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至岩下山段公路工程高边坡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75910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池至岩下山段公路工程高边坡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池至岩下山段公路工程高边坡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池至岩下山段公路工程高边坡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省干线横九线新罗区小池至岩下山(上杭界)段公路工程高边坡施工应急预案编制单位:福建省闽西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国省干线横九线新罗区小池至岩下山(上杭界)段公路工程项目部 编制日期:二零一七年三月目录高边坡施工应急预案.11、编制依据.12、预防措施.13、应急处置.34、事故调查和处理.55、善后工作及复工.5高边坡施工风险评估.61、高边坡的风险评估编制依据.62、工程概况.63、评估过程和评估办法.133.1成立风险评估专家组.143.2评估办法.144、评估内容.144.1总体风险评估.145、高边坡路堑风险评估结论.275.1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汇总表.285.2级和级风险存在的部位、方式等情况.285.3分析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28高边坡施工应急预案为了在高边坡施工重特大事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组织抢险施救工作,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避免事故危害的进一步延续和扩大,特制定本预案。一、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响应及救援预案、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其它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的法律的规定要求,编制高边坡土方开挖应急救援预案。二、预防措施(一)项目部成立高边坡施工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林锦加任组长,小组成员为:副 组 长:谢义宝、江永华小组成员:袁健生、林锦有、林冬贤、俞志强、林锋、吴珊、钟根春、林韬,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兼做临时指挥中心,负责施工单位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组长林锦加移动电话为:13459707445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江永华办公室成员:钟晟龙、陈锋烨、熊义强、张增伟、陈炜坤高边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交通组、物资及经费保障组、抢险救灾组、紧急救护组.各施工队(班组)在平常组织准备好以队长(班组长)为负责人具有明确职能的高边坡抢险队,以在应急时供应急处置小组成员调遣小组职能:认真做好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事故发生时在业主指挥部、总监办及地方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抢险,并配合上级领导单位及医院等相关系统单位的工作,调配各施工队(班组)尽一切力量为抢险施救提供人员、机械设备、后勤等资源,确保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顺利进行,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并组织好恢复生产工作等。(二)项目部各部门、各施工队要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原则,时时、事事、处处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严格执行施工规范,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三)项目部质安部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尤其是逃生自救技能培训,让职工掌握事故抢险及抢救的基本常识,并了解事故报告的一般程序及报告方法。(四)各施工队(班组)要注意储备编织袋、铁丝、木桩、抬筐、扁担、铁锹、胶轮车等抢险物资和必要的医药及救护设施。(五)项目部质安部要对本辖区内的主要的高边坡施工点加强日常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施工程序,施工前必须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六)雨季施工时,由江永华主任负责雨季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成员要加强气象监测,要求雨天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按气象情况,大雨天气,每30分钟观察一次;中雨天气每1小时观察一次;小雨天气每2小时观察一次,做相应的记录;对暴雨和其他异常情况,增加观测的次数监测雨情、水情,认真做好记录,及时警报通过手持对讲机通知各施工队现场调度,并向工作小组组长汇报,防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事故。(七)专职安全员不定时观察是否有滚石威胁山下房屋及过往行人,设立安全警戒线。