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86051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概述(1)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概述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1.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各级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2.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具有一般管理的规律和特点,还有自身的特殊范畴和方法。3.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其所能支配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根据现代管理学来说,管理的概念就是: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管理具有5个基本要素:1)管理主体;即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即回答由谁来管?2)管理客体;也称管理对象。即回答管什么?3)管理目的;目标。即回答为什么而管?4)管理职能和方法;即回答怎样来管?5)管理环境;即回答影响管理的主要外部、内部因素和条件是什么?考试大纲要求1.熟悉安全生产的有关内容2.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重大危险源等分类原则3.掌握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等要求本节知识结构体系(要点)(概念要系统、联系、区别来记)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大纲要求熟悉和掌握的P1)(一)安全生产定义: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我们应记住最后这句话“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即安全生产的目的。注意几点:过去我们只强调两点,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安全。现在扩展到健康和环境。如何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就是要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那末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运用各种资源(人、财、物),采取管理的手段(如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最终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二)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1.定义: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2.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这里要注意,我们用的是“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这些词汇,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安全生产管理也不能完全杜绝或消除安全事故的发生,因为生产事故都是意外事件。是由于不可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造成的。3.如何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对生产过程如何控制?主要包括6个方面:(1)安全生产法制管理(2)行政管理(3)监督检查(4)工艺技术管理(5)设备设施管理(6)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4.安全生产管理的对象(管理的客体):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6项)。举例,厂长、经理等是否是管理基本对象?5.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措施)包括:6个内容(后面章节有详细介绍)(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安全生产责任制(3)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4)安全生产策划(5)安全培训教育(6)安全生产档案等6.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即“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综上所述可见,安全生产管理是全过程管理、是全方位管理、是全员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是人,被管理(客体)的主要也是人,所以说,能否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就是要看人在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大纲要求掌握的P2-3)(一)事故1.生产安全事故定义P2: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也可定义为,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意外事件是由于不可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是意外事件。所以,我们前面说,安全生产管理不可能完全杜绝生产事故的发生。2.事故的分类:(20类)事故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类原则,是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需要专门记忆,经常会出题,但不需死记,只要有印象就行。)(二)事故隐患1.事故隐患定义: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就是事故隐患。简单记忆:三个因素:人、物、管理。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注意:事故隐患和事故的关系,发生事故一定由于存在事故隐患造成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故隐患一定会导致事故的发生。2.如何来消除事故隐患呢?(1)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2)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3)安全管理措施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消除安全管理上的缺陷。3.事故隐患分类:分类原则,按危害大小和整改难易程度,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小,发现后可立即整改排除的事故隐患。(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面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三)危险什么是危险?即不安全,在生产中存在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可能性或潜在性很大的一种状态。危险是指某一系统、产品、或设备或操作的内部和外部的一种潜在的状态,其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状态。1.定义;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举例,人体负重。2.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3.如何来衡量危险的大小?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R=(F,C)式中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四)危险源1.定义,从安全生产角度来看,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上述定义来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书中举例。例如,我们生活中用的石油液化气罐就是危险源,因为在储存、运输和使用中,可能会发生泄漏,引起中毒、火灾或爆炸事故。又如,一个携带传染性病毒的人,也是危险源,因为他可能造成与其有过接触的人患上传染病。再有,生产中没有安全操作标准和规程也是危险源,因为没有完善的安全操作标准和规程,可能会使员工出现不安全行为,造成安全事故。(五)重大危险源1.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也就是说可能会导致发生人员伤亡或巨大的财产损失的事故。2.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和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重大危险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教材是安全生产法给出的定义。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单元,可以是油库、危险品仓库,油罐车,烟花爆竹生产厂等。注意:三个要素,1)物品的危险性、2)危险品的存储数量、3)临界量。注意,不包括危险物资的运输,属于道路交通运输。军事设施、采掘业及核设施等均不在此范围内。详见教材附录一,P226.3.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式中qi单元中物质i的实际存在量;Qi物质i的临界量;N单元中物质的种类数。4.那么,临界量Qi到哪查?在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标准中,作为举例给出了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等共142种物质生产场所和存储区的临界量。详见教材附录一重大危险源辨识。第五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还要详细讲解。三、安全、本质安全(大纲要求掌握的P3-4)(一)安全与危险相对的概念。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即“无危则安,无缺则全”。1.定义: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态。按照系统安全观念,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2.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安全性(S)与危险性(D)互为补数,即S=1-D,安全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周期。(解释隶属度,隶属度A(x)越接近于1,表示x属于A的程度越高,A(x)越接近于0表示x属于A的程度越低。)(二)本质安全1.定义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失误-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例如,机械设备防止误操作的安全终止装置。