芤山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39653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芤山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芤山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芤山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录第一章 总则2第二章 现状分析4第三章 规划目标与定位5第四章 规划理念及总体构思6第五章 村域空间布局7第六章 风貌规划9第七章 旅游发展规划10第八章 产业规划11第九章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2第十章 基础设施规划13第十一章 综合防灾规划16第十二章 技术经济指标17第一章 总则1规划背景1.1地震灾后恢复重建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奋力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和四川省建设厅关于“灾区重建工作必须规划先行,要将科学编制规划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认真抓好”的指示精神,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着眼于保障汶川县雁门乡芤山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积极、稳妥地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学习条件,促进雁门乡芤山村的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持续健康地发展,特编制芤山村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芤山村鸟瞰图 芤山村震后现状1.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组织动员和支持引导农民自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本地特色产业经济,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赢,彻底改善落后面貌,将芤山村打造成灾后恢复重建的示范性村落,从而达到芤山村的健康长效发展。 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8 ;(4)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第526号令);(5)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2008;(7)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项规划,2008;(8)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建设专项规划,2008;(9)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住房建设专项规划,2008;(10)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08;(11)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08;(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2008;(13)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市场服务体系专项规划,2008;(14)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2008;(15)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08;(1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2008;(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0112001)(2008年局部修订);(18)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17号);(19)汶川地震灾后农房恢复重建技术导则,2008;(20)广东对口援建汶川镇(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指引(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GDPG014);(21)汶川县地震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2008-2015),2008;(22)汶川县雁门乡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2008-2011),2008;(23)四川省及阿坝州、汶川县有关规划文件。