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营孜矿西三采区胶带、轨道石门揭5煤组防突技术方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750003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营孜矿西三采区胶带、轨道石门揭5煤组防突技术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钱营孜矿西三采区胶带、轨道石门揭5煤组防突技术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钱营孜矿西三采区胶带、轨道石门揭5煤组防突技术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钱营孜矿西三采区胶带 轨道 石门揭 5 煤组防突 技 术 方 案 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钱营孜矿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5 年 4 月 目 录 1 前 言 1 2 矿井及西三采区概况 2 2 1 矿井基本情况 2 2 2 西三采区概况 6 3 揭煤区域工程概况 11 3 1 工程概况 11 3 2 揭煤区域地质条件概况 11 4 揭煤防突措施工艺流程及技术方案 15 5 5 煤组地质探测及区域突出危险性参数测定 18 5 1 前探钻孔及参数测定 18 5 2 5 煤组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22 5 3 5 煤组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24 6 揭煤工作面安全防护措施 27 6 1 通风 瓦斯管理 27 6 2 安全防护措施 28 6 3 安全组织措施 29 6 4 避灾路线及其它 30 1 前 言 石门揭穿突出危险煤层时一般具有较大的突出危险性 且突出强度高 相关资 料表明 石门揭煤时的平均突出强度为煤巷的 7 14 倍 千吨以上的特大突出 90 是 发生在石门揭煤时 突出瓦斯涌出量比较大 石门揭煤地点的煤层瓦斯压力 应力 都处于原始状态 揭穿煤层时 工作面由坚硬的岩层突然进入较松软的煤层 这些 因素都为发生突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 因石门揭煤施工工艺的特殊性 揭穿 突出煤层的全过程都有危险 并可能发生连续突出 延期突出和自行揭开突出 比 一般类型的突出对人身安全的危害更大 另一方面 新建矿井 新水平或新采区的 准备又不能避免石门揭煤 因此 石门揭煤前制定合理有效的专项防突技术 对矿 井石门的安全 高效揭煤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重庆研究院 受安徽恒源煤电 股份有限公司钱营孜矿的委托 进行揭煤技术研究项目 根据钱营孜矿提供的矿井 采掘部署 瓦斯地质等资料 在综合分析基础上 编制西三采区胶带 轨道石门揭 51 5 2 5 3 5 4 煤层防突技术方案 编 制 说 明 书 的 主 要 依 据 如 下 煤矿安全规程 2011 年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2009 年 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 2011 年 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 AQ T1047 2007 2007 年 石门揭穿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程序技术条件 MT T 955 2005 2005 年 安 徽 省 煤 矿 瓦 斯 综 合 治 理 与 利 用 办 法 皖 政 办 秘 2011 62 号 2011 年 钱营孜矿煤矿提供的相关资料 2 矿井及西三采区概况 2 1 矿井基本情况 2 1 1 交通位置 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西南部 