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与数学统计》总结复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53131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率论与数学统计》总结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概率论与数学统计》总结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概率论与数学统计》总结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随机事件与概率1贯穿本章的基本概念可总结为三个方面:1)随机试验,随机事件及基本事件,样本空间及样本点;2)事件关系及其运算,对偶法则与互不相容分解();3)概率的概念及性质,古典概型。2关于概率计算,首先要熟练运用古典概率计算公式及排列组合公式直接解题,其次要紧扣题设条件、选择适当公式、正确完成计算. 计算公式汇集如下:1) 逆事件概率公式:。注1:当直接计算A时问题较为复杂,难以计算,可考虑用逆事件概率公式进行简化。注2:题目中出现“至少”,首先考虑是否可用逆事件概率进行计算;如果不可行,再利用加法公式。2)加法公式:。若A1,A2,An是相互独立事件,则 .3)减法公式:。强调:利用概率的性质进行计算时,首先画出事件的文氏图,把概率的计算当做是图形面积的计算,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第二章条件概率与独立性1贯穿本章的基本概念可总结为两个方面:1)条件概率及其三个应用;2)事件的独立性。2关于条件概率,首先要熟练掌握定义:。注:题目出现条件概率,首先考虑按照定义展开。3. 对于条件概率,用三个重要的应用:1)乘法公式:;一般情形:。注:应用场合:n个事件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先后顺序,考虑n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可使用乘法公式。但一般情形的乘法公式不是经常用到。2)全概率公式:设B1 , B2 , Bn为样本空间的一个划分,如果P(Bi )0, i1,2,n, 则对中的任一事件A, 有。注:应用场合:问题有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考虑后一步发生的概率,应考虑使用全概率公式,划分的选取由前一步决定。3)贝叶斯公式:。注:应用场合:贝叶斯公式是全概率公式的后续问题,它求解的是已知结果出现,考虑原因的条件概率,做题时应注意。强调:这些公式有特定的应用场合,做题时先分析清楚是否需要使用,应该如何使用!4关于事件的独立性,掌握两个事件和三个事件独立性的定义。注1:事件的独立性与事件的互不相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要注意区分。注2:做题时一定要看清楚A和B是否相互独立。第三章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本章概念多,抽象性强. 从应用需要看,要理解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列、分布密度、分布函数、随机变量函数的概念,特别要掌握描述随机变量取值概率规律的分布.2.关于分布函数:1)定义:。注:分布函数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2)性质:单调不减;右连续性。3)利用分布函数计算事件的概率:。4)特殊情形下的分布函数:若X为离散型随机变量,则X的分布函数F(x) 是分段阶梯函数, 在 X的可能取值xk 处发生间断, 间断点为第一类跳跃间断点,在间断点处有跃度 pk ;若X为连续型随机变量,则,要能正确地确定积分上下限进行计算。3关于离散型随机变量,一切问题的处理都依赖于分布律,内容相对简单。4关于连续型随机变量,一切问题的处理都依赖于概率密度f (x)。注:重要的计算公式:(用于求未知参数的值);。5熟练掌握常用的三种离散型随机变量和三种连续型随机变量:X01P1-pp1)两点分布: 2)二项分布: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X表示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 ,(k0,1,2,n),记为B(n,p).注:要注意二项分布的应用背景,题目中出现“发生的次数”,应联想到二项分布。3)泊松分布:, (k1,2,),简记为P().注:题目中出现“k!”,应联想到泊松分布。4)均匀分布:在区间a,b上随机地取一个数,X表示数的坐标,则X的概率密度为简记为Ua,b.5)指数分布: 简记为EP()。注:题目中出现“e-x”,应联想到指数分布。6)正态分布:,简记为 .特别地,标准正态分布N(0,1),密度函数用(x)表示,分布函数用(x)表示。注1:题目中出现“e-ax2+bx+c”,应联想到正态分布。注2: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关于“x=”对称,有些题目可以根据对称性求解。注3:正态分布相关事件概率的计算:“标准化” 。注4:重要结论:。