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初中数学教学常规.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03784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初中数学教学常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普通初中数学教学常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普通初中数学教学常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初中数学教学常规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学科。中学数学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诸方面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中学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来影响学生,努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备课要求备课方式。一般分为集体备课、独立备课、典型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人、定时、定地、定内容)。课前准备。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写好教案。明确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思考教学目标,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写清楚知识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设计好知识发生的过程和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科学地安排好课堂训练,明确训练的目的,适当控制训练的难度。设计好课堂回顾与反思。认真编写教案,并同时设计好板书和准备必要的教具、学具。 课堂教学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因势利导,灵活地执行教案。重视教学过程的展开,尤其是学生认知思维过程的展开。在知识发现的过程中,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感知材料,创设问题的情境,并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在尝试、猜想、归纳、概括等发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真正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过程。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提供给学生辨析、类比、分类、概括等材料,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法则、方法、原理,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知识的巩固应用中,要适当进行变式训练,提供反例,沟通新旧知识,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教师要对学生保持期望,教态要亲切、和蔼,应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节教学活动。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主动而又充满情趣,以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课堂语言应该准确、生动、注意节奏,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同时,应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板书、画图力求整洁规范。课后教学活动提倡每堂课后写一点教学后记,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应认真组织好对基础薄弱学生的辅导和学有余力学生的拓展。 搞好数学课外活动。作业的布置作业要精选注意对学生作业规范书写的要求和习惯的培养。作业的批改应做到及时、细致、准确。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检查学生的教科书及课堂笔记,以促进学生养成看书和记笔记的习惯。开封市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要点学习教学常规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基本教学规律,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教学原则是反映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基本教学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全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创新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性原则。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把握好三个环节: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其次是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把握教材内容重难点,协调各类课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是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研究确定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形成课时教学计划。重视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备课。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上课。首先须把握总的教学目标:以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兼顾情意发展。也有人提出上课要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课后反思。前苏联凯洛夫著名的教学工作“五环节”说是: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6 教案的主要环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案设计的常规要求是: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 说课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说教材说本教材的教学目的、知识间联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课时安排。说教法说本课选择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教育理论依据。说学法说本课拟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说教学程序说本科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及板书设计等 。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说清本课内容在本学科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说明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那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说明白。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讲明如何实现教学过程状态的调节和信息的有效传递。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照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另外注意一点,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解决难点运用什么方法。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说明板书设计要点、意图和依据等。说明对本节教学计划的预评估。说教学程序,还要注意运用概括和转述的语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因为不是模拟课堂,所以不提倡模拟提问、问答的原话。中学生学习常规包括:制定计划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 独立作业 课后复习 系统小结 实践操作 规范考试 学习卫生 课外学习 学习方式 锻炼身体 实施措施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育方针,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范标准,利用所有可能的评价技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做出价值上的判断,以期改进教学工作。教学评价原则是指在进行评价时,评价者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包括:方向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评价和指导相结合原则 自评和他平相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具有估价教学效果,鉴定教学质量的功能,还具有导向、诊断、激励、改进功能。课堂教学评价原则包括:全体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体验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指标包括五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师素养。教学设计评价:目标设计 内容设计 过程设计 训练设计 ;教学实施评价:教学环境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教学效果 ;教师素养评价:教学组织 教学语言 教学技术 教学应变 行为态度。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的内容、标准、评价方法和改进计划。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基础性发展目标:道德品质 公民素养 学习能力 交流与合作能力 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学科学习目标:各学科课程标准已经列出本学科学习的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并对评价方式提出了建议。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要有利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 了解和尊重学生 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交流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要点学习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数学使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极端广泛性等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是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得到发展,真正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新时期的数学课程,不仅要求提供适合于学校进行教学的应用实例,而且要求更深入地研究各类应用的教育目的;不仅要与相关学科协调和配合,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应用。数学课程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对数学课程标准中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满足数学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学课程目标就是对数学学习的预期。准确地说,数学课程目标是指社会对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数学学习之后所产生的行为或心理变化的一种预期。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不难看出,上述“预期”主要阐述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数学课程的价值取向,二是数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三是数学课程的主要功能。对于总体目标,课程标准又分别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第三学段中,“数与代数”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空间与图形”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概率与统计”包括统计、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为课题学习。课题学习的具体目标是: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应关注证明的必要性、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主要包括各种实践活动材料、录像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以及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少年宫、博物馆等。实践活动材料;音像资料与信息技术;其他学科的资源;课外活动小组;图书馆资源;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社区、少年宫、博物馆等活动场所;智力资源。新课程理论学习要点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将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被看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改革提倡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人道、和谐、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是师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尊重和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心灵是相通的;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将发生哪些变化?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对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重要的是要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可以结合课堂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即兴发挥;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不必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自我反思;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新课程如何评价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体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新课程评价学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新课程评价学生,要重视其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如何评价教师? 新课程倡导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制,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评价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判定谁是优秀教师,谁是合格或达标,而是和教师一起分析自己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提出改进计划,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新课程评价教师,不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应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进行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化的、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不断发展的全方位评价。具体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教学设计与实施;交流与反思。总之,教师评价集中体现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教师素质的评价两个方面。倡导教师自评的评价方式,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学生、家长、学校或管理者参与教师评价,收集的意见和信息应与教师自评的结果一起作为全面分析教师状况的依据。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是面向未来的评价体系,重在信任和激发教师追求不断提高的内在需要和动机,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在民主、开放、向上和支持的评价氛围中,达到促进教师不断改进和提高的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主义为指导,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应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本次课程改革努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明确区分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突出学生发展,科学制定课程标准;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制定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本次课程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综合课程为:品德与生活(12年级)、品德与社会(36年级)、科学(36年级)、历史与社会(79年级)、科学(79年级)、艺术(19年级)、体育与健康(79年级)。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努力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突破学科中心;改善学习方式;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它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含义: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绝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事物、观察、分析和思考,最终达到领悟;第三,从法律、伦理角度看,在现代社会,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受有一定的法律权利,也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是一个法律上的责权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 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家长的合作。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与社会的合作。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掌握那些新技能?教师在掌握传统的教学基本功外,要不断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如何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工作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按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反思型教师”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一系列关系到学生成长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去,努力体现自己的双重角色,即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自愿地、经常地把自己作为反思的主体,即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依据学生学习的行为表现和学习效果,来评判、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使之不断得到更新,逐步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的自主性和目的性;使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否定、被修正、被强化、被提炼、被升华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真,去伪存真,最终促进学生和教师自身的成长,促进学校教育功能的完善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