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19087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改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课改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课改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 学 论 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姓 名: 韩晓霞 单 位: 青羊小学 完成时间:2015年12月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平顺县青羊小学教师:韩晓霞【内容摘要】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规律。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而且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和学习指导同样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思考和引导。执教的广大教职工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新特色,要有个根本性的转变。课堂教学充分挖掘教学的外部环境,认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内在的有效教学理论,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教学,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师转变;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新课改是适应新常态需求,进行的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它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新课改不仅是教材上的革新及丰富多样化,更要求执教的广大教职工要有个根本性的转变,充分挖掘教学的外部环境,认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内在的有效教学理论,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教学,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一、新课改下充分利用教材的新特色,用活教材。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我们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时,始终把它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能力。(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新入学的底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在课堂上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先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观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对观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学会了观察的方法。(二)、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我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来,接着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 例如:在教学课本P17的“比大小”时,我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先观察并说说图中画的有什么?学生观察了一下,很快就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图上画有猴子和一些水果。”还有的说:“图上有3只猴子和4个梨、3个桃、2个香蕉。”对这些同学的回答,我都给予肯定。然后我再单独出示3个猴子和3个桃,我问:“谁多谁少?”学生齐口说:“一样多”。我再说:“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生答:“猴子和桃子一样多。”这时,我又出示3个猴子和2个香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说:“猴子多,香蕉少。”最后,我再出示3个猴子和4个梨,学生马上说:“猴子少,梨多。”这时,我又问:“刚才你们说猴子多,现在又说猴子少,到底猴子是多还是少呢?猴子、香蕉、梨这三种水果比较,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最多?谁最少?这句话怎样说合适?请你们同桌讨论一下。”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讨论时各自都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然后,各组代表汇报:“猴子比香蕉多,香蕉比猴子少;猴子比梨少,梨比猴子多;梨最多,香蕉最少。”学生发言很热烈,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很高。 这样一节课下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明确了物体的大小多少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又让学生把图的内容说得连贯、完整、具体,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底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我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四)、发挥小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分类”第二课时,“按不同标准来分”时,我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学习,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桌子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把自己认为一样的分在一起。分完后,我又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想了几种分法?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想出了十几种不同的方法。如:1.按铅笔的颜色分;2.按铅笔的长短分;3.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4.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5.按笔杆上有棱和没棱分;6.按笔杆上的花纹来分学生分铅笔的方法之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也确实让我惊叹。 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总之,实验教材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极为方便而丰富的资源,它系统有效地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场地,也给师生交往、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提供了条件,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新特色,用活教材。二、新课改下教师的新转变。 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作为引导教师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在反思中意识到教师必须进行脱胎换骨的转变,适应新课改的新要求。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 “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二)、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用活“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三)、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评价每个学生。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 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作为一名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理论分析(一)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理论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则认为,学生在学习和认知的过程中,其认知功能是多元化的,不仅体现在智力上,还应包括情感、素质等方面。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理念不谋而合,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把学生作为主体与教学的核心,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认知差异,这是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此外,教学最优化理论、后现代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等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中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从新课程改革思想来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这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标准。第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的时间与效益,在单位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这才是有效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时必须具备精准的时间与效益观念。