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后续教育体系的构建.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02494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会计后续教育体系的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企业会计后续教育体系的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企业会计后续教育体系的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会计后续教育体系的构建摘 要:某企业会计人员的培养目标是宽带基、通中突专,具有显著的行业特点。其现有培养模式分为院校培养与后续教育两大体系。现阶段,院校培养存在特色不足的缺陷,有待后续教育加以弥补。后续教育体系可划分为再塑造型后续教育和延伸性后续教育两个阶段,其中延伸性后续教育由内在教育和外在教育两种模式构成。关键词:某企业 会计人员 后续教育再塑造型后续教育 延伸性后续教育某企业属以油气勘探、开发、生产为主的石油上游行业,其生产经营模式与其他采掘行业存在较大的差异,与传统制造业间更是大相径庭。对象性条件的特殊性导致反映和监督其经济活动工具的特殊性,进而对工具使用者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具有特质性的要求。因此,对某企业会计人员现有培养模式做以探析,找出其中有待提高的环节,对增强专业队伍素质、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将大有裨益。一、培养目标与现有模式(一)培养目标某企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重要能源的矿产采掘行业,生产对象是不可再生的油气资源,生产活动所依赖的主要是埋藏于地下的油气储量,其生产过程包括矿区权益的获取、油气勘探、油气开发和油气生产等内容。由于油气产品特殊的生产过程,其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投资回收期长、油气储量发现成本与发现储量的价值之间不存在密切相关关系等特点。相应的,某企业会计的核算内容与模式、理论问题的研究方向与关注要点也独具特点。1996年中国石油财会杂志复刊与2004年末中国石油会计手册的推出,及企业会计准则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的出台与都是对上述特殊性的反映与印证。基于上述判断,某企业会计人员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在具有良好的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能力的基础上,通晓某企业生产、管理的流程与模式,并能充分掌握和运用某企业会计理论与方法,从而适应和服务于行业经营管理日新月异的变化。简要概括,即:宽带基、通中突专,具有显著的行业特点。(二)现有模式做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部门,随着石油经济的深入发展,某企业对高素质会计人员的需求不断上升,人才培养的正规化、学历化水平也持续提高。就现有培养模式而言,大体可分为前端的院校培养与从业阶段后续教育两大体系。二、院校培养体系现状分析某企业会计人员初始培养模式有很多种,但从系统性、全面性角度而言,科学、专业的院校教育仍是最为基础的模式。院校培养可分为若干层次,本文仅以本科教育作为探讨的立足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经学科建设进入了繁荣期,设有管理学院的各本科院校大都设置了会计学及相关专业,会计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适应学科发展多样化的形势,以工科专业为主的石油院校也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相继开设会计专业。本文统计了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西安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等为代表的10所石油主干院校学科设置情况,它们均开设了会计专业。与其他院校相比,石油院校在行业会计人员培养上更具得天独厚的优势,原因在于: (1)石油院校在石油工程、地质、勘探、开发、储运等专业学科建设上处于国内领航地位,这有利于会计专业建设过程中交叉学科的渗透、融合,从而为石油会计教育工作提供天然的对象性条件,真正达到宽带基的素质要求。(2)办学主体的历史沿革使石油院校与某企业间存在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其“产学研一体化”特色突出,这为某企业会计人员培养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理论与实务研习平台。目前,石油院校会计学科建设在通用会计教学、科研领域发展迅速,与其他院校在会计专业学科建设上已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的共性是均致力于通用会计领域的教学与发展,使我国的通用会计理论与实务呈现方兴未艾的局面。石油院校在通用会计领域的教学、科研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在学科建设科学化方面成果颇丰,例如,由原大庆石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孙玉甫先生编著的会计理论一书的出版及同名本科课程的开设,标志着石油院校会计教学工作者对该专业通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已达到了较深的层次。