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习题和答案.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82486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习题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习题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习题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简述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一、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学科。包括: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二、基本内容: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作为人的一类社会活动,和其他类型的社会活动,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军事活动、教育活动、思想文化活动之间,无不存在着互动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双向作用:一方面是科学技术能对其他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作用户称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其他社会活动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作用,这类作用构成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三、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2、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什么关系?(一)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自然辨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正是由于自然辩证法自身特殊的位置,与其他哲学相比,它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更值得研究。哲学层次研究的内容与自然科学不尽相同。哲学层次属于科学门类的最高层吃而科学层次属于第二层次。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问题比自然科学层次更高一些,研究一些比较宏观的问题;自然科学研究一些理论、比较精确的定理,以及设计实际的机器设备。但是,两者研究的问题显然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一科学家考虑科学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思考它哲学层次的问题,同时依据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哲学层次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去总结、归纳,同时很多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得到了解决。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很多问题是认识研究自然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自然辨证法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方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包括有适用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即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二)科学、技术、工程和产业是四个不同的对象,四种不同的社会活动,它们有本质的区别,同时也有密切的联系:从活动的内容和性质来看,科学活动、技术活动和工程活动是三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科学活动是以发现为核心的活动,技术活动是以发明为核心的活动,工程活动是以建造为核心的活动。从对象的特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性来看,科学的对象是带有一定普遍性和可重复性的“规律”,技术的对象是带有一定普遍性和可重复性的“方法”,任何科学规律和技术方法都必须是带有一定的“可重复性”的,必须是“普遍”有效的,不可能存在什么“一次性”有效的科学规律或技术方法;可是在工程活动中,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任何工程项目(这里“工程项目”,而不是“工程科学”和“工程技术”)都是一次性、个体性的项目,即工程项目是唯一对象或一次性的,如青藏铁路工程、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工程。从制度方面来看,科学制度、技术制度和工程制度是三种不同的社会“制度”(institutions),它们有不同的制度安排、制度环境、制度运行方式和活动规范,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演化路径,有不同的管理原则、发展模式和目标取向。由于科学、技术和工程是三类不同的社会活动,它们在社会生活中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于是,从政策与战略的制定和研究方面来看,国家和政府就需要“分别”制订出内容和作用有所不同的科学政策、技术政策和工程政策。在这三种政策中,其中的任何一种政策都是不可缺少的,是不能被其他类型的政策所代替的。如果可以承认科学、技术和工程是三个不同的对象,那么,从理论和逻辑上说,关于可以存在三个不同的哲学分支学科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工程与产业(或行业)的关系。工程是“个体”概念,产业是“集合”或“整体”概念,产业是许多同类工程活动的总称。3、自然辩证法对研究生学习,成长有什么意义?(此题为开放题,大家可以下面为纲自己扩展内容) 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 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 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 突出了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教育功能。由于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它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渗透,视野广阔,富有启发性,因而自然辩证法课是培养有深厚理论基础、有战略眼光、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成为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思想理论必修课。4、什么是天然自然?什么是人化自然?天然自然何从宏观上转化为人化自然?1、天然自然(1)天然自然内涵天然自然可以定义为是不依赖于人和人的力量而存在的物质世界。天然自然就是人类的认识和行为未曾影响到的自然,大到人类尚未认识到的宇宙现象,小到我们周围的未曾认识到的微观世界。天然自然的微观构成是自然物。自然物是自然界中的天然存在,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自在之物,展现了自然的本质力量。(2)天然自然特点 1)潜在性 2)无主体性 3)循环性 4)“形而上”性2、人化自然“人化自然”是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够感知的那部分自然。“人化自然”是人类进行认识自然的科学研究的领域,目前存在“人化自然”主要有:宇宙演化态“人化自然”、恒星演化态“人化自然”、地球演化态“人化自然”、生物演化态“人化自然”等。“人化自然”是发现规律性的天然自然。3、天然自然从宏观上转化为人化自然:“人化自然”由天然自然转化而来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主要标志是对其规律的认识,微观构成是“认识之物”。