(八)现场施工注意事项:1、路堑开挖应先做好堑顶截水沟和施工现场临时排水设施,保证排水顺畅;2、严格按设计坡度从上至下开挖,开挖一级防护一级;3、挖掘机、推土机作业时应遵守操作规程,尤其注意陡坡、高坎边缘作业的安全距离;4、施工人员应戴安全帽及其他必要的防护用品;5、爆破作业必须由持证上岗的爆破人员施工,严格控制装药量,防止飞石伤人;6、对爆破作业采取技术控制措施,防止各种事故发生,特别注意要防止滑坡阻断施工便道公路交通保畅,甚至是滑坡石方冲撞、掩埋过往车辆的事故。7、开挖作业应与装运作业面相互错开,严禁上下双重作业;8、松动的土、石块应及时清除,严禁在危石下方作业、休息和存放机具;清理高边坡上石块和整修边坡时,应从上而下顺序进行,坡面上操作人员须戴安全帽,严禁在危石下作业;9、施工中发现有山体滑动、崩坍迹象时应暂停施工,撤出人员和机具,待处理完毕再施工。三、应急处置(一)险情信息报告1、不论哪一级别的突发安全事故发生后,施工班组要立即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报告,最迟不得超过五分钟。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信息报告流程图:(二)高边坡应急处置小组各部门具体职责当接到发生高边坡施工重特大安全事故报告时,应急领导小组所有成员必须马上到现场了解情况,调动各部门进行抢救,主要应做好:1、组长职责:发生重大事故时组长为事故救援总指挥,总体负责: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指令、组织指挥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等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事故救援总指挥为我项目突发事件舆情控制总指挥,并且是事故现场唯一的新闻信息发言人。2、副组长职责:(1)江永华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事故处置工作: 具体负责指挥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具体负责指挥抢险机械设备的调转;具体负责指挥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具体负责指挥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2)谢义宝副组长协助组长具体负责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组建现场新闻中心作为现场唯一对外发布消息的机构;同时具体负责做好现场的舆情控制工作,具体负责与新闻单位以及有关主管单位人员的紧急联络,通报情况与请求指导;在现场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严肃对外发布消息的方式方法,把舆情传播控制在真实准确的轨道内不偏移,及时协助组长做好现场最新救援消息的发布,把提振士气的消息在最短的时间内向新闻媒体发布;在最短时间内传达领导小组的抢险指令,负责做好与 110 、120 等单位的联系。如果项目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预计事故的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凭借项目部的应急预案控制不了局面的话,应负责立即向指挥部等上级部门汇报,请求启动上一级的应急预案。3、交通疏导组:交通组由林冬贤、钟根春负责,以各施工队的部分普工为主力,在抢险期间主要负责交通的及时疏导,保证救援车辆优先通行,根据救援需要,按照指挥部指令,负责实施交通管制。在各个路口设立路障和警戒人员,在相应地段设立安全警戒线,除了救援、指挥人员以外,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防止人员误入危险地段,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现场已安全后,才能撤除安全警戒线。4、物资及经费保障组:主要有林锦有、吴珊负责,由项目全体小车驾驶员以及会驾驶小车的员工为主力,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及救灾设备、资金到位及监督使用,并且需要协助医疗部门做好已抢救出现场的伤员救护工作。严禁对医疗救护不甚了解人员在医护人员不在现场的情况下进行救护工作,以免好心办坏事,加重伤员的伤势。5、抢险救灾组:由俞志强、林锋负责,由本项目全体电工及机械手为主力,主要负责做好救援机械维保及用电保障工作,做好工地的安全抢险,及时调度解决抢险的机械、电力需要;及时抢修受损的电力设施,恢复正常供电,如有高压电线落地,应先于其他抢险队伍切断电源,保证救援队伍的安全。根据实际情况协助地方抢修有可能被破坏的供水管道、供电线路、通讯系统及公路、桥梁和水利设施,保证生命线工程尽快恢复使用。6、紧急救护组:由袁健生、林韬负责,由本项目全体自卸车驾驶员以及各施工队的部分普工为主力;担负现场守护、救援等任务,救护出受伤者、清运滑坡积石。特别要注意发生高边坡滑坡石方冲撞、掩埋过往车辆的情况时,要首先保证把车内人员及时抢救出来。积极协助本地相关安全领导部门的工作,圆满处理和完成各项任务。四、事故调查和处理(一)本项目部无特大、重大安全事故调查权限,但必须配合有关部门调查组调查取证工作,为之提供工作上的方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或干预事故调查工作;(二)项目部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职权范围内的处理,同时根据事故教训加强预防措施;(三)认为调查组的事故原因、责任分析不符事实时,应通过项目部向指挥部、总监办等正常渠道反映,不得向调查组作出施压甚至恐吓及其他非法手段来影响事故的处理,否则由其承担其不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五、善后工作及复工(一)对因工负伤的职工和死者家属要亲切关怀,给予慰问,按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对伤亡人员赔偿、抚恤等工作;(二)经事故调查组和有关方确认后清理事故现场,根据调查组意见和有关规定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在安全前提下早日恢复施工生产。