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指南.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43536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指南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专业课程。该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运用教育理论与和技术技能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掌握的能力,由于音乐教育在儿童全面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因此,音乐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操作性。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目标是:1、现代中国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了解现代中国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中如何应用一般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了解在现代中国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工作的具体方法。2、通过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原理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得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锻炼,并获得进一步的在中国幼儿园中进行集体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实践的能力。3、此外,系统地掌握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提高教育分析,教育研究的能力,增强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是实践性强的综合性课程,与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钢琴基础、声乐基础、幼儿舞蹈等课程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本课程在教育实习前开设,同时要提供必要的观摩、见习、幼儿机构等场所增加实践的体验,才能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第二部分:关于教材与学习参考书建议本课程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的,由许卓娅编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一书,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为了更好掌握该课程,可参阅: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北京师大出版社林懿颖编,1997年版。2、幼儿师范音乐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3、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 音乐的本质与功能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习者了解音乐的起源与发展跟人类的自身发展及社会、自然等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探究各种音乐产生学说,其合理性及多元性;认识音乐的发展从非审美的领域中萌芽并逐步分化出来,然后又逐步汇合起来,形成综合音乐形式,随即又进行更高级形式分化,这种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规律。初步掌握音乐的本质,现实社会审美活动的主观思想和与其它艺术形式区别的本质特征,理解音乐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中的功能,重点掌握音乐的特殊教育功能。一、音乐的起源与发展1、古今中外学者曾提出的各种学说,能理解:对“模仿起源说!”“巫术起源说”、“游戏起源说”、“情感表达说”和狭义的劳动起源说,达敏“异性求爱说”、卢梭、宾塞的“语言抑扬说”、克罗威斯林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自然说”、修顿善佛的“信号说”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立场提出:人类在自身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了自己的手、脑等一切能够感受和创造人类文化的器官,也不断发展了人类的文化。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分化、不断综合的统一体。作为实践活动内容的音乐,也应该是一个多元的不断分化综合的发展过程。2、音乐的发展音乐的起源及发展过程,音乐形式的不断分化和综合和人类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音乐审美需要的发展是休戚相关,反映了音乐作为文化现象的一般发展规律。第二节 音乐的本质与基本特征一、音乐的本质从古今中外的音乐历史上存在的观点:1、我国古代周时期的政治论和道德论以及强化人与天、人与人之间等级关系的一种工具;西方近代理论家的音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近代中国音乐家: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2、音乐与审美的关系:古代音乐家稽康声无哀乐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是系于人情”。奥地利音乐美学理论家汉斯立克论音乐之美:“音乐的内容就是音响运动形式”,理解以上不同观点的对立及统一关系。正确认识:音乐是现实存在的主观反映音乐的本质。音乐反映社会生活,不是对社会生活的直接描绘,而是音乐家把自己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的个人看法,态度加以高度概括后再用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具体音响形式表现出来的结果。因此,音乐是一种社会审美生活的主观反映。二、音乐的基本特征(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用声音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们思想情感。(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所以它只能诉诸于人的听觉,从而音乐又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三)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形象是在时间流动的过程中呈现,展开、发展和完善。因此,又称为“时间艺术”。(四)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是通过情感的直接抒发和体验来达到审美活动的目的。第三节 音乐的功能一、音乐政治功能认识音乐作为政治宣传手段,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其内含是有其不同的,从巫的宗教音乐、统治阶级以“礼”的重要内容来感化和安抚人民。