距宿州市约 15km 行政区划隶属宿州市和淮北 市濉溪县 矿区内有南坪集至宿州市的公路和四通八达的支线与任楼 祁南 邹庄 桃园等矿井相邻 青疃 芦岭矿区铁路支线从矿区南部由西向东穿过 向东与京沪 线 向西与濉阜线沟通 合徐高速公路从矿区东北部穿过 交通十分便利 如图 2 1 所示 图 2 1 钱营孜矿地理位置及交通平面图 地理坐标 东径 116 51 00 117 00 00 北纬 33 27 00 33 32 30 勘查区 范围 东起双堆断层 西至南坪断层 南以 27 勘探线和 F22 断层为界 北至 32 煤 层 1200m 等高线地面投影线 勘查登记面积为 74 15km2 井田南北长平均约 8 3km 东西宽平均 6 0km 左右 井田面积约 50 0km2 2 1 2 地质构造特征 1 区域地质构造 据区域资料对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如图 2 2 所示 图 2 2 皖北地区构造单元划分略图 淮北煤田位于华北板块 级构造单元 东南缘之淮北凹陷 级构造单元 内 煤田构造的形成和发展与华北板块总体构造的形成及板缘构造的演化有着密切 联系 本区所在的宿州矿区位于煤田的中部 宿县 涡阳凹褶带内 淮北煤田在燕山早期的挤压机制以及其后至喜山期拉张机制下形成的南北向断 裂 褶皱及推覆构造交叉 复合 迭置在近东西向构造线上 形成近似网格状的断 块构造格局 煤田的主导控煤构造以断块方式为主 在煤田的东部 南部部分块段 还存在滑脱式 褶皱式控煤构造 现存控煤构造从其成生到最后 定格 经历过两 期或两期以上的地质构造运动 形成两套或两套以上叠加 复合的构造应力场 构 造形迹因此而得到不断的改造和迭加 2 井田地质构造 总体构造特征 井田位于淮北煤田南部中段 处于北东向的南坪断层 双堆断层所夹持的断块 内 区内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较宽缓向南仰起的向斜 并被一系列北东向断层切割 断层较发育 断层走向以北东向为主 少数近南北向及北西向 褶曲 向斜轴向北东 沿轴向南部仰起 矿井两翼浅部较紧密 深部变为宽缓 向斜 被一系列北东向断层 F17 F22 F25 等 切割 两翼地层产状有一定变化 东翼 双堆断层与 F17 断层之间存在小的平缓褶曲 西翼 F25 F22 断层与 F17 断层之间 F25 与 F22 断层之间 南坪断层与 F25 之间有小的向斜和背斜 断裂构造 依据地质资料构显示造带区内岩石破碎成碎粒状 糜棱状 岩芯不完整 具有 揉皱 滑动现象 挤压错动痕迹明显 地层倾角变化大 部分断层破碎带内斜切裂 隙发育 断层组合情况及主要断层控制情况 井田区域小构造 本区小构造比较发育 其展布方向与大断层一致 主要为 NE 向 发育在大断 层附近 对煤层开采有所影响 在大断层附近 受断层牵引作用 局部地段形成小 褶曲 岩浆活动 根据同位素测定为燕山期活动的岩浆侵入该井田 一般以脉状或层状侵入煤系 主要影响 72 和 82 煤层 少量侵入 62 和 10 煤层及其它层位 岩浆所及 往往破坏煤 层的结构 使煤的变质程度增高甚至质变为天然焦 无烟煤或被吞蚀 或使煤层厚 度变薄乃至被吞蚀 3 煤系地层及顶底板岩性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的上 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 区内揭露地层总厚 约 1266 80m 自上而下含 1 2 3 4 5 6 7 8 10 及 11 等十个煤 层 组 含煤平均总厚为 23 47m 含煤系数为 1 9 其中可采煤层 8 层 为 32 5 1 5 2 5 3 6 2 7 2 8 2 和 10 煤层 可采煤层平均总厚 13 12m 占煤层总厚的 55 9 其中 32 8 2 为主要可采煤层 5 1 5 2 5 3 6 2 7 2 10 为次要可采煤层 主 要可采煤层平均总厚 4 67m 占可采煤层平均总厚的 35 6 3 2 煤全区可采 51 5 3 8 2 10 煤为大部可采 5 2 6 2 7 2 煤为局部可采 1 2 4 11 煤组煤层不 稳定 变化大 易相变为炭质泥岩或尖灭 均不可采 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直接顶 底板均以泥岩为主 