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 答案(鲁教版)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875366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 答案(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 答案(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 答案(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参考答案】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课前预习一、1时间 空间 物质。2(1)天体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恒星、星云。(2) 吸引、绕转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3扩大,150亿二、水星 金星 火星 天王星 海王星 火星 木星预习测试1A 2D 3A 4C课堂生成【探究1】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后燃烧发光的现象,叫做流星。所以,流星是一种现象,而不是天体。形成流星现象的天体叫做流星体,是地球轨道附近的微小颗粒,通常只有几毫米到几十厘米大小。但有的时候颗粒体积较大,在大气中未能燃烧完,从而掉落到地上,变成了陨星。陨星有陨石、陨冰、陨铁等【探究2】不是【典型例题1】A【探究3】银河系 太阳系【探究4】不对 总星系是人类所发现的宇宙【典型例题2】B【典型例题3】太阳 地球。【探究5】成员: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顺序: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 土星 木星 天王星 海王星随堂巩固1A 2A 3B 4C 5C6(1)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B变式测试1D 2B3 (1)相互吸引、相互绕转。(2)总星系。(3)太阳,地球。(4)总星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5)恒星 行星 卫星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课时)课前预习二、1(1)核聚变 2(1)光球 色球 日冕 (2)黑子 耀斑,11 三、1(1)十分相似 (2)类地 2生命 预习测试1C 2C 3C 4A课堂生成【探究1】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典型例题1】D 【探究2】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探究3】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的天气和气候,对球磁场产生影响产生磁暴极光,引起电离层扰动,印象无线电短波通信。【典型例题2】A(其中D选项日珥出现在色球层)【探究4】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探究5】宇宙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安全)稳定的太阳的光照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平均温度适宜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适合的大气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液态水的存【典型例题3】C A B随堂巩固1B 2A 3D 4A 5A 6A7 (1)A太阳;B哈雷彗星;C小行星; D天王星;E火星。(2)水星、金星、地球。(3)逆时针方向变式测试1A 2B 3B 4C 5C6(1)光球、色球、日冕(2)A,B,11(3)地球磁场、电离层、大气状况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课前预习一、1西 东。223 56 4,3线 角。二、1(2)自转。(3)太阳日。预习测试1A 2A课堂生成【探究1】地球的自转轴称为地轴,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北逆南顺)【典型例题1】A自西向东B逆时针C顺时针【探究2】参照提示【典型例题2】A【探究3】参照提示【典型例题3】D随堂巩固1D 2C 3A 4D 5D 6B 7D变式测试1B 2A 3C 4D 5A 6正确 7正确 8错误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课前预习二、2(1)不同,偏东 偏西。(2)经度。1小时。(3)中央经线。东八区,120E。加1小时。减去,加上。3(1)地转偏向力。(2)右,左,不。预习测试1C 2A课堂生成【探究1】参照提示【典型例题1】4小时08分【探究2】参照讨论【典型例题2】西八区前一日17点,东五区10点【典型例题3】A【典型例题4】B随堂巩固1B 2C 3A 4B 5B 6B7(1) (2)东经 90 西经 90 (3)8 (4)东 变式测试1B 2错误 3错误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课前预习1 (1)自西向东 (2)近日点速度大于远日点速度 (3)365天6时9分10秒 365天5时48分46秒2(1)黄赤交角。预习测试1B课堂生成【探究1】参照提示【典型例题1】D 【典型例题2】1C 2北极星 北半球 南【探究4】黄赤交角变大,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范围将增大。随堂巩固1B 2D 3B 4C 5D6(1)北半球夏至日 6 22 (2)冬至日 春分日 秋分日 (3)D B (4)365 6 9 10 恒星 (5)AB 北 北回归线变式测试1D 2B3(1)3月21日 12月22日 (2)先变慢再变快(3)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4)D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课前预习3(1)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出现在正午(2)相等 直射点所在纬度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课堂生成【典型例题1】D 【典型例题2】1D 2D 【探究4】黄赤交角变大热带与寒带的面积变大,温带的面积减小【典型例题3】D 随堂巩固1D 2B 3D 4C 5B变式测试1B 2C单元活动 辨别地理方向课堂生成一、1上北下南 指向标 自西向东2南北,东西,方向 经度变化 纬度变化正西 正南 东南正西 东南随堂巩固1B 2C 3B 4A 5B 6(1)D F (2)西 东 (3)南 西北(4)南 北(5)C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课前预习一、17 地幔 软流层 内核和外核二、1岩浆岩 沉积岩 堆积 砾岩 变质岩 成分 片麻岩预习测试1D 2C课堂生成【探究1】不是,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的总称【典型例题1】C【典型例题2】1C2D【探究3】上升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典型例题3】C随堂巩固1D 2C 3B 4A 5C 6D 7A8.(1)岩浆岩 沉积岩或变质岩, 变质岩或沉积岩, 岩浆。