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乡镇(街道)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三亚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提升训练试题 含答案题 号知识基础积累运用口语交际阅读习作总分得 分考试须知: 1、 考试时间:9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 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3、请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在试卷密封线外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基础知识(共5小题,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1、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在生命的旅程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是朝向( );可以是面对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 A、素不相识的陌生人B、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C、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D、不停的絮絮叨叨 2、选词填空。不是而是 不是就是 既又不仅而且 严峻 严格 严厉为了迎接奥运会,我国运动健儿争分夺秒,刻苦锻炼,要求自己十分( )。因为他们知道,奥运会是对自己的一次( )考验。比赛的输赢( )关系个人的脸面,( )关系祖国的荣誉。胜利( )为个人出风头,( )为祖国争光。3、用“_”标出不同类的词。(1)蒙古包 民居 竹楼 四点金 四合院(2)京剧 藏戏 黄梅戏 越剧 戏剧(3)虚伪 夸耀 勾当 当机立断(4)平易近人 和颜悦色 斩草除根 循循善诱4、先比一比,再各组两个词语写下来。框( ) 峻( ) 蝉( ) 债( )眶( ) 竣( ) 婵( ) 绩( )5、关联词语填空。 不仅而且 即使也 虽然但 要是就1.这位少年名叫大卫。他( )聪明机智,( )正直勇敢。2.扫罗王说谁( )打败了歌利亚,( )免除他家的赋税,还要把公主嫁给他。3.( )扫罗王免除他家的赋税,将公主嫁给他,( )没有人敢去应战。4.大卫说:“我( )年纪小,( )我力气很大。” 二、积累与运用(共4小题,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1、按要求写句子。1、我能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里是街道,哪里是小巷。(改为反问句)_2、我随手把生日礼物郑重地交给妈妈。(修改病句)_3、有些战士灰心了,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2、根据提示填写诗句。(1)赞美祖国山河,如“_,浪淘风簸自天涯。”(2)针砭时事政治,如“山外青山楼外楼,_?”(3)揭示学习道理,如“纸上得来终觉浅,_。”(4)描摹儿童生活,如“_,忙趁东风放纸鸢。”(5)表白高尚情操,如“_,_。”3、先把下面的名言警句补充完整,再写出你平时积累的一句名言。(1)种树者必培其根,_。(2)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_一齐烧掉,我应该在_。(3)只有那些_的人,才能_黑夜,_光明。(4)_4、我会将成语补充完整,使它们成为一条“龙”。1、博闻强( )忆犹( )仇旧( )之入骨 2、异想天( )门见( )穷水( )善尽美3、水深火( )火朝( )经地( )不容辞 4、栩栩如( )离死( )具一( )格不入 三、口语交际(共1小题,每,题6分,本题共计6分)1、口语交际。 进入六年级后,学习压力渐渐加大了。可每次捧起心爱的课外书,沉浸其中,都会让自己收获许多。但是有的同学过于沉迷,耽误了学业;有的家长认为读闲书作用不大,也极力反对。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你想对沉迷其中的同学说:_。你想对极力反对的家长说:_。你想对自己说:_。(如用上格言警句就更好了。)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共3小题,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1、课外阅读。 阳光地带 春季的一天中午,我上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 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晾衣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了。 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了阳光最好的地带,夕阳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地呆在晾衣绳的两端,房屋的阴影默默地在它们身上画着单调而规则的几何图形。 我走到我的被子面前,用手抚摸了一下,它们是温暖的。 它们当然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 我又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 它们当然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 我的眼睛忽然呈现出往昔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最好的那条床单,方位最佳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做得最好吃的那盘莱,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只碗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 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爱人,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手背为你阻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也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绝的温暖阳光。 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1、第3自然段的段意是_。2、仿照第8自然段画线句子的句式,补写两句省略的内容。如:电视节目最好看的频道、_、_。3、第5、7两个自然段中分别用了两个“温暖”和“清凉”,第一个“温暖”的意思是_,第二个“温暖”的含义是_;第一个“清凉”的意思是_,第二个“清凉”的含义是_。4、第9自然段“这些情节不是偶然”这句话含义是_ 。(填序号)母亲把我的被子晒在阳光下是她有意去做的。母亲给我晒被子这件事不是故意安排的。母亲对我的关心是时时刻刻的,不是一时的。母亲对我的关心是偶尔发生的事情。5、写出对题目“阳光地带”的理解_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突出 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摹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因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 (财富 财产),永远值得我们怀念。1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后来中(zhn zhn)了进士 散(sn sn)发 他身背(bi bi)一个长口袋 号(ho ho)称2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3把文中符合下列意思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单独打起一面旗号,比喻自成一家。( ) 指充满了美妙的情趣。( )4郑板桥特别喜欢画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_5简单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第一件:_第二件:_6把短文用双竖线分成三段,并归纳段意。_3、表达空间。我们即将告别培育我们的母校,离开辛勤教育我们的老师,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母校和老师讲,请把你想说的话如实讲出来。 要求: 1、题目自定 2、把想说的话说清楚,讲具体。 3、不少于500字。 五、习作(本题共计30分)1、写作文。题目:我真希望 提示: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有一个星期八”“书包轻一点”“拥抱妈妈”“有一双翅膀” 2、要求内容具体,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想象合理,书写工整,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在450字左右。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共5小题,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1、BDAC2、不是而是 不是就是 既又不仅而且 严峻 严格 严厉3、四点金,藏戏,当机立断,斩早除根4、相框,峻岭,蝉蛹,负债眼眶,竣工,婵娟,成绩5、略二、积累与运用(共4小题,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1、1. 我怎么看不出草虫的村落里,哪里是街道,哪里是小巷呢?(难道、怎能)2. 删去随手。3. 有些战士灰心了,说,西瓜嫌他们的岛艰苦,不愿在那里安家。2、略3、略4、1、记 新 恨 2、开 山 尽 3、热 天 义 4、生 别 格三、口语交际(共1小题,每,题6分,本题共计6分)1、要点提示:读书是有利于人的成长和发展;读书可以让人长知识;读书时要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每空的回答言之有理,针对性强即可。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共3小题,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1、1.母亲把我的被子转移到了阳光充足的地方,而她自己的被子却在没有阳光的地方。2.家里最舒适的那张床;书房里最宽大的那张书桌;衣橱里美丽的那件衣裳;书桌旁最明亮的那盏台灯 (写出符合要求即可)3.第一个“温暖”的意思是被子的温暖。第二个的含义是母亲给我的关爱。第一个“清凉”的意思是母亲被子的温度。第二个的含义是母亲为我遮挡所有风霜嗦承受的艰辛。4.5.阳光地带的深层理解是:母亲对子女那份浓浓的爱意,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子女,就像在子女的心田洒上了阳光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上打zhn snbi ho2杰出 、财富3、独树一帜 、妙趣横生4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5简单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第一件: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因而被罢官。 第二件: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6把短文用双竖线分成三段,并归纳段意。 1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 2、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3、郑板桥当县令时同情穷苦百姓。3、略五、习作(本题共计30分)1、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