近、现代各民族在求解放,反抗压迫的斗争中产生的时代号角马赛曲、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等起着鼓励人民的英勇斗志,为宣传、教育人民起着重要的政治作用。二、音乐的社会功能表达情感,促进社会交往,娱悦身心、医学、健康、植物生长、商业行为外界的联络等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教育功能音乐启智、陶冶性情、教化美化心灵是音乐的社会功能中发展最早的功能之一。主要的论述要了解:我国古代学者孔子的观点:“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至周代后,统治阶级开始建立完备的音乐教育制度,从宫廷音乐机构的官员专门负责,各学士以上阶层进行音乐教育,是其成才、立足于社会的重要内容。战国时期学者公孙尼子乐记“礼”、“乐”并重,乐作为移风易俗主要的内容。古代西方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是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有净化、教育、精神享受等作用。我国近代教育家梁启超、王国雄、蔡元培、陶行知等都重申音乐教育对改造国民素质所具有的重要教育作用。此外,音乐的其它形式:谚语、童谣、民间歌曲传说、民俗仪式歌曲、劳动号子、小调等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对社会文化起重要的传承作用。学习要求:(一)音乐的起源1.识记: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起源观。2.领会:多元的艺术起源观与马克思主义艺术起源观的一致性。(二)音乐的发展领会:音乐艺术的发展过程是一种什么样的过程。(三)音乐的本质1.识记,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音乐本质观。2.领会:各种音乐作品是怎样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四)音乐的基本特征1.识记:(1)音乐是由声音的运动和静止共同建构而成的艺术作品;(2)音乐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感知。2.领会:(1)音乐的艺术形象在时间的流动过程中不断展现和完善;(2)音乐形象的感知和音乐情感的体验更具有个人性和不确定性。(五)音乐的教育功能1.领会:为什么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思想家都会同意音乐可以教育人。2.应用:举例分析在现代社会中音乐对早期儿童的教育影响。第二章 音乐教育与儿童发展本章专门讨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功能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音乐教育实践活动质量与儿童发展质量之间的真实关系。明确:理想的音乐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就是要尽力追求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目标和途径,同时也要尽力避免任何可能阻碍儿童健康成长的目标和途径。第一节 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良好的音乐教育应该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提高肌体的运动能力;维护和增进儿童的身心健康。 第二节 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语言与认知发展(一)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儿童扩大词汇积累;增进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口语表达的质量。同时也能有效地帮助语言发展有缺陷的儿童获得发展方面的矫治或补偿。(二)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理想的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整个认知系统的健康发展,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生产新信息的意向和能力。第三节 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情感和意志发展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应该提高儿童情感体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帮助儿童形成对自己、他人、以及周围事物积极的态度倾向,而且能够有助于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第四节 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良好的音乐教育应该有助于发展儿童对音乐及音乐活动的独特的个人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系统;同时也应该在儿童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及能力的形成过程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五节 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儿童与他人以及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理解、交往与合作;帮助儿童形成维护社会秩序、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应该并能够帮助儿童打下最初的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意识的基础。学习要求:(一)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1、识记:音乐教育有可能在哪些具体方面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2、领会:只有良好的音乐教育才能对学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3、应用:举例分析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原因。第三章 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近现代外国最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了解近现代我国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脉络。明确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和有效吸收前人在儿童音乐教育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以便更好地改善和发展我们自己现今的音乐教育工作。第一节 近现代外国儿童音乐教育(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瑞士教育家。1900年创立了“体态律动”学说及其音乐教育体系。他的独特贡献在于:第一次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二)柯达依音乐教育体系佐尔坦柯达依,匈牙利音乐教育家。20世纪初创立了“柯达依教学法”体系。它的主要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立足于本国民族、民间音乐传统的音乐教育体系。另外,他在普及提高普通学校合唱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贡献。