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一年级美术.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73382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一年级美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新课程一年级美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新课程一年级美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小学一年级语 文yuwen第一册教案集 一(2)班 王 莉 萍 新课程小学一年级美 术meishu第一册教案集 一(2)班 王 莉 萍 新课程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pindeyushenghuo第一册教案集 一(2)班 王 莉 萍 1、走近新天地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学阶段美术学科学习的内容,认识相关的工具材料。2.通过看看、说说、画画、玩玩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欣赏和学习使用各种相关美术工具材料的能力,大胆尝试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几种基本用法。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评价的情趣,养成爱护和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为学习美术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前准备 (学生)一幅自己创作的画或一件手工作品、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画纸 (教师)一只装有优秀儿童美术代表作品和各种工具材料的“百宝箱”:形式多样、能反映小学段美术教学内容的作品(如学生的作品画册或成长袋),相关美术资料图片(课件或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展示、交流,激发兴趣。 (1)出示我国彩陶上的绘画杰作或法国史前绘画的拉斯科洞穴壁画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启发谈话:我们小朋友会画画、会做手工吗?能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吗?教师启发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美术作品,简单评述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同时进行简单的评价。让小朋友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初步熟悉美术课的学习内容。 (3)教师出示“百宝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欣赏、感受各种作品,了解学习内容和相关材料。 教师从“百宝箱”中逐一展示儿童代表作品,通过多媒体教学或观看展览的形式,让学生猜猜、看看、说说和评评,自然、生动地讲授小学段的美术课学习内容,也可通过相关作品欣赏,重点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1)出示各种形式的手工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欣赏更多的手工造型作品,如纸艺、橡皮泥、陶艺、废旧物创意造型等等。教师可进行相关制作演示,让学生认识手工造型作品及相关材料。 (2)展示绘画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进行“连线游戏”等活动,欣赏更多的绘画造型作品,如纸版画、水粉画、水墨画、线描画和贴纸画等。同时出示相应的绘画制作工具,可结合讲讲有关工具的发明等。 (3)出示学生参加美术活动的图片或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方式,培养学习兴趣。 3.了解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用笔,激发想象。 (1)结合课本和儿童作品,出示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绘画作品,让学生看看,并说说对这两种作品的不同感受。 (2)让学生学习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各种用笔方法,用油画棒、彩色水笔尝试画出不同的点、线、面。 (3)可出示米罗绘画作品,如太阳与鸟等,启发学生想象点、线、面可画成什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4.大胆尝试、表现。 让学生尝试彩色水笔和油画棒的用法,画一幅点、线、面组合的绘画作品,并像米罗一样进行想象,同时给画取个题目。 5.展示、评价、交流。 (1)让学生分组张贴自己的绘画作品,布置一块展板进行展览,并让学生互相观摩、学习,养成评价、交流的习惯。 (2)用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怎样正确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 6.总结、拓展。 (1)出示思考题:你知道本学期美术课学习什么吗?你会使用哪些工具?你喜欢学习什么样的美术内容? (2)教师可出示以往学生的画册或成长袋,可布置拓展性的作业:准备一本绘画本,让学生回家继续尝试油画棒或彩色水笔的用法,画画自己喜爱的东西。(3)布置下节美术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准备的工具。 2、有形的世界教学目标:1.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直观地感受和认识各种常见的基本形,初步认识各种形状,了解生活中的物体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而成。 2.继续学习油画棒和彩色水笔涂色、画线的方法,学画各种基本形及简单的组合形,画画身边的物品和景象,并尝试用撕纸的方法,借助基本形及组合表达自己对形的感受、记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形的感受力、观察力,提高学生对各种形的描绘能力和撕贴等造型能力。 