本预案未明确事项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高边坡施工风险评估一、高边坡的风险评估编制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三)国家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导则、指南、办法等(四)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F902015)(五)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六)公路工程设计技术标准(JTGB01-2003)(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八)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2010)(九)本标段项目实际自然条件、施工状况(十)本项目设计和施工方面文件(十一)本项目各阶段审查意见(十二)本项目设计阶段风险评估成果(十三)本标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二、工程概况经现场踏勘、图纸分析计算以及方案论证,现就本标段内部分重点复杂路堑边坡防护加固工程概况介绍如下(一)K3+060K3+215 右侧边坡1、概况该边坡最高约40.2m,根据边坡钻孔揭示,该边坡为二元结构边坡:上部为砂土状强风化砂岩及砂土状强风化粉砂岩层,厚度为约20m;其下为碎块状强风化砂岩及粉砂岩,厚度约8m;下伏碎块状强风化砂岩。该边坡自然坡高,层面顺缓倾,风化土层较厚,对边坡稳定性极为不利,为保证边坡稳定,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2、动态设计内容(1) 坡率及加固工程布置边坡设计最高为5 级,各级边坡设计坡率及防护加固工程措施为:第一级1:0.7511.25,系统锚杆+TBS 植草灌;第二级1:1.011.25,预应力锚索框架,坡面TBS 植草灌,大桩号方向拱型骨架植草灌;第三级1:1.25,预应力锚索框架,坡面客土喷播植草灌;第四五级11. 25,拱形骨架植草灌。具体锚固参数见设计图;两侧坡率据其坡高及地形地质条件适当调整,详见设计图件。(2) 防护工程坡面视坡率及地质条件采用TBS 植草灌、拱型骨架植草乔进行防护,具体位置见设计图件。(二)K3+220K3+300 右侧边坡1、概况该边坡最高约37.4m,根据边坡钻孔揭示,该边坡为二元结构边坡:上部为坡积碎石,厚度为约3.5m;其下为砂土状强风化砂岩及粉砂岩,厚度约18.5m;下伏碎块状强风化砂岩及粉砂岩。该边坡自然坡高,岩体破碎,且存在土岩交界面,边坡稳定性较差,为保证边坡稳定,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2、动态设计内容(1) 坡率及加固工程布置边坡设计最高为5 级,各级边坡设计坡率及防护加固工程措施为:第一级11.01:1.25,4m高C20 片石砼挡墙支挡,其余坡面拱形骨架植草灌;第二级11.25,预应力锚索框架,坡面客土喷播植草灌;第三级1:1.25,预应力锚索框架,坡面客土喷播植草灌;第四级1:1.25,拱型骨架植草灌;第五级11.25,拱型骨架植草灌。具体锚固参数见设计图;两侧坡率据其坡高及地形地质条件适当调整,详见设计图件。(2) 防护工程坡面视坡率及地质条件采用TBS 植草灌、拱型骨架植草乔及液压客土喷播植草乔进行防护,具体位置见设计图件。(3)坡体排水工程在边坡第一级设置间距5 米的排水平孔,孔深10 米,上仰角815,具体位置见设计图件。(三)K3+700K4+090 右侧边坡1、概况该边坡最高约46.1 米,根据边坡钻孔孔揭示,该边坡为二元结构边坡:上部为坡积粉质粘土,厚度约03.5m;其下为残积砂质粘性土,厚度约05.7m;砂土状强风化砂岩及粉砂岩,厚度约1.320.5m;下伏碎块状强风化砂岩或中风化砂岩及粉砂岩。由于边坡自然坡高度大,风化层厚度大且风化程度差异较大,层面顺缓倾状极为不利,边坡稳定性较差,为保证边坡的安全稳定,需要对边坡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2 、动态设计内容(1)坡率及加固工程布置边坡设计最高为6 级,各级边坡设计坡率及防护加固工程措施为:第一级1:1.011.25,岩质区系统锚杆+TBS 植草灌,土质区4mC20 片石砼挡墙支挡,其余坡面客土喷播植草灌或拱形骨架植草灌;第二级11.011.25,预应力锚索框架,坡面客土喷播植草灌;第三级1:1.25,预应力锚索框架与客土喷播植草灌交错;第四级11.251:1. 5,小桩号部分预应力锚索框架与客土喷播植草灌交错,大桩号方向拱型骨架植草灌;第五级11.251:1. 5,拱型骨架植草灌;第六级1:1. 5,拱型骨架植草灌。具体防护参数见设计图;坡率据其坡高及地形地质条件适当调整,详见设计图件。(2) 防护工程坡面视坡率及地质条件采用拱型骨架植草乔或TBS 植草灌或液压客土喷播植草乔进行防护,具体位置见设计图件。(四) LK0+440LK0+560 左侧边坡(小池互通)1、概况该边坡最高约20.2 米,由于地质钻孔尚未完成,该边坡参照附近主线边坡地质分析为二元结构边坡:表层为坡积粉质粘土;其下为残积砂质粘性土;砂土状强风化砂岩;下伏碎块状强风化砂岩。该边坡表层风化层较厚,边坡稳定性较差,为保证边坡的安全稳定,需要对边坡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2、动态设计内容(1) 坡率及加固工程布置边坡设计最高为2 级,各级边坡设计坡率及防护加固工程措施为:第一级1:0.75,预应力锚索框架,坡面土钉支护,TBS 植草灌,;第二级1:0.75,预应力锚索框架,坡面土钉支护,TBS 植草灌。具体锚固参数见设计图;两侧坡率据其坡高及地形地质条件适当调整,详见设计图件。(2) 防护工程坡面视坡率及地质条件采用拱型骨架植草乔、液压客土喷播植草乔或TBS 植草灌进行防护,具体位置见设计图件。(3)坡体排水工程在边坡第二级设置间距5 米的排水平孔,孔深12 米,上仰角815,具体位置见设计图件。(五)K4+540K4+650 段右侧边坡1、概况该边坡最高约31.3 米,根据边坡钻孔揭示,为类土质边坡: 据工程地质调绘及钻孔揭露,场地上覆第四系坡积土层、残积土层,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上统桃子坑组粉砂岩及其风化层。该边坡风化层较厚,开挖后坡高大,边坡稳定性较差,为保证边坡的安全稳定,需要对边坡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2、动态设计内容(1) 坡率及加固工程布置边坡设计最高为4 级,各级边坡设计坡率及防护加固工程措施为:第一级1:0. 