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森林与小鸟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聆听,感受音乐所描述的场景及动物形象。(2)能用准确分析每个乐段在旋律、速度、情绪等方面的特点。(3)能够通过参与唱乐谱、做律动,用小乐器伴奏等方式记忆、表现每段音乐。(4)能够在完整聆听的过程中分辨出各个乐句,并能够用声势动作表现音乐。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能够很好的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初步分辨出不同的节奏节拍了。本课通过对作品的学习,在提高学生本身具备的音乐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聆听,感受到音乐的内涵。教学难点:准确分析每个乐段在旋律、速度、情绪等方面的特点。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1:欣赏音乐第一部分-引子。提问:闭上眼睛听听看,音乐把你带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美丽的大森林)2:欣赏第一圆舞曲,并提问:这段音乐为我们刻画出大森林里什么样的小动物? (活泼的小鸟)今天,老师要带来大家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管弦乐合奏的乐曲森林与小鸟,这首乐曲由引子、四段圆舞曲,以及尾声构成。大家刚才听到描述大森林的部分,是音乐的引子,刻画小鸟的部分,就是音乐的第一圆舞曲。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1:再次欣赏第一圆舞曲。选出正确的旋律、速度、情绪特点。并感受音乐是几拍子的?2:播放微课什么是四三拍,利用微课,形象直观的讲解什么是四三拍。3:随音乐,分别用拍手拍肩膀、拍腿这两种方式打拍子。打熟练以后,加入音乐。4:再次欣赏第一圆舞曲,注意谱子中标有fp的字母的部分,演奏时的力度有什么不同。5:用强弱对比的方式学唱第一圆舞曲的乐谱。6:分析打鼓和拍手拍肩的强弱,并用这两种方式一边唱谱一边打节奏。7:在学会唱谱的基础上,与老师分角色唱谱。引出鸟妈妈和鸟宝宝的角色感。教师唱乐谱中标有字母p的温柔的部分,学生唱乐谱中标有字母f的活泼的部分。8:欣赏第二圆舞曲,提问:参加音乐会的小鸟多吗?场面热闹吗?音乐在标有重音符号的地方力度有什么特点?并讲解重音记号。9:老师分别演唱第一圆舞曲、第二圆舞曲的主旋律,提问音高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分析第二圆舞曲的音高位置变化。10:为音乐加入声势动作。将双手举高,模仿小鸟们展翅高飞的动作,身体随音乐上下起伏。11:欣赏第三圆舞曲,分析音乐在旋律、情绪上的特点,以及音乐所刻画的小鸟的形象。提出问题,并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老师模仿小鸟飞翔,身体随音乐轻轻摆动。12:讲解什么是连音线。标有连音线的部分在演唱时要注意将音符时值唱满,声音要连起来中间不能换气。13:为第三圆舞曲加上舞蹈动作,并选出优秀的学生戴上小鸟的头饰,上台表演。14:欣赏第四圆舞曲,讲解波音记号。教师用琴分别弹奏有波音记号及没有波音记号的音乐,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波音的使用对音乐所产生的作用。16:老师示范如何用乐器模仿波音的演奏。并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小乐器”为音乐伴奏。17:欣赏尾声。提问:大家听到了什么小鸟的叫声?音乐是渐强结束还是减弱结束?你认为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活动3【测试】聆听测试 完整欣赏,要求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并引导他们整理音乐中各圆舞曲的播放顺序,将括号中填入正确的圆舞曲序号。活动4【活动】完整呈示 1: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提问:今天你学到了些什么?梳理每段圆舞曲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清音乐的脉络,同时对知识进行记忆加固。2:完整欣赏,一边讲述小鸟在森林中举办舞会的故事,创设情境,一边引领学生为音乐加入表演、律动、舞蹈、小乐器伴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