3.激发学生用各种基本形去观察、描绘生活中的不同物体的兴趣,培养对形的审美感受力。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 (教师)装有各种生活中具有基本形及基本形组合的图片和实物的盒子、有关基本形的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 1.趣味导课,激发兴趣。 (1)出示装有小方块、圆球、圆形、三角形物体的盒子,让学生猜一猜。 (2)用手触摸感受,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初步感受三个常见基本形。 (1)出示所猜的物体,让学生感受常见的基本形: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并启发学生用线条概括出特征。 (2)讲讲有关基本形的趣味故事,培养学生进一步认识基本形的兴趣。 3.结合生活,观察、感受各种基本形及组合,出示课题。 (1)结合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认识、感受各种物体的基本特征,说说、看看各种基本形物体(如闹钟、鸡蛋、海星等等)。 (2)观察有形的世界(上海浦东等由基本形组合的各种建筑物体)中的各种基本形及其组合。 (3)探讨世界上的物体形状由各种基本形组成,出示课题:有形的世界。 4.欣赏作品,探究方法,鼓励尝试。 (1)启发学生探讨用各种直线、曲线来表现各种基本形;用基本形进行组合表现各种复杂的物体。 (2)欣赏艺术家用基本形造型的作品,开阔视野,激发学生作画的兴趣。 (3)让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物体的基本形,并可发挥想象,说说所想之物的基本形。 5.大胆尝试。 让学生用各种基本形及组合画出自己喜爱的物体。 6.展示、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评、互评。 7.教师总结。 教师进行总结,同时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并提出要求。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一面小镜子、彩色纸若干、剪刀、胶水 (教师)各种大小变化的基本形模具、各种基本形组合的实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识,趣味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自己已学过的各种基本形,分小组在练习纸上画画,比比哪组画得又好又多。 (2)观察自己,寻找基本形,游戏拼图,健康审美。学生通过镜子先后观察自己的脸形、五官的基本形。游戏分小组进行,说说自己形象中与众不同的基本形及独特美感,以自信的评价为胜利,培养珍爱自己的品德。 2.分小组进行,初步尝试撕贴各种基本形。(1)启发学生初步尝试撕贴各种基本形,探究怎样撕更容易。 (2)分小组合作,互相学习帮助,让学生举一反三探究学撕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方形及长方形等基本形,看哪组撕得又多又好。 3.欣赏作品,感受撕贴的基本形。 (1)欣赏课本中的儿童撕贴、绘画作品,感受撕贴的情趣和独特美感。 (2)进一步让学生欣赏毕加索、米罗等艺术家用基本形描绘、剪贴的作品。 4.尝试练习。 (1)请一位同学根据自己观察的基本形,从教师的基本形模具中寻找出相应的形,进行组合拼图,拼出自己的模样。 (2)再观察自己的脸形和五官的形状,将观察到的基本形进行练习撕贴,并进行组合粘贴。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由脸形到五官、头发,逐步撕贴。 (3)撕贴以“我和基本形”为主题的纸贴画作品。 5.展示作品,教师总评,拓展学习。 启发学生运用上述方法,课后撕贴一个“有形的世界”。3、色彩魔方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红、橙、黄、绿、蓝、紫、褐、黑、白、灰等常用色彩,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2.采用故事、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结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简单的色彩练习,进一步寻找自然界其他色彩,发现色彩的美感和魅力。3.运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逐步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力,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大千世界的热爱和探求。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 运用剪纸或绘画的形式表现所认识到的色彩; 寻找有关色彩的照片和图片。工具:彩色水笔、油画棒和水彩等作画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录像多彩的世界、标准色标、10只彩色小球等 教学过程 1.认识色彩,认识世界。 (1)出示课件:播放录像多彩的世界。指名要学生说说看到的色彩,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 (2)揭示课题:色彩魔方。 (3)出示课件:欣赏书本中的作品(色彩魔方、生活中的色彩、学生和画家的作品等)和教师提供的色彩作品。 (4)提供欣赏的建议: 注意作品的整体性; 分析色彩的组成; 感受作品的美感。 2.玩玩游戏,猜猜颜色。 (1)教师出示准备的10只气球:教师放飞气球,学生抢答气球的颜色,谁先回答出奖一只气球。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对生活中的色彩的感受。 3.交流体会,画画色彩。 (1)把收集的色彩和书本中的色彩进行比较并分析差别。 (2)小组讨论差别的原因,教师小结(正是因为有这些色彩,才有丰富多彩的世界)。 (3)尝试练习:把记住的色彩用彩色水笔等作画工具画出来,并交流记住色彩的各种好方法。 4.创作作品,表现色彩。 (1)作业主题:画出自己心中的色彩组合,如教材中的七色花,还有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动物、人物等都可以。 (2)出示课件,提供创作建议: 画出生活中自己熟悉的物品及其他东西,并融入自己的情感; 画的线条要自然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 作品要有个性,各具特色; 学生作品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作简单的评价。 