其次为粉砂岩和砂岩 其中泥 岩的抗压强度在 4 82 74 45MPa 平均 26 65MPa 顶板易坍塌垮落 属不稳定 中 等稳定类 粉砂岩的抗压强度在 7 37 104 60MPa 平均 38 09MPa 属中等稳定 稳定类 砂岩的抗压强度在 14 45 169 10MPa 平均 67 75MPa 岩石强度高 不易 垮落 属中等稳定 稳定类 2 1 3 开拓开采 矿井系生产矿井 核准为高瓦斯矿井 采用立井 主要石门 大巷开拓方式 主井 副井和中央回风井 3 个井筒布置 设计生产能力 1800kt a 核定生产能力 3850kt a 全矿井共划二个水平 一水平标高 650m 二水平暂定 1000m 矿井分东 西翼上山开采 该井田共有 8 层可采煤层 根据煤层层间距大小 3 2 煤层和 10 煤层 单独布置 5 1 5 2 5 3 6 2 7 2 和 82 煤层联合布置 共划分为 18 个采区 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和倾斜长壁相结合的布置方式 采煤方法主要以综合机械化 回采工艺为主 对于构造复杂及厚度较薄的块段或煤层 采用高档普采或其它回采 工艺 次要可采煤层以普采或其它回采工艺为主 目前 矿井只开拓西一采区 西二采区和东一采区 32 煤层 西一采区已经回采 完毕 西二 东一采区正在回采 西三采区正在开拓 双翼上山布置 采用走向长 壁综合机械化开采 区段至下而上回采 2 1 4 通风及瓦斯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 采用全负压机械抽出式通风 风机型号为 GAF33 5 20 1 型 主 副井进风 中央风井回风 矿井初期通风系统为中央并列式 风井装备 2 台 GAF33 5 20 1 2 1700KW 型轴流对旋风机 1 台使用 1 台备用 目前 矿井需风量为 9800m3 min 总进风量 12077m3 min 总回风量 12571 m3 min 风机负压 2 68KPa 井田各煤层埋深 600m 水平以上平均瓦斯含量均小于 2 5m3 t r 各煤层瓦斯含 量较高的测点主要分布在 600m 水平以下 其中 32 煤层地勘瓦斯含量及成分见表 2 1 表 2 1 井田 32 煤层地勘瓦斯含量及成分表 煤层 水平 m 样点数 个 基岩盖层平均 厚度 m CH4 占瓦斯总量百分比 CH4 含量 m3 t r 平均瓦斯含量 m3 t r 650m 以浅 28 298 12 0 00 89 1348 33 0 00 13 073 06 32 650m 以深 8 618 45 0 00 85 7839 52 0 00 24 794 65 3 41 从地勘资料得出煤层瓦斯含量的区域分布特征 F17 逆断层下盘煤层瓦斯含量 高 煤层瓦斯含量随埋藏深度而增加明显 局部有瓦斯富集 矿区内发现断层较多 其中部分断层封闭性好 不利于瓦斯逸散 在断层附近有可能积聚瓦斯 而 F17 断 层与 F22 断层之间 600m 以下的中深部位断层较少 且煤层埋藏较深 瓦斯保存条 件较好 故本区各煤层瓦斯含量高点在平面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 F22 断层与 F17 断 层之间的夹块内 尤其是在 F17 逆断层的下盘 最高者可达 24 79m3 t r F22 以矿 井西翼有个别高点 其余部位瓦斯含量较低 2 2 西三采区概况 2 2 1 位置及范围 西三采区位于钱营孜煤矿西南部 西以南坪断层为界 东以 F22 断层为界 南 部到矿界 与邹庄煤矿相邻 呈三角形状 南北长 0 4 3km 东西宽约 3 8km 面 积约 8 1km2 2 2 2 采区地质构造 西三采区位于钱营孜煤矿西部 总体上为一走向近南北 倾向东的单斜构造 见图 2 2 地层倾角一般 10 15 全区 77 条断层中 按断层性质分 正断层 31 条 逆断层 46 条 按断层落差大小分 落差大于等于 50m 断层 5 条 落差小于 50m 大于等于 20m 断层 9 条 落差小于 20m 大于等于 10m 断层 21 条 落差小于 10 的断层 42 条 断层走向以 NE 为主 其次为 SN 断层倾向以 SE 为主 其次为 NW 西三采区构造图如图 2 3 所示 1 断层 南坪断层 位于采区西北部的边界断层 正断层 走向 NE 倾向 NW 倾 角 70 落差 1000m 采区内延伸长度 