(2)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例如,冗余设计,或备份。注意:上述两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2.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古代先秦时期名医扁鹊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兄长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魏王惊讶地问“那为什么你天下闻名,而他们两人却默默无闻呢?”扁雀说:“因为我大哥给人治病,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病还没有显出征兆,他就手到病除。而病人都不知道,他在给别人去除预先的病。我二哥给人治病,是在病兆初起之时,他一用药就把病给除去了,大家总认为他能治的是小病,却不知道这个病发展下去会要命的。我的技术最差,因为我只能在人生命垂危时,才出手治病,往往能够起死回生,所以名扬天下。”防患于未然就是本质安全的核心,即也是我们安全生产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本节复习小结大纲要求:1.熟悉安全生产的有关内容2.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重大危险源等分类原则3.掌握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等要求。一、几个重要的概念1.安全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2.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运用各种资源(人、财、物),采取管理的手段(如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1)概念、2)目标(为什么是尽量?)3)安全管理在六个方面、4)管理对象、5)安全管理内容6个。3.事故(意外事件)、事故隐患(三个因素:人、物、管理)4.危险、危险源、重大危险源5.安全、本质安全二、事故与隐患的区别和关系事故和隐患的概念;事故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前提,而事故发生是事故隐患的结果。注意:事故隐患和事故的关系,发生事故一定由于存在事故隐患造成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故隐患一定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三、根据我国有关规定,事故是如何进行分类的?事故隐患的分类?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企业工伤事故分成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事故隐患分类原则,按危害和整改难度,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四、评价单元中的单种物质或多种物质重大危险源的区别对于单种危险物质,要判断是否为重大危险源,只需看它的数量是否等于或超过临界量。单元中存在多种物质时,如何识别重大危险源?就要看它们的量是否满足如下公式(P3页的公式)1.如果满足就说明该单元是重大危险源。注意,不包括危险物资的运输,属于道路交通运输。军事设施、采掘业及核设施等均不在此范围内。详见教材附录一,P226.五、安全与本质安全的区别安全,按照系统安全观念,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这是一种泛泛的说法,它要求在生产系统中人员和设备及环境要相互协调,最终达到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1)失误-安全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注意:上述两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所以说本质安全与安全相比则是强调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内在的预防事故的功能,不考虑人和环境因素在维持安全状态下的影响。不管是误操作还是发生故障或损坏,都能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并能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本节大纲要求和考核内容(4个考核点)1.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2.熟悉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3.熟悉事故致因理论4.掌握事故预防原理与原则本节知识结构体系: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了解几个阶段)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随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安全需求的提高而进行。初期,人们只能被动地面对事故,此阶段纯粹是事后管理;当积累了一定经验和教训后,就进入到事故预防阶段,即人们根据事故预防后的经验教训,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或采取一定的安全技术措施来控制系统或设备的状态,避免事故发生。1.现代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的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工业社会到50年代主要发展了事故学理论;第二阶段,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系统安全)第三阶段,从90年代以来,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即安全系统理论)初见端倪,目前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2.我国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3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进入我国,建立了劳动保护管理系统;(2)20世纪末,我国几乎与工业化国家同步研究并推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提出了系统化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理论,即安全系统理论。认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1)危险源辨识2)风险评价3)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4)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5)应急管理等目前我们国家正是按这一理论,来建立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我们这门课程基本上也是按这种理论思路讲解的。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熟悉)(P58)(一)两个需要了解的概念1.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2.安全生产原则: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原理和原则的内涵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遍意义;原则更具体,对行动更有指导性。下面我们介绍四个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和强制原理(二)系统原理:1.系统原理的含义指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全局、整体上把握)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6个特征,即1)集合性、2)相关性、3)目的性、4)整体性、5)层次性、6)适应性。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要素)1)各级安全管理人员、2)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3)安全管理规章制度、4)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5)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组成。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安全贯穿于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和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具有指导意义的四个原则)(1)动态相关性原则含义: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必须掌握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对象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利用相关因素的作用。例如:掌握人与设备之间、人与作业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资金与设施设备改造之间、安全信息与使用者之间等,掌握这些动态相关性,是实现有效安全管理的前提。(2)整分合原则含义: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整分合原则在安全管理中的意义:1)整,就是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作为整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2)分,就是安全管理必须做到明确分工,层层落实,要建立健全安全组织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每个人员都明确目标和责任;3)合,就是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职能,树立其权威,以保证强有力的协调控制,实现有效综合。(3)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含义: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敏、准确、快速的反馈,这就是反馈原则。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4)封闭原则。含义: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注意:强调是管理手段和管理过程的封闭回路。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管理才能有效。(三)人本原理1.含义:人本原理就是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均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又是管理的客体(被管理者),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人是管理活动的主要对象和重要资源。