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编写及使用.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8851203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案编写及使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导学案编写及使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导学案编写及使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学案编写及使用 导学案 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 打造素质教育课堂的有效载体 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参与 合作探究的有效方案 是 导读 导思 导学 的方案 是指引学生学习的路线图 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 了解学情 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是提高教学效益 实现课堂高效的有效载体 一 导学案的设计理念 全面体现能力立意 以设疑激趣为先导 揭示规律为重点 精点精练为策略 主动参与为途径 创新思维为核心 评价激励为方式 整体高效为目标 二 导学案编制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学案设计 必须尊重学生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必须信任学生 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让学生自主发展 做学习的主人 2 探索性原则 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因此 学案的编写 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 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问题的重新实现和解决过程中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 启发性原则 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领悟知识的奥妙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享受顿悟的奇妙 4 灵活性原则 形式上应丰富多彩 灵活多样 以内容决定形式 让形式服务于内容 体现灵活性 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 梯度化原则 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由浅入深 小台阶 低梯度 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主合作交流解决大部分问题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6 分层设置原则 依据 因材施教 的原理 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 7 能力立意原则 要注重能力立意 设置的环节和问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包括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 判断能力 推理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等 8 全面育人原则 要全面考虑育人设计 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 9 创新性原则 编写学案时 强调内容创新 方法创新 问题创新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 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包括预习案 探究案 训练案三部分 每单元有复习学案和单元检测 预习案 设有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教材助读 预习自测 我的疑惑 等板块 帮助和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预习所学内容 初步理解和把握知识结构和框架 并用双色笔勾画出重点 难点 记录自己的疑惑点 扩大知识面 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课堂内的深入探究做好准备 探究案 设有 学始于疑 质疑探究 拓展提升 我的知识网络图 以及导入新课 课堂评价 学习建议等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 合作 探究 总结 并针对教师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给予有效建议和方法指导 训练案 设有 当堂检测 我的收获 等 针对已学内容进行基础训练 综合训练 能力提升 以锻炼学生思维 提升举一反三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 导学案编写要求 深入挖掘教材挖掘教材要紧扣新课标 体现整个教材体系的要求 明确所教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的要求 明确所教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作用 地位 搞清拓展领域 做好学生成长能力设计 明确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和方法及学生情感形成的目标要求 挖掘知识背后承载的能力及实现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倡导 自主研究文本 发现问题 广泛占有材料 感悟提升 集体研讨 回归文本 的教材挖掘模式 要大胆整合教材 突出学科特点及课型特点 精心研究课标要求和知识能力要求 明确本导学案承载的知识 能力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突出 难易适中 切实能引导学生自学 讨论 探究 拒绝简单化 习题化 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深度和挑战性 具有立体感和新颖感 必须包含的内容1 交叉立体学习目标的设计 每堂课都要对课堂 三量 信息量 思维量 训练量 有总体的设计和落实措施 对班级每一层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立体设计 要精心安排实现目标的过程控制及检查评价 2 激情的设计 创设学习情境 以情感人 营造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激情投入 3 课堂过程推进的设计 对讨论 展示 点评 总结等课堂环节有紧凑高效的时间和内容安排 4 生成目标的设计 要有对新生成目标的预测及答疑准备 5 有效评价的设计 要有即时针对性评价和总结激励性评价 鼓励合作 6 总结反刍的设计 要有当堂检测的精当设计和学习目标达成的预想 具体编写要求1 学习目标的制定 学习目标 的设计一定要紧扣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现三维目标 围绕学什么 怎样学 学到什么程度三方面来设计 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条中既要有当堂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激情投入 享受学习的快乐 或积极学习 全力以赴 做学习的主人 文字表述要有所变化和创新 防止千篇一律 又要有本课内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 全力以赴 激情参与 体会 理想 的意义 树立理想并有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要认真思考三案的设计过程是否紧扣学习目标 是否体现了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维目标 2 预习案预习案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初步的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一定要清晰明了 方法得当 教材助读 设计一定要有梯度 要由浅入深 帮助和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预习所学内容 问题设置要浅 重在引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 做到初步理解和把握知识框架结构 3 探究案 学始于疑 学始于疑 要针对学习内容 抓住学习的重点 难点和学生的兴趣点 巧妙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让学生能够在这些问题的激励和引导下 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究 此处需注意 探究过程结束后 要检查 学始于疑 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 如果没有解决 说明探究过程存在问题 或者 学始于疑 的问题偏离了学习的重点难点 质疑探究 设置的环节和问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真正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合作 探究 切实起到 导 学作用 探究点的设置要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单一到综合 探究的问题一定要有必要进行探究 忌假问题 问题不要过大 要把一个探究点分解成几个有层次的小问题 要有梯度 要有逻辑层次 要遵循由浅入深 由难到易的顺序 要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思考 探究 解决问题 要全面考虑育人设计 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性板块不能只是死板的知识叙述 要灵活设置几个启发性的小问题 激发学生去思考 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和目的积极去获取知识 充分体现能力立意 体现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4 训练案训练案中 基础训练 综合训练 能力提升 三类题型要层次清晰 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要有适当的中考题和模拟考试题目 要体现重难点 要体现易错点 易混点 复习学案与单元检测复习学案的环节设计同探究案 探究点的设计要具有综合性 探究的问题要具体 要有梯度 有逻辑层次 要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设置的环节和问题要注重能力立意和导学作用 真正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拓展提升 五 导学案的具体使用1 使用流程 上课时或上课之前发给学生 根据探究案基本环节的设置顺序依次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展示点评 总结提升 当堂检测 2 各版块的使用 导入新课 老师们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导入 集中学生注意力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自主预习 本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在预习自学时产生的疑问 教学重点 难点问题设置疑问引领学生思考探究 可以给学生恰当的时间独立思考 明确自己的疑问 以便增强学生对本课知识学习的针对性 提出的问题可以用课件展示出来 让学生进一步重视和引导 质疑探究 这一部分是课堂处理的重点 处理这一部分时遵循下列步骤 老师指导学生先自主探究 完成对探究问题的思考 找出疑问 带着疑问同学之间先进行一对一交流 然后对未解决的疑问学习小组内部合作探究 重点讨论导学案中 质疑探究 环节的问题 预习中的疑问和 学始于疑 部分不明白的问题 各小组口头或书面展示探究成果 互相点评 质疑解疑 总结规律方法 点评过程中教师抓住时机精讲点拨 拓展提升 点拨学生的疑问和新生成问题 拓展探究点中未探究到的知识 提升对探究知识和相关知识的理解 最后学生进行整理记忆 拓展提升 拓展提升 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灵活处理 当堂检测 主要是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 要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落实 当堂检测要让学生利用课堂最后的5分钟时间完成 可以通过小组长批阅检查 以小组为单位向老师反馈 出错的题目让学生分析解决 我的收获 这一部分指导学生先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再参考 本堂小结 中的提示自查是否已经理解掌握 达成目标 让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本节课进行梳理小结 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保证课堂高效的有力武器 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减少精力流失 评价的方式多样化 即时性评价要杜绝简单化 如 很好 不错 等 应该像 你的 很正确 如果能再注意一下 方面的问题就更完美了 等 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即时生成性问题的亮点 及时恰当利用评价进行针对性引导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解决问题 最后 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公平公正的激励性评价 强调本节课重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及课后整理落实要求 3 课后训练课堂学习结束后 要充分利用训练学案对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 深化 要求学生认真及时的完成并上交 由教师进行批阅 也可由学生互相批阅后再上交 教师进行二次批阅后 总结反馈学生的完成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