(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卡尔奥尔夫,德国音乐教育家。20世纪初创立了“奥尔夫”体系。他的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致力于通过创造性参与活动,使幼小儿童能够更自然地进入音乐世界的音乐教育体系。同时,该体系的现代继承者更在有关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等研究领域为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新贡献。 (四)铃木音乐教育体系铃木镇一,日本音乐教育家。20世纪中开始了其“才能教育”体系的建设。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将日本民族对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融入了儿童小提琴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中,创造出了以大量模仿优秀范例的艰苦训练为主线,严格督促、热情鼓励与母亲“伴学”、同伴“榜样”为辅线的音乐教育体系。(五)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该课程计划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纽约曼哈顿维尔学院牵头进行的一项研究的成果。该研究应用了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更加强调学生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它的螺旋性上升的核心概念系统和行为化的发展目标表述方式,都为未来的音乐教育目标研究做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贡献。第二节 近现代我国儿童音乐教育(一)20世纪初期到40年代末的儿童音乐教育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从萌芽期逐步进入初步发展期。该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主要强调音乐对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在反对封建,进行民主启蒙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二)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的儿童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一方面继承了利用音乐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另一方面开始日益增强对音乐审美教育功能的重视程度。(三)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的儿童音乐教育再次将音乐的政治思想教育功能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儿童主要通过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中的音乐表演实践来学习音乐。(四)7O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的儿童音乐教育智力教育、创造力教育第一次被明确提出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学校音乐教育主要强调传授音乐知识、发展音乐概念和学习读写乐谱;社会音乐教育主要强调通过乐器学习来开发智力。创造教育也是这一时期音乐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五)80年代末期到现在的儿童音乐教育素质教育作为国策影响了我国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使之逐步形成追求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学习要求:(一)五种主要的外国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体系 1.识记:各个体系的名称、创造人、以及主要贡献。2领会:各个体系中有关儿童音乐教育的独特观点,及其儿童音乐教学的独特方法。3应用:举例分析这些观念和方法对我国儿童音乐教育新近发展的影响。(二)五个主要的中国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发展阶段1识记:各个阶段的年代及主要发展特征。2领会:产生各阶段不同发展特征的历史背景。 3应用:举例分析当地儿童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第四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观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目前在我国儿童音乐教育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若干重要的基本观点。初步学会用这些基本观点来分析评价当前、当地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工作,其中特别是自己的工作;并努力尝试用这些观点对自己的工作提出改进意见。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历史上和现实中客观存在着许多种不同的音乐教育目的观;对音乐教育与儿童全面发展的关系,也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偏重强调音乐教育传递音乐文化的功能;有的偏重强调音乐教育发展音乐美感的功能;有的偏重强调音乐教育陶冶性情培育道德的功能;有的偏重强调音乐教育开发智力的功能;有的偏重强调音乐教育养育健康身心的功能。而现代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新近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的观点是:音乐教育的实践过程对儿童产生的教育影响是整体地对儿童发生作用的。因此良好的儿童音乐教育应该而且完全能够整体地对儿童施加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影响。(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美育从目标上讲,是一种追求培养和谐、完美、统一、美好人格的教育;从手段上讲,是一种以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为手段,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目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观念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主要是一种通过音乐活动中的审美过程对儿童施加整体的全面发展教育影响的基本素质教育。(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音乐知识技能教育在音乐这一特殊实践领域中,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儿童的音乐实践。如果儿童不能有效地与音乐材料发生相互作用,教育者也就无法利用音乐对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所以,在儿童与音乐作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顺带教儿童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技能,会有助于更好地通过音乐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教育。