二是在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诸要素(资金、物质、时间、信息等)和管理系统的诸环节(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都是需要人去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的。搞好企业安全管理,避免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充分保护企业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是人本原理的直接体现。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1)动力原则含义: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动力的产生可以来自于物质、精神和信息,相应就有三类基本动力:物质动力,即以适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精神动力,即运用理想、信念、鼓励等精神力量刺激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信息动力,即通过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产生奋起直追或领先他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2)能级原则现代管理学中的能级概念:组织中的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能量大小的顺序排列,即形成现代管理中的能级。能级原则: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的能级,即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职位和工作,做到才职相称,这样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3)激励原则含义: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分别是:1)内在动力,指的是企业员工自身的奋斗精神;2)外部压力,指的是外部施加于员工的某种力量,如加薪、降级、表扬、批评、信息等;3)工作吸引力,指的是那些能够使人产生兴趣和爱好的某种力量。注意:与三类基本动力的区别,不要混淆了。(四)预防原理1.预防原理的含义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2.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1)偶然损失原则含义: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健康损害、物质损失等),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是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2)因果关系原则含义: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所以,只要我们及时发现这些诱发事故的因素,事先采取措施消除这些因素,就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3)3E原则(即技术、教育和法制对策)1)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第一,技术的原因。如作业环境不良(照明、温度等),设备、工具有缺陷并缺乏保养等。第二,教育的原因。如缺乏安全生产的知识和经验,技术、技能不熟练等。第三,身体和态度的原因。如生理状态或健康状态不佳;怠慢、反抗、不满等情绪,消极或亢奋的工作态度等。第四,管理的原因。如:企业主要管理者对安全不重视,人事配备不完善,操作规程不合适,安全规程缺乏或执行不力等。2)3E原则的含义:针对上述四方面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这三种对策就是3E原则,打头英文字母都为E,所以称为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生产设施设备的不安全因素,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完善防护与报警装置,实现生产条件的安全和卫生。(即,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教育对策:提供各种层次的、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法制对策:利用法律、规程、标准以及规章制度等必要的强制性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消除不重视安全、违章作业等现象的目的,(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4)本质安全化原则含义:来源于本质安全化理论,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了安全化,就可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是安全管理预防原理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局限于设备、设施,还可以扩展到建设项目等。(五)强制原理1.强制原理的含义: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动,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所谓强制,就是无需做很多的思想工作来统一认识、讲清道理,被管理者必须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的时候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含义: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这就是安全管理的监督原则。三、事故致因理论(熟悉)(P89)(即导致事故的原因)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前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故进行研究,给出了很多事故致因理论,下面简要介绍四种。(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是说,事故频发倾向者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这种理论把事故致因归咎于人的天性。显然是不合理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存在。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已被排除在事故致因理论之外,只能说明前段的研究历史而已,目前已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是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1)遗传及社会环境2)人的缺点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4)事故5)伤害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的因果连锁关系。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枚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几枚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中间的一枚骨脾,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该理论的核心就是,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是我们目前仍在应用的理论之一。(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1.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2.如何预防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注意:控制两部分,能量和能量载体。3.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记住三个因素)4.应用,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举例如,工业生产中,设置防爆墙、防火门等设施预防事故发生。(四)系统安全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研制洲际导弹的过程中,系统安全理论应运而生。1.系统安全理论定义: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系统寿命周期的各阶段,运用工程的方法,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少到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功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称为系统安全。即从系统本质上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从根本上解决系统的安全,使系统本身成为安全的系统。2.系统安全理论主要观点如下(包括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要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3.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也可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4.结论:系统安全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失误(人)和故障(物)复杂关联、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才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注重整个系统寿命周期的事故预防,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统筹兼顾,而非孤立地控制各个因素。四、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掌握)P9-10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1.事故预防定义,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2.事故控制定义,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对策。(1)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2)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安全教育对策主要是使人知道哪里存在危险源,如何导致事故,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面对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3)安全管理措施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本节复习小结大纲要求:1.