5,C20 片砼挡墙;第二级1:1.0,预应力锚索框架+液压客土喷播植草灌;第三级11.25,预应力锚索框架+液压客土喷播植草灌;第四级1:1.5,液压客土喷播植草灌。两侧坡率据其坡高及地形地质条件适当调整,详见设计图件。(2) 防护工程坡面视坡率及地质条件采用液压客土喷播植草灌进行防护,具体位置见设计图件。(3)坡体排水工程在边坡第一级设置间距5 米的排水平孔,孔深12 米,上仰角815,具体位置见设计图件。(六)K4+760K4+920 段右侧边坡1概况该边坡最高约27.3 米,根据边坡钻孔孔揭示,为类土质边坡: 据工程地质调绘及钻孔揭露,场地上覆第四系坡积土层,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下统林地组粉砂岩、砂岩及其风化层。该边坡开挖后较高,坡体土岩交界面较陡,边坡稳定性较差,为保证边坡的安全稳定,需要对边坡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2、 动态设计内容(1) 坡率及加固工程布置边坡设计最高为3 级,各级边坡设计坡率及防护加固工程措施为:第一级1:0.75,TBS 植草灌;第二级11.0,预应力锚杆框架+TBS 植草灌;第三级1:1.0,预应力锚索框架+液压客土喷播植草灌。两侧坡率据其坡高及地形地质条件适当调整,详见设计图件。(2)防护工程坡面视坡率及地质条件采用TBS 植草灌、液压客土喷播植草灌进行防护,具体位置见设计图件。(七)K5+020K5+092 段左侧路基支挡工程1、概况动态设计内容根据钻孔和现场工程地质测绘揭露,K4+990K5+120 段见一处古滑坡:古滑坡位于K5+022K5+092 处,地貌类型属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区,植被发育,西南侧为小型发电站及山间河流,综合考虑地形及地质条件采用桩板式挡土墙进行支档的设计方案。(八)K5+080K5+240 右侧边坡1、概况该边坡最高约56.8m,根据边坡钻孔揭示,该边坡上部为坡积碎石,厚度为约1.1m;其下为全风化粉砂岩,厚度约8.1m;下伏碎块状强风化和中风化砂岩。该边坡自然坡高,稳定性较差,为保证边坡稳定,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2 、动态设计内容(1) 坡率及加固工程布置边坡设计最高为7 级,各级边坡设计坡率及防护加固工程措施为:第一级1:0.7511.0,护面墙+TBS 植草灌;第二级1:0.7511.0,预应力锚杆地梁,坡面TBS 植草灌;第三级1:1.0,坡面TBS 植草灌;第四级1:1.0,坡面TBS 植草灌;第五七级11. 25,TBS 植草灌。具体锚固参数见设计图;两侧坡率据其坡高及地形地质条件适当调整,详见设计图件。(2) 防护工程坡面视坡率及地质条件采用TBS 植草灌进行防护,具体位置见设计图件。(九)K5+880K6+080 右侧边坡1、概况该边坡最高约17.7m,根据边坡钻孔揭示,该边坡为二元结构边坡:上部为坡积粉质粘土,厚度为约4.5m;其下为全风化云砂岩,厚度约6.6m;砂土状强风化砂岩厚度约10.5m;下伏碎块状强风化和中风化砂岩。该边坡表层覆盖层较厚,且存在土岩交界面,边坡稳定性较差,为保证边坡稳定,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2、 动态设计内容(1) 坡率及加固工程布置边坡设计最高为2 级,各级边坡设计坡率及防护加固工程措施为:第一级11.0.5,C20片石砼挡墙+液压客土喷播植草灌;第二级11.0,预应力锚索框架+液压客土喷播植草灌。具体锚固参数见设计图;两侧坡率据其坡高及地形地质条件适当调整,详见设计图件。(2) 防护工程坡面视坡率及地质条件采用液压客土喷播植草灌进行防护,具体位置见设计图件。(3)坡体排水工程在边坡第一级设置间距5 米的排水平孔,孔深15 米,上仰角815,具体位置见设计图件。(十)K6+500K6+760 段右侧边坡1、 概况该边坡最高约46.9m,根据边坡钻孔揭示,该边坡为土质边坡:上部为坡积粉质粘土,厚度为约2m;其下为全风化砂岩,厚度710m;其下为砂土状强风化砂岩。该边坡高度高,且风化土层厚,边坡稳定性较差,为保证边坡稳定,需要进行加固处理。2、动态设计内容(1) 坡率及加固工程布置边坡设计最高为6 级,各级边坡设计坡率及防护加固工程措施为:第一级1:0.7511.0,C20 片石砼挡墙;第二级11.25,拱型骨架植草灌;第三、四级1:1.25,预应力锚索框架,坡面液压客土喷播植草灌,其中第三阶设置4m 宽平台;第五六级11. 25,拱型骨架植草灌,液压客土喷播植草灌。具体锚固参数见设计图;两侧坡率据其坡高及地形地质条件适当调整,详见设计图件。(2) 防护工程坡面视坡率及地质条件采用、拱型骨架植草灌、液压客土喷播植草灌进行防护,具体位置见设计图件。(3)坡体排水工程在边坡第一、二级设置间距5 米的排水平孔,孔深15 米,上仰角815,具体位置见设计图件。(十一)K6+960K7+140 段右侧边坡1、概况该边坡最高约34m,根据边坡钻孔揭示,该边坡为二元结构边坡:上部为坡积粘土,厚度为约2m;其下为全风化砂岩,厚度26m;下伏碎块状强风化云母石英片岩。该边坡高度高,且坡率较陡,岩体破碎,且存在土岩交界面,边坡稳定性较差,为保证边坡稳定,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2 、动态设计内容(1) 坡率及加固工程布置边坡设计最高为4 级,各级边坡设计坡率及防护加固工程措施为:第一级1:0.7511.0,TBS 植草灌;第二级11.0,TBS 植草灌;第三级1:1.0,预应力锚索框架,坡面液压客土喷播植草灌;第四级1:1.5,液压客土喷播植草灌。具体锚固参数见设计图;两侧坡率据其坡高及地形地质条件适当调整,详见设计图件。(2) 防护工程坡面视坡率及地质条件采用TBS 植草灌、拱型骨架植草灌及液压客土喷播植草灌进行防护,具体位置见设计图件。三、评估过程和评估办法本次风险识别主要以专家评议法为主。根据该项目提供的资料、地质报告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施工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综合类比分析,并对照国家标准部门、以及本行业规章进行识别分析。(一)成立风险评估专家组具有工作经验的且对工程风险有足够认识的几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组成。