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15-16学年马原题目整理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76766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理工大学15-16学年马原题目整理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武汉理工大学15-16学年马原题目整理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武汉理工大学15-16学年马原题目整理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15分)1、辩证的否定,就是自己否定自己,抛弃过去一切。错误。(1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而不是“抛弃”,将“扬弃”理解成抛弃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2分)2、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经济范畴。、正确。(1分)阶级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因此,它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同经济发展过程联系在一起的。它是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和劳动分工而产生的;阶级斗争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因此,它也是一个经济范畴。(2分)3、商品质量越好,商品价格越高。错误。(1分)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商品质量作为使用价值只能影响价格而不能决定价格。质量好的商品,可以优质优价,比同类商品的价格高;也可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实行质优价廉。(2分)4、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错误。(1分)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关系。(2分)5、社会进步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此,社会发展是直线上升的。错误。(1分)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是,社会进步的具体道路都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曲折前进的,有时甚至会出现暂时的倒退。在历史运动的长河中,绝对直线式的前进是不存在的。(2分)6、辩证的否定就是否定中有肯定。正确。(1分)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克服、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保守的因素,同时又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有用的成分,作为自己进一步发展的基础。(2分)7、社会规律是人活动的规律,因而是主观的,人可以随意改变或消灭社会规律。错误。(1分)社会规律虽然是人活动的规律,但与自然规律一样也具有客观性,是客观规律,人只能认识和利用,不能改变或消灭社会规律。(2分)8、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正确。(1分)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只要有资本主义存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就不能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2分)9、垄断和竞争互相排斥,因而垄断的形成可以消除竞争。错误。(1分)垄断是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垄断产生之后,没有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竞争并存,使竞争更趋激烈。(2分)第二种答案:垄断从自由竞争中形成,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首先,垄断没有消除竞争产生的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形成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因而不可能消除竞争。其次,垄断必须通过竞争维持。垄断组织在取得了一定的垄断地位后,攫取垄断高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的外在竞争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最后,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垄断组织,不同的垄断组织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总之,垄断阶段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10、共产主义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对于人类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错误。(1分)共产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理想,同时也是一种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种社会制度以及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所进行的运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2分)11、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错误。(1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陷入了唯心主义,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历史领域中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分)12、“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正确。(1分)人类思维,按其本性、能力、使命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是思维的至上性,即所谓的无限性和绝对性。思维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暴露程度的限制,受社会历史条件、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又表现为非至上性,即有限的和相对的。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2分)13、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错误。(1分)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但科学技术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不能消灭压迫和剥削,也不足以克服社会关系中的各种矛盾。这种观点片面夸大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分)14、垄断价格的产生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错误。(1分)垄断价格即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整个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它只是对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作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因此,垄断价格的产生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2分)15、资本主义国家有了经济计划就能从根本上克服生产无政府状态。错误。(1分)资本主义经济计划是建立在私营企业有充分自主权的基础之上的,公司决策所依据的还是利润率,而不是国家计划。国家计划对私营公司没有行政约束力。由于国家计划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经济基础,不能改变私人资本追求高额利润这一经济运行的根本目的,因此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无政府状态。(2分)16.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此观点错误。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减少,所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量来决定,而计量劳动量多少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所以价值量就取决于劳动时间。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由于生产的主客观条件的差异,他们各自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的长短是不同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所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不论劳动生产率发生了什么变化,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17.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此观点正确。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只有在流通领域中商品生产者之间才能发生关系,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资本家不把货币投人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无法产生;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实现。18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此观点正确。把剩余价值看做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但这并不直接导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只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才转化为生产价格。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仅耗费的资本在发生作用,全部预付资本都在发挥作用,这样剩余价值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值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既然利润是预付资本的增加值,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就成为资本的必然要求,于是在竞争过程中,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资本家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分配利润。这样,商品就不能按价值进行销售,而必然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即生产价格出售,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可见,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19.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此观点错误。垄断价格的制定仍然要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垄断价格虽与价值有较大偏离,但从全社会看垄断部门和非垄断部门的市场价格总量是在社会产品的价值总量基础上进行调节的。而且,垄断价格制定仍会受到市场需求、供给和成本三因素的制约。因此,社会产品价值总量仍是垄断价格变动的轴心。20.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此观点正确。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是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生产达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大大加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减,规范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客观历史进程。