指的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特异性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性反应,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食物不耐受是当前各国的研究热点,其应用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12食物不耐受的发病机理食物不耐受的产生原理当前仍然存在分歧,但是其存在的事实及产生的后果是公认的。这一研究领域现在得到较广泛认可的是德国科学家FOOKE博士阐述的食物不耐受的发生原理。 FOOKE博士认为,理论上食物在进入消化道后,应当被消化到氨基酸、甘油和单糖水平,这样才能完全转化为能量提供人体所需,但许多食物,因为缺乏相应的酶而无法被人体完全消化,以多肽或其他分子形式进入肠道,在那里被机体作为外来物质识别,从而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产生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1。IgG抗体与食物分子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并被机体当作废物从肾脏排除。同时,由于某些免疫复合物无法通过肾小球滤膜,堵塞了肾脏的滤过结构,导致了肾小球滤过压升高,继发血压升高、血管壁扩张和胆固醇沉积。人体废液不能正常通过肾脏排出而潴留在组织中,尤其是脂肪细胞,最终导致水肿和肥胖。IgE介导的速发型的过敏反应,发病大多在摄人食物后的数十分钟到2h发生,症状突出且与食物摄人显著关联,主要表现在皮肤、胃肠道和肺等部位,多次发作后患者也可自我诊断,而且其诊断方法也日臻完善。而IgG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属迟发性反应,多在进食不耐受的食物2小时或数天后发生,大多由多种食物引发,少有单一食物引起。如果不能及时改变饮食结构,不耐受的食物会继续形成复合物加重原有的症状。免疫系统超负荷,致使人体各系统出现系列疾病,包括高血压、肥胖、头痛或偏头痛、慢性腹泻、疲劳、感染等。发生食物不耐受的患者可同时对45种或更多食物产生不耐受现象,而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食物不耐受时出现的症状也不尽相同。长期食用也可引起慢性症状,由于其症状没有特异性,患者自我诊断比较困难。13食物不耐受的流行病学调查英国过敏协会统计显示:人群中有高达45%的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2,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比成人还要高。多数食物不耐受的患者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和皮肤反应,但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种食物不耐受可能出现极不相同的症状,几乎所有的系统疾病都与食物的不耐受有关。其中,肠易激综合症、皮肤病、偏头痛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最大。对于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调查,据不完全统计:成年人的患病率为1.4%-2.4%,小于3岁孩童的患病率为6%左右;一般发生皮肤症状(轻微或严重的)的比例约为35%,发生儿童哮喘的比例约为6-8%,患病率可因人种而有所差异,并因年龄的大小,饮食习惯,居住地区及诊断的方法而有所区别。14引起食物不耐受的常见食品引起食物不耐受的食物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世界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于1995年提出“八大”过敏原食物,并提交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审核,经过反复论证,于1999年23届会议中通过此“八大过敏源”并要求对所有食品如含有此八大过敏源的食品都需要加以标识。此八大过敏源为:1花生及花生制品2介壳类产品(虾、蟹、龙虾、小龙虾等)3鱼类(带蹯的海及淡水鱼类)4蛋类及蛋类制品5乳类及乳类制品(奶酪、酸奶及发酵制品)6坚果类(杏仁、胡桃、山核桃、巴西果、榛子等)7大豆及大豆衍生物8含面筋的谷物类产品(小麦、黑麦、燕麦等)1999年,23届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议指出,此八大类过敏原(即花生、坚果类、乳类、蛋类、鱼类、介壳类、麦类、及大豆)占所有过敏原食品的90%以上,其他常见间歇性的食物过敏原(差不多160多种)仅占10%以下。15食物不耐受可能引发的各种各样症状:消化系统:恶心、腹痛、腹泻、腹部剧痛、口臭、打嗝、胀气;皮肤系统:湿疹、面疱、指甲和头发脆性大、头皮屑、荨麻疹、皮肤干燥、黑眼圈;神经系统:疲劳、晕眩、头痛、睡眠困难、焦虑、困惑、忧郁、无法专心、暴躁易怒、坐立不安;呼吸系统: 气喘、慢性咳嗽、喉咙痛、流鼻水、鼻后黏液分泌、慢性鼻窦炎;肌肉骨骼系统: 关节发炎、关节疼痛;泌尿生殖系统:尿频、尿急、阴道搔痒、阴道分泌物异常;心脏血管系统:胸部疼痛、心律不整、高血压、心跳加速;其它方面:体重快速变动、肥胖、磨牙、口腔溃疡等。2食物不耐受与相关疾病食物不耐受是由IgG介导的免疫反应,可发生于人的各个年龄段,据统计,人群中有高达45%的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比成人还要高。其主要表现为食物不耐受引起的长期慢性症状。研究表明,食物不耐受的影响可遍及全身各系统,多数食物不耐受的患者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和皮肤反应。21食物不耐受与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患病率可达8%23%,在美国成为仅次于普通感冒的缺勤原因。如今已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食物可导致IBS患者肠道功能的紊乱,已有实验证明,根据食物IgG抗体来剔除某些食物成分,是控制IBS的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检测像炎症性肠炎等肠黏膜通透性增加的疾病患者的食物IgG抗体水平,就有可能获得有意义的结论。1982年Firer发现IgG参与了牛奶的过敏反应。IgG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属型变态反应,与经典的IgE介导的速发性过敏反应不同。IgG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发病迟缓,通常在摄人食物24120h后,临床表现为多个系统的慢性症状,其中消化系统的发生率最多为44。患者很难做出自我诊断,并且由于检测手段滞后、诊断方法不普及,及医师对IgG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的临床认识不够,造成临床诊断的困难。