其宏观形成过程大致如下: (1)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 (2)恒星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3)地球演化与“人化自然”的形成 ;(4)生物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5、什么是人工自然?天然自然何从转化为人工自然?一、人工自然是“人造自然”,是人类采取技术和工程手段改造、创建、加工过的自然界,是人类利用自然之材发明制造的人工物。“人工自然”的范围,基本上是指现实地球的表层。人工自然的形成是与自然生产的方向是反方向推进的。二、1、天然自然可以定义为是不依赖于人和人的力量而存在的物质世界。天然自然就是人类的认识和行为未曾影响到的自然,大到人类尚未认识到的宇宙现象,小到我们周围的未曾认识到的微观世界。天然自然的微观构成是自然物。自然物是自然界中的天然存在,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自在之物,展现了自然的本质力量2、人化自然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关系,即作为主体的人与客体的自然界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在人类改造自然地过程中,更突出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统一。3、人工自然即人类所利用控制,改造,创造或再生产的自然。按照自然界被人工化的程度和水平,人工自然大致有如下内容:(1)对自然的简单控制,如古代大禹治水。(2)改变自然的某些形态如野马的驯化。(3)创造天然自然中完全没有的食物如不锈钢材料、宇宙飞船。人类今天生活的自然很大程度上是人工自然。4、人工自然的形成 (1)、生物人工自然的形成 在初级阶段,生物人工自然的形成主要表现为天然生物的分散向集成转变,少量的几种动物和植物被训化和大量繁殖。在高级阶段,生物人工自然表现为非自然选择的生物品种大量出现,生物可以通过基因被设计和培育,生物能源出现等。 ( 2)、地球人工自然的形成 地球人工自然的形成时,石器得到利用,从铜和天然陨铁开始,开始了各种金属的“纯化”过程,同时地质圈的深度蕴藏物,如矿石、石油或天然气等也越来越多的引到地表。同时各种地表和地上资源得到了很大控制和利用。 ( 3)、恒星人工自然的形成 恒星人工自然的形成主要是在地表状态下模拟产生了核裂变和核聚变。另一种方式是在近地空间(包括月球、火星)创造出形成适宜人生存的环境等。 (4)、宇宙人工自然的形成 宇宙人工自然的形成是在地球局部产生宇宙人工物,如各种基本粒子,目前还进行“黑洞”、“反物质”等方面探索6、什么是社会自然?人工自然如何从宏观转化为社会自然?“社会自然”是技术发明(或工程建造)的人工物与社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个别的、偶然的、不自觉的人工物,通过产业、产业实践转变成为普遍的、必然的和自觉的人工物即社会的人工自然。“社会自然”具有普遍性、效益性结构性的特点。社会自然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进化而拓展,其主要形态有农业社会自然、工业社会自然、生态社会自然等。 社会自然的形成过程标志对自然界利用的新的深度和广度,社会自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农业社会自然、工业社会自然和信息社会自然。1农业社会自然 生物圈的出现和发展,特别是绿色植物的繁茂,形成了农业产业化潜在基础的天然自然。 从采集植物到栽培植物,人类也开始驯养动物。这些标志着形成了农业产业化基础的人工自然的出现。畜牧业和农业的出现,最终导致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社会自然的出现。2工业社会自然 1)蒸汽动力的产业化。人们最初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动力只有人,随后则有风力、畜力和水力。对蒸汽动力产业而言,这都属于天然自然阶段。古希腊的希罗就曾发明了一种装置和“矿山之友”都属于人工自然阶段。 1712年纽可门发明了活塞式的大气压蒸汽机。普遍应用的蒸汽动力机是由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的出现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引起了工业革命,对蒸汽动力产业而言,这都属于社会自然阶段。 2)核能的开发利用的产业化 在19世纪以前,人们尚未认识到原子的结构,微观的原子世界对于人来说就是天然自然。 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打开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在尚属于人化自然。只有当第一座核反应堆投入运行,核能才成为人们可以控制的人工自然物,这属于核能利用的人工自然阶段。3.信息社会自然 信息社会自然是未来社会的雏形,其产生和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与产业化密切相关。 这里以电子计算机产业化说明信息社会自然形成。 人类制造计算工具和发展计算技术由来已久。第一个采用电器元件来制造计算机的是法国工程师朱斯,他在1941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程序控制通用机电式计算机。早期计算机存在着体积大、运算速度慢等缺点。对于电子计算机产业化而言,这是人工自然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晶体管和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发明,以及软件系统的完善,电子计算机迅速发展到它的第五代,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还影响到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于电子计算机产业化而言,这是社会自然阶段。7、什么是自然观?为什么说它与自然界的发展水平有关?答: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它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发展而演变的。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自然科学反映出来。历史上伴随着自然科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先后形成了三种唯物主义形态的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前期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后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才真实地反映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是正确、科学的自然观。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使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进一步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即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8、古代朴素自然观上有些什么特点?答:第一,整体直观性。人们笼统地看待事物,都把自然界当作一个整体,从总体上和宏观方面进行直接观察,又从总体上加以抽象和猜测,提出关于自然事物的思想。 第二,简单性。中国古代和古希腊人对自然界万物本原的认识都是从最简单的外部现象开始,从宏观上选取一种或几种简单物质作为自然界万物的始基,用简单的原理解释复杂的自然现象。 第三,猜测性。人们只能靠简单的直观经验,在无法获得充分的科学事实根据的情况下,运用想象和思辨的力量,进行推理和概括。 第四,思辨性。古代人们在诸多不能直观的事物或过程面前,它们只能求助于人们的思辨,只能借助人脑的推理猜测和想象去说明假其复杂的自然现象。 第五,辩证性。它们都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界看成一个种种联系和过程的统一体,并且力图从对立斗争的两种属性或因素中去寻找构成万物及其变化发展的动力。9、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怎样形成的?有何局限性?答:形成:从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的程度来看,人们对自然界研究的主要方式从直观和猜测迅速转换到了以有一定科学理论指导的科学观察和实验上来。 