3规划年限规划期限为20092011年。4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集中村行政区域范围,规划面积约为约70公顷。5规划思想全面贯彻、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城乡统筹、科学重建的方针,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保障安全与生计,注重灾后重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村庄整治相结合,积极推进各项公共事业发展,努力改善受灾地区人居环境,保障灾区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6规划原则(1)民生为本,稳定为基规划要把保障民生作为恢复重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既要尽快恢复重建芤山村、居民生活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又要切实拓展经济发展渠道、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还要逐步加强生态修复、环境净化,要让芤山群众经济生活安全、安心、安定,保障社会稳定。(2)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规划既要适应未来发展,适度超前考虑,更要从当地当前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芤山现状的经济、社会、文化、自然和民族等各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进行恢复重建工作。统筹安排、主次分明,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3)恢复为主,有所提高规划要在把握芤山灾前特征和习惯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诉求,以恢复重建为主,适当有所提高,包括调整优化城乡布局、人口分布、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改善生活、居住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4)节约土地,和谐传承规划要在尊重自然基础之上,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充分考虑灾害和潜在灾害威胁,严格执行国家建设标准及技术规范。在各类地灾、地震评估报告的基础上,依据各类建设规范的要求,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林地。同时,规划要注重保护和传承灾区各地优秀的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特别是要保护具有历史价值和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风俗习惯以及震后形成的有保留价值的新景观。第二章 现状分析1汶川县现状1.1基本情况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方,阿坝藏族自治州东南方,地处成都平原与阿坝藏族自治州结合部,东邻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县,西接宝兴、小金县,西北和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县城距成都146公里,距马尔康246公里,距理县54公里,距茂县44公里,处在国道213线与国道317线的交汇处。县域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4084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7乡,118个行政村,总人口10543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304人;在总人口中羌族人口36294人,是我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1.2空间区位汶川县是两大经济区和文化区的重叠部分,自古就是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间一个重要的区域性的商贸中心和物质集散地,商贸流通十分繁荣活跃。建国以来,阿坝州的经济文化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一个传统落后的以农牧为主体的区域发展成为目前以生态畜牧业、特色农业、水利开发、旅游产业为特色的地区,并成为四川省几大相关产业的重要基地。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汶川县在阿坝州一直起着“桥头堡”的前沿作用。在经济上是阿坝州的工业中心;在社会发展上,是阿坝州的文化教育中心;在对外交流上,是阿坝州的对外交通枢纽。县域交通已实现乡乡通公路,初步形成了以国、省道为主干,县、乡道为基础的树枝状公路网。