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科学预见到了“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的趋势。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不以任何人、任何国家的意志为转移。任何国家都只有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才能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四、简答题(回答要点并作扼要说明,每题小6分,共30分)1、简述量变和质变之间的辩证关系。 答: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分);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分);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2分)。总之,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第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2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思想和理论,才能完成认识任务,有效地指导实践。(2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前者否认理性认识,后者否认感性认识。在实践中会导致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2分)3、简述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答: 两者相互联系: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之中。(2分)两者对立体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另一方面,两者相互区别。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2分)而且,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还互相矛盾、互相排斥。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只有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才能取得价值;对于商品购买者而言,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必须出让价值。(2分)4、简述人民群众的内涵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答: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2分)人民群众的主要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4分)5、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分)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分),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2分)。6、为什么说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或归属;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2分) 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分)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2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2分)8、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价值规律即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规律,它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3分)其作用表现在: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分配;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3分)9、剩余价值和利润有何区别和联系? 联系: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二者在量上是一样的。(3分)区别:资本的增殖额相对于可变资本,叫剩余价值,相对于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叫利润;剩余价值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而利润反映的是预付总资本的增值情况,掩盖了剥削关系。(3分)10、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每个要点2分)11、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第一,任何真理都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这一点是绝对的。第二,任何真理都是人类的认识朝向无限发展的整个世界的无限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3分)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第一,从认识的广度讲,任何真理都只是对世界的某一个领域,某个方面或某个部分的认识,不可能完全认识世界。第二,从认识的深度讲,任何真理都是对事物的一定程度的认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不是指存在着两种真理,而是任何真理都具有这样两种性质。(3分)1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所形成的对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进行制作加工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3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第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思想和理论,才能完成认识任务,有效地指导实践。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前者否认理性认识,后者否认感性认识。在实践中会导致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3分)13、简述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价值规律的作用具有两面性,积极作用表现为: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比例。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3分)消极作用为:第一,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第二,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第三,由于是自发的调节,所以容易导致在一段时间比例失调,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3分)14、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力的使用,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创造新价值。(3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资本家支付给劳动力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货币量。它由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二,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三,劳动者为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生产技术而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3分)1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立场和方法是什么?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2分)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2分)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2分)16、简述剩余价值的含义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剩余价值是指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由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的那部分价值。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1)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17、什么是价值规律?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它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是贯穿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的生产,又支配商品的流通。它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波动。它的作用表现在:(1)当自发的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18.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它们的社会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此观点错误。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因为它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制度性批判和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设想被马克思恩格斯所借鉴和吸收,而不是由于它们的历史观。实际上,历史唯物主义直到马克思恩格斯才被创立,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并且,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才真正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五、论述题 (15分) 1 .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要求:1、先回答原理,然后再运用原理进行分析;2、语句要通顺,字迹要工整,说理要充分。) 原理的内容(要点)。(要点要全面、清楚。)绝对真理: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世界的接近。相对真理: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无限发展的世界的某些部分或方面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些部分或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4分)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4分)2.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第一种回答: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事物的矛盾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即既具有同类事物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独特的个性。其中,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个性中包含共性,是共性的具体体现;而且,个性和共性可以相互转化。