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一)游戏性6岁以前的儿童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也不能很好地主动设计、支配和调整自己的行动。游戏与学习和工作的最主要的区别是直接从活动过程中获得快乐。所以,具有游戏性质的音乐活动能够更好地吸引儿童自觉自愿、快乐而不知疲倦地投身于其中。目前,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实践中,不仅强调必须选用一定比例的音乐游戏作为教材;而且更加强调所有音乐教学活动都应具有一定的游戏性。(二)综合性现代儿童音乐教育研究发现: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是帮助儿童自然地进入音乐天地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形式上的综合性。即唱歌、跳舞、奏乐、演戏、玩耍综合一体。2过程上的综合性。即创作、表演、欣赏综合一体。3目的上的综合性。即娱乐、学习、工作综合一体。(三)整体性 现代儿童审美心理的研究发现:1人类审美活动与人类科学活动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审美活动主要是情感地、形象地、整体地把握对象的。而科学活动则主要是理智地、抽象地、分析地把握对象。2儿童,特别是学前儿童,更多地使用情感的、形象的、整体的方法认识和体验自身世界与外部世界。3理智的、抽象的、分析的思维和体验方式在学前晚期才逐步开始发展起来。因此,无论从儿童角度还是从审美角度,都需要使儿童能够直接面对有情感、有形象的音乐舞蹈艺术作品,让儿童有更多机会直接欣赏或表演音乐舞蹈艺术作品本身,而不是让他们更多地去面对种种孤立的节奏、音程、技巧或练习曲之类的学习材料。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原则(一)实践原则 人类音乐活动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其实践性,即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人们观察现实生活,体验从中获得思想情感,并把这些想法和体验用有组织的音响表达出来,这就是“用音乐进行表现”;人们倾听音乐,从中获得思想情感,并把这些想法和体验用音乐的和非音乐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对音乐进行表现”。一切与音乐和音乐活动有关的知识、学问、符号和技术,只能帮助人们了解、研究和发展音乐,但却不能取代活生生的音乐实践本身。人类音乐实践活动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儿童的音乐学习也应该是以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为主要活动方式。(二)和谐原则和谐即指万事万物之间的一种积极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和谐是音乐永恒的根本基础,是教育永恒的根本基础,更是儿童音乐教育永恒的根本基础。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实施音乐教育课程时和具体音乐教学活动时都需努力尽量保持目标、过程和评价,以及其中所有要素之间的和谐。其中,目标和谐可包括:1儿童主体内部部各种发展之间的和谐。如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和谐;音乐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和谐;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和谐;智慧、情感、行动能力发展的和谐等。2儿童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的和谐。如儿童与他人的和谐;儿童与社会的和谐;儿童与自然的和谐;儿童与所有主观存在的和谐。过程和谐可包括:1各种教学内容之间的和谐。2教学方法、程序之间以及方法、程序与内容之间的和谐。3教学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内部以及外部各种因素之间的和谐。评价和谐可包括:1阶段结果评价与长远目标评价之间的和谐。2教师评价与儿童评价之间的和谐。(三)低耗高效原则如果教育者注意保持了音乐教育中各种因素的和谐关系,就一定能够保证音乐教育的过程得以在低投入高效益的状态下进行。将这个问题反过来思考,即可发现:如果教育者注意时刻以低耗高效的原则来监控自己的教育决策。音乐教育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也就一定能够保持在相互和谐的状态上。(四)可持续发展原则音乐教育工作与全部的儿童教育工作一样,不仅要为儿童的现实发展担负责任,而且也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担负责任。任何只顾眼前是否学到了什么或只顾眼前是否快乐的教育设计,起码也是不完善的教育设计。第四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途径(一)教师安排的与幼儿自发的音乐活动(教师安排的音乐活动包括一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性或渗透性的音乐教育活动,也包括教师根据需要临时发起、组织的各种类型的音乐教育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时间等,基本上由教师直接地或间接地掌握。儿童自发的音乐活动包括一切由儿童主动发起的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其中也包括有教师通过环境、气氛创设而引发出来的活动。(二)专门性的与渗透性音乐活动专门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是指: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的音乐教育活动。这类音乐活动的价值主要在于:向儿童提供比较系统的音乐教育。并为儿童提供机会,对他们在日常音乐活动中获得的音乐经验进行提炼和深化。渗透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是指:各种既应用了音乐又并非以音乐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其它教育活动。这类音乐活动的价值主要在于:1强化、深化儿童其它方面的学习经验;2为儿童提供应用非语言的思维、想象和表达的方式的机会;3调剂、美化儿童的一日生活;4向儿童提供更为广泛、更为丰富的学习音乐和应用音乐的机会。(三)显性的与隐性的音乐教育课程显性的音乐教育课程即指:一切由教师设计、发起、控制的与音乐有关的教育活动。隐性的音乐教育课程即指:一切可由教师控制的和不可由教师控制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对特定教育机构中的儿童所产生的影响。在可由教师控制的隐性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物质环境的创设来对儿童进行潜在的音乐教育;也可通过精神环境的创设来对儿童的音乐成长进行潜在的积极影响。在不可由教师直接控制的隐性课程中,教育影响来自儿童与儿童、儿童与其家庭成员、儿童与其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音乐交往过程。第五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施者教师(一)教师的世界观与行为特征教师的世界观和与之相匹配的行为特征的基本性质,直接决定着其设计、实施的音乐教育工作的质量。其中,乐业敬业、真诚自然、积极乐观、热爱儿童、热爱音乐富于创新精神等品质的真实质量会对音乐教育的实际质量有较大影响。(二)教师的自我教育能力教育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只有能够不断通过自我教育跟上甚至领导教育发展潮流的教师才是能够动态地保持教育有效性的教师。