2芤山村现状2.1地形地貌芤山村位于汶川县雁门乡,茶坪山脉、邛崃山脉等众多山体环绕整个区域。村域内地形较为平坦,东南角矗立一座马鞍形山丘,来历不详,由于其特殊的风貌,被村民传为诸葛坟冢。2.2社会经济概况芤山村距离汶川县雁门乡政府9公里,人口户数165户、人口总数728人,土地面积共1308亩、水果地面积750亩、蔬菜地面积350亩。该村全村实现通村通组路的硬化工作;现水果种植主要以大樱桃、大枣、金太阳杏子等;蔬菜种植主要以萝卜、白菜、番茄、莴笋等;2009年该村人均纯收入1504元。2.3生产生活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兼有畜牧业。农闲时节,男人们外出揽活,女人们搬出针线筐,晒台上、门槛上就坐满了绣女。传统的羌民生活大多自给自足,生活用品都是手工制造,刺绣、挑花、编织是羌族人民的传统工艺。2.4地域文化羌族历史可追溯到古殷商时代,早在3000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羌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但有自己的语言。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南北两大方言。羌族信仰主要为原始宗教,也有一部分羌族人信仰藏传佛教。巫师称“许”或“释比”,羌族的历史传说等大都由他们代代相传。羌人能歌善舞,有情歌、苦歌、喜庆歌、丧歌、酒歌和山歌等,舞蹈以“沙朗”最为流行。传统的羌历新年是每年的农历十月,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羌笛、口弦、羊皮鼓、唢呐等是羌族喜庆时常用的乐器。羌族一直保存着传统的羌族节日民俗及有关大禹的民俗活动。唐朝诗人王之涣写过一首著名的诗篇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提到的羌笛便是羌族特有的吹奏乐器。2.5建筑风貌芤山村的传统建筑非常具有特色,为羌式民居的典型代表。羌族居住在独具特色的羌寨中。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挢、栈道和水利筑堰等最着名,多采用穿榫木框架干栏式建筑形式。建筑色彩以土黄、象牙黄为主色调。羌寨中的碉房是羌族的石砌民居,呈方形,一般高达三四层,每层高3米余,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成屋檐。传统街巷建筑表层的门窗为木制,踏步使用石质材料,建筑外墙面装饰采用传统夯土做法。在5.12特大地震中,芤山村传统建筑遭到严重损坏,全貌基本被毁,很多建筑几乎被夷为平地。2.6旅游区位环境芤山村地处九寨沟旅游环线,又处于阿坝州门户,地处羌文化辐射地带,与理县桃坪羌寨、茂县黑虎寨形成羌文化三角核心区,特色互补,优势各异。而芤山所处区位环境优势更为明显。第三章 规划目标与定位1规划目标贯彻、实现汶川县委提出的“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尽快恢复芤山村经济社会秩序。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主要任务,确保人民基本生活生产条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得到全面恢复。并在此基础上重构芤山村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打造汶川县特色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2规划定位优质亚高山水果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干热河谷特色乡村生态旅游示范村落。3人口规模至2011年芤山村总人口约为760人。4用地规模至2011年村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为6公顷,人均建设用地约79m2。第四章 规划理念及总体构思1规划理念以产业发展为根基,着力提升种植业与旅游业的的联动互惠发展。以传统村寨聚落学理论为基础,全面推进川西亚高山新农村幸福家园示范建设。以现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特色,重点打造绿色生态示范基地。2规划重点建筑景观设计通古融今,实现现代文化与传统文明的有机融合。将庭院绿化和公共绿化相结合,重现乡村景观肌理,塑造新型乡村聚落。大力提升水果和蔬菜的生产品质,打造特色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鼓励居民参与,保障就业,促进增收致富。3恢复重建关键问题(1)恢复安置灾民,重建秩序三年完成全村的恢复重建任务,使农业生产、公共服务以及基础设施恢复到灾前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超过灾前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安置灾民,恢复灾民正常的生产生活。(2)防护安全为先,防避危险依据相关的灾害评估成果和资料,重点规划综合防灾体系,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3)发展调整结构,和谐布局依据汶川县域公共服务设施及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结合芤山村实际情况,重构芤山村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结构,迁出不合理建筑,打造新芤山的优质空间形态。