(8分)这一原理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我们首先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但同时,中国也有自身的国情,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在建设国家的过程,又必须把普遍原理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走自己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中国改革开放30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能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7分) 第二种回答:(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方面都有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是共性包括不了的,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3)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3.试论述矛盾统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并谈谈你对和谐及其本质的理解。辩证关系:(1)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连接的,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3)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两者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理解: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统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发展出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4.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性的辩证关系答:(一)1、通过前一段时间对马克思基本原理这门课的学习,使我懂得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必须要以主动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原则为依据,必须尊重客观规律。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才能实现中国梦。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二)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才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着。3、在这个充满竞争、充满压力的知识经济时代,青年人的聪明才智,社会的大熔炉为每一位有志有才的青年提供了实现各自中国梦的机会。一份耕耘自当有一份收获,为了梦想,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奋斗就能获取属于自己的“中国梦”。4、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我们发挥青年自身优势,发扬勇于创新、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用辨证的唯物主义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指导工作学习。5、青年的优势体现在接受新鲜事物快,上手能力强,敢于创新等等几个方面,它的体现还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积极主动,以小改革、小创新带动大改革、大创新。这样我们就有了更强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不仅能为“国家梦”作出贡献,并且也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5.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哪些变化,对世界发展有怎样的意义?(1)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个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进程。(2分)其表现为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以及企业经营的全球化。(2分)(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积极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相互妥协、相互协调、共同合作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为日益增多的全球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2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还给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机遇。引进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以对外贸易解决商品销售问题,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2分)因此我们要积极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基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分)(3)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首先,世界经济的运行风险加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一个国家内部失衡会反映成外部失衡,并将其他国家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与危机的境地;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大了各国宏观调控的难度,影响资本管制的有效性,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造成不良影响。(3分)其次,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的体制、价值观念、文化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管理危机。作为一个跨越国界的经济逐渐发展的过程,要求国家减少干预,让渡部分经济决策权,由全球仲裁机构协调执行。国家的某些经济主权被淡化,跨国公司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冲击。(2分)最后,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过程,虽然几乎所有参与全球化过程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从中受益,但并不意味着利益均沾。发达国家凭借着资本和技术优势处于中心地位,具有主导权,是世界财富的集中者。(2分)如何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共赢的全球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六、材料分析题 (15分)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材料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有约20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界淡化水日产量已达到2700万立方米,并以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定反渗透淡化厂规模就达到日产38万吨。大型海水淡化吨成本一般在1美元左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4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要经历10年之久。1958年起步,1965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年建设日产3000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建成舟山日产500吨海水反渗透淡化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造成我国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成本过高等等。由此可见,解决水资源问题,就是促成矛盾的转化,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努力将不能直接利用的海水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材料2 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请回答:根据材料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 结合材料2,分析人类在应对水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意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结合材料1和2,分析人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遵循的前提条件。 六、材料分析题 (15分) 答案要点(1)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7)(2)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的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4分)(3) 意识主观能动性应当遵循的前提条件。(4分)2.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写道:“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他们又说:“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论述包含了什么哲学原理?并运用该原理论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参考答案要点:(1)以上论述所包含的是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其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3)在对待真理的问题上,必须反对割裂绝对真理、相对真理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倾向。绝对主义,就是只看到真理的绝对性,无视其相对性;而相对主义则相反。(4)马克思恩格斯的以上论述,体现了他们坚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立场,也启发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反对教条主义、思想僵化;同时也要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而是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根据新形势新条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灭邦”。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制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请运用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原理分析下面的问题:(1)材料1的合理性和局限性(2)材料2和材料3的基本思想倾向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参考答案要点:(1)材料1的合理性是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的作用,强调一种民本主义。局限性是民本史观而不是唯物史观的群众史观,是从维护统治阶级的角度提出问题的。(2)材料2和材料3的基本思想倾向是片面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是: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片面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认为英雄创造历史,而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4. “中国梦”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怎样去实现这个梦?新的历史阶段下,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特别是对于我们青年人,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必须要以主动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原则为依据,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才能实现中国梦。