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教育信息化进程浅议.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63107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源教育信息化进程浅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济源教育信息化进程浅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济源教育信息化进程浅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源教育信息化进程浅议一、教育信息化的含义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教育改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二、教育信息化的现实背景济源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济源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的战略目标,这就要求我市在工业、农业、城市建设和三产服务业、社会和谐、自然环境等方面都要走在中原经济区的前列。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更应该率先走在全省的前列。而当前提升教育内涵、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就是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我市要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全国教育强市行列,就应该加快推进济源教育信息化进程。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三建”达到“三个全覆盖”,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加强教育宽带专用网络和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教育信息网络全覆盖;加强全学段全学科的优质教育资源库建设,达到教育教学资源全覆盖;加强教师队伍的信息化建设,达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全覆盖。(二)具体目标1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所有成建制学校拥有校园网,班班安装多媒体,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2:1,师机比达到1:1,基本达到“班班通,堂堂用”;建设智能录播教室,实现精品课程制作、观摩课自动录播、多媒体应用、网络点播等功能,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2教育城域网基础设施建设本着资源共享、节约投资、方便管理的原则,教育城域网由由市电子政务办和市教育局协商共建,利用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市到镇(街道)1000M主干带宽,镇到校100M接入带宽,并依托市云计算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设教育网络分中心,实现与“智慧济源”的无缝对接。3教育数字园建设构建集信息发布系统、教育资源系统、数字化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平安校园系统、网络化管理系统为一体的教育城域网信息化管理应用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4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及应用完善市、镇(街道)、校三级信息化师资培训和考核体系,实施全市信息技术教育全员培训,确保50岁以下的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都能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手段的普遍应用,学科覆盖面达100%。巩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成果,加强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教育,完善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信息化资源为社区和“三农”服务,促进教育教学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四、教育信息化的配备原则1、优先配备学生机、教师机、教室多媒体,确保师生教育教学需求;2、实用、有效、适度超前的原则;3、“十二五”中小学布局调整范围内的成建制学校予以配备;4、山区学校和平原薄弱学校优先保障;5、济水、沁园、北海、思礼等镇(街道)(在教育强镇、街道创建中教育信息化方面投入较大)根据实际需求配备。五、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具体举措1、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此项目涉及学校多,投入资金大,为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和社会融资的按时偿还,建议市政府将此项目列为市“十大民心工程”,同时成立“济源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市教育、政投、财政、发改、电子政务等部门,指导、推进项目的具体实施。2、明确任务,资源共享。根据我市教育信息化装备现状,对照上述配备的标准和原则,需增加校园网130个,教师机2843台,学生计算机4819台,多媒体教室978个,智能录播教室31套,同时需要建成教育城域网和教育数字园,确保优质教育资源互联互通。3、社会融资,分期偿还。为落实中原经济区“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济源直管到镇的特殊体制,建议借鉴南阳、信阳、驻马店等地经验,通过社会融资一次性完成教育信息化项目,由市财政分年分期偿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