3500m 浅部由三维地震控制 区内有 2 个 钻孔穿过 41 3 42 4 其中 A 级 73 个 B 级 27 个 C 级 21 个 错断 3 5 6 7 2 8 2 10 煤 控制属查明断层 F22 正断层 采区的西部边界断层 正断层 走向 SN 平面上呈缓波状 倾 向 W 倾角 65 75 采区内延伸长度 6500m 落差 0 350m 北部较小 中南部 较大 断层破碎带由泥岩 粉砂岩 砂岩和煤块组成 其中以泥岩 粉砂岩为主 挤压破碎 角砾状明显 区内有 5 个钻孔穿过 均为三维地震控制 为查明断层 图 2 3 西三采区构造纲要图 F25 逆断层 走向北东转南北 倾向南东转东 倾角 50 55 落差 0 500m 区内延展长度大于 2200m 西三采区主要断层如表 2 2 所示 表 2 2 西三采区断层控制程度一览表 产 状断层 编号 性质 落 差 m 走向 倾向 倾角 区内延展长度 m 控制 程度 备 注 南坪断层 正 1000 NE NW 70 3500 查明 边界 F22 正 0 350 SN W 65 75 6500 查明 边界 F25 逆 0 500 NE SN SE E 50 55 2200 查明 F51 逆 0 135 NE SE 50 55 700 查明 DF136 逆 0 25 NE NW 50 55 1300 查明 F25 1 逆 50 300 NE 近 SN SW W 55 1300 查明 SF2 逆 0 15 NE NW 50 55 760 查明 SF30 逆 0 10 NE NW 50 55 250 查明 SF31 逆 0 10 NE NW 50 55 350 查明 SF38 逆 0 6 NE NW 65 70 160 查明 SF39 正 0 10 NE SE 65 75 280 查明 2 褶皱 区内未有较大规模的褶曲 仅沿地层走向方向出现较小规模的起伏或次级褶曲 2 2 3 煤层赋存情况 本采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的山西组 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 含煤地层 厚度约 1270m 含 1 2 3 4 5 6 7 8 10 和 11 等 10 个煤组 含煤 30 余层 含煤平均总厚为 23 61m 含煤系数为 1 86 可采煤层有 32 5 1 5 2 5 3 6 2 7 2 8 2 和 10 等 8 层 可采煤层总厚 13 40m 占含煤总厚的 56 77 其中 32 为主要可采煤层 5 1 5 2 5 3 6 2 7 2 8 2 10 为次要可采煤层 主 要可采煤层平均总厚 2 90m 占可采煤层平均总厚的 21 64 3 2 煤全区可采 51 5 3 8 2 10 煤为大部可采 5 2 6 2 7 2 煤为局部可采 1 2 4 11 煤组煤层不 稳定 变化大 易相变为炭质泥岩或尖灭 均不可采 2 2 4 开采设计及采掘情况 西三胶带石门设计 2700m 自西三胶带机巷 P41 点前 58 9m 为中向右转弯 按 方位角 N 276 3 上坡施工平巷 设计断面 净宽 净高 4500 3650mm 西三轨道石门设计 2700m 自西三轨道大巷 G49 点前 106 9m 按 2 上坡施工 设计断面 净宽 净高 5200 4000mm 2 2 5 瓦斯及水文地质 1 瓦斯 巷道过 F22 断层前位于 32 煤层底板和 72 煤层之间 根据矿井勘探报告 5 1 煤至 72 煤瓦斯 CH4 含量统计如下 51 煤层 样品 37 个 其中有 4 个样无成分测试 采样深度 318 00 1175 5m 瓦斯成分两极值为 10 15 91 63 平均为 54 38 33 个样 瓦斯含量两极值为 0 11 6 cm3 g daf 平均含量值为 3 90 cm3 g daf 37 个样 瓦斯含量最大钻孔为 34B5 孔 煤层埋深 677 8m 52 煤层 样品 22 个 其中有 3 个样无成分测试 采样深度 327 3 1186 68m 瓦斯成分两极值为 0 93 94 平均为 45 30 19 个样 瓦斯含量两极值为 0 16 03 cm3 g daf 平均含量值为 4 51cm3 g daf 22 个样 瓦斯含量最大钻孔为 443 孔 煤层埋深 1186 68m 53 煤层 样品 12 个 其中有 2 个样无成分测试 采样深度 454 25 1194 09m 瓦斯成分两极值为 