从宇宙人化自然来看,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发表了他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创立了近代天文学,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开普勒对天体运动规律作了进一步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先后提出了天体运行三定律。伽利略(15641642)是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于1632年出版了被教会列为禁书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著作充分的阐述了哥白尼的新学说。从地球人化自然来看,牛顿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实现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大综合。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用局部解剖和定量实验等方法分析种种自然现象的细节和原因;用物质实体作为唯一实在和物体自身运动解释自然现象间的联系;用牛顿力学和机械运动作为运动的唯一形式解释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用机械决定论、因果决定论解释事物及其现象,具有局限性。10、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他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馆一起组成了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基本观点主要包括: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无限多样的形态和结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及其运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物质的运动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高级运动形式由低级运动形式转化而来,并包含着低级运动形式,但不应将高级运动形式归结、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物质运动遵循一定的规律性;自然界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自然界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改变,还有质的改变;自然界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永恒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史和人类史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应该将两者统一起来,将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 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以往的自然观都是对纯粹的、天然的自然界的看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揭示的自然界还包括了人参与其中的人化了的自然界。11、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其具体表现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12、简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4)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人类是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生态文明所理解的公平是一种广义的公平,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公平。其中,当代人之间的公平是公平原则的核心。 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13、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本动力来源于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的作用不断增长的现实,其建设的依据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情况下,我国需要通过创新型国家的建立解决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和经济基础的矛盾,通过加大创新投入、提高创新产出、加强自主创新等措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之路。(如果具体答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作答)(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创新型国家的建立,使国家通过政权和意识形态的力量,打造和维护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社会环境。其一,实行有效的知识产权的保护的需求。在所有制方面,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国家的力量实行有效的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授予知识产权有限的排他权利来保护创新者的利益,同时要求创新者公开技术,使创新成果得到充分利用。 其二,打造和维护新的创新合作环境的需求。由于创新活动中新的协作关系的出现,需要通过国家的力量打造和维护一个有利于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和互动的创新合作环境,使创新型劳动者协调工作,发挥创新团队效应,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其三, 实行“以知为本”分配模式的需求。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情况下,需要通过国家的力量实行通过股权和职权的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以知为本”分配模式,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防止两极分化。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原理在科学技术社会一体化的新情况下,创新活动和现代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的结合日益密切,科学技术活动日益成为需要受到国家关注和体现国家意志的活动,需要充分发挥国家对创新活动的调控职能,对创新型国家的建立提出了强大需求。表现在:第一,通过创新型国家的建立打造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基础。我国目前劳动生产率低,与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相差约622倍。从能源消耗来看,中国经济每创造1美元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需要通过创新型国家建设变人口压力为智能资源,实现工人阶级的知识化,加快创新劳动者队伍形成。 第二,解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新矛盾。在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情况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产生了新的矛盾,表现在国家对创新活动的调控职能不够,对创新环境的培育不够,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够,对自主创新支持的力度不够,对创新体系的扶植不够等。只有坚持走建设创新型国家道路,发挥国家对创新活动的调控职能。 14、试述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实质?