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0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儿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水平3,探讨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与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结果40例患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有1到6种不等,总阳性率为100%,2种以上升高者为87.5%。食物特异性IgG升高以鸡蛋(92.5%)和牛奶(72.5%)最多见,其次为小麦、大豆(分别为40.0%,27.5%),说明在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食物特异性IgG具有极高的发生率。根据试验结果调整所有患儿的饮食,病人症状在3周内明显改善者62.5%,症状有所改善者32.5%,总有效率为95.0%。结论表明测定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在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有重要意义。22食物不耐受与皮肤病食物不耐受的皮肤速发型反应有风疹、血管神经型水肿、红斑;迟发型反应可观察到严重皮疹。急性风疹中约有40%60%是由IgE介导的食物过敏,而食物添加剂则引起慢性风疹。食物过敏原能引起婴儿和儿童的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AD是多病因的炎症性皮肤病,具有细胞介导的免疫高反应性,IgE水平升高,嗜酸性细胞分泌增加等免疫异常表现。研究发现皮肤损害型AD患儿体内,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L)IgM与抗一螨IgE有相关性,同时也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在对51例AD患儿(男35,女16;平均44月龄)的研究表明,ACLIgG升高主要在皮肤损害型AD组,没有证实高ACLIgG与A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但发现低龄儿童(平均26.5月龄)的ACLIgG升高较多,特别是在食物过敏原致敏之后。在敏感人群中,皮肤症状可经食物摄取引起,也可经直接皮肤接触诱发。如亲脂性食物过敏原可通过毛囊或受损的皮肤屏障侵入皮肤。 23 食物不耐受与偏头痛长期以来,许多临床医生都发现食物不耐受与偏头痛有关。在一项实验中科学家选取41例偏头痛患者,38例用饮食调整治疗,结果25例效果显著,其中24例激发实验证实找到食物过敏原。可引起偏头痛的食物有奶酪、巧克力、热狗、柑橘类水果、谷氨酸钠、脂肪食物、冰激凌、咖啡因提取物、巧克力饮料、白酒和啤酒等。由此可见,饮食调整,平衡膳食对改善偏头痛有很大帮助。 3食物不耐受的预防食物不耐受与遗传因素关系非常密切。对于那些父母双亲或单亲是食物不耐受患者的婴幼儿,其患病概率比其它婴幼儿要高。早在2000年美国儿科学会营养委员会就对食物过敏的高危婴幼儿提出了如下建议。母乳喂养的母亲应哺乳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在哺乳期间,可以选择食用低过敏的配方食品作为高危婴幼儿的母乳补充剂。母亲在哺乳期间应该避免食用花生及其它坚果,而且视情况避免食用鸡蛋、牛乳、鱼。小儿出生半年后才喂固体食物,1 年后喂乳制品,2 年后食鸡蛋,3 年后吃花生等坚果。在怀孕期间除花生外,可以考虑不忌口,忌口的母亲应该考虑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对于儿童和成人的食物不耐受患者,严格避免不耐受食物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对食物不耐受患者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要让患者学习食物不耐受的基本知识、了解不耐受食物的种类及食品存在的各种免疫交叉反应,学会正确阅读食品标签从而选择安全的食物。在个人健康管理中加强对食物不耐受的重视,提早预防,防微杜渐。4食物不耐受检测在体检中应用的意义41食物不耐受的国内外研究状况:4.1.1很多慢性疾病与食物不耐受关系密切,根据食物不耐受检测而调整饮食,对治疗很有意义。4.1.2食物不耐受存在的事实及产生的后果是公认的,其应用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包括美国、加拿大、整个欧洲、日本、马来西亚、中国等。4.1.3国内关于食物不耐受的发表文献也在逐年增多,说明该项目在学术方面逐渐得到专业的认可。42食物不耐受检测纳入体检的意义食物不耐受与人体诸多疾病密切关系的发现,为许多疾病病因的确定又提供了新的方向。由于食物不耐受是人的免疫系统针对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产生的过度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因此,通过检测这种特异性IgG抗体,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已因食物不耐受产生了病变,从而为传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新方法。根据2007年5月8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1 4项)的结果显示:共检测28例,阳性率为85.71%,其中不耐受率高的食物分别为螃蟹(57.14%)、虾(46.43%)、鸡蛋(28.57%),其次为大米和牛奶,均为17.86%。讲到体检,就不得不提到亚健康,以上几乎所有的慢性症状,其中很多都是亚健康的症状,都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食物IgG水平在体内不断升高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在抗体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前,是不会引起明显的病症和疾病,很多人只会偶尔出现不适,此时通过饮食调整可以使抗体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针对机体出现慢性症状和疾病之前进行检测,根据结果积极进行食物干预措施,就可以阻断食物不耐受对机体影响。同时,通过食物调整来改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通过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已因食物不耐受产生了病变,从而为传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为患者找出疾病的真正原因,制定饮食计划,禁食或少食不耐受食物,指导患者避免摄取不耐受食物,从而控制疾病发展的源头,阻止疾病继续发展,从而解除长期病患,提高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孙晓慧,食物不耐受与人体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医学综述,2006,12(20)。2谢志贤,刘倩, 食物不耐受与相关性疾病,中华内科杂志,2006,45(2)。3武庆斌,叶建新,丁云芳, 食物IgG抗体检测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张芳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0):800-8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