(2)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 重熔再生, 上升冷却凝固。变式测试1B 2D 3A 4B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课前预习一、太阳能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风化 堆积 高低起伏二、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预习测试1A课堂生成【探究2】(1)背斜 地下水(2)断层【典型例题1】(1)向斜 断层 背斜(2)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紧实,不易被侵蚀。 山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裂隙发育,容易被侵蚀。(3)丙 乙(4)乙【典型例题2】1D 2B随堂巩固1C 2B 3B 4A5(1)背斜 向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裂隙发育,容易被侵蚀(2)A B (3)A变式测试1B 2B 3D 4C 5D 6B 7B 8C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1课时)课前预习二、1太阳辐射2地面辐射3大气逆辐射预习测试1.(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2)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课堂生成【探究1】(1)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2)地面冷热不均。【探究3】(1)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水平气压梯度力(2)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典型例题3】(1)南(2)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 高 低 (3)地转偏向力 垂直 没有 (4)摩擦力 相反(5)C随堂巩固1D 2B 3A 4D 5D6(1)ACDBA(2)B A A地热,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B地冷 大气收缩下降,近地面气压升高(3)A C B D C D A B 变式测试1D 2B 3C 4A5(1)图略(2)斜交 越大(3)越小(4)增大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2课时)课前预习四、1.(1)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2)信风带 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3)太阳直射点 北移 南移 预习测试1D课堂生成【典型例题1】C 【典型例题2】1A 2B 随堂巩固1B 2C 3D 4C 5A 6A7(1)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2)B、D(3)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4)是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交汇形成的8(1)B (2)B A A C 变式测试1D 2AB 3AD4 (1)冬 (2)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副热带高 (3)东南 西南 (4)不相同 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5(1)北半球冬季 北半球夏季(2)亚洲高压(蒙古高压) 印度低压(亚洲低压)(3)西北 东北 (4)温暖湿润 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受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5)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显著。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3课时)课前预习七、常见的天气系统1冷气团 暖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相对静止 阴天、刮风、雨雪 连续性 连续性 气温 气压 气温 气压预习测试1A 课堂生成【典型例题1】(1)冷锋 暖锋(2)阴天、刮风、雨雪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连续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典型例题2】1B 2B【典型例题3】(1) PlP2P3(2)冷(3)上升(4)西南(偏南) 西北(偏北)(5)A CD(6) 将有冷锋过境,过境时出现大风、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暖 冷 锋前 随堂巩固1B 2B 3A 4C 5A6(1)冷 C (2)暖 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3)高 北 晴朗变式测试1AC 2CD3.(1)冷(2)冷(3)冷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第1课时)课前预习二、(1)海陆间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上内循环(2)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蒸发 降水预习测试1B 课堂生成【探究1】蒸发 降水 蒸腾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典型例题1】(1)箭头:B向上A向下C向左D向下E向上(2)降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蒸发和蒸腾地下径流地表径流(3)海洋与陆地海洋与海洋上空陆地与陆地上空【探究2】2不是的,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意义上,水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典型例题2】1D【探究3】(1)雨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湖泊水补给等(2)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随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大的季节,径流量大,降水量小的季节,径流量随之减小;(3)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气温高的季节,径流量大,气温低的季节,径流量随之减少。