教师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包括不断自觉进行自我教育的意识和有效的自我教育方法两个方面。(三)教师的人际沟通能力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所以,教师与他人,而且尤其是与其所教儿童的沟通能力就成了教师最终是否称职的重要关键。教师的人际沟通能力包括平等沟通的意识和有效沟通的技能两个方面。人际沟通的技能可以分为: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两类。而这两类又可再分为有声的和无声的。在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情境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技能主要是有声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四)教师的基本音乐素养教师的基本音乐素养一般可分为: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更为广泛意义上的音乐涵养三个方面。教师鉴赏分析音乐的能力包括:1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情绪性质及其审美价值的能力;2辨别音乐作品基本结构及其审美价值的能力;3识别音乐作品的年龄适应性的能力;4察觉音乐作品的潜在教育价值的能力。教师表现音乐的能力包括:1应用嗓音表现音乐的能力;2应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能力;3应用乐器(包括打击乐器)表现音乐的能力;4应用其它艺术符号,如文学的语言、视觉艺术的语言等来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师不但应该具备一定的音乐舞蹈方面的涵养,而且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更为广泛意义上的文化涵养。第六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外部环境社区与家庭(一)家庭音乐生活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二)社区音乐生活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习要求:(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1领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2应用:举例分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中如何使音乐教育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1领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2应用:举例分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中如何使音乐教育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审美发展。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音乐知识技能教育1领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音乐知识技能教育的关系。 2应用:举例说明何种程度的音乐知识技能教育在幼儿园是合适的。(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1识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有哪些主要特点。2领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为什么会具有这些特点。3应用:举例说明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实践中怎样运用这些规律来设计和实施音乐教育活动。(五)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原则1识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2领会:进行学前儿童乐教育为什么需要遵循这些原则。3应用:举例说明在设计和实施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时具体应该怎样来遵循这些原则。(六)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途径1识记:在幼儿园中进行音乐教育的各种途径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2领会:各种途径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教育影响。3应用:举例分析如何有效利用不同音乐教育途径对儿童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七)教师的世界观和行为特征1识记:教师的哪些重要品质会影响其音乐教育工作的质量。2领会:教师的世界观和行为特征为什么会影响其音乐教育工作的质量。3应用、举例分析如何加强自身思想修养以便更好地适应音乐教育工作的需要。(八)教师鉴赏分析音乐的能力 识记:教师鉴赏分析音乐能力的具体方面。(九)教师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师表现音乐能力的具体方面(十)教师的音乐与文化涵养1识记:教师音乐与文化修养的主要具体方面。2应用:举例分析如何加强自身音乐文化修养以便更好地适应音乐教育工作的需要。 (十一)教师的教育涵养1识记:教师教育涵养的主要具体方面。2.应用:举例分析如何加强自身教育修养以便更好地适应教育工作的需要。(十二)家庭、社区音乐生活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1领会:家庭、社区音乐生活与幼儿发展的关系。2应用:举例说明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尽量利用家庭、社区音乐生活的积极影响,如何尽量消除家庭、社区音乐生活的消极影响。 第五章 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的目标撰写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目标撰写的意义、原则和基本方法、基本要求。第一节 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意义(一)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教师只有通过提出和撰写教学活动目标的工作,才能更加明确自己在实施教学活动方案时的努力目标,才能按照目标的要求来监控自己的行动,以保证目标的切实完成。 (二)切实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教师只有通过提出和撰写教学活动目标的工作,才能随时检查和提醒自己是否考虑了儿童的全面发展,才能越来越注意通过目标提出和撰写工作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育质量,以确保儿童的全面发展。第二节 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原则(一)系统化原则为了切实保证儿童在教师设计领导的集体音乐教学活动中获得有效的全面和谐发展,教师必须按照以下秩序和内容来提出和撰写每一个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的目标:1音乐知识技能的获得与音乐感的发展;2学习技能策略的获得与学习能力的发展;3.