而这种发展与进步无疑又为某企业会计人员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通用性平台。因此,石油院校应当成为我国某企业会计人员初始培养的摇篮。但就现阶段的实际状况而言,石油院校在行业会计人员培养上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改善,具体表现在:(1)在学科理论建设上,石油会计理论研究易被忽视,鲜有院校明确提出将“油气会计理论与方法”纳入其主要研究领域。(2)在学科培养目标上,石油院校大多立足于通才培养模式,尚未将培养具有行业特色的会计人员作为其分支性的侧重目标。(3)在学科课程设置上,石油院校将会计基础原理、理论及进阶课程,如中、高级财务会计等作为专业主干课,而有关石油会计理论与方法的课程则较少涉及。1996年以来,石油工业企业财务和会计(陆寿椿 编著)、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会计(吴杰、孙秀娟 著)及石油天然气会计问题研究(中国石油会计学会)等专业著作相继问世,它们凝结着我国石油会计理论及实务工作者多年努力的心血,是石油会计教育与研究中不可多得的素材。但仅有少数院校将这些成果作为课外选修读物介绍给学生,这着实是一种缺憾。(4)在其他学科交叉上,石油院校主干学科的对象性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同其他财经院校相仿,会计理论与方法往往被当作一种技术工具进行传授,而宽带基的、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教育理念未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三、后续教育体系构建院校初始教育是某企业会计人员培养的基础,它仅为从业者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及从业模式的框架,而并非培养过程的终点。同时,现有院校培养体系在短期内难有大的变革。综合以上两点,合格的某企业会计人员需经历从业后的再塑造,这是后续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构建后续教育体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所在。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先定位后发展的教育原则和思路,某企业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体系应包括两大支柱,即:从业初始阶段的再塑造型后续教育和从业过程中的延伸性后续教育。(一)从业初始阶段的再塑造型后续教育表1、2是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获得的一组数据。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即将步入从业阶段的会计专业学生对石油相关知识、石油会计理论、方法及某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现状尚缺乏了解。特别是被问及“是否知道石油行业的基本会计问题是什么?”时,虽然有14%的学生回答“是”,但给出的具体答案却五花八门。上述调研数据说明,从业初始阶段某企业会计人员面临的首要课题是角色的顺畅转换,即由理论知识的学习者向实务操作者过渡,由通用型人才向融合行业特点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实际操作过程中,从业初始阶段后续教育的选拔、培养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表1 调查问卷统计表1序号问题选择项上中下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1你认为自己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10760%5128%2212%2你认为自己对石油行业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74%127%16189%3你认为自己对石油会计理论与方法的了解程度如何?95%17195%表2 调查问卷统计表2序号问题选择项是否人数比重人数比重1若在某企业就业,你认为以院校教育所获得的专业背景是否能在短期内达到胜任的水平?16189%1911%2你是否了解某企业目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现状?3318%14782%3你是否知道石油行业的基本会计问题是什么?(如果答是,请在空白处注明这一问题具体是什么)2614%15486%注调查对象:某石油院校2006届会计专业毕业班在校学生样本总体:6个班级,180人问卷时间:2005.10.18-20(1)从应届会计专业毕业生中直接选拔会计人员;(2)从经过实习培训,具备一定生产、管理实践经验的非会计专业背景员工中选拔会计人员;(3)从经过实习培训,具备一定生产、管理实践经验的会计专业背景员工中选拔会计人员。上述三种方式中,(1)、(2)具有明显的缺陷。通过这两种方式选拔、培养的会计人员,或缺乏必要的生产、管理经验,或没有会计专业的基础教育背景,这与“宽带基,通中突专,具有显著行业特色”的某企业会计人员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相比较而言,方式(3)则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的问题。因此,从业初始阶段后续教育应采用“分层递进式”的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该阶段的培养过程可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递进层次。 行业会计操作对象的认知实践行业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认知实践整合培养图1 从业初始后续教育模式 1.