第三,有效教学关注教师的反思与创新,这是推进更高水平教学的内动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三)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要求结合新课程改革思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学过程要覆盖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并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与能力,这是有效教学顺利展开的基础。其次,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过程。并非简单的静态知识传递过程,这个互动过程是动态的,存在不确定性与生成性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教学要素进行预设。再次,教学生态的和谐平衡。这是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对教师的要求。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现状反思(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看,教学过程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有效教学策略的顺利实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三维目标不明确,教学过程具有随意性,无法准确体现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使得三者混乱、随意,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二是教学主体混淆,缺乏明确性。受到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将学生作为真正的教学主体,而是将自己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过于被动,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更多的是以简单基础知识传递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开发。四是教学评价模糊,缺乏及时性和全面性。(二)影响因素分析 对以上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可知,影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学生学习心理因素以及教师专业素养因素三个方面。对于外部环境因素而言,小学数学学科发展水平不高、社会不合理期待、传统社会教育理念等,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效果。对于小学生学习心理因素而言,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兴趣、动机被压抑,并且也导致其认知水平提升较慢,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效果,进而影响了其情感态度。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核心因素,但从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虽然教师具备积极专业的教师精神,但其专业知识储备与专业教学水平并未完全跟上教育发展的脚步,造成有效教学策略无法顺利实施。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优化(一)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是实施教学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准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教材思想、教学目标等,确保备课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教学目标与方向是备课方向的指引力量,因此备课方向要体现三维目标,确保备课的方向性。通常教学目标是备课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确保落实到位。(二)教学实施策略教学实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技能良性互动的关键,教学实施策略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个体差异,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建立师生之间和谐民主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再次,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善于接受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对话。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具有深刻的意义。此外,良好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够对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进行准确的诊断,对学生学习具有鼓舞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评价目的要具有发展性,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内容要注重全面性。 六、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好丰富多彩的外部环境。 教育课程改革历经多次变革,时至现在的新课改,其外延和内涵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性。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好丰富多彩的外部环境。(1) 、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到虚拟的网络空间,都成了我们学习实践的大课堂,成了我们个性飞扬的广阔天空。适应时代的新目标,新要求。在信息社会,在提倡创新,张扬个性的今天,就是要课内外相联系,开放课堂,开放教材,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使课文的内涵更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课文就“只是一个例子” ,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获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课本”读厚了。学生通过利用数学的手段搜集、整理信息,拥有了自主的能力。他们惊喜地认识到,知识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不再是光听老师耳提面命了。这样就为他们自己学会了读书,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学会方法,养成习惯,只有当读书成为一种自主活动,学生才会去粗取精,淘沙见金。(2) 、书本与生活相联系。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要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 ,合作探究,组合信息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社会,也是合作的社会。没有极强的团队合作、相互学习的精神,仅凭个人很难做好一件事情。所以现在提倡合作学习,一起分享成功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我结合书本、生活,引导学生体会创新,加工信息,学会自主搜集,学会组合迁移,进而实现知识及技能创新。 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但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而且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和学习指导同样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思考和引导。关注学生,研究学情,读懂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常规,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将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1、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指导(1)、介绍学科特点 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为此,在学生接触一个新学科时,必须及时为他们介绍学科的主要特点,课程的构成系统,引导学生初步从宏观方面认识一个学科,为学生走进该学科作前期重要的铺垫。 (2)、展示学科魅力 学习的目的最终是要应用,为此,老师要充分利用开课之机,及时展示该学科当今在社会以及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及未来在某些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从而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3)指导学科的学习方法 我们常说,与其授人以鱼倒不如授之以渔。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主动求知的方法远胜于单纯被动地获取知识。为此,一个好老师应该更多为学生指导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只单纯关注知识的传授。学生一旦掌握了重要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就能在求知路上看准方向并乐于发现与探索,不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不断体会收获学习成果的成功感。2、认真制订有效的学习常规学习常规是确保学生有序、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是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从完整的学习过程来看,学习常规包括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重要的环节。 (1)、课前 课前要求学生主动提前预习,提前进入角色。比较理想的预习应该是在老师指导下的课前预习,预习要有比较科学的导学引领和具体的学习任务,不能简单、笼统地布置预习任务。一是要考虑预习任务的指向性;二是要突出预习任务的基础性(一般来说,是学生通过简单的阅读与理解就应知应会的基础性问题,而不是耗时较长的探究性问题);三是要有指导具体的预习方法;四是要考虑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的可行性,在时间上要考虑各个学科所需的时间。