(4)落实保障援建,顺利启动以操作性为前提,落实援建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政共用设施的用地,保障援建项目的顺利实施,展示重建成效。4防震设计设防等级:芤山新居按八度防震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按照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针对汶川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调整的新规定,对丙类建筑采取8度抗震设防,对乙类建筑采取9度抗震设防。5选址及土地利用规划5.1 选址要求(1)符合雁门乡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村庄建设、扩建和撤并的原则和要求。(2)充分结合自然环境条件,布局在水源充足、便于排水、通风和地质条件适宜的地段。(3)避开山洪、风灾、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区、地震断裂带、雷击高易发区、地方病高发区、重自然疫源地等自然灾害影响以及生态敏感的地段。(4)主要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相协调,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5)避开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及文物埋藏区。(6)与生产劳动地点联系方便,并充分依托和利用现有的生产、生活设施及交通条件。5.2芤山地质结构经过有关地质机构的勘察,芤山村原址地质灾害危害性中等,基本适宜原地重建,另外原村庄南边的平坦地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亦可考虑集中建设新村。5.3 村落选址规划村落选址位于规划用地范围的平坦地区,沿村落主干道呈组团式排列。规划以住宅用地为主,根据发展需要配套村务设施与对外旅游服务设施。5.4 土地利用规划村落建设用地约6公顷,合计约90亩。建筑多以旧址恢复重建为主,少量地质不太稳定的地方,重新选址布局。农业用地主要以发展经济果园和无公害蔬菜为主,复耕受地震破坏和废气的宅基地,降低地震对耕地减少的影响,保证耕地面积。第五章 村域空间布局1布局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尊重民意、有意引导的原则。(2)坚持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尊重文化突出地方特色、有利于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布局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挖掘地方建筑文化内涵,体现地方特色。(4)村庄用地要按各类建筑物的功能,划分合理的功能分区,功能接近的建筑应尽量集中。(5)布局充分考虑产业发展优势,预留后期发展用地,满足芤山社会、经济、产业等的持续发展需求。2 布局体系根据使用功能和空间视觉景观序列,结合景观视线收放要求,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形成“一心、一带、两环、多聚落、发散式”功能空间布置格局。“一心”-围绕村活动中心,增加公共活动空间,集中打造“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游憩产业的景观核心。“一带”-沿村内主干道两侧形成的手工艺和创意文化产业带。“两环”-以马鞍形山体为依托形成的旅游休闲环和沿山脚乡土经济产业环。“多聚落”-多个镶嵌于绿色背景中的灾后居民安置点和公共服务配套点。“发散式” -位于聚落间的具有参与性、体验性和观光性的科技农业和生态农业;经济作物;养殖产业等绿色通廊。3 居住建筑用地布局居住建筑用地都选择了向阳、地势较平坦、土壤未受明显污染的地带新建和重建,地面有适当的坡度,便于排水。符合居住用地的要求。居住建筑的类型、朝向、层数、间距和组合方式,主要是根据气候、用地条件、遗存建筑形式和各村各户的使用要求而确定的,居住建筑的间距和通道的设置均符合村庄防灾的要求。4 绿化布局及规划思路4.1 整体绿化对村庄的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以及道路规划用地以外的地块进行绿化布置,形成庭院绿化、山体绿化、道路绿化、大地绿化为一体的村庄绿地系统。4.2庭院绿化 结合芤山村实际情况和绿化需求,特提出五种绿化模式以供居民选择。园林型庭院此类型适用于经济条件好,且庭院面积较大的农户,即对小游园进行微缩。引种栽培雪松、桂花、玉兰、月季和兰花、杜鹃、牡丹等观赏类植物及草坪。道路要硬化,达到曲径通幽效果。有条件者还可建筑水池、喷泉、假山、亭廊等进一步提高园林庭院品位,达到诗情画意的意境。