行业会计操作对象的认知实践(1)培养目标:对某企业生产、管理的流程、结构具备清晰的概念。(2)流程设计:应依据实际状况进行设定。以采油厂为例,操作对象认知实践流程依次可为:采油班站注水(汽)站集输联合站作业准备队辅助单位(如运输、地质、工艺、物管等单位)。(3)时间设置:总体时间以半年至一年为宜,时间过短难以达到阶段性培养目标的设计要求,过长则与终极培养目标相背离。其中,各实践阶段的时间设置可依流程设置逐次递减,从而增加基础性认知对象的实践时间,以求突出重点。(4)效果测试:可按照认知实践流程及实践时间段设置不同类型的调研学习课题,以分步调研报告的形式测试实践效果。如:就采油班站生产管理流程的调研报告。2.行业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认知实践(1)培养目标:对某企业会计理论具备清晰的概念,掌握本行业会计实务的结构框架与分级流程。(2)流程设计:仍以采油厂为例,行业会计理论与实务认知实践流程可采取“上下结合”的模式,具体为:完成第一个层次的认知实践后,可将培训对象抽调至厂级财务部门,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使培训对象对本行业理论及实务有宏观性的认识,特别是应理顺会计信息的采集、加工、输出的流程线条;完成上述实践任务后,按照行业会计操作对象认知的实践流程,逐次进入各二级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微观细化实践。(3)时间设置:总体时间为一年。其中,厂级财务部门的实践时间为2-3个月。(4)效果测试:本环节的效果测试手段仍以课题调研报告为主,并辅以具体的实务工作量来加以系统考核。其中,调研报告可依照二级单位会计核算管理权限的不同分为财务分析、经营活动分析等不同类型。值得注意的是,本环节的调研课题应侧重宏观框架与具体问题的相互结合,从而为下阶段的整合培养做以铺垫。3.整合培养该阶段实际是由从业初始阶段后续教育向培训对象成型、成材过渡的一个环节。在完成前述两个基础性认知实践阶段后,经考核合格,培养对象应转换角色,进入相关会计岗位从事面向对象的具体工作,以巩固和提高基础性认知实践的成果,达到终极培养目标的要求。整合培养阶段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1)从事的会计岗位应采取定期轮换原则,既满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又可使培养对象系统的掌握各岗位所涉业务。此外,在岗位轮换过程中应根据业务涉及面的不同采用“逐次递进”的方式,以厂级财务部门为例,其在整合培养阶段的岗位轮换次序可设置为:出纳岗工资核算岗往来核算岗税收(保险)核算岗生产成本/基建岗总账/审核管理岗。(2)各岗位所涉业务应坚持“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岗位轮换前期应辅以“传、帮、代”的形式,促进培养对象角色的顺畅转换。(二)从业过程中的延伸性后续教育当今社会发展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使得知识更新周期逐渐缩短。它要求改变和重构人们的知识结构,从而摒弃了传统教育体制下将人生截然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的定性思维,并将“终生教育”的思想与实践引入了社会生活。因此,从业初始阶段的再塑造型培养仅是某企业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体系的开端。而延伸性的后续教育则应贯穿整个从业过程的始终。从业过程中的延伸性后续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站在联系的、发展的角度,谋求会计人员理论水平、实务能力的进阶与提高,以适应行业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真正体现培养目标的内在素质要求。从业过程中的延伸性后续教育可划分为内在教育与外在教育两个不同的层面。其分类的的依据在于:导致事物变化发展的因素有内因与外因两个层面,前者在事物变化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后者起促进性作用,将这种唯物主义哲学论断推衍至教育活动中,便应树立内在教育与外在教育相互结合的原则。1.内在教育这里所指的内在教育(或自我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资源提供方创造有利提升培养对象主观能动的制度性条件,提供专业的方向指引,引导培养对象沿着良性的轨迹开发知识更新的内在潜力。内在教育在某企业会计人员延伸性后续教育中的具体实现形式为:(1)制度化、定期化的业务研讨交流形式通过该形式可提高会计人员在本职岗位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增进对边缘交叉业务的理解与掌握,丰富会计实务操作与职业判断能力。此外,业务研讨交流形式并非仅局限于本部门、本系统之内,跨部门、跨系统的业交流同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课题化的理论与实务研究形式表3 课题统计表年份课题名称所获奖项2004本量利分析法在单井效益评价中的应用金马公司第三届青工经营分析比赛一等奖;石油企协2004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2005会计人员诚信操守的选择性成本研究中国石油财会2003-2005年度优秀论文奖2005某企业产量成本相关关系研究“金蝶杯”2005年度中国总会计师论文评选二等奖;2005年度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2006稠油油田含水经济极限分析金马公司2006年度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2007某企业会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中国总会计师协会200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2008某企业责任会计体系的构建石油企协2008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2008金融危机环境下某企业传统经济开发规律的再认识中国总会计师协会2008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2009采油厂预算管理“三有”模式的构建石油企协2009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以中油辽河金马油田开发公司为例,2004-2009年其财务系统会计工作者通过专题立项的形式,开立研究课题8项,具有针对性的对某企业会计理论与实务问题进行研究。