6关于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方法比较固定,大家可以看课件或者作业题,这里不再详述。第四章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 多维随机变量是由两个以上随机变量构成,其概率特性不仅决定于各个分量,同时也与这些随机变量的联合特征有关,这是处理多维随机变量在方法上要更为复杂的原因. 2. 本章很多定义是一维情形的推广,所以在这一章的学习中,要掌握相应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重要计算公式总结如下:3. 关于离散型随机变量,掌握住联合分布律的表格:注:判断离散型随机变量X和Y的独立性,即验证联合分布律是否为边缘分布律的乘积。4. 关于连续型随机变量,重要计算公式:(用于求未知参数的值);,(一定要能正确确定积分上下限);(是否成立用于判断X和Y是否相互独立)。5. 两个常见分布:二维均匀分布:二维正态分布的常见性质:1),;2)X与Y的相关系数为,且X与Y独立当且仅当不相关。6关于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方法比较固定,大家可以看课件,这里不再详述。关于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要掌握X+Y,max(X,Y)和min(X,Y)的相关计算。第五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1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是一个实数,它形式上是以概率为权的加权平均,实质上它体现了随机变量取值的集中位置或平均水平. 熟练掌握其计算公式:1)离散型, ;2)连续型 ,。2熟练掌握数学期望的性质:1); 2);3)若X和Y相互独立,则。3方差是衡量随机变量取值集中(分散)程度的重要数字指标. 熟练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4熟练掌握方差的性质:1); 2);3)若X1,Xn相互独立,则; 注:一定要注意系数的平方!注:若X1,Xn相互独立且满足Xi 服从N ( i,i2),则.5. 熟练掌握常见分布的期望和方差结果。6. 协方差可理解为协助计算随机变量和的方差,熟练掌握协方差的计算公式:。7. 相关系数用于刻画随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熟练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 。注:如果你在做题时求出的相关系数为0,记得检查一下你的计算是否正确,你是否把X和Y错误的认为是相互独立的。8. 熟练掌握相关系数的性质:1)|=1 的充要条件是 P(Y=aX+b)=1;2)X和Y不相关等价于=0;等价于cov(X,Y)=0;等价于 E(XY)=EXEY;等价于D(XY)=DX+DY。第六章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1掌握切比雪夫不等式的结论:。2简单了解一下大数定律的结论:。3掌握中心极限定理的结论:。会利用中心极限定理做近似计算。第七章数理统计的一些基本概念1. 涉及本章的概念,除样本观测值以及与此有关的概念外,都要充分揭示它们的随机性内涵. 否则,概念的实质无法理解,思想方法更难把握.总体X 体现某种特征的数量指标随机变量.简单随机样本(X1,X2,Xn)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统计量 g(X1,X2,Xn)且不含任何未知参数随机变量.样本矩样本均值、样本方差、样本修正方差随机变量.2. 常用统计量有: 样本均值. 样本方差. 样本修正方差. 样本r阶原点矩.重要结论:,。3. 掌握三大抽样分布:分布、t分布、F分布的构造性定义,对于给定的问题,要能够判断出其所属的类型,参考课件上的相关例题。4. 掌握上分位点的定义,会画图表示。5. 掌握正态总体下统计量的重要结论:;与相互独立。这是利用频率很高的三个结论。第八章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1.熟练掌握两种点估计方法:矩估计法和最大似然估计法的计算步骤。矩估计法的步骤:第一步:分析总体中含有未知参数的个数(至多两个,大多数题目只有一个参数);第二步:计算总体X的矩(若一个参数只需计算EX,若有两个参数则需计算EX和EX2);第三步:令样本矩等于总体矩(这时矩估计方法的核心),建立关于参数的方程或方程组;第四步:解方程,得到参数的矩估计。最大似然估计的步骤:第一步:计算似然函数;(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计算分布律,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计算概率密度);第二步:计算对数似然函数lnL();第三步:令建立方程;第四步:解方程,得到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4.掌握估计无偏性的定义:。做题时需求出统计量的数学期望进行验证。5. 掌握正态总体下参数区间估计的各种形式,会计算相关的区间估计问题.6. 掌握正态总体下参数假设检验的各种形式(见课本204页),会计算相关的假设检验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