林木型庭院适合绿化用地面积较大的庭院,在较宽的庭院里,可选取多类树种,选择的树种应主要考虑景观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以高大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如厨房附近宜种植可吸附油烟及灰尘的刺槐、梧桐等,厕所及猪厩附近宜种植榆树、国槐,厅房附近宜种植桂花、榆树、槐树。同时,要注意树形高矮搭配屋后宜种植枝干较小的树种,也可间种几株果树。林木稀少、用材缺乏或气候、土壤等条件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地区的农户可首先选择这一模式。优先栽培适宜的乔木树种,可以多树种搭配、常绿和落叶树种混交,要注意密度适当,如密度过大虽有绿化成效,但长时间难以长成大材。林果型庭院一般农户均可选择此类型,屋后可种植数排梧桐、榆树、柳树、物槐,以起到挡风的作用,而房前可种植葡萄、石榴、桃、李、梨、柑橘等,也可间种几株香椿、国槐、柳树,还可以在空隙处种一些花卉。绿化用地面积较大的庭院可结合绿化栽植果树,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果树型既可是多种果树混种的混杂型,又可采用单种果树的单一型,树种以梨、石榴、葡萄、枣、柿子等为主。在绿化过程中,可对上述基本模式进行组合,形成新的混合模式。栽培林木品种可多样,乔灌木结合效果好,果树品种不宜多,分门别类管理,林木和果树不要混交栽种,否则果树易遭阴蔽而产量低。各农家间重点果树品种应各不相同, 这样才能既有较好的绿化、观赏效益,又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花卉型庭院此模式适用于家庭较殷实,爱好并懂得花卉盆景制作、栽培技术的情况,但庭院占地面积狭小的农家庭院,以栽种花卉为主,间种几株乔木。花卉可选取高、中、矮种类搭配,还可以选种一些奇花异草,主要有桂花、紫薇、桅子花、牡丹、月季等,引种栽培以灌木、草本为主的花木。或地栽,或造型盆栽。既可四季观叶、观花、观果,自得其乐。又可出售部分花木和盆景获取收益,还可设置斜面花台,扩大花木盆景摆放面积。有条件者,还可建筑各式花棚或小型温室,发展树桩盆景、山石盆景等,增添审美情趣。药材、蔬菜型庭院干早地区庭院宜栽耐早药材,如柴胡、黄芩、黄芪、知母等;水利条件方便地区可选择喜湿润、耐寒性中等的药材,如元胡、附子、北沙参、慈姑等;庭院也可种一两畦菜,黄瓜、茄子、豆角、番茄。不仅可以吃到绿色蔬菜,还美化庭院,并可利用闲时管理,一举几得。此外,围墙的垂直绿化可选择藤本类植物,如紫藤、爬山虎、常春藤等。4.3 公共绿地村庄中公共绿地以为广大村民提供游憩场所为主要目的,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村庄公共绿地以四旁绿化布局为主,将村委会及游客集散广场结合院坝等公共活动场地布局公共绿地。选择在村委会中心建成区内建一面积400600m2 的公共绿地,设计成小型游园,设计采用组景模式。采用草坪铺设,中间设计有小路呈线状或块状隔开,在合适的位置建假山、人工喷泉、雕塑、休憩长亭等景物设施及休息坐椅、健身器材、儿童游乐器材等娱乐设备。草可选择高羊茅、早熟禾、红花醡浆草等;乔木可选择适应性强的桃树、等乡土树种;灌木可选石榴、李子、柿子、紫薇、桂花等有花果或常绿树种等。4.4 防护绿地根据卫生和安全防护要求,对养殖场地设置卫生隔离绿带,并在集中居住区周边设置连续的绿化带,同时在作物种植区设置防护林带,实现农田林网化,防风降尘,从而达到生产与生态有机统一。第六章 风貌规划1总体风貌控制导引风貌上以羌族风貌为主体,结合地形设计打造风味浓郁,极富个性的山地羌寨住区;场地特征以坡地和台地为主,建筑和场地设计应与竖向设计相结合,创造性的利用高差变化满足空间和功能需要,除中心广场外应减少硬质铺地,步行道及广场建议采用当地石材作为铺装材料,并保证较强的透水性;建筑物布局方面,台地建筑宜采取行列式布局,并应与地形相顺应,坡地建议采取行列式与围合式相结合的方式,利于营造良好的社区邻里关系及居住氛围,同时应充分利用建筑物之间以及建筑物与场地之间的高差关系,设计停车或屋顶花园等创意空间,建议局部采取地层架空的形式,保持视觉空间的通透;建筑风格方面,建筑应以羌族风格为主,并在统一的基础上寻求变化;建筑色彩古朴雅致,建议以青色、棕色和土黄色为主,局部以暖色调作为点缀;建筑材料方面应充分强调抗震、节能等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宜就地取材,体现与环境的相融性。2建筑风貌导引2.1建筑形式 采用传统羌族穿榫木框架干栏式建筑形式,以23层为主。2.2建筑色彩建筑色彩以棕红为主,多种材质共用,体现多样性、相融性。2.3建筑立面处理片石包角:片石采用当地材料,颜色黄、青、黑、灰、白均可,从下到上,上窄下宽。杂片石粘贴勒脚:窗台以下,高度45-90cm,片石采用当地材料,颜色黄、青、黑、白均可,以下至上粘贴。木线板做窗套:窗眉双线板,上线板稍宽,下线板、窗两侧及窗台线板稍窄。用木线条做花窗:不论窗是铝合金还是塑钢窗,外侧都建议做木线条花格窗。泥加辅料做墙面(或片石贴面):黄泥采用当地材料,加水泥、建筑胶水、氧化铁黄等辅料按一定的比例拌和后,抹面并拉毛,形成土墙质感。杂片石粘贴女儿墙压顶线:女儿坪压顶线高度10-20cm,片石采用当地材料,颜色黄、青、黑、白。第七章 旅游发展规划1芤山村旅游发展背景和优势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发展经济。经济的发展,恰恰需要打破农业产业的界限,把农业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以农林牧副渔业资源、乡村田园资源、乡村风景资源、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等等为依托,开发旅游休闲产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旅游休闲产业,是乡村经济中最具有附加值的产业。