5.拓展主题,寻找色彩。 (1)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色彩,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原来世界是这样的多姿多彩。 (2)提供拓展性的主题:结合四个季节,寻找自然界中美丽的色彩。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常规工具、上节课拓展的作业 (教师)课件,春、夏、秋、冬的录像及10张有色彩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1.述说故事,发现色彩。 指名要学生讲述印象深刻的一件事(结合各个季节也可以),并分组讨论故事中出现了几种颜色,然后讨论感受故事中色彩的美与丑及其原因 2.引申故事,表达色彩。 (1)教师根据同学讲的故事,选择其中一个,运用色彩来表现。 (2)学生分组讲故事,分组表演(表演的学生在胸前挂上画有色彩的小卡片)。 (3)师生共同小结,理出创作思路: 讨论故事及表演的优点与缺点; 进一步探讨色彩在表现情感变化上所具有的特点和作用。 3.升华主题,创造色彩。 (1)提供创作主题:我心目中的四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中一个季节,也可以把四季的景色都画出来)。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拓展教学,评价色彩。 (1)采用小组评、自评、集体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形式。 (2)评价的建议: 作品的主题是否明确; 作品是否熟练而准确地运用了自己所认识的色彩; 作品是否体现了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3)教师小结,对创造性的色彩予以表扬。 (4)提供拓展性的主题: 进一步探索色彩的秘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色彩变化; 记录一周的色彩心情日记,或者进行听音乐画色彩等有意义的色彩练习。4、我的胸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平面形的变化和胸卡的有关知识。 2.通过胸卡的设计与制作,尝试用不同材料大胆地进行创作与表现,加强学生对物体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现力。3.开展自我介绍与交流活动,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了解,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手工工具,废旧彩色纸板、图片纸、线绳等材料 (教师)胸卡实物、范作 教学过程 1.出示胸卡实物,激趣导入。 (1)说说胸卡的特征与用途。 (2)想想、说说生活中见过的胸卡,注意与胸饰的区别。 (3)揭示课题:我的胸卡。 2.出示胸卡范作,讨论探究制作方法。 (1)胸卡外形的设计。提问:怎样设计胸卡的外形?了解平面形的变化:基本形的变化、基本形的组合、象形设计。 (2)胸卡内容的设计。提问:胸卡上可以设计哪些内容呢?了解胸卡内容的设计:姓名、形象(照片)、兴趣爱好、特长、校名和班名等。 (3)胸卡挂件的设计。提问:看看怎样安装胸卡的挂件?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了解胸卡不同的挂法。 3.欣赏书上范作,启发学生的设计思路。 (1)看看、说说自己喜欢的胸卡:外形、图案、内容等。 (2)简单小结,进行启发与激励。 4.学生练习,创作胸卡。 (1)明确练习要求:用所带的材料为自己设计、制作一张漂亮的胸卡。 (2)练习提示:对胸卡外形、内容大胆设计;制作尽可能做到精细;同学间可以适当讨论。 (3)学生创作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5、小雨沙沙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点、线的基本知识。2.采用聆听雨声、触摸雨水等形式,结合表演、欣赏、述说等做法,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表达下雨的感受(包括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对点、线、色彩的表现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对秋天小雨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秋雨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彩色水笔和纸张等常用作画工具 (教师)教师范作 教学过程 1.说情景。 (1)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下秋天下小雨时的情景。 (2)指导学生说说下雨天的情景。 (3)板书课题:小雨沙沙。 2.谈感受。 (1)让学生回忆在雨中的感受。提问:雨天与晴天有什么不同?在雨天你应该准备哪些东西?你做了哪些事情? (2)分组讨论并指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画点线。 (1)欣赏书本上的点、线作品或教师范画。 (2)思考:怎样表现雨点?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3)师生共同讨论,教师小结。 (4)尝试练习:指名要几位同学上讲台来画,其余的同学分组讨论画法。 (5)师生讲评台上同学的点、线画法后,教师作总结性演示。 4.欣赏范作。 (1)欣赏范作我画漂亮的雨具。提问:你看了作品后有何感受?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你知道的雨具还有哪些?你有与书中不同的表现手法吗? (2)欣赏其他作品,教师小结。 5.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供作业主题:小雨沙沙(可以画自己或别人在雨中行走、做事,也可以画动物、植物等内容,还可以进行想象性的创作)。 (2)提供创作建议:仔细观察下雨时行人、动物等的变化,用恰当的方法和工具来表现你观察思考的主题。 6.师生评价,深入体会。 (1)自己评。 (2)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7.提供主题,拓展思路。 (1)教师小结: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表达出自己心中的美感来。 (2)提供探索性的主题:观察小雨、中雨和大雨的不同变化,并思考表现的方法(可观察实景或相应的图片)。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的作画工具,学生分组就坐 (教师)表现雨前、雨中和雨后等情景的范作 教学过程 1.欣赏范作。 (1)出示表现雨前、雨中和雨后景色变化的范作。 (2)引导学生谈谈对三种不同天气变化的感受。 (3)提问:你注意了哪些细节? 2.综合活动。 (1)让学生唱有关下雨的歌曲。 (2)学生分组表演对下雨的感受。 3.小组讨论。 (1)小组讨论存在的问题,派代表谈谈对下雨的感受。 (2)让学生理出创作思路。 4.学生创作。 (1)提出作业的主题:画出雨前、雨中和雨后的各种变化(可以是一幅作品,也可以是三幅以上的连环画);画出对下雨的不同感受。 (2)教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作分析指导。 5.小结拓展。 (1)师生共同探讨作业,教师表扬有创意、有感而发和能合理地运用多种作画工具的作品。 (2)课后拓展:课外仔细观察一场雨的前、中、后的变化;探索下雨的奥秘(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朋友,也可以在网上、图书馆查资料)。6、我心中的太阳教学目标:1.运用线、色描绘太阳,激发学生大胆地表现太阳的美。2.学习想象画,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3.感知太阳给大自然带来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 (教师)CAI课件,有关太阳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歌曲种太阳。欣赏后说说:歌曲中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去播种太阳?小结: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太阳! 2.欣赏感知。 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描绘太阳。课件演示(诗歌,散文,中外画家的画,不同时段太阳的照片,日出日落的影片,歌曲等相关资料),揭示课题我心中的太阳。 3.分析太阳造型。 (1)了解太阳的特征,如太阳的形、色、光。说说对太阳的各种称呼。 (2)课件演示,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4.尝试创作,教师指导。 (1)提出作业的主题:画几个你心中的太阳。 (2)提出创作的建议:你想画的太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示,学习评价。 (1)作业台上展示,学习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提供评价建议:形、色、光是否有自己的特色。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有关太阳的小故事、儿歌、范作 教学过程 1.儿歌引入。 (儿歌)太阳姐妹和弟兄,脾气个性各不同。喜怒哀乐阴又晴,春夏以后是秋冬。 2.引导想象。 启发学生想象,讨论太阳的年龄、性别、脾气、色彩、表情和名字等。 3.欣赏感知。 (1)欣赏音乐结合表演的形式,展开想象。 (2)欣赏学生的作品,互相作出评价,教师小结。 4.尝试创作。 创作一张和太阳在一起的画,并给自己的画取个名字。 5.展评与拓展。 (1)介绍自己的画,说说为什么这么画。及时表扬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总结本课内容,并让学生找一找有关以太阳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互相交流欣赏。7、来来往往的车辆教学目标:1.学习概括地表现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汽车的历史、构造及功能等。2.通过撕纸拼贴各种各样的汽车,进行基本形的练习。学习有目的地撕纸、有序地拼贴。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通过对来来往往的汽车的观察、分析,感受汽车造型的奇特、色彩的美丽。4.在评价中,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初步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或旧的挂历纸、报纸等)、胶水等工具 (教师)教师范作、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请学生欣赏教师的范作,分析作品表现的主题和表现方法是什么。 (2)教师引出本课的学习任务:撕纸拼贴来来往往的车辆。 2.观察分析。 (1)回忆生活中见到过的车辆,它们的外形和色彩分别是怎样的? (2)看教科书第16页的图,讨论车辆一般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这些车辆的外形有什么不同。 3.研究技法。 (1)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请学生讨论可以做什么车的轮廓,还需要拼贴上什么。 (2)教师示范做一辆面包车或公交车:将长方形的纸撕去两个角做成车身;撕出几个小长方形拼贴在上半部分做车窗;撕两个圆形纸片拼贴在下半部分做轮胎;再撕一些小纸片拼贴在汽车上做装饰。 (3)请学生看教科书第17页的步骤图,进一步明确撕纸拼贴汽车的方法。 4.创作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一辆常见的外形简单的车。 (2)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鼓励学生一次撕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5.评价交流。 (1)请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找找优点。 (2)教师表扬创作认真、有创新意识的同学。 第二课时 1.欣赏导入。 (1)请学生欣赏教师的范例,看看这是一辆怎样的汽车,与上一节课创作的汽车有什么不同。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导入本课的学习任务:表现一辆复杂的汽车或是想象中的车辆。 2.启发想象。 (1)欣赏各种复杂的工具车,说说它们的外形特征和功能。 (2)想象未来的汽车会是怎样的。 (3)如果自己创造一辆车,会有哪些新的功能呢? 3.技法研究。 (1)用撕纸拼贴复杂的车辆,怎样的顺序是最佳的? (2)你还有其他的方法能表现未来的车辆吗? (3)教师示范用彩纸和纸箱结合在一起表现的方法。 4.