1 75 94 94 平均为 40 64 10 个样 瓦斯含量两极值为 0 33 14 33 cm3 g daf 平均含量值为 3 53cm3 g daf 12 个样 瓦斯含量最大钻孔为 34B4 孔 煤层埋深 785 39m 62 煤层 样品 27 个 其中有 6 个样无成分测试 采样深度 333 79 1198 90m 瓦斯成分两极值为 0 95 47 平均为 59 45 21 个样 瓦 斯含量两极值为 0 02 13 70 cm3 g daf 平均含量值为 4 82cm3 g daf 27 个样 瓦 斯含量最大钻孔为 463 孔 煤层埋深 1198 9m 胶带 轨道巷道揭煤区域附近 277 钻孔 51 煤瓦斯含量 6 57cm g 埋深 960 35m 52 煤 2 42cm g 埋深 971 4m 27 10 孔 53 煤层瓦斯含量 14 33cm g 埋深 668m 62 煤层 0 82cm g 埋深 693 12m 2 水文地质 施工范围内无物探异常区 巷道充水水源主要为砂岩裂隙水 正常涌水量 10m3 h 最大涌水量 30m3 h 主要表现为顶底板淋 渗水 胶带巷与上覆 W3213 W3 227 采空区净岩柱 60 6 63 7m 轨道巷与上覆 W3213 W3 227 采空区净 岩柱 65 8 75 8m 无老空积水 正常情况下对巷道开拓无影响 3 揭煤区域工程概况 3 1 工程概况 西三采区胶带石门设计长度 2700m 方位角为 276 坡度 3 起点为西翼胶 带大巷 P42 点 标高为 633 2m 终点设计标高 625 2m 净断面为 4 5 3 65m 直 墙半圆拱形 墙高 1 4 米 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 将依次从顶板揭露 4 5 1 5 2 5 3 5 4 6 2 煤层 经实际揭露 石门通过区域 4 煤层缺失 截至 2015 年 3 月 26 日 西三胶带机巷施工至 P52 65m 分别距 51 5 2 5 3 5 4 煤层法距 30 3 39 3 53 6 57 8m 预计分别向前施工 201 326 492 9 527 2m 依次揭露 51 5 2 5 3 5 4 煤层 西三采区轨道石门与胶带石门平距 35m 设计长度 2820m 方位角为 276 坡 度 3 起点为西翼轨道大巷 G53 点 标高为 633 7m 终点设计标高 625 1m 净 断面为 5 2 4 0m 直墙半圆拱形 墙高 1 4 米 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 将依次从顶 板揭露 4 5 1 5 2 5 3 5 4 6 2 煤层 经实际揭露 石门通过区域 4 煤层缺失 截至 2015 年 3 月 26 日 西三胶带机巷施工至 G62 32m 胶带 轨道巷设计及施工如图 3 1 3 2 所示 3 2 揭煤区域地质条件概况 胶带石门施工范围主要位于王二庄向斜东翼 根据巷道揭露岩性与 274 钻孔岩 性对比 推断 DF120 正断层可能未延伸至西三胶带石门 地层正常产状为 7 30 1 3 施工方向视倾角为 1 3 左右 施工范围内巷道顶板距离采空区 60 6 63 7m 轨道石门施工范围位于王二庄向斜东翼 地质条件较简单 地层正常产状为 7 30 1 3 DF147 正断层 断层产状为 70 H 7m 地层正常产状为 7 30 1 3 施工方向视倾角为 1 3 巷道基本沿地层走向施工 施工方向视倾角 为 1 3 施工范围内巷道顶板距离采空区 65 8 75 8 米 煤层及顶底板情况 参考 2711 Z1 27 10 51 煤层 位于下石盒子组中部 上距上石盒子组底部 K3 砂岩约 130 0m 煤厚 0 4 0 6m 平均 0 5m 属薄煤层 顶板岩性以泥岩为主 次为粉砂岩和细砂岩 底 板岩性为泥岩 切 眼 547 6 579 0 569 1 561 5 552 6 588 7 584 2 573 0 547 8 39491 000 3949 0500 39490 00039489 500 3948 9000 5500370 511 8 517 8 525 6 530 3 536 2 2727 272727 560 DF147 70 H 0 8m DF148 65 70 H 0 5 m 580 王 二 庄 向 斜 23 50313L1 564 22 0 280 98 2 40 0 330 20 优 497 