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2.熟悉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3.熟悉事故致因理论4.掌握事故预防原理与原则本节知识结构体系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程1.三阶段:1)被动面对事故阶段(事后管理)事故学理论2)事故预防阶段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系统安全)3)本质安全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安全系统)我国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3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立了劳动保护管理系统。(2)20世纪末,推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3)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理论,即安全系统理论。二、主要安全生产原理、原则(P58)(一)原理和原则的概念1.原理和原则的内涵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遍意义;原则更具体,对行动更有指导性。2.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6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3.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二)四大原理及原则系统原理(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人本原理(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预防原理(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三、事故致因理论的主要内容(P89)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属于历史,现在已不用)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现在可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4.系统安全理论(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四、事故预防和控制的基本原则(P9)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的概念对于事故预防和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对策。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大纲要求:了解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了解安全发展的理念和指导原则熟悉我国安全生产政策掌握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一、我国安全现状近几年来,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我国每年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近10万人,发生各类事故100多万起,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多发和死亡人数多是安全生产事故的一大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并颁布了近二十部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还相继建立了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得到加强。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及装备等方面从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安全生产形势离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二、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掌握)P10安全生产法在总结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近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有关文件中,进一步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预防为主”,就是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不是在发生事故后去组织抢险、调查、处理和分析,而是在事先有效地控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从而预防事故发生。即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第一”是明确认识问题,“预防为主”是明确方法问题,两者相辅相成,构成有机的整体。“综合治理”,就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采取断然措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治标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实施治本之策,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解决影响制约我国安全生产的历史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三、安全发展理念1.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四个发展”,这就是我们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确定了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2.安全发展理念的含义:(三层)1)“以人为本”,必须以人的生命为本。2)经济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3.坚持安全发展,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展效益,降低发展风险,实现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安全发展的根本和落脚点是:认真切实地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措施。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安全生产法规体系:2002年颁布的安全生产法与先后颁布的劳动法、建筑法等十余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以及安全生产标准构成了我国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事故调查处理原则,“四不放过”原则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事故调查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就是“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09年真题)五、安全生产政策措施(书P12)1.针对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专题会议上确定了加强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涉及法律、经济、科技、管理等多个方面,涵盖了当前安全生产主要的政策措施。2.七项经济政策:为加强煤矿和其他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出台了七项经济政策。3.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安全发展,将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和百万吨煤炭死亡率的四项指标纳入了国家统计指标体系。其中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两项指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六、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1.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国家监管和地方监管。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实行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2.近年来,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级(四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相继建立,安全监管体系日趋健全。1)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或体制):“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2)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已经形成并逐步完善。七、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由事故死亡人数总量控制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重大和特大事故起数控制考核,4大类指标和27个具体指标构成。以上控制指标由国务院安委会每年分解下达到各省,各地逐级分解落实到基层政府和重点企业。人民日报每季度公布各地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实施情况。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强化了“两个主体”(即基层政府和重点企业)的责任意识,有效地推动了安全生产。本节复习小结知识结构体系大纲要求:1.了解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2.了解安全发展的理念和指导原则3.熟悉我国安全生产政策4.掌握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一、我国安全生产现状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多发和死亡人数多是安全生产事故的一大特点二、安全生产方针(P10)“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理解内涵),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方针。而基本方针就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注意区别。