创作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将自己所带的材料加工成一辆想象中的复杂的车。 (2)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作品,教师巡回辅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操作中碰到的具体问题。 5.展示交流。 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后,请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师生共同评价。 6.游戏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拿着自己设计创作的汽车进行赛跑比赛8、窗花花教学目标:1.学习用对称等不同方法来表现简单的图案,学会用折叠的方法撕窗花。2.继续练习撕纸,通过活动学习概括、夸张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3.欣赏窗花,感受窗花这种民间艺术的美感,懂得美可以通过创造来获得。引导学生参与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通过学习感受撕窗花的喜悦之情,探索多种造型方法,使学生养成珍惜每一张纸的好习惯。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团体协作的精神。 1.表演切入。 (1)教师当场做撕纸窗花表演,然后将作品展示在窗户上,使学生感受窗花的美和装饰作用。 (2)欣赏书中的作品,进一步了解窗花、感受窗花。 (3)教师出示课题:窗花花。 2.研究分析。 (1)讨论折法:根据书中的图片说明,折的方法有两折和三折,也就是将纸对折两次或者对折两次后再斜折一次。 (2)设计纹样:将折叠后的纸随意撕出大小、形状不同的洞眼就可以了。鼓励学生要创新。 (3)交流撕法:拇指压在食指上捏着纸,顺着设计稿依次撕出主要的花纹,然后再撕边缘的花纹。注意转弯时加倍小心,防止把花纹撕断。 3.设计应用。 (1)提出作业要求:试用折、撕的方法设计制作几个窗花。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学生可以将撕下的小纸片再拼贴成另一种窗花。(3)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彩纸上。 4.评价交流。 (1)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评一评谁撕的窗花又多又有新意。 (2)互相交流自己撕窗花的体会。 5.小结。教师请学生清洁教室,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9、花式“点心”教学目标:1.学习搓、团、捏、拉、压和接等泥塑的基本方法,用彩泥表现各种“小点心”,体验材料的美感。2.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造及表现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泥塑活动的兴趣。4.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第一课时 1.故事导入。 (1)以“小熊打算在学校附近开一家点心屋”的故事导入,请学生帮他出出主意,卖什么点心好?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特别喜爱的花式点心的造型和色彩。 (2)出示图片赏析花式点心,教师简单介绍一下“点心文化”。 2.结合书中图片,分小组研究泥塑的基本方法。 (1)学生看图说说泥塑的基本方法。 (2)师生小结:揉、搓、压和绞等方法。 (3)欣赏同龄儿童的作品,说说这些“小点心”各自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怎样利用彩泥制作出样子“香甜”的“点心”,从形状、色彩的搭配和表现技法上分析。 3.尝试创作。 (1)制作要求: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用彩泥做几个好看的花式“点心”,并给它们取个好听的名字。 (2)学生制作,教师巡视,发现亮点,及时展示表扬。 4.展评。 (1)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制作的花式“点心”,集体评议是否入选小熊点心屋的展示台。 (2)欣赏入选的展示作品,评议最受欢迎的花式“点心”,及时奖励。 5.拓展。尝试用其他材料(陶土、纸张、布等)制作花式“点心”。10、甜甜的棒棒糖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泥塑的简单工艺,要求能塑出几种有趣的棒棒糖造型。2.培养初步的设计意识、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3.尝试泥塑造型的乐趣,进一步感受色彩搭配。4.体验创作过程中的自主性和成功感。5.互帮互学,学习合作。 1.导入。 (1)请学生上台展示介绍自己最喜爱吃的棒棒糖,说说棒棒糖带来的快乐有哪些。 (2)揭示课题:甜甜的棒棒糖。 2.展开。 (1)欣赏书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怎样利用彩泥制作甜甜的棒棒糖? (2)讨论后归纳:外形:生动、有趣(提示:联系水果形、动物形、几何形、植物形。教师介绍:可用球状、柱状、锥状、条状、块状等基本形来组合);色彩:鲜艳(提示:色彩搭配。教师适当介绍彩泥的调色,除了上节所学的将两块彩泥绞、编、卷、抹、叠、压出有机理的彩泥,还可将两块彩泥随意捏合、不断揉搓,就能得到不同色相、不同明度的彩泥)。 3.感受。 (1)作业要求:尝试制作漂亮有特色的棒棒糖。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 (1)上台展示,集体评议:最想吃的棒棒糖是哪种?为什么?好吃的棒棒糖送给谁?为自己设计的棒棒糖取名。 (2)奖励。 (3)念念儿歌(见相关资料),互赠糖果。(提示:这是彩泥作品,提醒学生不要在兴奋之余吃掉自己的作品,也不要相互投掷、打闹。)11、鸟的天地教学目标:1.学习深入细致地观察与造型表现物象的方法,画出鸟的基本特征。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和想象,创造出有个性特点的鸟的形象,并能够欣赏别人的作品及评价。3.了解有关鸟的文化,鸟的各种艺术品以及鸟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从小爱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6开作业纸、绘画工具(彩色水笔或油画棒)、剪刀、胶水、课前查找的各种鸟的资料及有关图片 (教师) 课件(各种鸟的图片、范画、录像等)、一棵用厚纸板做成的大树、剪刀、双面胶、乐曲荫中鸟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组织好学生,检查学习用具。) 