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文字素材1(湘教版必修2)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981693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文字素材1(湘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文字素材1(湘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文字素材1(湘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1、 人口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b)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的净增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之比,多用百分比或千分比表示。一般情况下也可以用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c)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受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但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因素中需要特别强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出生率的影响,可以为后面的人口增长模式做好铺垫,也为分析具体区域的人口变化提供理论依据。2、 人口增长模式 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c)“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高-低-高“模式:表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人口增长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低-低-低“模式: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是一种现代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现代人口增长模式,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在本知识点上主要掌握两点:1、当前世界各地人口的增长特点与影响因素2、能对关于人口增长的相关图表作出正确分析,相对来说要求考察的是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b)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人口倍增时间也在不断缩短,即世界人口每增加1倍的年限越来越短,当代只需要几十年。中国人口在很早以前就居世界各国之首。在1760年为2亿,1900年为4亿,1954年为6亿,1969年为8亿,1981年已达到10亿,人口增长呈快速增长态势。实行了计划生育国策后,人口增长放缓。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人口达到12。9亿。估计到21世纪中叶达15-16亿。中国人口状况对世界人口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读图要求(P2图11、P10图15):读出历史时期地球人口的增长情况,可分为公元开始以前、中世纪、现代三个阶段;通过近现代人口增长可看出人口的倍增速度的大小。3、“人口爆炸”“人口爆炸”的含义(a)人口爆炸是社会学家用来描绘20世纪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的一个词汇,是对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即人口的指数增长)的一种形象化描述。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4、 环境的限制性 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b)自然资源是人口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需求量和消耗量也快速增加。虽然人类社会在发展,科技水平在进步,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非再生资源的数量不断减少甚至枯竭,可再生资源在一定时间、空间内数量也是有限的。因此环境条件的限制性决定了地球人口不能无限增长。5、 人口的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a)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这个人口规模指的是特定的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以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指在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范围内,并且人口、资源、环境处于可持续发展下的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适宜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根本区别在于“最适宜人口数量”和“最大人口数量”,显然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要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的特点及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c)人口容量的特点:一为临界性; 二为相对性;三为警戒性。对于特点应该首先是明确,其次应该根据特点能对具体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能作出判断。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影响因素侧重于对具体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分析,运用因素具体分析是关键,并且通过分析得出合理容量也不是一定是个固定的数值,进而对课本的活动作出正确分析。6、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a)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人口迁移类型:按地理范围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按迁移方向可分为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城市到城市、农村到农村4种。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拓展提示要注意人口迁移所包含的三大要素:空间移位、定居地改变、一定的时间性。7、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和原因(b)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如爱尔兰历史上人口外迁、楼兰古城的消亡)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如我国涌向东部沿海地区的民工潮)。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难民潮、战俘遣返)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家庭、个人动机和需求等。原因:不同地区的生存环境存在差异,这种地区间生存环境的差异是由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下,起到主导作用的因素又可能是其中的几个因素。 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图示(c)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迁移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迁移到人口稀少国家。具体可有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三种。由农村到城市是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地区和工矿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原因:以自发性迁移为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 读图要求(P16图1-9、P20图1-11、P20图1-12):(1)读出世界人口迁移的移出地、移入地、人口迁移的方向;(2)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人口流出省区名称和主要人口流入省区名称;流动人口的流入和流出地区城乡结构的差异。 8、外国文化与人口 地域文化的概念(a)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即在一定的地域内,人类在长时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外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b)文化的差异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婚俗(如初婚年龄、婚姻的稳定程度)和宗教(为扩大势力,世界上主要宗教不反对人口增殖,如天主教影响下的拉丁美洲和宗教众多的南亚地区)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9、中国文化与人口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a)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生育-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人口流动-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