价值观念的获得与积极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二)系列化原则系列化原则主要强调两个方面:1“能力目标的系列化”侧重强调在不同的活动中同一种能力在要求上的循序渐进;2“材料目标的系列化”侧重强调不同活动中同一材料在教育教学要求上的循序渐进。(三)行为化原则行为化原则主要强调三个方面:1必须针对将要实施教育的特定儿童群体的现状和发展;2必须针对要使用的音乐教材内含的教育潜力;3必须针对教师或儿童特定的可见行为。第三节 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方法(一)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提出提出音乐教学活动目标时需要全面考虑:1音乐教育的总目标;2本阶段的音乐教育目标;3本阶段本班教育工作的问题或重点;4所选特定音乐教材的教育潜能;5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三个原则。(二)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撰写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时需要注意:1必须固定使用幼儿或教师为行为发出的主体,陈述时主语可以不出现;2必须陈述可以看得见的行为,必要时也可以补充说明该行为隶属于哪一类发展总目标;3必要时还可以补充说明该行为发生的附加条件以及行为反应水平等方面的限定语。 学习要求:(一)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意义 1识记: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意义。2领会:领会书本所提出的撰写目标意义的实际含义。(二)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原则1识记: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原则。2领会:领会这些原则对提高目标撰写质量的意义。3应用:能用这些原则来指导检查自己的目标撰写和分析他人撰写的目标。(三)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方法1识记: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和具体要求。2应用:能根据这些提示和要求来指导检查自己的目标撰写和分析他人撰写的目标。第六章 幼儿园的歌唱教学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学前儿童歌唱能力发展与良好音乐教育的关系以及幼儿园歌唱教育的主要目标、内容以及在幼儿园进行集体歌唱教学工作的具体程序和方法。第一节 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歌唱能力发展歌唱能力的发展主要包括:歌词、音域、节奏、音准、呼吸、情感体验与表达、独立性、合作性以及创造性等九个方面。理想的音乐教育能够全面地促进这些方面的发展,使儿童能够舒适地、有理解力地和有感情地歌唱。第二节 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教育目标(一)幼儿园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幼儿园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包括:1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2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3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4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 (一)歌曲歌曲是用音乐的方式演唱出来的文学。在幼儿园中,儿童不仅可以演唱成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歌曲,还可以演唱传统的童谣以及由儿童们自己创作或即兴创作的歌谣。节奏朗诵也是一种艺术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也是既深受学前儿童喜爱又一于为学前儿童所接受的歌唱活动材料。 (二)歌唱的表演形式作方式以及歌唱时所伴随的表演方式(如动作表演、乐器演奏的总和。在幼儿园中,儿童可以掌握的歌唱表演形式主要有:1.独唱;2齐唱;3接唱;4对唱;5领唱齐唱;6轮唱;7.合唱;8.歌表演。(三)歌唱的简单知识技能 在幼儿园中,儿童可以掌握的简单知识技能主要有:1正确的歌唱姿势;2正确的发声方法;3正确的呼吸方法;4准确唱出歌词、节奏和曲调的技能;5自然、恰当地用歌声表达感情的技能;6正确、默契地与他人合作的技能;7正确运用和保护嗓音的知识和技能。 第四节 幼儿园歌唱材料的选择(一)歌词的选择为学前儿童选择的歌曲,其歌词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与文字有趣并易于儿童记忆和理解;2歌词内容富于爱、富于美、富于想象、富于教益;3歌词的形式与内容应适于用动作表现。(二)曲调的选择为学前儿童选择的歌曲,其曲调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1音域较狭窄;2节奏较简单;3旋律较平稳且以五声音阶为骨干;4结构较短小工整;5词曲关系较简单。 (三)歌曲的总体选择为学前儿童选择的歌曲,总体上应该具有纯真性、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第五节 幼儿园歌唱活动的导入(一)动作导人该方法主要适应于: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直接描述动作过程的或比较富于动作性的歌曲。(二)歌词创编导人该方法主要适应于:歌曲内容简单多重复,歌词的语法结构清晰、单纯,具有某种语言游戏性质的歌曲。(三)情境表演导人该方法主要适应于:歌词内容所表现的是可以“一目了然”的情境或事件的歌曲。(四)故事讲述导人该方法主要适应于:歌词内容稍偏重表现情境或事件发展的细节,更便于使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让儿童接受的歌曲。(五)歌词朗诵导人该方法主要适应于:歌词中的词语及逻辑顺序比较细致、复杂,而情境性、故事性又不够明显,不太便于儿童整体、直觉把握的歌曲。(六)游戏导入该方法主要适应于:传统音乐游戏中伴随游戏边玩边唱那些歌曲。歌曲内容多为游戏中的动作、人际关系、游戏方式或规则等。这样的内容十分便于歌曲学习和游戏学习的互相强化。而且,这些(七)填充参与导人 该方法的适应面比较窄,一般比较适应于:歌曲中含有不断重复出现的简单而特点鲜明的词曲动机。(八)副歌前置导入该方法主要适应于:带有副歌的、比较大型的歌曲作品。(九)无意义音节玩唱导入该方法适应面较广。使用的目的主要是:增加情趣和降低困难。但使用不当也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十)直观形象导人该方法使用得当可以起到:激发情趣、增进理解、帮助记忆的效果。 第六节 发展幼儿的歌唱能力(一)共鸣位置与歌唱的美好音色帮助儿童获得正确的共鸣位置和美好自然的声音的方法主要有:1教师和儿童同伴的正确榜样口腔共鸣和向前唱;2.轻声人手,养成有控制的情感表达习惯;3从较高音区开始,从上逐渐向下唱。(二)咬字、吐字、气息与歌唱的情感表达 帮助儿童获得清晰准确地表现内容和富于感染力地表达情感的方法主要有:1教师和儿童同伴的正确榜样自然而认真地唱准“字头”、“字腹”、“字尾”,自然而认真地唱好“逻辑重音”、“情感重音”、“句首重音”;2从情感体验人手,由内向外、以情带声,由内向外,身体自然参与体验和表达;3教师从歌曲情感分类分析入手,结合歌曲的情感表达分别指导儿童唱好“连音”、“跳音”、“重音”、“保持音”等基本演唱方法。4教师的伴奏以及讲解、指示语言具有良好的情感感染性。第七节 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一)创编新歌词在创编新歌词的教学活动中一般应该注意:1选择简单、多重复、适于儿童创编的歌曲;2只教授一段歌词作为创编的样板;3必要时预先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以保证活动具有良好的创造气氛和审美气氛;4创编中应注意集体参与创编和歌唱的密度,以保证活动中大多数儿童都有机会动脑、动口、动手;5.