三、安全发展理念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发展指导原则,确定了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安全发展的涵义(重点包含三层含义P11)实现安全发展的根本和落脚点是:认真切实地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措施。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2002年颁布的安全生产法与其他十余部法律、法规构成法律法规体系。事故调查处理原则,“四不放过”原则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五、安全生产政策措施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专题会议上确定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涉及法律、经济、科技、管理等多个方面,涵盖了当前安全生产主要的政策措施。为加强煤矿和其他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出台了七项经济政策。六、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P13)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安全生产工作格局(30个字)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12个字)七、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由事故死亡人数总量控制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重大和特大事故起数控制考核,4大类指标和27个具体指标构成。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强化了“两个主体”(即基层政府和重点企业)的责任意识。本章总结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概述考核要点一览考核内容考 核 要 点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事故、事故隐患、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安全、本质安全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大纲要求:1.熟悉安全生产的有关内容2.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重大危险源等分类原则3.掌握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等要求。一、几个重要的概念1.安全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2.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运用各种资源(人、财、物),采取管理的手段(如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1)概念、2)目标(为什么是尽量?)3)安全管理在六个方面、4)管理对象、5)安全管理内容6个。3.事故(意外事件)、事故隐患(三个因素:人、物、管理)4.危险、危险源、重大危险源5.安全、本质安全二、事故与隐患的区别和关系事故和隐患的概念;事故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前提,而事故发生是事故隐患的结果。注意:事故隐患和事故的关系,发生事故一定由于存在事故隐患造成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故隐患一定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三、根据我国有关规定,事故是如何进行分类的?事故隐患的分类?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企业工伤事故分成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事故隐患分类原则,按危害和整改难度,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四、评价单元中的单种物质或多种物质重大危险源的区别对于单种危险物质,要判断是否为重大危险源,只需看它的数量是否等于或超过临界量。单元中存在多种物质时,如何识别重大危险源?就要看它们的量是否满足如下公式(P3页的公式)1.如果满足就说明该单元是重大危险源。注意,不包括危险物资的运输,属于道路交通运输。军事设施、采掘业及核设施等均不在此范围内。详见教材附录一,P226.五、安全与本质安全的区别安全,按照系统安全观念,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这是一种泛泛的说法,它要求在生产系统中人员和设备及环境要相互协调,最终达到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1)失误-安全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注意:上述两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所以说本质安全与安全相比则是强调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内在的预防事故的功能,不考虑人和环境因素在维持安全状态下的影响。不管是误操作还是发生故障或损坏,都能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并能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本节大纲要求:1.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2.熟悉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3.熟悉事故致因理论4.掌握事故预防原理与原则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程1.三阶段:1)被动面对事故阶段(事后管理)事故学理论2)事故预防阶段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系统安全)3)本质安全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安全系统)我国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3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立了劳动保护管理系统。(2)20世纪末,推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3)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理论,即安全系统理论。二、主要安全生产原理、原则(P58)(一)原理和原则的概念1.原理和原则的内涵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遍意义;原则更具体,对行动更有指导性。2.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6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3.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二)四大原理及原则系统原理(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人本原理(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预防原理(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三、事故致因理论的主要内容(P89)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属于历史,现在已不用)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现在可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4.系统安全理论(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四、事故预防和控制的基本原则(P9)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的概念对于事故预防和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对策。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大纲要求:了解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了解安全发展的理念和指导原则熟悉我国安全生产政策掌握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知识结构体系一、我国安全生产现状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多发和死亡人数多是安全生产事故的一大特点二、安全生产方针(P10)“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理解内涵),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方针。而基本方针就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注意区别。三、安全发展理念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发展指导原则,确定了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安全发展的涵义(重点包含三层含义P11)实现安全发展的根本和落脚点是:认真切实地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措施。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2002年颁布的安全生产法与其他十余部法律、法规构成法律法规体系。事故调查处理原则,“四不放过”原则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五、安全生产政策措施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专题会议上确定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涉及法律、经济、科技、管理等多个方面,涵盖了当前安全生产主要的政策措施。为加强煤矿和其他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出台了七项经济政策。六、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P13)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安全生产工作格局(30个字)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12个字)七、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由事故死亡人数总量控制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重大和特大事故起数控制考核,4大类指标和27个具体指标构成。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强化了“两个主体”(即基层政府和重点企业)的责任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