2.观察、讨论,营造讨论气氛。 导入: (1)听听鸟鸣声的录音。 (2)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鸟类的品种很多: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你熟悉的鸟? (提示:展示课前收集的各种有关鸟的资料图片,与小组同学交流。谈鸟、说鸟、了解鸟、熟悉鸟,引起表象知觉,引导回忆,启发学生发挥形象思维,表达对鸟的喜爱之情。) (3)欣赏国画作品玉兰黄鹂、摄影作品和平鸽的广场、雕塑作品陶鹰尊、学生作品及各种鸟类装饰物等艺术作品。 (提示:欣赏鸟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 (4)揭示课题:鸟的天地。 3.分析、比较,学习表现方法。 (1)对鸟的外形分析(外形、羽毛的花纹及色彩)。 (2)对鸟的头、眼及嘴进行分析、比较。 (3)对鸟的尾巴分析、比较。 (4)对鸟的动态分析。 (5)找找鸟的共同特点。 (提示:出示课件中各种各样的鸟的图片及录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理解和明了鸟的外形、色彩及羽毛的花纹特点,创作想象中的鸟,形象概括鸟的特点。可以采取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和教师介绍等形式。) 4.造型、表现,创作个性作品。 (1)作业要求:画几只特征明显的鸟,并上色。 (2)把画好的鸟用剪刀剪下来。 (提示:鼓励学生画出特征明显、有个性、有创意的美鸟或怪鸟。学生作业的展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因为有的鸟不是生活在树林里的。) 5.展示、欣赏,学生作业评价。 (1)出示一棵用厚的硬纸板制作的“大树”,置于教室中央。 (2)请学生把剪好轮廓的鸟“停到树枝”上去。 (3)作业评价:说说你喜欢树上停的哪只鸟,介绍一下你画的那只鸟及特征。 (提示:欣赏乐曲荫中鸟,营造鸟的家园、鸟的天堂的氛围。请学生到台上指着作品介绍、讲评。让学生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 6.整理打扫,布置下次课用具。 (提示:保存好学生的作品。) 7.课后研究。 (1)鸟类之最。 (2)做一件爱鸟的事。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4开作业纸、绘画工具(彩色水笔或油画棒)、课前查找的各种鸟的图片及有关资料 (教师)教学课件(各种鸟的图片、范画、学生作品、录像等)、乐曲百鸟朝凤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组织好学生,检查学习用具。) 2.启发想象,引起联想。 欣赏乐曲百鸟朝凤:让学生谈谈感受。 (提示:体验各种表现鸟的艺术形式。) 3.展示作品,说说体会。 (1)展示上节课的学生作品。 (2)请学生说说各种有关鸟的故事和艺术品。 4.观看录像,观察交流。 (1)引导学生观察鸟的生活环境,了解各种鸟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和鸟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2)交流课后学习的“鸟类之最”。 5.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创设多种情境,创编鸟的天堂。如:孤独的小鸟、小鸟乐园、小鸟俱乐部、怪鸟、我们去旅行、鸟的天堂、群鸟学艺 (提示:4人小组合作完成一张4开画纸的作品。通过拟人化的故事创编,启发学生想象,激发学生作画的兴趣和激情,鼓励学生画出有情感的鸟,不同动态、各种色彩的鸟及树养鸟、鸟护林等内容。) 6.作业展示,结合表演。 (提示:也可以采用做各种鸟的头饰或全身打扮的形式,小组表演节目。)7.总结,整理、保存学生作品。12、大鱼和小鱼教学目标:1.认识鱼的形状和特点,并能以鱼为对象,感知大小对比,在比较和造型中体验大与小的组合。2.通过对比、探究让学生感知大小的原理和表现方法,理解大小是在比较中产生的。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抒发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思想情感。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6开作业纸、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教师) 课件(鱼的图片、范画、录像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组织学生有顺序地摆放好学习用具,坐好。) 2.导课。 出示一张有很多大小不均等的鱼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大鱼和小鱼的数量。(引起争论:大与小的标准不统一而引起区分上的混乱。引导观察,引发思考,引出课题。) 3.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教科书中的图片,让学生多谈谈自己的感受,提出问题:为什么图中的鱼大小对比非常明显? (2)教师小结:大,就是占的面积大、地方多。小,就是占的面积小、地方少。 (3)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大与小的事物。 (提示:通过观察大鱼和小鱼,理解大和小的差异。在一个整体画面中,局部间的大与小彼此是有区别和联系的,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比较就没有大、小可言。) 4.构思。 (1)让学生说说鱼的种类及大鱼和小鱼的不同特点。 (2)观看各种各样的鱼的图片和学生作品。分析、比较大鱼和小鱼在各部分(器官)上的区别。 (提示:引导学生观察鱼的结构组成与外形特征,采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对鱼的认识。重点使学生知道鱼的身体形态是各种各样的。) 5.创作。 (1)独立作业形式,画一张大鱼和小鱼在一起的画。 (2)讨论:想象画上的大鱼和小鱼各像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 (提示:启发学生大胆地多画鱼,力求形状各异、颜色丰富、花纹又不相同。及时鼓励、表扬有创造性的作品。教学建议:本课也可以采用撕纸拼贴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6.展评。 以学生的作品为例,讨论、分析如何把一条小鱼变成大鱼或者把一条大鱼变成小鱼,加深对大与小的理解。 