84 1 710 380 40 2 84优 454 93 1 130 540 20 优 766 86 0 690 39 0 47 0 150 180 25 0 22 2 68 优 2 97 0 31 7 96 优 DF138 70 H 0 12m DF137 70 H 0 1 2m DF140 70 H 0 1 0m DF143 65 70 H 0 1 3m 560 600 580 620 780 760 60 680 70 640 720 740 760 580 60 27 B1 587 61 2 00 优2 00 F22 1 70 H 90m 680 680 70 720 60 70 60 Z1 Z2 Z3 457 25 3 053 05甲 0 80 8 甲 23 20 23 30 断 缺 553 6 633 674T 633 973T 633 670T 633 8 06T 633 543T P41 633 377T 5500370 39490 500 39490 000 39489 500 3948 9000 39491 000 掘进 地质 说明 书 恒 源 煤 电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钱 营 孜 煤 矿西 三 采 区 轨 道 回 风 石 门 掘 进 地 质 说 明 书 审 核 副 总 工 程 师部 长总 工 程 师 图 号资 料 来 源日 期 2014 07 1 2000矿 长编 制 比 例 尺 DF137 70 H 0 12m DF138 70 H 0 12m F22 60 75 H 270m DF1 49 50 5 H 10m F22 1 70 H 90m DF140 70 H 0 10m 2743 3 5 555 27 1 2 3 277 700 650 600 550 500 450 400 750 800 700 650 600 55 500 450 400 750 800 DF137 70 H 0 12m DF138 70 H 0 12m F22 60 75 H 270m DF14 9 50 55 H 10m F22 1 70 H 90m DF140 70 H 0 10m 700 650 600 550 500 450 400 750 800 700 650 600 550 500 450 400 750 800 2743 3 5 555 27 Z1 3 55 55 6 1 2 3 277 440 460 480 500 5 20 540 580 560 4 4 55 700 650 600 550 500 450 400 750 800 700 650 600 550 500 450 400 750 800 55 4 工 程 设 计 地 面 情 况 施 工 煤 岩 特 征 地 质 构 造 水 文 地 质 瓦 斯 地 质 施 工 建 议 备 注 F22 60 75 H 50 3 50m 3 2 1 273 273 3 2 1 5500 DF147 70 H 7m DF149 50 55 H 0 1 0m DF148 65 70 H 3m DF148 65 70 H 3m DF147 70 H 7m F51 45 5 H 5 0m DF120 50 55 H 5m DF119 60 H 5m DF119 60 H 5m 633 167T 633 154T 633 211T 1 西 三 采 区 轨 道 石 门 设计 2820米 净 宽 5 2米 净 高 4 00米 方 位 角276 2 西 三 采 区 胶 带 石 门 设计 2700米 净 宽 4 5米 净 高 3 65米 方 位 角276 施 工 巷 道 上 方 地 面 地 形地 貌 简 单 无 大 型 建 筑 物 地 面 标 高 在 23 4米左 右 1 施 工 巷 道 断 面 较 大 围 岩 裂 隙 发 育 施工 中 加 强 临 时 支 护 和 顶 板 管 理 2 巷 道 施 工 至 预 计 断 层 位 置 前 提 前 探 明 断 层 位 置 查 明 断 层 富 水 性 并 且 加 强 过 断 层 期 间 的 顶 板 管 理 和 巷 道 支 护 管 理 67 67 67 67 55 尖 灭 55 尖 灭 633 101T 633 224T 632 932T 633 224T 633 030T 633 211T 尖 灭 尖 灭4 632 690T 478 682T 尖 灭4 Z1 3 55 55 尖 灭 