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考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91915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ww.4juan.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全国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00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A.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火、气等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4.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静止是()A.运动的一种偶然现象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运动的外在表现D.运动过程的结束5.空间是指()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顺序性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6.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是否()A.普遍联系B.永恒发展C.有一个共同本原D.有共同发展规律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惟一特性是()A.可知性B.可变性C.客观实在性D.相对稳定性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9.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10.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做依据的哲学原理是()A.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B.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C.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理D.辩证否定的原理11.“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推演出来。”这是一种()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2.下列说法中,强调全面看问题的是()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14.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发明的杀虫农药DDT,因其药效稳定,一度在世界各国大量生产、使用,因此米勒于1948年获诺贝尔奖。但后来在使用DDT的实践中发现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又被绝大多数国家禁止生产和使用。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A.人们的认识是不断由片面走向全面的过程B.人们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C.人们的认识是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D.人们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感觉知觉表象B.实践认识实践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D.概念判断推理16.下列说法中,符合马克思主义检验真理标准观点的是()A.以实践的效果定是非B.以伟人之言论定是非C.以众人之意见定是非D.以自己的认识定是非17.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A.社会形态的演变史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C.国家政权的更替史D.思想文化的交流史18.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血缘亲族关系B.社会生产关系C.政治思想关系D.文化交往关系19.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它()A.生产产品品种的多少B.生产产品质量的优劣C.劳动对象的丰富程度D.用什么劳动工具进行生产20.生产关系是反映()A.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B.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C.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D.人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范畴21.国家政权主要代表()A.剥削阶级的利益B.劳动人民的利益C.统治阶级的利益D.先进阶级的利益22.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生产关系的性质C.社会的政治制度D.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23.社会发生阶级分化的根本原因是()A.一部分人用暴力掠夺另一部分人的财产B.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的私有制C.人们私有观念的形成和发展D.脑力劳动者占有体力劳动者的劳动产品24.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A.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B.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C.改变执政党的领导方法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5.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A.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26.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A.宽松的社会环境B.自由讨论的学术氛围C.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D.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27.从实质上说,社会交往是()A.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B.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C.各种社会群体之间的思想交流D.不同个人之间的物质交换活动2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B.一切政治关系的总和C.一切思想关系的总和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9.人生观是指人们对()A.社会的总观点B.人的生命运动的总观点C.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观点D.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观点30.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C.社会科学的发展程度D.政治体制的革新程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给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B.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C.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正确的D.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E.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终极真理3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人脑的机能C.人的头脑中固有的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E.人脑的分泌物33.下列选项中说明量变是质变前提的有(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C.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E.月晕而风,础润而雨34.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A.保持事物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C.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D.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E.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35.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共同具有的观点有(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发展过程D.认识是主动的创造过程E.世界是可以认识的36.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其表现有( )A.人口因素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人口生产能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C.人口生产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D.人口生产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E.人口生产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37.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下列各项属于这三大社会形态的有( )A.传统的农业社会B.近代的工业社会C.人的依赖性社会D.物的依赖性社会E.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38.上层建筑由诸多要素构成,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要素的有( )A.军队、警察、法院等设施B.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C.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D.逻辑学、语言学、自然科学E.文艺、道德、宗教3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基本含义有( )A.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B.科学技术因素可以代替自然资源C.科学技术是社会财富的惟一源泉D.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E.科技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40.进入自由王国阶段是指人们( )A.摆脱自然的奴役和社会的压迫B.不再受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支配C.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支配D.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E.获得完全绝对的自由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41.简述实践和认识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7分)42.简述生产力的含义及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7分)43.什么是一元论和二元论?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何异同?(6分)44.简述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6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24分)45.说明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以及这一原理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指导意义。(12分)46.试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12分)47.试述关于社会进步是客观的历史进程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12分).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