7.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全开铅画纸10张拼接起来的长卷作业纸、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教师)课件(鱼的图片、范画、学生作品、海底录像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组织学生观看海底录像。 (2)准备全班同学共同使用的画纸,贴于教室四周。 (创设海洋场景:用全开铅画纸10张拼接成长卷作业纸。) 2.启发谈话。 让学生谈谈观看海底录像后的感受。说说他跟鱼的故事、经历或幻想;说说最大的鱼,比比谁知道的鱼大;说说大鱼的样子和本领;说说大鱼和小鱼在一起干什么。 (提示:了解各种鱼类,观察鱼的形象、色彩及纹样。通过交流,了解有关水生物的知识,增加对鱼的认识和理解,引起作画的兴趣。) 3.欣赏评述。 (1)欣赏学生和画家作品,小组讨论、分析鱼的造型、色彩、纹样。 (2)说说作品中的鱼和自然界中的鱼有什么不同。 4.集体创作。 (1)选择自己喜欢的用具,分工、分场地完成作业。 (2)教师也可以一起参与绘画,巡回指导。 (提示:注意不要拥挤。每组必须有明确的内容,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内容可画,画好后可以剪下贴上去。) 5.集体展示。 6.讲评、整理。 (教学建议:本课也可以让老师和同学一起完成一幅大画13、威武的狮子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古今中外各种方式表现狮子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狮子生活习性的感性认识。2.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来表现狮子的威武神情,尝试用各种工具、材料,了解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3.通过引导学生对狮子的观察、回忆与想象,使学生充分感受狮子的雄强之美,促进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彩泥等 (教师)课件、各种狮子造型的图片资料、彩色水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彩泥等 教学过程 1.组织纪律。 安定情绪,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欣赏激趣。 (1)欣赏狮子王片头,定格在狮子仰天长啸的瞬间画面。 (2)让学生谈谈对狮子的感受:威武、灵敏、雄伟、有力量 (3)揭示课题:威武的狮子。 3.感知引趣。 (1)了解狮子的生活习性,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狮子的相关图片资料等。 (2)引导观察狮子的体貌特征,由远及近展示狮子头部的特写镜头,充分感知狮子头大、发长、眼大而凶、嘴大而有力等特征。 (3)欣赏艺术作品中的狮子:唐代雕塑家雕刻的石狮子,体量巨大,给人以雄强、伟力之感。近代国画家何香凝女士的醒狮图,充满了民族振兴的精神力量。 (4)欣赏儿童画狮子作品,与真实的狮子图片进行对照。分析如何表现狮子的毛发、眼睛、嘴巴等主要特征,明晰夸张、想象的艺术作用。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表现独一无二的威风凛凛的狮子。 (2)依据心中所构思的威武狮子的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太小、形象拘谨等,给以及时的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1)即时用数码相机或摄像机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自评、互评,相互取长补短,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 (2)教师评价时整体评价优点,点出存在的问题。不直接点评存在不足的作品,而是提些建设性的建议。评价点主要放在造型是否夸张、色彩表现是否合理等方面。 (3)课后请学生搜寻、选择各种表现狮子的图片资料以及各种可以表现狮子的材料等。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尽可能多地收集可以利用的各种制作材料,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教师)课件,收集可以利用的各种制作材料,如泥巴、废旧布料、线团、铁丝、树根等,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检查课前准备。 (2)欣赏第一课时的优秀作业。从造型的夸张、色彩的运用、神情的表现等方面,让学生评述其优秀之处、巧妙之处,并大胆提出修改意见。 2.引导激创。 (1)审美欣赏: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表现的狮子等。如竹根、树根、玉米根等制作的狮子根艺工艺品;易拉罐剪制的狮子工艺品;布、树叶、各种纸张剪撕粘贴成的狮子造型;还有彩泥、泥巴等塑成的狮子形象,以及综合材料制作的狮子等等。 (2)讨论:这些狮子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准备的材料,谈谈对制作狮子的基本设想。 3.探索表现。 (1)让学生依照书上的步骤图大胆尝试、表现。 (2)小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设想,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工装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4.展示评价。 (1)分小组展示作品,先小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再全班展评。 (2)教师设立“认真奖”、“美观奖”、“创意奖”三个展台,学生自评后把自己的作品摆在相应的展台上。(认真奖:认真动脑制作的均可获此奖;美观奖:既制作认真又美观的作品可获此奖;创意奖:既美观又具创意的可获此奖。) (3)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制作狮子。14、我做的笔筒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设计的基本知识。2.初步学习用立体纸盒装饰制作笔筒的方法。学习浅显的装饰美化知识,将作品做得精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3.通过学习感受笔筒文化,知道笔筒的使用价值与收藏价值。