DF120 50 55 H 5m 4 67 7 岩 浆 岩 侵 入 岩 浆 岩 侵 入 633 036T 632 690T 632 772T 632 163T 632 959T 632 163T 632 959T 632 749T 632 749T 632 792T 632 792T 西 三 胶 石 门 瞬 变 电 磁 位 置 29 9迎 头 位 置 26 9 633 036 西 三 胶 石 门 瞬 变 电 磁 位 置 632 254TP48 631 939TP49 631 656T5 2 631 523T 631 767T 图 3 1 钱营孜煤矿西三采区胶带 轨道石门设计及采掘平剖面图 52 煤层 位于下石盒子组中部 上与 51 煤层平均间距 7 58 8 34m 煤厚 0 6 0 94m 平均 0 78m 属薄煤层 顶板岩性以泥岩为主 次为粉砂岩和细砂岩 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粉砂岩 53 煤层 位于下石盒子组中部 上与 52 煤层平均间距 10 85 13 78m 煤厚 0 75 0 99m 平均 0 98m 属薄煤层 顶 底岩性以泥岩为主 次为粉砂岩 54 煤层 位于下石盒子组中部 上与 53 煤层平均间距 1 6 3 27m 煤厚 0 35 0 6m 平均 0 59m 属薄煤层 顶 底岩性以泥岩为主 次为粉砂岩 62 煤层 位于下石盒子组中下部 上与 53 煤层平均间距 20 94 21 87m 煤厚 0 3 0 8m 平均 0 6m 属薄煤层 顶板岩性以泥岩 粉砂岩和细砂岩 底板多为泥 岩和粉砂岩 72 煤层 位于下石盒子组中下部 上与 53 煤层平均间距 10 31 13 41m 煤厚 0 29 0 35m 平均 0 3m 因受岩浆岩侵蚀严重 多为岩浆岩少量天然焦 顶板岩性 以岩浆岩 天然焦为主 底板多为泥岩 另外 根据揭煤区域 2711 Z 1 27 10 钻孔资料 自石门掘进方向 以上各煤层 有逐渐变浅趋势 前方受 F22 断层位置摆动 落差和牵引影响 巷道可能揭露 62 煤 及 72 煤 瓦斯 揭煤区域 51 5 2 5 3 5 4 6 2 7 2 为钱营孜矿未鉴定煤层 胶带 轨道巷道揭煤 区域附近 277 钻孔 51 煤瓦斯含量 6 57cm g 埋深 960 35m 5 2 煤 2 42cm g 埋深 971 4m 27 10 孔 53 煤层瓦斯含量 14 33cm g 埋深 668m 6 2 煤层 0 82cm g 埋 深 693 12m 无 72 煤层瓦斯资料 水文情况 4 6 煤间隔水层 底板埋深 355 60 992 85m 平均 658 80m 隔水层厚度 17 73 263 24m 平均 140 70m 隔水层厚为 67 19 144 78m 平均 107 65m 岩性 以泥岩及粉砂岩为主 夹 4 6 层的细砂岩和中砂岩 岩性致密完整 裂隙不发育 钻探揭露未发生漏水 有 27 1 和 80 4 两个钻孔在砂岩段泥浆消耗量稍大 可达 0 80 3 2m 3 h 钻孔泥浆消耗量一般为 0 0 48m 3 h 隔水性能较好 施工巷道主要充水水源为煤系地层砂岩裂隙水 出水形式表现为巷道顶底板滴 淋渗水 锚索锚杆眼出水 根据一水平巷道掘进资料 预计巷道正常涌水量 10m h 最大涌水量 100m h 4 揭煤防突措施工艺流程及技术方案 巷道揭穿煤层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是一项技术难度大 风险高的系统工程 必须 严格按照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煤矿安全规程 石门揭穿煤与瓦斯突出煤 层程序技术条件 等规定程序开展相应的防突工作 并加强组织管理 确保防突措 施工作落实到位 根据 2711 Z 1 钻孔资料 西三采区胶带 轨道石门揭煤区域 51 5 2 5 3 5 4 煤 层无实测瓦斯资料 其厚度分别为 0 4 0 6m 0 6 0 95m 0 75 1m 0 6m 埋深 619 5 700m 煤厚沿石门掘进方向均具有变薄趋势 2015 年 3 月 26 日 西三胶带 机巷施工至 P52 65m 分别距 51 5 2 5 3 5 4 煤层法距 30 3 39 3 53 6 57 8m 预计分别向前施工 201 326 492 9 527 2m 依次揭露以上各煤层 揭煤长度 307m 为确保巷道安全揭煤 