【典型例题3】(1)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2)夏春(3)最大(4)修建水库水库和湖泊一样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随堂巩固1D 2C 3B 4C 5A6(1)箭头A处向上,C处向左,D处向下(2)河湖蒸发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3)AD(4)B(5)A变式测试1A 2C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第2课时)课前预习三、(1)大气运动 暖流 寒流(2)D日本暖流, E北太平洋暖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C西风漂流,H秘鲁寒流,I千岛寒流,J墨西哥湾暖流,L拉布拉多寒流,M加拉利寒流,N巴西暖流,P本格拉寒流,R西澳大利亚寒流预习测试1A 2B课堂生成【探究1】(1)A为北半球B为南半球。由南向北温度降低,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2) A图高,B图低(3)A、B向北,C、D向南,温度较流经海区高的为暖流,反之为寒流。判断方法:由温度高流向温度低的暖流,反之为寒流,所以A、C为暖流,B、D为寒流。【典型例题1】A【方法指导】1顺 逆2逆3西风漂流4暖 寒5暖 寒6暖 寒7顺 逆【典型例题2】1C2(1)南 暖流 寒流 寒流(2)北 寒【典型例题3】B 随堂巩固1A 2D 3(1)南 北(2)寒 暖(3)西 西(4)秘鲁寒流 日本暖流 变式测试1D 2A3(1)北 副热带 (2)日本暖流 加利福利亚寒流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课堂生成一、太阳辐射二、1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4苔原气候三、1北半球 南半球 2 热带 亚热带 寒带3(1)全年降水均匀(2)地中海气候(3)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4)热带沙漠气候随堂巩固1D 2C 3A 4D 5B 6B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前预习一、1纬度 气温 海陆 水分 气候 植被2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预习测试1C 课堂生成【探究1】(2)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分布大体一致,(如: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寒带苔原带寒带苔原气候),但并不完全吻和(如:温带落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间的关系【典型例题1】1C 2D【探究2】1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分异基础是热量2东亚至西亚,从东到西沿途出现了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基础主要是水分3南坡自然带较北坡丰富,原因是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典型例题2】1B 2D【探究3】刚果盆地分布着热带雨林带,而东非高原却以热带草原带为主,因为刚果盆地位于赤道附近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形成热带雨林带。而东非高原虽然也位于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势海拔高,空气对流相对减弱,降水偏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分布着热带草原带。【典型例题3】D随堂巩固1C 2B 3D 4A 5A 6A 7D 8B变式测试1A 2B 3A 4C 5A 6B 7C 8C 9C10(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2)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 中(3)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 风力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前预习一、1(1) 生物 水文 气候 地貌 土壤(2)联系 影响 能量2.(1)协调一致课堂生成【典型例题1】(1)整体性生物(植被)(2)CABD(3)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冲刷,水土流失严重。【探究2】1太平洋东部秘鲁沿岸海区,由于秘鲁寒流和沿岸上升流作用强烈,将富含大量营养盐类的下层海水带到表层,导致海洋浮游生物繁衍迅速,吸引大量鱼群前来觅食,因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秘鲁渔场的形成说明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2厄尔尼诺现象是南美洲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海水温度上升,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生态环境恶化,渔民失去生计,社会经济承受重大损失,同时秘鲁沿岸,暴雨成灾、洪水泛滥。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厄尔尼诺发生时,不仅给秘鲁沿岸带来灾难,而且对世界其他地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如:太平洋西岸的东南亚、澳大利亚东北部和非洲马达加斯加岛附近地区等,这些热带雨林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旱灾,甚至引发森林火灾。这说明一个地区的环境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体现了不同区域间的相互联系。【典型例题2】A 随堂巩固1D 2A 3A 4D 5B 6B变式测试1A 2C 3D 4D 5D 6C 7B8(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abdc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导致植被破坏。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堂生成【探究1】1喀斯特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石灰岩地区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其反应方程式为:CaCO3CO2H2OCa(HCO3)2 Ca(HCO3)2CaCO3CO2H2O2中国南方地区的广西、云南、贵州、湖南等地石灰岩广布,气候暖湿多雨、喀斯特地貌发育明显,而北方地区虽然也有石灰岩分布,但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喀斯特地貌发育很少,反映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需要以下基本条件:岩石具有可溶性和透水性。水源丰富,且具有较强的溶蚀力和流动性。【典型例题1】1D 2D 3D【探究2】1地形起伏明显,石灰岩广布,且厚度大,纯度高,可溶性强、透水性好。2桂林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漓江流经全境,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十分丰富,且流动性强。3桂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生物生长旺盛使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增强水的溶蚀力。