表3-1 高边坡工程风险评估专家组成员序号姓名职称专业1林锦加高级工程师公路与桥梁2刘炳辉高级工程师公路与桥梁3谢义宝高级工程师公路与桥梁4江永华工程师公路与桥梁5袁健生工程师公路与桥梁6林胜欣工程师公路与桥梁(二)评估办法以两阶段施工图设计中的风险评价结果为主线,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进行评估。具体采用了专家调查法分析对本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四、评估内容(一)总体风险评估1、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总体风险评估是针对高边坡工程整体上发生重大事故的风险进行估测,确定整个工程的安全风险等级,属于静态评估。表4-1高边坡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说明工程地质条件A1=(a+b+c+d+e+f)地形地貌a陡峻山坡、峡谷等险要区域3-4应结合勘察资料和现场条件综合判定。其中,*相同或相近(顺向坡)赋值时按结构面与边坡内倾、外倾结构面倾角小于坡面角、外倾结构面倾角大于坡面角、一组倾斜结构面外倾时的斜交夹角情况及两组结构面与边坡的关系等情况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程度的不同进行判定。一般山岭区1-2地层岩性b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性土4粉质黏土、碎石土等3软质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等)2中硬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片岩等)1地质构c=(c1+c2+c3)断裂带c1存在断裂破碎带1-2无断裂破碎带0岩体结构c2散体结构3碎裂结构2层状结构1主结构面方向C3相同或相近(顺向坡)*3-7相反(逆向坡、横向坡)1-2地下水d地下水较丰富2-3地下水较少1节理情况e高边坡存在节理2条、2条以上2-3高边坡存在节理1条1高边坡不存在节理0不良地质f存在滑坡、危岩、崩塌与岩堆、岩溶、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情况1-2不存在不良地质情况0气候条件A2极端气候事件(洪水、大雾、强暴雨雪等)多发及高原区域1结合本地气候条件综合判定气候条件一般0场地环境A3施工范围内存在建(构)筑物等1应结合勘察资料和现场条件综合判定施工范围内无建(构)筑物等0边坡高度A4岩质边坡超过50米或土质边坡大于40米7应结合设计文件综合判定岩质边坡4050米或土质边坡3040米5-6岩质边坡3040米或土质边坡2030米3-4岩质边坡不超过30米1-22、边坡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R=A1+A2+A3+A4式中:A1指工程地质条件所赋分值;A2指气候条件所赋分值;A3指场地环境所赋分值;A4指边坡高度所赋分值。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所赋分值应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而定,数值应取整数。评估指标也可以根据工程实际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删减,同时风险分级标准也须进行相应调整。3、总体风险分级标准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后,对照表3-2确定,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等级。表4-2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风险等级计算分值R等级25分及以上等级21-24分等级16-20分等级6-15分对总体风险等级在III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高边坡工程,须纳入专项风险评估范围。评估小组根据总体风险评估情况,提出专项风险评估中需要重点评估的风险源与评估要点。其他风险等级的高边坡工程,也应视情况确定是否开展专项风险评估。4、各高边坡总体风险评估(1)K3+060K3+215 右侧边坡评估指标分 类分值说明得分工程地质条件A1=(a+b+c+d+e)地形地貌a陡峻山坡、峡谷等险要区域3-4低山重丘2一般山岭区1-2地层岩性b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特性土4坡积碎石;砂土状强风化砂岩及粉砂岩;块状强风化砂岩及粉砂岩2粉质粘土、碎石土等3软质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等)2中硬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片岩等)1地质构造c=(c1+c2+c3)断裂带c1存在断裂破碎带1-2无断裂破碎带0无断裂破碎带0岩体结构c2散体结构3二元中厚层构造1碎裂结构2层状结构1主结构面方向c3相同或相近(顺向坡)*3-7逆向坡4相反(逆向坡、横向坡)1-2地下水d地下水较丰富2-3大气降水关系密切1地下水较少1不良地质e存在滑坡、危岩、崩塌与岩堆、岩溶、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情况1-2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情况1不存在不良地质情况0气候条件A2极端气候事件(洪水、大雾、强暴雨雪等)多发及高原区域1夏季有较多强降雨1气候条件一般0场地环境A3施工范围内存在建(构)筑物等1有乡村道路1施工范围内无建(构)筑物等0边坡高度A4岩质边坡超过50米或土质边坡大于40米7右侧形成高约37.4m边坡5岩质边坡4050米或土质边坡3040米5-6岩质边坡3040米或土质边坡2030米3-4岩质边坡不超过30米1-2K3+060K3+215右侧边坡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为:R=A1+A2+A3+A4=11+1+1+5=18,总体风险分级标准: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18,对照表4-2为级中度风险,视情况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2)K3+220K3+300 