芤山村处于九黄旅游环线上,位于萝卜寨旅游片区内,具备较强的区位优势。村内环境条件良好,村居四周,千亩果林环环绕,户内户外层层绿。在乡党委、乡政府、村委和在外乡贤的鼎立支持下,旅游发展必能形成气候,终将成为川西旅游环线上的明珠。2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形象是对旅游目的地各要素资源特色的综合提炼和高度概括,是旅游目的地的灵魂和象征,也是其对外宣传的代表性标志和促使游客前往的动力。好的品牌定位是成功的一半,旅游品牌定位的目的就是创造鲜明的个性和树立独特的形象,最终赢得市场客源。芤山村处于萝卜寨旅游片区,萝卜寨村主推羌族文化生态游,芤山想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在旅游形象上区别于萝卜寨,根植于本土特色。目前芤山主要以生产水果、蔬菜为主,水果品质优良,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基于此,本规划特提出“亚高山优质水果之乡”的主题形象。3 旅游主题活动结合芤山旅游资源和地理优势本规划将其进行五个旅游主题的配置:(1)羌家民俗文化游:以芤山羌式特色建筑,羌族民俗文化为核心,展现魅力羌寨新风情。(2)玄密探索游:以村域内马鞍形山丘为主体,结合它的种种悬疑传说,开展玄密探索游。(3)“羌家乐”:结合芤山优质水果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开发集休闲观光和饮食住宿的农家乐,同时发展采摘经济。(4)田园风光生活休闲游:乡村田园休闲旅游,是目前涉农旅游的主体。以芤山农耕文化及农耕生活方式为主,规划开发农村劳作体验和乡村生活的田园风光游。4配套设施完善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农家饭馆及农家旅店。完善卫生站其他配套设施。第八章 产业规划1发展目标发展生态旅游业,壮大第三产业,将芤山打造成以“亚高山优质水果之乡”为品牌,以自然观光和生态旅游为核心的“水果经济”产业体系。2发展策略1.优化基础产业精致农业、生态农业;2.完善并提升第三产业旅游业。3产业的空间布局(1)农业:打造优质水果、蔬菜、药材等种植生产基地和牛、猪、羊等畜牧业养殖生产基地。大力推广耐寒、耐寒的果树种类,如甜樱桃、金太阳杏、沙红桃、大枣、嘎啦苹果、梨、李子、油桃、红提葡萄、柿子等。汶川县是四川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芤山的立地条件更为优越,发展无公害蔬菜前景光明。蔬菜主推甜椒、莲白、萝卜、白菜、番茄、土豆、洋葱等品种。为了让村民更快增收致富,应尝试高山“反季节”蔬菜的生产。推荐栽培品种,黄瓜有: 夏欣三尺(韩国) 、秋棚1号黄瓜、新秋棚2号黄瓜;苦瓜有:翠玉苦瓜、蓝山长白、喜绿苦瓜、高华苦瓜、翠绿苦瓜;南瓜有:金玉(甜南瓜) 、甜栗南瓜等保健瓜系列;番茄有:合作903、美国红冠番茄,水果型樱桃小番茄等;辣椒有:长香辣椒等;茄子有:玫茄1号、闽茄、金山长茄等;花椰菜有:庆农系列、喜美系列等;甘蓝有:绿丰、夏光、秋光等;大白菜有:夏阳白、热抗王等;萝卜有:夏露、短叶十三等;长豇豆和四季豆有:金农8号、金绿牌四季豆等。2.旅游业:果园观光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羌族民俗旅游、乡村旅游、小型民居式旅馆。4就业安排芤山村民近期的就业仍以农业为主,在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后,村民的就业将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第九章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逐步完善公共设施,重点完善幼儿园、托儿所、村委会、文化活动室、广播站、卫生站和商业服务网点。新建村民活动中心和游客接待中心,规划改建村委会,在村委会周边新建一处从事健身、休闲与社交活动的场所。新建一处集贸市场。新建垃圾收集设施,选择交通方便又较为隐蔽的位置设置,避免正对住宅院落入口。结合村中新建的广场设置公共厕所,全部采用水冲式方便村民在娱乐休闲的时候使用。第十章 基础设施规划1道路系统规划 村域内的道路依托现有的通道大致呈枝状网布置。入村道路到入户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6m、4m、3m。沿用现有路网,对不合适的路段进行整修调整。合理确定道路断面形式,改造雨水边沟,布置路灯、电杆和路侧绿化。主要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路面,次要道路采用水泥或其它材料的铺装路面。道路硬化率达到90%以上,实现道路亮化硬化的目标。在村口道路两侧设置150个左右车位,保证春节在外村民回乡停车。2给水工程规划2.1水量预测规划在原取水点处新建简易水处理设施,利用地形落差产生压力,自压供给。供水设施应包括:取水廊道、反应池、滤池、清水池等有效水净化构筑物,供水方式采用集中式供水。村民人均综合日用水标准100 L/人d,游客用水标准为200 L/人d,芤山村用水量预测见下表。表10-1芤山村水量预测表分类规划人口(人)用水标准(L/人.