一般来说,各科预习任务耗时控制在15到20分钟为宜。 (2)、课中 课中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学习资料以及相关文具的准备,确保老师钟声一响就能正常上课。在上课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个体活动、组内活动、探究活动、交流与分享活动。另外,还要要求学生及时做好必要的笔记。 (3)、课后 课后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和整理当天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笔记,并尽可能补充或拓展在个人进一步理解和消化基础上的笔记。在复习的基础上才开始做作业,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再适当提前预习第二天的课堂学习任务。必须指出的是,事实上大多数学生都很难挤出时间来预习,其根本原因就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为此,理性控制课外作业总量,把预习也列入学生课外作业的范畴,才能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预习中去。 3、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 (1)、课外学习计划的制订 学习计划一般是指学生的课外学习计划,因为堂上的学习任务通常是在老师的掌控下进行的。如果学生能自觉制订一个比较科学、有序的课外学习计划,就能充分利用课外的学习空间和拓展课外的学习资源。具体来说,一是自习课的计划,二是晚自习的计划,三是周末自主学习计划,四是零碎时间的学习计划。在时间上要学会统筹安排,在内容上要分出轻重。要明确哪些任务是必须完成的,哪些是可以选择性完成的,哪些是基础性的,哪些是巩固性的,哪些是拓展性的,哪些是可以暂缓的。 (2)考前复习计划的制订 学生在阶段学习过程中离不开阶段性的考试,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测阶段教与学的效果,以便及时作出水平诊断与问题发现。对于学生来说,提前制订考前的复习计划是很有必要的。一是明确复习的内容,二是指导科学的复习方法,三是要落实具体的时间安排。为了确保复习的有效性,复习前还应该做好复习资料的整理(对考试有关的各种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如:练习类、试题类以及错题类,以便随时查找备用)。4、强化“两种意识” (1)、规范细节意识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这种感受也许平时并没有什么感觉,但在规范的大考中(如中考和高考),关键性的细节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学生的规范意识必须从基础年级抓起,一抓五年。这些规范细节包括:作业规范、填涂规范,用笔规范和纠错规范。答题的细节主要体现在书写清晰美观,卷面整洁,标点符号、学科术语精准等)。 (2)、反思纠错意识 强化学生的反思纠错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质疑和探究,学会分析与归因。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或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加以重视,并视纠错是一种对自己高度负责的学习行为。从反思的层面来看,就是要学生落实“三个反思”:一是课后反思,二是练后反思,三是考后反思。从纠错的层面来看,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收集错题,逢错必思,逢错必纠。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 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有位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愉快地学习。调动内在潜能,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因此,教师耍善于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所学知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方面,我觉得以下几点犹为重要:1、教学语言要有效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老师只有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才能使学生坚定学习的自信心。老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形象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听了便“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课堂四十分钟,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是借助语言,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接受的语言,说话应该尽量做到清晰、大小适度、具有亲和力,切忌重复、罗嗦、带口头禅。教师的提问不要过大和笼统,否则,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根本无法找准切入点。所以教学语言应该是科学和严密的,有的教师教学语言不够科学,也不够严密。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这节课中,让学生回答他见过的人民币。当学生说见过十元人民币时,教师问:“十元人民币有多大呀?”这个问题的意思不明确,是说十元人民币面积有多大呢,还是十元钱价值有多大?当时孩子没有回答上来。教师又补充说明之后,学生才知道老师问的是十元人民币相对于其它面值的人民币的价值的大小,所以说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与严密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2、教学组织要有效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首先,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我们常说,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碰碰壁”,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矛盾来激发好奇心,为学习新知提供“心理需要”的准备。学生们皱眉凝思,积极思考,于是在急迫想知道“究竟”的心理下进入了探究学习阶段,求知欲望非常强烈。其次,课堂结构的组织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要允许学生尝试、出差错,然后自行解决错误,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始终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最后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表现,这就显示了自主学习的优点,如果教师加以因势利导,则必然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集中到学习中来。3、激发学生思维动机要有效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更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的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2000 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王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0 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王师傅加工了1200 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800 个零件。这时把5000 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这便引发了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4、多媒体课件运用和板书设计书写要有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由于其直观性、能动性、交互性等在教学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认知主体的发挥,在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辅助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逐渐地进入了数学课堂。尤其,我校白板软件的普及应用,更是如此。好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够为数学教学锦上添花。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对于学生学习数学起到了画龙点睛之举,实现了学生对数学知识从感性理解到理性理解的质的飞跃。当前,由于多媒体的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忽略了板书书写实际上,板书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好的数学板书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浓缩,板书的内容往往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也便于学生掌握方法和课后复习。因此,适时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和适当的板书书写也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途径之一。综上,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客观规律。教师对课堂教学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和学习指导同样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思考和引导。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新特色,要有相适应的转变,积极挖掘教学的外部环境,充分认知数学教学内在的有效教学理论,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教学,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在探索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参考了部分相关文献,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