右侧边坡评估指标分 类分值说明得分工程地质条件A1=(a+b+c+d+e)地形地貌a陡峻山坡、峡谷等险要区域3-4低山重丘2一般山岭区1-2地层岩性b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特性土4坡积碎石;砂土状强风化砂岩及粉砂岩;块状强风化砂岩及粉砂岩2粉质粘土、碎石土等3软质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等)2中硬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片岩等)1地质构造c=(c1+c2+c3)断裂带c1存在断裂破碎带1-2无断裂破碎带0无断裂破碎带0岩体结构c2散体结构3二元中厚层构造1碎裂结构2层状结构1主结构面方向c3相同或相近(顺向坡)*3-7逆向坡1相反(逆向坡、横向坡)1-2地下水d地下水较丰富2-3大气降水关系密切1地下水较少1不良地质e存在滑坡、危岩、崩塌与岩堆、岩溶、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情况1-2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情况1不存在不良地质情况0气候条件A2极端气候事件(洪水、大雾、强暴雨雪等)多发及高原区域1夏季有较多强降雨1气候条件一般0场地环境A3施工范围内存在建(构)筑物等1有乡村道路1施工范围内无建(构)筑物等0边坡高度A4岩质边坡超过50米或土质边坡大于40米7右侧形成高约37.4m边坡4岩质边坡4050米或土质边坡3040米5-6岩质边坡3040米或土质边坡2030米3-4岩质边坡不超过30米1-2K3+220K3+300 右侧边坡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为:R=A1+A2+A3+A4=8+1+1+4=14,总体风险分级标准: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14,对照表4-2为级级中度风险,视情况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3)K3+700K4+090 右侧边坡评估指标分 类分值说明得分工程地质条件A1=(a+b+c+d+e)地形地貌a陡峻山坡、峡谷等险要区域3-4低山重丘2一般山岭区1-2地层岩性b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特性土4坡积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砂土状强风化砂岩及粉砂岩,碎块状强风化砂岩或中风化砂岩及粉砂岩。2粉质粘土、碎石土等3软质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等)2中硬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片岩等)1地质构造c=(c1+c2+c3)断裂带c1存在断裂破碎带1-2无断裂破碎带0无断裂破碎带0岩体结构c2散体结构3二元中厚层构造1碎裂结构2层状结构1主结构面方向c3相同或相近(顺向坡)*3-7顺向坡4相反(逆向坡、横向坡)1-2地下水d地下水较丰富2-3大气降水关系密切1地下水较少1不良地质e存在滑坡、危岩、崩塌与岩堆、岩溶、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情况1-2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情况1不存在不良地质情况0气候条件A2极端气候事件(洪水、大雾、强暴雨雪等)多发及高原区域1夏季有较多强降雨1气候条件一般0场地环境A3施工范围内存在建(构)筑物等1有乡村道路1施工范围内无建(构)筑物等0边坡高度A4岩质边坡超过50米或土质边坡大于40米7右侧形成高约46.1m边坡5岩质边坡4050米或土质边坡3040米5-6岩质边坡3040米或土质边坡2030米3-4岩质边坡不超过30米1-2K3+700K4+090 右侧边坡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为:R=A1+A2+A3+A4=11+1+1+5=18总体风险分级标准: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18,对照表4-2为级中度风险,视情况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4) LK0+440LK0+560 左侧边坡(小池互通)评估指标分 类分值说明得分工程地质条件A1=(a+b+c+d+e)地形地貌a陡峻山坡、峡谷等险要区域3-4低山重丘2一般山岭区1-2地层岩性b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特性土4坡积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砂土状强风化砂岩;碎块状强风化砂岩3粉质粘土、碎石土等3软质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等)2中硬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片岩等)1地质构造c=(c1+c2+c3)断裂带c1存在断裂破碎带1-2无断裂破碎带0无断裂破碎带0岩体结构c2散体结构3二元中厚层构造1碎裂结构2层状结构1主结构面方向c3相同或相近(顺向坡)*3-7逆向坡1相反(逆向坡、横向坡)1-2地下水d地下水较丰富2-3大气降水关系密切1地下水较少1不良地质e存在滑坡、危岩、崩塌与岩堆、岩溶、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情况1-2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情况1不存在不良地质情况0气候条件A2极端气候事件(洪水、大雾、强暴雨雪等)多发及高原区域1夏季有较多强降雨1气候条件一般0场地环境A3施工范围内存在建(构)筑物等1有乡村道路1施工范围内无建(构)筑物等0边坡高度A4岩质边坡超过50米或土质边坡大于40米7左侧形成高约20.2m边坡3岩质边坡4050米或土质边坡3040米5-6岩质边坡3040米或土质边坡2030米3-4岩质边坡不超过30米1-2LK0+440LK0+560 