日)用水量(m3/日)村民76010076游客50人20010合计862.2给水管网规划规划管径为DN40DN100。为提高区内给水系统的供水安全可靠性,减轻管网遭受水锤的威胁,保证供水水质,同时降低管网中的水头损失,把部分管道连接起来,形成环状供水管网系统,增加其供水安全性。规划采用生活、生产、消防合用式供水管网系统,按最高日最高时水量进行供水管网的平差计算,并按最大时水量加消防流量进行校核,以核定供水管网的管径及供水的安全可靠性。2.3消防供水根据本规划,规划区规划人口数为760人。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人口数在1.0万时,按同一时间内发生火灾次数为一次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10L/s,并以此对给水管网进行校核,消防供水压力不小于0.15 Mpa。经校核,规划给水管网能满足其消防供水要求。按照防火规范要求,室外布置的消火栓应符合以下要求:(1)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2)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m,且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3)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其保护半径和室外消防用水量计算决定,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应按1015 L/s计算。3排水工程规划3.1污水量预测采用雨、污合流制排水体制。雨水量计算: 于整个阿坝州都无暴雨强度公式,因此选用附近的成都暴雨强度公式: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t降雨历时(min);tt1mt2 t1地面集水时间(min),因地面坡度较大,取定t17分钟; m折减系数,暗管折减系数m2,明渠折减系数m1.2; t2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P根据总体规划和区域的重要性,设计重现期采用P=2年。雨水流量公式:QqFQ雨水设计流量(Ls);综合径流系数按地块覆盖情况定,规划区综合径流系数取0.75,绿地山地取0.2,村庄用地径流系数取0.6;F汇水面积(ha)。3.2排水系统规划排水管按地形敷设,就近、分散排至山下。对村子进行雨水集水区域划分,并通过水力计算,得出相应雨水管渠的管径。经计算,规划区内雨水管(渠)尺寸为BH0.2m0.2md500mm。3.3雨水综合利用芤山村应尽量不改变或少改变原地形、地貌,并控制不透水固化地表面积,必需固化地表尽可能利用可渗水材料。这样削减了雨水径流量,特别是暴雨径流和洪峰流量,减轻防洪负担,同时维护、涵养地下水。4电力工程规划4.1用电负荷预测雁门乡现状人均用电负荷约为0.39kW,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用负荷会略有增加,本次规划芤山寨村人均用电负荷按0.45kW,则总用电负荷为0.45760人342kW。4.2电力工程规划电网电压等级:规划区内中压配电电压为10kV,低压配电电压为380/220V。变压器:采用箱式变压器,容量为500kVA。配电网规划:10kV中压配电网供电半径620km;低压配电网供电半径控制600m以内。 电力线路敷设:线路敷设应结合村庄的居屋的特点,采用电缆埋地敷设,敷设位置可沿道路、居屋骑楼、屋檐等。5电信工程规划固定通信网络预测:芤山村农话普及率为30,预测电话容量为76030228门,在村内设一个300门的电信交接箱。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芤山村移动用户普及率为60,预测电话容量为76060456户。有线电视网络规划:芤山村电视网络容量按人口普及率25计算,预测有线电视用户容量为76025190个。有线电视信号源由山下光纤接入,引至村内广播站。邮政规划:村内设一处邮政代办点,附设在村委会内,统一收发邮件。6管线综合规划管线综合是以单项管线工程规划为依据,进行总体布置。平面布置上要减少管线间交叉次数,在道路断面的竖向布置要避免各管线抢位、冲突现象。各管线与道路中心线平行,严格依照管线间、管线与建筑物设施的最小水平间距等有关规范埋设。规划电力管道、电讯管道、给水管道、燃气管道布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内。规划区管线的敷设方式为地下敷设,工程管线在道路下面的位置宜相对固定。区内道路红线宽度超过50m的道路两侧均布置雨水、污水管(渠)。当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面向下的排列顺序为:电力管线、给水管线、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管线综合冲突时处理原则如下:小管让大管;压力管让重力流管;弯曲管线让不弯曲管线;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检修次数小、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不方便的。