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练习D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62185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练习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练习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练习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练习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7题;共34分)1. (2分)(2014.宁波)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下列获取电能的途径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 )A . 火力发电B . 水力发电C . 风力发电D . 核能发电2. (2分)下列做法不能减轻温室效应的是( )A . 大量使用酒精、沼气,既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也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B . 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C .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D . 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3. (2分)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 )A . 图中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 . 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C . 图中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D . 在自然界中,生物遗体和排出物中的碳是不能循环利用的4. (2分)温室效应是当今三大环境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下列情况对温室效应影响最小的是( ) A . 用柴油作燃料B . 用煤炭作燃料C . 用汽油作燃料D . 用氢气作燃料5. (2分)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B . 用洗洁精洗涤餐具油污属于乳化作用C . 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废弃的塑料制品会造成“白色污染”D . 铝合金比铁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如铁活泼6. (2分)“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B . 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 . 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D . 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7. (2分)“温室效应”致使2016年多地发生洪灾、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气候变暖的是( )A . O2B . N2C . SO2D . CO28. (2分)(2014湖州)今年6月8日至14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根据如图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A . 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B . 在生物群落的食物链中,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的C . 在城市交通中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能减少过程的发生D . 绿化环境、爱护草木有利于过程的进行9.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二氧化碳对维持地表温度起着重要作用B .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慢慢沿烧杯内壁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C . 高钙奶粉中含有的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D . 实验室进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应在瓶底放少量水以防止瓶底炸裂10. (2分)为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减少煤燃料的使用禁止使用煤等燃料禁止滥砍滥伐开发新能源利用水力发电植树造林A . B . C . D . 11. (2分)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建立世界环境日的目的是: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目的是( )A . 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B . 外出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C . 充分利用太阳能D . 直接燃烧煤炭12. (2分)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禁止使用煤等燃料;禁止乱砍乱伐;开发氢能源;利用水力发电;种植花草树木A . B . C . D . 13. (2分)与自然界氧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 . 光合作用B . 呼吸作用C . 微生物的分解反应D . 蒸腾作用14.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B . 空气中的氧气处于动态平衡C .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越高越好D . 氧气有百利而无一害15. (2分)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室内,下列方法不可能使空气清新的是( )A . 开窗B . 在阳台上种花C . 在屋内多种点花D . 装上空气清新装置17. (2分)绿色植物称为巨大的“空气净化器”是由于它( )A . 吸收氧气产生有机物B .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气碳C . 吸收二氧气碳产生有机物D . 吸收二氧气碳放出氧气二、 填空题 (共6题;共25分)18. (2分)(2012金华)小丽通过对当地某生态系统的观察,绘制出了该生态系统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见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植物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吃虫的鸟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吃虫的鸟猫头鹰(1)植物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2)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猫头鹰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填序号)A . 食物中的碳B . 矿物燃料中的碳C . 生物遗体中的碳D .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碳(3)根据表中的食物关系,该生态系统共有_条食物链19. (4分)绿色植物通过_作用吸收CO2 , 通过_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20. (4分)(2012金华)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会议讨论了二氧化碳的减排问题。(1)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导致_(填序号);A.温室效应 B.酸雨 C.白色污染 D.臭氧层空洞(2)为了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可以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X+H2O,则X(甲醇)的化学式为_。21. (7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气体变暖是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2)下列变化中,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 (填序号)。 A . CO2H2O=H2CO3B . 光合作用C . CO2C 2COD . CO22NaOH=Na2CO3H2O(3)科学家采用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如下反应:2CO26H2=4H2OX,则X的化学式为_。 (4)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填序号)。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22. (4分)自然界中氧的循环:大自然中氧气随着生物的_作用、燃料的_、及微生物的_作用而减少,但随着植物的_ 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这就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23. (4分)但近百年来,人类大量使用_,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_等原因,使大气中的_含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_,并引起一系列恶果。三、 解答题 (共1题;共5分)24. (5分)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行为,低碳理念正逐渐深入 人心。如图表示目前某市碳循环的实际情况,请分析回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_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_,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2)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_的分解作用。(3)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生物圈中_的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四、 综合题 (共1题;共2分)25. (2分)“雪龙”号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如图,“雪龙”号总长167.0米,自重15000吨,满载吃水9.0米,满载排水量21000吨“雪龙”号上有一个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橘红色的机器人看上去就像一辆越野吉普车,4个车轮均换成三角履带(如图),以提高其在极地冰雪地面上的行走能力(1)雪龙号满载时船底受到水的压强是_Pa(水的密度取1.0103kg/m3)(2)极地漫游机器人的4个车轮均换成三角履带,是为了_对冰面的压强(3)在北极,北极熊很活跃,冬季会冬眠北极熊的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7倍;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km/h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北极的浮冰逐渐开始融化,北极熊昔日的家园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下列关于北极熊的描述错误的是_A北极熊每秒的奔跑距离可以达到16.7米 B北极熊的嗅觉神经末梢极为发达C北极熊以胎生哺乳的方式繁殖下一代 D因为北极熊要冬眠,所以它不是恒温动物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_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7题;共34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二、 填空题 (共6题;共25分)17-1、17-2、17-3、18-1、19-1、19-2、20-1、20-2、20-3、20-4、21-1、22-1、三、 解答题 (共1题;共5分)23-1、23-2、23-3、四、 综合题 (共1题;共2分)24-1、24-2、2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