右侧边坡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为:R=A1+A2+A3+A4=9+1+1+3=14总体风险分级标准: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14,对照表4-2为级中度风险,视情况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5)K4+540K4+650 段右侧边坡评估指标分 类分值说明得分工程地质条件A1=(a+b+c+d+e)地形地貌a陡峻山坡、峡谷等险要区域3-4低山重丘2一般山岭区1-2地层岩性b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特性土4坡积土层、残积土层,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上统桃子坑组粉砂岩及其风化层3粉质粘土、碎石土等3软质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等)2中硬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片岩等)1地质构造c=(c1+c2+c3)断裂带c1存在断裂破碎带1-2无断裂破碎带0无断裂破碎带0岩体结构c2散体结构3厚层构造1碎裂结构2层状结构1主结构面方向c3相同或相近(顺向坡)*3-7逆向坡1相反(逆向坡、横向坡)1-2地下水d地下水较丰富2-3大气降水关系密切1地下水较少1不良地质e存在滑坡、危岩、崩塌与岩堆、岩溶、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情况1-2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情况1不存在不良地质情况0气候条件A2极端气候事件(洪水、大雾、强暴雨雪等)多发及高原区域1夏季有较多强降雨1气候条件一般0场地环境A3施工范围内存在建(构)筑物等1施工范围内无建(构)筑物等0施工范围内无建(构)筑物等0边坡高度A4岩质边坡超过50米或土质边坡大于40米7右侧形成高约31.3m边坡5岩质边坡4050米或土质边坡3040米5-6岩质边坡3040米或土质边坡2030米3-4岩质边坡不超过30米1-2K4+540K4+650 段右侧边坡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为:R=A1+A2+A3+A4=9+1+0+5=15总体风险分级标准: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15,对照表4-2为级中度风险,视情况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6)K4+760K4+920 段右侧边坡评估指标分 类分值说明得分工程地质条件A1=(a+b+c+d+e)地形地貌a陡峻山坡、峡谷等险要区域3-4低山重丘2一般山岭区1-2地层岩性b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特性土4第四系坡积土层,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下统林地组粉砂岩、砂岩及其风化层3粉质粘土、碎石土等3软质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等)2中硬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片岩等)1地质构造c=(c1+c2+c3)断裂带c1存在断裂破碎带1-2无断裂破碎带0无断裂破碎带0岩体结构c2散体结构3散体结构3碎裂结构2层状结构1主结构面方向c3相同或相近(顺向坡)*3-7逆向坡1相反(逆向坡、横向坡)1-2地下水d地下水较丰富2-3大气降水关系密切1地下水较少1不良地质e存在滑坡、危岩、崩塌与岩堆、岩溶、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情况1-2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情况1不存在不良地质情况0气候条件A2极端气候事件(洪水、大雾、强暴雨雪等)多发及高原区域1夏季有较多强降雨1气候条件一般0场地环境A3施工范围内存在建(构)筑物等1施工范围内无建(构)筑物等0施工范围内无建(构)筑物等0边坡高度A4岩质边坡超过50米或土质边坡大于40米7右侧形成高约27.3m边坡3岩质边坡4050米或土质边坡3040米5-6岩质边坡3040米或土质边坡2030米3-4岩质边坡不超过30米1-2K4+760K4+920 段右侧边坡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为:R=A1+A2+A3+A4=11+1+0+3=15总体风险分级标准: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15,对照表4-2为级中度风险,视情况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7)K5+020K5+092 段左侧路基支挡工程评估指标分 类分值说明得分工程地质条件A1=(a+b+c+d+e)地形地貌a陡峻山坡、峡谷等险要区域3-4低山重丘2一般山岭区1-2地层岩性b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特性土4第四系坡积土层3粉质粘土、碎石土等3软质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等)2中硬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片岩等)1地质构造c=(c1+c2+c3)断裂带c1存在断裂破碎带1-2无断裂破碎带0无断裂破碎带0岩体结构c2散体结构3散体结构1碎裂结构2层状结构1主结构面方向c3相同或相近(顺向坡)*3-7逆向坡1相反(逆向坡、横向坡)1-2地下水d地下水较丰富2-3大气降水关系密切1地下水较少1不良地质e存在滑坡、危岩、崩塌与岩堆、岩溶、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情况1-2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