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区域经济优势推进生物产业快速发展.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796067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挥区域经济优势推进生物产业快速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发挥区域经济优势推进生物产业快速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发挥区域经济优势推进生物产业快速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挥区域经济优势 加快生物产业发展 一、德州生物产业区域发展概况近年来,德州市委、市政府将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倾全市之力培大培强,通过不懈努力,形成了以生物制造为特色,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相配套的生物产业体系,成为国内品种最全、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功能糖生产基地。2010年1月,被国家工信部授予第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荣誉称号,是首批62个示范基地中唯一的生物产业基地、是全国22个“国家高技术产业(生物产业)基地”中唯一以生物制造为主体的产业基地,产业核心区禹城市荣获“国家火炬计划生物产业基地”等多项荣誉。2010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生物技术企业88家,实现销售收入344.7亿元,增长25.7%,占全市工业总量8.6%;企业65%集中在生物制造业,35%集中在生物农业、生物医药行业。功能性糖醇年综合生产能力70万吨,年大豆加工能力达到了220万吨,年产低变性脱脂豆粕80万吨、各类大豆蛋白2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大豆高蛋白加工基地和亚洲质量最好、规模最大的低温豆粕生产基地。年加工棉籽16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 二、生物产业区域发展优势(一)区位优势。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现辖德城、乐陵、禹城、齐河、平原、夏津、武城、陵县、临邑、宁津、庆云等三区二市八县,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人口569万,耕地面积800万亩。北依北京、天津,南邻省会济南,西接河北,东连胜利油田及胶东半岛,处于华北、华东两大经济区连结带和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以及“大京九”经济开发带交汇区,兼具沿海、内陆双重优势。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京福、济聊、青银高速公路及104 国道、314省道等纵横交错。同时,京沪高铁、太青客专、德大铁路、德滨高速等重大工程已建设或通车。德州城区内有 27 条铁路专用线,仓储设施 255 万平方米,大型专业批发市场 10 处,是典型的商贸型城市。以大豆产业为例,德州是国家最大的大豆现货交易市场,设有5个现货转运、仓储库,年交易大豆约300万吨,东北大豆约占总交易总量的50%。(二)资源优势。德州作为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区,玉米、粮食、棉花等优势产品资源丰富。2010年全市粮食面积1402.4万亩,产量753万吨,占到全省的1/6强;棉花常年种植面积200万亩,总产20万吨,位居全省前列。优质安全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10万亩,蔬菜总产650万吨,分别占山东省的6.9%和6.4%。每年产生农业秸秆860万吨。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发展生物产业提供了良好基础。(三)科技优势。已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载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技术支撑、以金融机构为后盾、以政府服务为保障的“产、学、研、金、政”五位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运作机制,为产业迅速膨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到2010年底,我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省级1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个;国家级检测中心5个。生物产业企业先后承担“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14项,完成科技成果136项,获得各类专利注册83件,拥有国家级新产品10个,主持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15项,参与了30余项产品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获得国家发明奖2项。(四)政策优势。德州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生物产业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组建了德州市生物产业工作推进办公室;出台了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建设用地、资金、税收、人才等各方面制定了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三、生物产业区域发展布局生物产业按照“轴向开发、纵展横扩、板块联动、协调发展”的模式,依托现有基础和条件,南(禹城)融济南都市圈,北(经济开发区)对接环渤海经济圈,合力推进,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以交通干线为主轴的“十字轴线、三大片区”的产业空间格局。“十”字型产业轴线。大力发展以开发区为核心的“十”字型开发轴线,打造“南融北接、东连西进”主干道。以6600亩生物产业园为载体,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拓展发展腹地,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巩固提升德州对接京津冀和黄三角、融入济南都市圈的整体功能。纵向发展轴,依托京沪高铁、京沪铁路、京福(台)高速等交通干线,构建以经济开发区、陵县、平原、禹城、齐河、临邑等县辖区为主要节点的纵向发展轴线,重点发展功能糖、大豆蛋白、生物医药等产业;横向发展轴,依托德商高速、德滨高速及沿线省道,构建以夏津、武城、宁津、乐陵、庆云等县辖区为主要节点的横向发展轴线,重点布局棉蛋白、小枣生物制品、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等产业。 (二)三大片区。依托“十”字型产业轴线,加快构建中心辐射区和黄三角、济南都市圈两大产业对接区。主动融入周边经济区产业分工体系,引导产业集聚布局。中心辐射区,以开发区为中心,辐射陵县、宁津、平原、武城、夏津及河北故城、景县、吴桥等县;黄三角产业对接区,主要包括乐陵、庆云等两县,是德州对接黄三角、京津冀和联动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桥头堡”。济南都市圈产业对接区,主要包括禹城、齐河、临邑三县,是德州对接济南,融入济南都市圈的“交融区”。四、生物产业区域发展分析德州市立足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按照“集中优势率先突破、着眼未来顶层设计”的理念,大力发展禹城功能糖产业基地、陵县大豆蛋白产业基地、夏津棉蛋白产业基地、庆云红枣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基地、临邑生化医药产业基地、经济开发区生物产业园等“五大基地一园区”。到2013年,德州市生物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166亿元,利税135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200家,打造亚洲规模最大、全球有重大影响生物制造产业基地。五、政策措施(一)保障发展用地。生物产业项目建设优先供应土地。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定额指标的生物产业项目,其建设用地优先纳入全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优先保证用地指标、优先预审报批。项目用地可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占补平衡。凡平均投资强度达到每亩150万元以上的生物产业项目建设用地,按有关规定一次性交齐出让金后,由所在县市区政府按“收支两条线”政策给予一定扶持。目前,德州市储备项目建设用50000余亩。(二)拓宽融资渠道。1、在德州市设立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机构给予引进者政府一次奖励30万元,市外金融机构政府性资金存款支持5000万元,市外金融机构自建、购买和租赁办公用房多项补贴;鼓励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建立生物产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支持生物企业直接融资。对符合条件的生物企业,优先支持到深圳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生物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对拟上市企业及服务机构给予多项奖励和补贴。(三)推动科技创新。支持建立高层次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争取国家及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认定。由市政府对成功争取设立国家级研发机构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设立省级研发机构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四)、加大财税扶持。1、政府奖励。对与央企或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实施战略重组成功且达产达效的,引进投资1亿元以上的,给予企业经营者50万元的奖励。对围绕产业链(产业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建设,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引进外资达到5000万元,竣工后由所地县市区财政奖励项目引荐人10万元,每增加1000万元相应增加奖金1万元。2、税收优惠。对在我市新设立的生物企业,经认定后自投产年度起,除享受国家和省优惠政策外,2年内由当地财政部门按企业上年实际缴纳所得税中地方留成部分的15%给予企业奖励。对注册在我市的生物企业新上生产性项目,新增项目自投产后2年内,实现入库的税收中地方财政留成部分的15%,由企业申报项目,通过财政预算安排返还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生物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营业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全部返还。(五)积极引进人才。1、支持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生物企业。在德州经济开发区设立生物产业高层次人才创业园,鼓励和支持高层次人才进入创业园领办、创办企业,从事新产品研发,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进行高新技术研究、技术交流合作、中介服务及经济贸易等活动。对携带高水平专利项目的生物产业引进人才,经认定后为其协调解决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100平方米工作场所、100平方米以上住宅。2、鼓励人才柔性流动。打破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来我市生物企业工作或服务。鼓励帮助引进人才申报高级职称;对在当地连续工作满5年的生物行业硕士学位以上专业人才,企业为其提供住房,所在地政府提供相应补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