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冲刺试卷 含答案.doc

返回 举报
资源描述
2020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冲刺试 卷 含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认为,对情绪产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环境 B、生理 C、刺激 D、认知 2、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 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这说明情绪具有( )功能。 A.适应 B.动机 C.信号 D.组织 3、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 )。 A.“六三”制 B.“五四”制 C.九年一贯制 D.多种形式并存 4、“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了( )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5、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 A.道德认识水平 B.道德情感水平 C.道德意志水平 D.道德行为水平 6、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 )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7、主张以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8、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借助语言,通过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而形成的。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 A.维果斯基 B.乔姆斯基 C.巴甫洛夫 D.弗洛伊德 9、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阶段性 C、社会生产性 D、相对独立性 10、儿童认为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依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这一时期的儿童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11、中学生小博得知自己物理竞赛成绩名列年级第一,在家里高兴得手舞足蹈,但在学校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小博的情绪具有( )。 A.矛盾性 B.激动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12、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新学期伊始,高一化学课李老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摸底考试,初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有关能力。这种考试属于( )。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1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的依据是学习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刺激 14、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 )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教育的概念。 A.《美诺篇》 B.《金言》 C.《政治学》 D.《理想国》 15、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华虚朋 C.伯克赫斯特 D.克伯屈 16、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学工作实施的( )环节。 A.上课 B.布置和批改作业 C.备课 D.课外辅导 17、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属于( )。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 D.探究学习 18、董老师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爱与被爱的需要。董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种课堂管理取向?( ) A.建构取向 B.行为取向 C.认知取向 D.人本取向 19、中学生小张认为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根据阿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张的目标导向处于( )。 A、惩罚服从取向 B、相对功利职向 C、寻求认可取向 D、社会契约取向 20、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相比,学校体育的突出特点是( )。 A、娱乐与竞技性 B、普及性与文化性 C、教育性与基础性 D、全体性与全面性 21、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2、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3、价值辨析观点更强调价值本身,而不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2、为什么教肓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3、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4、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一位高中女生接受心理辅导时的自述:进入高三以来,我就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迎接高考的氛围中,时常感觉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为此整天惴惴不安。我常常想到高考问题,感觉也与以前有所不同。心跳的剧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身体有种不舒服的躁热,思维不太受控制。注意力也难集中。我怕老师提问,老师一叫我回答问题。不论是能答上来还是答不上来,回答时总是语无论次而且声音发颤。虽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考试之前,我会非常紧张,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考试时常因为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感到心跳加速,头脑发胀,昏昏沉沉。结果考试成绩越来越差。老师,你说我能改变这种情况吗? 问题:请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调方法。 2、田雨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某中学录用为语文教师,上岗后,她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相信只要积极学习教师的经验就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在教学中,田雨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事学习,还经常观看精品课课程,然而,期中教学检查后,她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与同事们的对她的评价都很一般这令田雨十分不解。甚是苦恼,自己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对工作非常敬业,并努力将教师的经验运用到了自己教学中,可为什么就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田雨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并向田雨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第 14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D 2、D 3、【答案】D。解析:目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实行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制或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制,以及不划分的两个阶段的“九年一贯制”。综上可知,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是多种形式并存的。故本题选D。 4、C 5、C 6、C 7、C 8、【答案】A。解析:题干中表述的观点是由维果斯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9、D 10、【答案】C 11、【参考答案】C 12、B 13、A 14、D 15、D 16、C 17、D 18、D 19、C 20、C 21、【答案】C。解析:“学不躐等” “不陵节而施”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中的“躐”“陵”为超越、越过之意;“孙”为按规律之意;整体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等级、次第,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分组教学比班级上课更适应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便于学生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竞争与合作中,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但是,分组教学较难科学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要求相矛盾;分组后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使快班学生产生骄傲,慢班、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2、【参考答案】错误。负强化和惩罚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提出来的。强化的意义在于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而惩罚的意义在于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这是两者在本质上的区别。 3、此说法是错误的。价值辨析强调的不是价值本身,而是强调通过辨析、获得价值观的过程。因为价值观念是人自身的一种内在价值,不易清醒地意识。 4、这种说法是正确的。(1)教学过程中有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教和学),但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也就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是认识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矛盾,因此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点:①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②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③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有领导的认识);④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⑤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2、答案: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 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原因如下: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咅种因素 3、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为: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些孤立的行为模式的总和。 (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思维特点:“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 岁) 思维特点:泛灵论、自我中心、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可逆、缺乏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思维特点:去自我中心性、守恒、可逆性、分类、序列化。 (4)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 思维特点:抽象逻辑思维、进行假设--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可逆与补偿、反思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形式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 4、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 第一阶段:0~18个月左右为婴儿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18个月~4岁是儿童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第三阶段:4~6岁是学前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主动对内疚,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第四阶段:6~12岁是学龄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勤奋对自卑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第五阶段:12~20岁是青年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该阶段的目的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 第六阶段:20~24岁是成年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亲密对孤独,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第七阶段:24~50岁是成年中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充沛感对颓废感,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第八阶段:50岁以后是成年晚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完善对绝望,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1)考试焦虑的典型表现包括: ①心情极度紧张,情绪波动,比如“时常感觉心烦意乱” ②生理反应强烈,比如“心跳剧烈”,“身体不舒服的燥热”,“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 ③思维刻板,比如“思维不受控制,注意力不集中”等 ④心情慌乱,比如“整天惴惴不安” ⑤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比如“学习有好有坏” ⑥害怕老师提问,比如“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 (2)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①学校方面的原因,比如班级的排名,老师的关注等等。 ②家庭方面的原因,比如父母的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父母的严格要求等。 ③社会方面的原因,比如社会舆论的影响,考试成绩代表个人成就。 ④学生自身的原因,比如学习动机过强,不当的归因等。 (3)改善考试焦虑的方法包括: ①积极强化。比如做对题目以后,给予正强化。还可以交给学生学会运用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来鼓励自己,减少压力。 ②系统脱敏法。可以将学生的考试焦虑由低到高划分成多个等级,然后结合放松训练等犯法,让学生逐步适应每一级的焦虑水平,最终克服考试焦虑。 ③代币奖励法,用一些符号、工具作为去的成功的指标,每做好一件事情,就给学生一个代币,随着代币的增加,逐步减缓焦虑情绪。 ④认知疗法,比如理性情绪疗法。改变学生一次考不好,众身无望的看法。 ⑤人本主义疗法。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确定,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潜能。 2、(1)田老师之所以没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 ①从教学规律看,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该规律强调既要利用教师自身的专业经验指导学生,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材料中田老师“师范专业,非常敬业,学习精品课程”,都只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②从教学原则看,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和量力性)原则。这三个原则,都强调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好到的经验运用到具体教学中。材料中田老师“观看精品课程”,向他人请教,但都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只是简单的模仿。 ③从效能感角度看,没能及时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材料中田老师“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说明其自我的教学效能感很高,但很可能没有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树立学习榜样,培养良好的情绪。 (2)给田老师的教学建议包括: ①根据课程内容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面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等等。田老师应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②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 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④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⑤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田老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应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