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所以,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一的基础。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就是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不能只在意识本身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着。作为一个青年学生,我们要树立人生目标,并努力奋斗实现它,这样人生才有价值,才能为中华民族民主、富强的伟大梦想添砖加瓦!树立人生目标首先要遵循规律的客观性原理,世界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然而事物的运动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规律首先是一种本质的联系。世界上的事物都出于各种联系中,但不是任何一种联系都是本质的联系,都可以称得上规律,只有体现事物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并贯穿于事物发展全过程的联系,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握。规律最主要的性质是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承不承认,他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人不能任意创造和消灭规律,也不能改变规律,人只能去认识和利用规律。所以我们树立目标是必须世界的发展规律,并自觉遵守客观规律。规律是客观的,客观形势规律的基本特点,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但人们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制定目标时要切合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不可以天马行空的全凭想象,那样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客观规律性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四、总结在这个充满竞争、充满压力的知识经济时代,青年人的聪明才智,那种崇尚自由、自我的性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社会的大熔炉为每一位有志有才的青年提供了实现各自中国梦的机会。一份耕耘自当有一份收获,为了梦想,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奋斗就能获取属于自己的“中国梦”。但总有一些青年满怀着一腔热血,踌躇满志,誓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当碰到一点困难、一点挫折的时候就心浮气躁,抱怨叫苦,摆不正心态。有理想、有抱负令人敬佩,耐心不够、韧性不足令人惋惜而又令人理解,毕竟成长需要过程。这时我们应该正视困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我们发挥青年自身优势,发扬勇于创新、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用辨证的唯物主义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指导工作学习。青年的优势体现在接受新鲜事物快,上手能力强,敢于创新等等几个方面,它的体现还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积极主动,事无巨细亲历亲为,用理性的思维处理事物的矛盾,以小改革、小创新带动大改革、大创新。成就大事业者总善于抓住事物的关键,善于把握细节,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中找出因果关系。这样我们就有了更强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不仅能为“国家梦”作出贡献,并且也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5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5分)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舍生取义”、“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2)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9分)6.中国互联网从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至今,实现了20年的高速发展,不仅在技术层面一再突破,而且带来了新的思维理念,有人把他概括为“互联网思维”。对何谓“互联网思维”目前还没有定论。然而,打破思维定势,主动革新自我是互联网思维不变的主题,意味着“便捷、互动、用户至上”等理念。这些理念让人们不断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与变革。如果把沃尔玛等传统龙头企业比多大象,那么互联网上的小商户只能叫蚂蚁。数百万只蚂蚁聚合起来,吃掉大象并非没有可能。试想,如果没有互联网,任何一家传统商业企业要想把数百万个商家和近亿客户装进来是不可想象的。既然去中心的互联网更有利于“蚂蚁”生存,“大象”要彻底摆脱危机,可能就要让自己某种程度上也变成“蚂蚁”,至少自身要具备“蚂蚁”的特性。道理很简单,在互联网环境下与灵活的“蚂蚁军团”作战,庞大的体量以及传统组织形式带来的大企业病,很可能让“大象”的优势转变为劣势。只有彻底改变基因,让:“象”内部产生无数个热衷创业的“蚂蚁”,这仗才有的打,毕竟,和蚂蚁打仗,大象有力用不上,但更庞大、更强大的蚁群则成为最后的胜者。摘编自(2014年5月5日、5月26日等)(1)联系自身实际,分析为什么“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取决于互联网的“命运共同体”?(5分)(2)怎样以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与处理“蚂蚁”与“大象”的关系?(5分)【答案要点】(1)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在矛盾群中又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趋利避害,抓住其积极的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第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方面,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2)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第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大象”和“蚂蚁”的竞争中,“大象”要学习“蚂蚁”军团灵活的作战特点,创造条件,使自己的劣势转变为优势,通过竞争使“大象”和”蚂蚁”同时得到发展。7、鹦哥岭有了农业示范田鹦哥岭是海南的贫困山区,为帮助当地黎苗族百姓脱贫致富,大学生们特地去外地取经,在鹦哥岭通过试点而大面积推广稻鸭共育的方法,带动当地人致富,农户们在稻田里骄傲地插上了农业示范田的牌子,接着大学生们又推广林下经济,在橡胶树下种菜、种瓜、养鸡;并帮助当地人建起了环保厕所,改造了猪圈,改善了居住的环境当地百姓手里有了钱,靠上山砍树卖钱的人越来越少了,看到这一切,大学生们说,我们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也深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5年过去了,27名大学生一直坚守在鹦哥岭,他们甘于寂寞,乐于风险,发现新的物种,是敬业的科研工作者,引来环保理念,是先进理念的传播者,心系百姓喜忧,是黎苗族兄弟的贴心人。一份职业,背负三份责任,三个角色的完美融合,让我们看到了甘于寂寞的坚守力量和不甘于寂寞的奋斗精神,也让我们懂得了自己手中的笔,脚下的路,心中的秤要靠什么来指引,他们选择了一种远见的生活方式。每到毕业季,总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发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慨,究竟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鹦哥岭的大学生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1)为什么说鹦哥岭的大学生选择的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6分)(2)怎样看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说法?(4分)37、答案要点37【参考答案】 1.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即是要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结合起来。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是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实践中。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煞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矛盾时,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做出最大的自我牺牲,是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2.“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就是要求当代年轻人要有勇气有信心,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第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追求理想需要有执着的信念。没有对理想的执著,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第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奋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8.根据下列材料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材料1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进直接投资和其他形式的外国资本,并且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促进出口。它们持续保持了5.58的年经济高速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国向制成品出口国转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891994年,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为3.65%,而发展中国家为9.59%,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材料2经济全球化使美国获得了巨额的国际资本。过去十多年里,美国始终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资本输人国。大量的外资净流人,有效地抵销了国内私人储蓄水平持续下降和巨额贸易逆差的不利影响,对于保持较高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美国保持较低的物价水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摘自世界经济1999年第8期)材料3有资料显示,近几年来,绝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除了得到捐赠和多边经济援助外,几乎吸引不到任何外国直接投资。(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8期)材料4有关统计资料表明,40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人是30:l,而现在已上升到74:1。目前联合国成员国中有48个最不发达国家,而20年前仅20有余。(摘自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9月7日)答案要点(l)经济全球化使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着世界经济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可能从中受益。(2)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控制一些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美国就从国际资本流动中获得巨大收益。发展中国家获益很少,有的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发展资金匾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以及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世界的贫富差距在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