创编中应注意控制好编唱时间的长短,以保证活动结束时具有“余兴未尽”的气氛;6创编中应注意适当强调创编结果的个人独创性和审美性,以保证编唱的结果能够给儿童留下美好的印象。(二)创编表演动作在创编表演动作的教学活动中一般应该注意:1即兴创编活动与引导创编活动应该区别对待;2结构性动作、情节性动作、情感性动作应该区别对待;3在引导创编的活动中,创编的数量以“够用”为限度;4在即兴创编的活动中教师应主要以“反馈”的和相互展示、交流、学习的方式来丰富儿童的创编思路;5在引导创编的活动中教师应主要以提问和提供思考线索、提供改善建议的方式来丰富儿童的创编思路。6知识准备、数量限制、独创性审美性要求等与“创编新歌词”相同。(三)处理歌曲的演唱表情和演唱形式在处理歌曲的演唱表情和演唱形式的活动中一般应注意:1.教师提供的“感知体验处理榜样”的活动在前,教师引导的儿童进行“榜样经验迁移”的活动在后;2教师应注意尽量对儿童的各种独特处理做出积极的建设性的反应;3数量限制、独特性审美性要求同前。(四)即兴歌唱说话在即兴歌唱说话活动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为儿童创造出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气氛。教师与儿童同伴的良好榜样的是影响活动效果另一个重要因素。第八节 发展幼儿的良好个性与社会性(一)发展良好的个性与此有关的主要方法有:1使用发展性评价,让每位儿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提高;2对不同的儿童提不同的要求、给不同的帮助;3给每位儿童成功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力帮助每位儿童在原有基础上提高;4特别鼓励积极参与的态度和自我激励的态度。(二)发展良好的社会性与此有关的主要方法有:1要求尽力追求歌声和谐;2要求尽力追求表演形式和谐;3引导儿童学习自己处理演唱形式和表情,并自己组织、指挥演唱练习;4充分利用音乐角、小音乐会、以及儿童自发的音乐活动。第九节 系列歌唱教学方案设(一)与先前的程序和方法的区别1程序:先前的程序是新授、复习、检查,目的主要是让儿童学会歌曲;现今的程序是层层深人、层层累加,目的主要是让儿童在学会歌曲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2方法:先前的方法是示范、模仿、练习,目的主要是让儿童学会歌曲;现今的方法是一一示范、模仿、练习与引导创造性表现相结合,目的主要是让儿童在参与歌唱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二)设计思路 1尽量挖掘原歌曲材料本身的教育潜力,然后再在诸多可能性中选择最佳方案;2改变原材料中的某些因素,或加入另一些新材料,然后再从扩大了的诸多可能性中选择最佳方案。(三)主意事项1方案宜精练,系列方案安排的进度宜适中,系列方案中的各单个方案之间宜有重复、有变化;2同一要求宜不断深化提高,并宜尽量多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方法;3设计时应尽量细致、明确,而实施时应尽量灵活应变;3,抄写谱例词曲时所有符号应尽量完善准确,词曲作者的姓名不应省略。学习要求:(一)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歌唱能力发展1.识记:学前儿童歌唱能力发展的主要状况。2理解:理解良好教育与良好发展之间的关系。3.应用:能在选材以及歌唱活动设计实践中应用有关知识。 (二)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教育目标1.识记:幼儿园歌唱教育本身的目标和幼儿园歌唱教育的全面发展目标。 2领会:领会这些目标的含义。3.应用:能应用这个教育目标的体系来分析或撰写教学活动的目标。 (三)幼儿园歌唱教育的内容 1.识记:幼儿园歌唱表演形式的具体类型和儿童需掌握的简单歌唱知识与技能。 2领会:这些内容的具体含义。 3应用:能应用有关歌唱表演形式的知识来分析和设计歌唱教学系列活动。 (四)幼儿园歌唱材料的选择1识记:幼儿园歌唱材料选择的各种具体标准。2领会:理解这些标准对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意义。3应用:能应用这些标准来分析他人提供的幼儿园歌唱材料的适合性和选择合适的幼儿园歌唱材料。(五)幼儿园歌唱教学的导人1识记:幼儿园歌唱教学导入的各种具体方法以及一般适应范围。2领会:这些为什么应该在适宜条件下使用。3应用:能应用这些方法分析和设计幼儿园的歌唱教学导入方案。(六)共鸣位置与歌唱的美好声音识记:帮助儿童获得正确共鸣位置和美好声音的主要方法。(七)咬字、吐字、气息与歌唱的情感表达1识记:帮助儿童获得正确咬字、吐字、运用气息与情感表达能力的主要方法。2领会:正确地咬字、吐字、运用气息与清晰而富于感染力地歌唱表达之间的关系。3应用:能应用有关知识为特定的幼儿歌曲选择合适的演唱方法。(八)创编新歌词1识记:教师在设计、领导“创编新歌词活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2领会:为什么教师在设计、领导“创编新歌词活动”时需要注意这些问题。3应用:能在设计或分析“创编新歌词活动”时尽量避免这些问题。(九)创编表演动作1识记:教师在设计、领导“创编表演动作活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2.领会:为什么教师在设计、领导“创编表演动作活动”时需要注意这些问题。3应用:能在设计、领导“创编表演动作活动,时尽量避免这些问题。(十)处理歌曲的演唱表情和演唱形式1识记:教师在设计、领导“处理演唱表情和演唱形式活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2领会:为什么教师在设计、领导“处理演唱表情和形式活动”时需要注意这些问题。3应用:能在设计、领导“处理演唱表情和形式活动”时尽量避免这些问题。(十一)即兴歌唱说话 1.识记:教师在设计、领导“即兴歌唱说话活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2.领会:为什么教师在设计、领导“即兴歌唱说话活动”时需要注意这些问题。3应用:能在设计、领导“即兴歌唱说话活动”时尽量注意避免这些问题。(十二)发展良好个性的方法1识记:教师设计、领导歌唱活动的过程中渗透良好个性教育的方法。2领会:使用这些方法与培养幼儿良好个性之间的关系。3应用:能在设计、领导歌唱活动的过程中恰当地应用这些方法。(十三)发展良好社会性的方法l.识记:教师在设计、领导歌唱活动的过程中渗透良好社会性教育的方法。2领会:使用这些方法与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之间的关系。3.应用:能在设计、领导歌唱活动的过程中恰当地应用这些方法。(十四)系列歌唱活动方案设计1识记:1)与先前歌唱教学活动程序与方法的区别;2)系列歌唱教学方法方案的基本设计思路以及设计操作的注意事项。2领会:1)这些区别的基本意义;2)这些设计思路和注意事项的基本含义。3.应用:1)能辨认符合要求的与不符合要求的歌唱教学活动设计方案;2)能设计出基本符合要求的系列歌唱教学活动方案。第七章 幼儿园的韵律活动教学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学前儿童韵律活动能力发展与良好音乐教育的关系以及幼儿园韵律活动教育的主要目标、内容,以及在幼儿园进行集体韵律活动教学工作的具体程序和方法。第一节 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韵律活动能力发展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主要包括:身体运动能力、运动合乐能力、独立性、合作性、以及创造性等五个方面。理想的音乐教育能够 全面地促进这些方面的发展,使儿童能够自如地、自我享用地舞蹈和舒适地与其他人共同舞蹈。 第二节 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教育目标(一)幼儿园韵律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幼儿园韵律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包括:1让幼儿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2发展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3.