创新型国家的内涵是指通过国家社会职能的转变和发挥实现对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国家成为创新的人格化代表,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和统一,从而使依靠科技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得以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内涵有创新精神、创新人才、创新投入、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产出等。创新型国家创新精神表现为探索精神、服务精神、参与精神、学习精神、协调精神、合作精神等。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质是指通过国家社会职能的转变和发挥实现对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质是依靠国家的社会管理功能,对国内外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不断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首要和有效路径,其作法是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增加创新产出、加强自主创新等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质是依靠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不断调整和完善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因此要通过不断完善创新经济基础建设创新型国家。其做法通过采取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加强创新合作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15、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路径有哪些?我国通过不断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路径是:通过明确保证科技研发经费在国家财政投入中的地位,统筹项目、人才、基地的安排, 强化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措施加大创新投入;通过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促进优势产业发展,继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等措施增加创新产出;通过发挥产业界作用、推动产学研联合创新等措施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详细作答可加一下内容) (一)通过过不断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加大创新投入2.增加创新产出 3.加强自主创新4.通过产学研联合推动自主创新 (二)通过不断完善创新经济基础建设创新型国家1.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2.优化创新合作环境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三)通过国家职能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1.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中作用2.加大创新精神培育3. 打造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16、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日益强化,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科学化劳动者所具有的能力,远远超过普通人的能力。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是劳动力的结构正在向非体力、高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劳动力中智力因素不断提高,智力因素中,现代专业科学技术知识和技术能力因素的作用不断上升。科学对于劳动资料的渗透和强化作用尤其明显。在现代条件下,先进的机器设备是科学技术物化的结果。新的劳动工具的发明、能源设施、信息传递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等劳动条件的改善都是来自科学技术的物化或有科学技术上的渊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对象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天然自然物的比重不断下降,人工自然物的比重逐渐增加。管理的科学化和管理手段的机械化,使生产力中的各种因素得以有效组织,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效率得以迅速提高。科学技术通过它对生产力诸多因素的渗透作用和结构作用,显示了它对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主导作用。17、江泽民科技创新思想的内容?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创新包括很多方面,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主要是指企业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增强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发展高技术,要始终突出自主创新。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才能减少对技术引进的依赖,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面对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必须在全国兴起一个创新的高潮,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这是关系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大事18、谈谈你对胡锦涛提出的创新型国家的内涵的理解?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立足点。要在一些重要领域和科技前沿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突破影响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全局的尖端科技,这样才能掌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努力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有些是PPT上习题(没有书后习题)1、简述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2、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什么关系?3、自然辩证法对研究生学习,成长有什么意义?4、什么是天然自然?什么是人化自然?天然自然何从宏观上转化为人化自然?5、什么是人工自然?天然自然何从转化为人工自然?6、什么是社会自然?人工自然如何从宏观转化为社会自然?7、什么是自然观?为什么说它与自然界的发展水平有关?8、古代朴素自然观上有些什么特点?9、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怎样形成的?有何局限性?10、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11、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2、简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3、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14、试述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实质?15、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路径有哪些?16、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7、江泽民科技创新思想的内容?18、谈谈你对胡锦涛提出的创新型国家的内涵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