情况1不存在不良地质情况0气候条件A2极端气候事件(洪水、大雾、强暴雨雪等)多发及高原区域1夏季有较多强降雨1气候条件一般0场地环境A3施工范围内存在建(构)筑物等1西南侧为小型发电站及山间河流1施工范围内无建(构)筑物等0边坡高度A4岩质边坡超过50米或土质边坡大于40米7左侧形成高约20m边坡1岩质边坡4050米或土质边坡3040米5-6岩质边坡3040米或土质边坡2030米3-4岩质边坡不超过30米1-2K5+020K5+092段右侧边坡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为:R=A1+A2+A3+A4=9+1+1+1=12总体风险分级标准: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12,对照表4-2为级中度风险,视情况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8)K5+080K5+240 右侧边坡评估指标分 类分值说明得分工程地质条件A1=(a+b+c+d+e)地形地貌a陡峻山坡、峡谷等险要区域3-4低山重丘2一般山岭区1-2地层岩性b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特性土4坡积碎石,全风化粉砂岩,下伏碎块状强风化和中风化砂岩。2粉质粘土、碎石土等3软质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等)2中硬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片岩等)1地质构造c=(c1+c2+c3)断裂带c1存在断裂破碎带1-2无断裂破碎带0无断裂破碎带0岩体结构c2散体结构3碎裂结构2碎裂结构2层状结构1主结构面方向c3相同或相近(顺向坡)*3-7逆向坡1相反(逆向坡、横向坡)1-2地下水d地下水较丰富2-3大气降水关系密切1地下水较少1不良地质e存在滑坡、危岩、崩塌与岩堆、岩溶、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情况1-2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情况1不存在不良地质情况0气候条件A2极端气候事件(洪水、大雾、强暴雨雪等)多发及高原区域1夏季有较多强降雨1气候条件一般0场地环境A3施工范围内存在建(构)筑物等1施工范围内无建(构)筑物等0施工范围内无建(构)筑物等0边坡高度A4岩质边坡超过50米或土质边坡大于40米7右侧形成高约56.8m边坡7岩质边坡4050米或土质边坡3040米5-6岩质边坡3040米或土质边坡2030米3-4岩质边坡不超过30米1-2K5+080K5+240 右侧边坡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为:R=A1+A2+A3+A4=9+1+0+7=17总体风险分级标准: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17,对照表4-2为级中度风险,视情况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9)K5+880K6+080 右侧边坡评估指标分 类分值说明得分工程地质条件A1=(a+b+c+d+e)地形地貌a陡峻山坡、峡谷等险要区域3-4低山重丘2一般山岭区1-2地层岩性b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特性土4上部为坡积粉质粘土;其下为全风化云砂岩;砂土状强风化砂岩;下伏碎块状强风化和中风化砂岩2粉质粘土、碎石土等3软质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等)2中硬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片岩等)1地质构造c=(c1+c2+c3)断裂带c1存在断裂破碎带1-2无断裂破碎带0无断裂破碎带0岩体结构c2散体结构3二元中厚层构造2碎裂结构2层状结构1主结构面方向c3相同或相近(顺向坡)*3-7逆向坡1相反(逆向坡、横向坡)1-2地下水d地下水较丰富2-3大气降水关系密切1地下水较少1不良地质e存在滑坡、危岩、崩塌与岩堆、岩溶、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情况1-2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情况1不存在不良地质情况0气候条件A2极端气候事件(洪水、大雾、强暴雨雪等)多发及高原区域1夏季有较多强降雨1气候条件一般0场地环境A3施工范围内存在建(构)筑物等1施工范围内无建(构)筑物等0施工范围内无建(构)筑物等0边坡高度A4岩质边坡超过50米或土质边坡大于40米7右侧形成高约17.7m边坡1岩质边坡4050米或土质边坡3040米5-6岩质边坡3040米或土质边坡2030米3-4岩质边坡不超过30米1-2K5+880K6+080 右侧边坡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为:R=A1+A2+A3+A4=9+1+0+1=11总体风险分级标准: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11,对照表4-2为级中度风险,视情况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10)K6+500K6+760 段右侧边坡评估指标分 类分值说明得分工程地质条件A1=(a+b+c+d+e)地形地貌a陡峻山坡、峡谷等险要区域3-4低山重丘2一般山岭区1-2地层岩性b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特性土4坡积粉质粘土;为全风化砂岩;砂土状强风化砂岩2粉质粘土、碎石土等3软质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等)2中硬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片岩等)1地质构造c=(c1+c2+c3)断裂带c1存在断裂破碎带1-2无断裂破碎带0无断裂破碎带0岩体结构c2散体结构3中厚层构造2碎裂结构2层状结构1主结构面方向c3相同或相近(顺向坡)*3-7逆向坡1相反(逆向坡、横向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