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喜悦和欢乐,养成认真细致地制作的习惯。 1.导入课题。 (1)教师出示一把笔,问学生:把笔放哪儿? (2)教师出示范例,引入课题:我做的笔筒。 2.欣赏感受。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古代的笔筒,了解笔筒文化。 (2)讨论:笔筒的制作材料有哪些?(提示:木、竹、瓷等。) 3.讨论研究。 (1)小组讨论:好的笔筒是怎样的?(板书:美观、实用。) (2)小组研究分析:教材中的笔筒有哪些优缺点?(造型多样,装饰的手法多样,但使用纸杯制作笔筒时应该考虑稳定性。) 4.技法交流。 (1)纸笔筒的造型有几种?(出示几种外形不同的笔筒范例欣赏。) (2)讨论:如果是用其他材料加工,应该注意些什么?(适当介绍一些装饰的方法。) (3)看看自己所带的材料,想想制作什么样的笔筒比较好,怎样装饰好看。 5.操作体验。 (1)提出要求: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制作一只美观实用的笔筒。 (2)学生设计创作,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安全使用剪刀)。 6.展示评议。 将笔放入笔筒,请学生互相说说同学做的笔筒有什么优点。 7.总结下课。(1)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活动情况并请学生收拾清洁教室。 (2)请学生课后继续利用各种废弃物加工制作成各种美观实用的物品。15、能站立的纸折动物教学目标:1.通过对站立的折纸动物的研究与制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动物立体造型的一般规律,提高动手能力。2.对动物的造型表现进行适当的夸张与装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通过对动物的了解与制作,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色彩纸、卡纸、废旧挂历纸、旧报纸以及剪刀、胶水等 (教师)各种动物图片资料、折纸动物实物若干、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说一说:同学们,你们家里有小动物吗?它们可爱吗?怎么站立的? 这些可爱的动物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今天我们就来表现它们。 揭示课题:能站立的折纸动物。 2.展开。 看一看:雕塑家是怎么来表现站立的动物的?请打开书本,仔细欣赏这些图片,雕塑家表现的是什么动物?各有什么样的表情?都用了哪些材料来制作? 辨一辨:你认为哪一组雕塑作品最好? 今天我们要用纸张来制作站立的折纸动物,首先要解决怎样让一张纸立起来。大家先讨论一下可以用哪些方法。 折一折: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使纸立起来,如折、卷、团等。 画一画:接着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尽量在纸张上设计出最大的动物图形。 剪一剪:通过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实例,得出“剪时要注意留好连接处”的道理。 贴一贴:给剪好形状的动物形象贴上花纹图案,进行美化。 学一学:这些纸做的立体动物是老师课前制作的,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3.制作表现。 学生大胆制作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与小结。 玩一玩: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走路动作,上台表演,作自我介绍。 评一评:谁做的作品大、美,站得牢。 延伸与拓展:下节课制作“动物乐园”。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准备好材料。 第二课时 1.组织纪律。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和分组情况。 2.欣赏激趣。 评一评:展示评述上节课的优秀作品。 赏一赏:欣赏温馨“动物家园”的图片资料等。 谈一谈: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明确要求。 教师点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合作完成“动物乐园”的制作。 说一说:每小组派代表陈述课前的设想:动物们在干什么?在哪里?让同学互评,教师再点评。 4.作业要求。 表现主题:温馨、快乐。 5.合作表现。 学生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表现形式不限,并添加适当的背景。 6.评价。 先分组展示,小组自评,陈述创意的得与失;再学生互评,相互启发、指正,并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若干;最后教师点评。16、大气球飞呀飞教学目标:1.学习表现圆形物体,进一步了解大小物体的对比表现方法。2.通过想象创作练习,让学生体验自由表现、大胆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3.组织评说自己和同学的画,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欣赏与评价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 (教师)普通气球(氢气球)、大气球彩图 教学过程 1.出示气球(氢气球),激趣导入。 (1)玩一玩吹气球的游戏,或玩一玩氢气球,让学生感受气球的一些基本特性。 (2)揭题板书:大气球飞呀飞。 2.展示大气球图片,欣赏感受。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一认、说一说大气球的特征。 (2)引导学生将大气球与普通气球进行比较,说一说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如:大小、材料、作用等。 3.创设问题,激发想象。 (1)提问:大气球能飞上天空,同学们想不想为自己设计一个漂亮的大气球?坐着大气球飞上蓝天,你想做些什么事情? (2)请几位学生在同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想法,同学间进行相互启发。 4.欣赏学生作品,引导探究。 (1)提问:怎样才能把大气球画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