【典型例题2】1C 2B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堂生成【探究1】1缓坡部位等高线分布稀疏,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小,陡坡部位等高线分布密集,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大;山脊部位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海拔较两侧高;山谷部位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两侧低;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陡崖部位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典型例题1】1A 2B【典型例题2】1C 2D【探究3】1所绘制的剖面图为水平比例尺与等高线图相同,画一条与剖面线等长的线段作为剖面图的水平基线。2(1)剖面线所穿过地区的等高线的高差大小。(2)考虑绘图的图幅范围大小。(3)需规定剖面图水平基线所代表的高程。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典型例题3】1B 2D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课前预习一、1自然界 生产和生活 2不可再生 可再生 3分布的不平衡性 资源间的联系性 数量的有限性 利用的发展性课堂生成【探究1】1原始森林和山上的岩石属于自然资源,棉花、汽油和闪电不属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有两个本质属性:一是自然属性(由自然界获得);二是经济属性(对人类有用的物质、能量)。2生产利用状况划分):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典型例题1】D【方法指导】【典型例题2】A 【典型例题3】C 【典型例题4】1110.672远离海洋,降水稀少。3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严格控制过度开垦、过度樵采;退耕还牧;合理利用水资随堂巩固1C 2A 3C 4D 5A变式测试1A 2D 3A 4B 5C 6B7数量的有限性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间的联系性利用的发展性。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前预习一、1洪涝、台风、干旱 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 2认识洪水和洪灾预习测试 1. D 课堂生成【探究1】1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主要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爆发等地质灾害和部分生物灾害等。2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若洪水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洪灾,因此洪水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其为洪灾。3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因为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丰富,且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加之部分地区地势低洼,沟道排水不畅,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易堵塞河道,形成洪灾。【典型例题1】D 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地势低平);人为原因(围湖造田,植被破坏)【典型例题2】1B 2C 随堂巩固1D 2A 3C变式测试1B 2D 3D 4D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课前预习一、1太阳辐射 人类活动二、1温室效应预习测试 1B 课堂生成【典型例题1】1C 2C 【探究2】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不断上升,达到了气候所能承载的限度。2全球气候变暖有自然因素,但主要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之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减弱,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增加,温室效应增强,气温上升,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3随着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于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幅度,科学家也进行了预测,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典型例题2】B【探究3】1全球气候变暖对当今世界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1)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2)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3)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2全球气候变暖,两极使部分地区冰川融化,同时海洋水体也会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产生的影响有淹没土地、海水入侵、风暴潮加剧,洪涝灾害加剧,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损,海岸侵蚀加强等。3全球气候变暖,使世界各地的年降水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高纬度地区的降水量有所增加,特别是中纬度地区增加明显,广大的副热带地区和大陆内部地区的降水量减少。降水量的变化,使降水变率增大,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4(1)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2)改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3)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增强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4)调动广大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典型例题3】1B 2A 随堂巩固1D 2D 3D 4C 5C变式测试1D 2C 3A 4C 5B单元活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堂生成【典型例题1】1D 2D 【典型例题2】D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