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4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和艺术动作语汇。(二)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包括:1发展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艺术表达的能力;2发展幼儿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能力和进行自我情感调控的能力;3发展幼儿的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积极、独立的个性品质;4.发展幼儿的守纪、负责、公正,能合作、善交往的良好社会性品质。第三节 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教育内容 (一)韵律活动 韵律活动特指幼儿园中伴随音乐的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活动。人的身体动作不仅是表现音乐的工具和感受音乐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独立的以身体本身为审美感受、审美表现对象的艺术活动。在幼儿园中,幼儿不仅可以学习表演由教师或其他成人专门为幼儿创作的韵律活动作品,也可以创造性地用身体动作进行自我表达。(二)韵律动作及其组合1在幼儿园采用的韵律动作一般可以分为:基本动作;模仿、象征性动作和舞蹈动作。2)基本动作主要指儿童在反射动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活动作;2)模仿、象征性动作主要指儿童在表达自身特定思想或外部特定事物的形态和运动状态时所运用的身体动作;3)舞蹈动作经过多年演化和进步,已经程式化了的艺术表演动作。2在幼儿园中采用的韵律动作组合一般可以分为:身体节奏动作组合;律动模仿动作组合;舞蹈动作组合。1)身体节奏动作组合中的动作元素一般没有实际含义,组合在结构上更加注意的动作形态和音色的重复与变化。2)律动模仿动作组合中的动作元素一般以模仿、象征性作为主,组合更加注意的是动作语句和段落的模仿象征性意义。3)舞蹈动作组合中的动作元素主要是程式化了的舞蹈动作,组合的结构方式和意义表达的方式一般根据具体舞蹈各不相同。(三)韵律活动的类型和表演形式1在幼儿园中采用的韵律活动类型主要有:律动;舞蹈;歌表演;以及伴随音乐或歌曲的动作表演游戏。在幼儿园的舞蹈中,又可以再划分出:自娱舞蹈、集体舞蹈和表演舞蹈等种类。其中,自娱舞蹈的教育重点在于自娱自乐;集体舞蹈的教育重点在于适应空间变化和人际交流合作;表演舞蹈的教育重点在于发展表现欲望和表现能力。2在幼儿园中采用的韵律活动表演形式主要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以及领舞群舞。(四)韵律活动的简单知识和技能幼儿园韵律活动的简单知识技能主要包括:1掌握动作的知识和技能。其中包括:1)身体部位运动的方式;2)身体部位运动的方向;3)重心控制;4)参与运动的身体部位及其相互间的配合方式。2变化动作的知识和技能。其中包括:1)变化动作的幅度;2)变化动作的力度;3)变化动作的节奏;4)变化动作的姿态;5)变化动作的方向或水平。3组织动作的知识和技能。其中包括:1)按情节内容组织;2)按身体部位的某种秩序组织;3)按音乐结构的重复变化规律组织;4)按对称原则组织;5)按主题动作发展变化原则组织。4使用、制作道具的知识和技能。其中包括:1)选择合适的道具;2)适宜地使用道具;3)创造性地使用道具;4)制作道具。(五)韵律活动的常规韵律活动本身的特点就是不太稳定的。因此,建立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常规不仅是幼儿园韵律活动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更是培养幼儿的纪律性和责任感的重要教育途径。韵律活动的常规一般包括:1活动开始和结束时布置和清理场地的常规。2.听信号或指令开始和停止活动的常规。 、3.上、下位以及各种空间站位、移动的常规。4.分组、结伴以及分配角色的常规。第四节 幼儿园韵律活动材料的选择(一)动作1.为学龄前儿童选择的动作类型:一般情况下,年龄较小儿童比较适宜多选用基本动作和模仿、象征性动作。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可逐渐增加舞蹈动作所占的比例。 2.为学龄前儿童选择的动作难度:一般情况下,年龄较小的儿童比较适宜先从单纯的、不移动的、上肢的、大肌肉的、分解的、独立平行的动作开始人手。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复合的、移动的、下肢的、小肌肉的、整合的、人际配合的动作。(二)音乐1.为学龄前儿童选择的音乐结构一般应该是:节奏鲜明;乐句、乐段清晰、单纯、工整;速度适宜。2.为学龄前儿童选择的音乐形象一般应该是:优美动听;性质鲜明;风格多样。(三)道具1.为学龄前儿童选择的道具的一般选择是:便于使用,不妨碍做动作;便于获得,不浪费资源;便于儿童自己管理。2.为学龄前儿童选择的道具的审美特点:可一物多用,有益于激发想象、渲染气氛;既不过于粗制滥造,又不过于精制逼真。第五节 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导人(一)观察导人 该方法主要适应于:让儿童在观察具体事物的外部形象或运动状态后,立即用自己的动作创造性地进行表现的活动。(二)回忆导人该方法主要适应于:让儿童在回忆有关具体事物的外部形象或运动状态后,再用自己的动作创造性地进行表现的活动。(三)基本动作复习或练习导入该方法主要适应于:从复习某个熟悉的动作开始联系新动作学习的活动;或直接从观察新动作示范开始的新动作学习活动。(四)队形复习或学习导入该方法主要适应于:从复习某个熟悉的队形开始联系新队形学习的活动;或直接从感知、理解新队形开始的新队形学习活动。(五)舞谱导入该方法主要适应于:帮助幼儿理解舞蹈符号;学习使用舞谱来帮助他们自己的舞蹈学习的活动;以及通过舞谱来促进舞蹈学习的活动。(六)动作创编导入该方法主要适应于:发展幼儿的动作创编兴趣和动作创编能力的活动。(七)游戏导入该方法主要适应于:动作或队形的教学可以用游戏的方法来进行的活动。 (八)故事导入该方法主要适应于:情节性比较强的韵律动作组合的学习或创编活动。(九)音乐欣赏导入该方法主要适应于:音乐的结构比较复杂、音乐与动作结合的要求比较高的韵律动作组合的学习或创编活动。第六节 发展幼儿的韵律活动能力(一)发展动作的协调性与此有关的方法主要有:1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2选择安排循序渐进的动作学习序列;3从较慢的速度开始采用儿童最舒适的进度逐步加快速度。4可以从儿童自然动作开始的动作,应先从儿童的自然动作开始过渡。5不适宜分解学习的动作可以采用“拖”的方法。 (二)发展动作的随乐性与此有关的方法主要有:1让儿童有机会自己边唱边做动作;2教师用自己哼唱或弹奏的曲调跟随伴和儿童的动作过程;3让儿童有较多机会跟随比较熟悉的音乐做动作。4教师要引导儿童注意动作如何与音乐的情绪、风格、结构相协调。5、动作组合总体上应该是简单多重复的。既有整体美感,又便于儿童记忆和表现。(三)发展动作的表现性与此有关的方法主要有:1让儿童有机会看见更多由儿童和教师提供的动作表现范例;2让儿童有机会在同伴和教师的态度和行动鼓励下观察和用动作模仿各种真实生动运动着的事物;3让儿童有机会在美术、文学作品的激发下进行动作的表现。第七节 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一)创编动作1自由的即兴表演。在这种活动中,教师主要鼓励与众不同的表现,并将特别独特的动作提供给儿童,让他们相互交流、学习。2有引导的动作创编。在这种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向儿童提供某一种或几种改变原有动作的思路,然后再通过分析自己或儿童提供的范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