地块内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管线间距、交叉管线最小净距符合下表:表10-2: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m)序号1234567管线名称电力管线电信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直埋管沟直埋管沟直埋管沟最小覆土深度(m)人行道下0.500.400.700.400.500.200.600.600.600.60车行道下0.700.50.0.800.700.700.200.800.700.700.70表10-3工程管线之间及其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m)序号1234 5 67管线名称建筑物给水管线污水雨水管线燃气管线电力管线电信管线路边石1建筑物1.02.51.50.51.01.52给水管线d200mm1.01.00.50.51.01.5d200mm3.01.50.50.51.01.53污水雨水管线2.51.01.00.50.51.54燃气管线低中压1.00.51.00.50.51.5高压4.01.01.51.01.02.55电力管线0.50.50.50.52.00.66电信管线1.01.01.01.01.00.67路边石1.51.51.51.50.60.5表10-4工程管线交叉的最小垂直净距(m)序号 下面的管线名称上面的管线名称123456给水管线污、雨水排水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电信管线电力管线直埋管沟直埋管沟1给水管线0.152污、雨水排水管线0.400.153热力管线0.150.150.154燃气管线0.150.150.150.155电信管线直埋0.500.500.150.500.250.25管沟0.150.150.150.150.250.256电力管线直埋0.150.500.500.500.500.500.500.50管沟0.150.500.500.150.500.500.500.507沟渠(基础底)0.500.500.500.500.500.500.500.508涵洞(基础底)0.150.150.150.150.200.250.500.509电车(轨底)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铁路(轨底)1.001.201.201.201.001.001.001.00第十一章 综合防灾规划1消防规划(1)消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严格控制火种。(2)大力宣传防火重要性、普及消防常识,增强村民和游客的防火安全意识,加大检查、督促力度。(3)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在公路及游道两旁种植耐火的树种。在村委会设立二级消防站,设置火警了望台,了望台设报警电话专线至消防站,并配备无线通讯电台。(4)芤山村内应配备防火的设备包括电台、对讲台(机)、灭火机具,消防栓及消防水池等。2 防洪规划(1)按照二十年一遇以上标准,安排各类防洪工程设施。结合农用水利设施,疏通主要排水沟渠,维修泵站。 (2)防洪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因地制宜、以防为主的方针,同时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绿化相结合。3 抗震防震规划芤山村地处断裂带,地震区划烈度为8度区,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潜在因素,特别在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过后,更应重视和加强抗震防震工作。(1) 抗震防灾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预做准备、减少损失”和“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基本方针,做好抗震防灾工作,提高综合抗震能力。(2)在规划实施中应开展工程地段勘测工作,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一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3)村庄内的公路、步行主游道为灾时疏散通道,步行主游道宽度不能小于2米。(4)各类建筑密度、人口密度要符合有关防震要求的指标,房屋建筑间距应符合消防、卫生、日照、建筑保护和抗震要求,布置建筑物和设施时,应选择抗震有利的场地和地基,严禁在断裂、滑坡等危险地震地带和由于地震可能引起火灾、水灾等次生灾害的地区选址,宜避开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地段。(5)加强抗震防灾宣传与教育,使抗震防灾知识深入人心。提高抗震防灾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第十二章 技术经济指标公共服务设施技术指标:编号项目名称建筑面积()1卫生站802文化室与图书室603旅游接待咨询中心604老年人活动室1005村委会办公场所1506公厕(67个)200规划用地面积:60000m2 其中 居住用地:33600m2 道路用地:12530m2 绿化用地:13870m2容积率:0.66建筑密度:30%绿地率: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