这种课题化的研究形式可以充分调动会计人员内在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有意识的谋求自我发展与提高,同时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促进本部门、本系统内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2.外在教育外在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从业过程中的各种后续教育培训。它的侧重点在于外在教育资源客观、有效的提供。目前,某企业会计人员外在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财政部门定期的后续教育培训与其他社会化的不定期专业培训。以上两种形式为某企业会计人员在理论与实务知识更新上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其目前的发展现状仍存在有待提高之处,具体表现在:(1)财政部门及其他培训机构所提供的后续教育资源大都以通用化培训为主,缺乏行业特色,针对性较差。笔者统计了2005-2009年度收阅的各类财会培训函,其中所列课程涉及“石油会计理论与实务”内容的不足2成。(2)培训过程流于形式,后续教育目标难以保障。这是目前各类职业后续教育工作中的通病,培训过程缺乏严肃性不但无法保障后续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且是对后续教育资源莫大的浪费,这是各级教学培训主管部门值得注意和着力解决的问题。值得欣喜的是,目前某企业各级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已意识到了上述问题的不利影响,并逐步加强了本系统内会计人员外在教育的专业性与针对性。如,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油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油股份公司)每年均分期举办“石油会计理论与实务培训班”,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轮训,并制定了严格的课程规划与考核方案,使外在教育效果稳步提升。四、束语构建完善的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体系,创新后续培养模式是中油辽河金马油田开发公司自2005年起便致力研究的一项重点课题。经多年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现已建立并推行了一整套目标明确、行之有效的体系模式,以上篇幅即为这一探索过程的简要概述。从实际效果上分析,通过某企业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体系的构建,公司取得了以下成果:(1)会计人员理论水平不断提升。现有56名各级会计人员中,经全国统考获得中级以上专业任职资格49人,占总人数的88%;2005-2009年,公司会计工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33篇,其中国家级刊物6篇。(2)会计人员实务能力稳步向前。由此带动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整体上升,连续4年被评为辽河油田公司财务管理先进集体,2006年获得中油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3)会计人员专业素养获得肯定。2007-2009年,公司先后有4人被选拔至辽河油田公司财务处工作,1人被选拔至中油股份公司财务部工作。(4)后续教育体系外延逐步扩大。2005年起,通过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体系网络的拓展应用,公司逐步成为周边院校会计专业认知实践基地。先后接收各大院校社会实践生36人次,指导毕业设计课题7项。表4 毕业设计指导课题统计表毕业设计课题名称毕业生毕业院校专业/届次我国某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研究姜明明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本科2005届辽河油田原油生产成本控制研究张玥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院经济管理2006届克林顿与布什财政政策之对比研究徐磊吉林大学研究生院世界政治与经济2006届油气勘探投资效益评价方法探讨刘玉伟大连理工大学在职MBA 2007届金马公司生产管理数据平台项目管理研究董明智大连理工大学在职MBA 2007届浅议我国某企业责任会计体系的构建张芷毓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本科2007届新海27块二次开发项目后评价陈金涛大连理工大学在职MBA 2009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