必须严格执行两级 四位一体 综合防突措施 综合 防突措施流程如图 4 1 所示 总体方案如下 采用煤层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的方法进行区域预测 以施工抽采钻孔为 区域措施 选用残余瓦斯含量 WCY 及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 钻屑量 S 钻屑瓦斯解 吸指标 K1或 h 2 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区域验证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 同 上 区域验证也属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的工作面预测内容 揭开煤层后巷道全部或 部分在煤层中掘进期间 还应按照煤巷掘进工作面的要求连续进行区域验证 预测 方法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 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进行工作面预测 钻屑量 S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 K1或 h 2 使用排放钻孔作为工作面局部防突措施 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最后验证均 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 钻屑量 S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 K1或 h 2 巷道全部或部 分在煤层中掘进期间 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进行效果检验 在巷道完全进入煤 层底板到距煤层底板最小法向距离 2m 以前掘进时 预测方法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 标法 钻屑量 S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 K1或 h 2 安全防护措施 加强过煤层段巷道 的支护等局部 四位一体 综合防突措施 根据 防突规定 规程 测压标准 等相关规定的要求和矿井实际工程条 件 西三采区胶带 轨道石门巷揭穿 5 煤组 5 1 5 2 5 3 5 4 煤层 工艺流程如下 见图 4 1 煤 层 突 出 危 险 性 预 测 有 突 出 危 险无 突出危险 有效 无效 补 充 区 域 防 突 措 施 前 探 钻 孔 探 煤 区 域 抽 采 卸 压 防 突 措 施防 突 措 施 效 果 检 验及 预 抽 效 果 评 价 工 作 面 突 出 危 险 性 预 测 局 部 抽 采 防 突 措 施 以 排 放 钻 孔 为 主 防 突 措 施 效 果 检 验边 探 边 掘 至 远 距 离 爆 破 揭 穿 煤 层 前 的 工 作 面 位 置 距煤 层 法 距 1 5m处 岩 石 松 软 破 碎 应 适 当 增 加 距 离 有 突 出 危 险无突出 危险 有效 无效局 部 防 突 措 施 安 全 防 护 措 施远 距 离 爆 破 揭 煤加 强 支 护最 后 一 次 突 出 危 险 性 验 证 无 效补 充 局 部 防 突 措 施有效 边 探 边 掘 穿 过 5煤 组 各 煤 层 进入 底 板 距 4煤 层 法 距 2m处 巷 道 围 岩 固 化 掘 进 至 距 煤 层 法 距 7m处 巷 道 岩 性 描 述 和 地 质 分 析前 探 钻 孔 探 煤 距 5煤 组 各 煤 层 法 距 10m前 地 质构 造 复 杂 或 围 岩 破 碎 区 域 不 小 于 2 正 常 爆 破 掘 进 至 距 煤 层 法 距 大 于 7m处 边 探 边 掘 至 下 一 区 域 措 施 执 行 位 置距 煤 层 法 距 5m 5m探 煤 及 掘 进 过 程中 瓦 斯 动 力 现 象 有 无 图 4 1 钱营孜矿西三采区胶带 轨道石门揭 5 煤组综合防突措施流程图 在胶带 轨道巷掘进至分别距 51 5 2 5 3 5 4 煤层最小法向距离 10m 之前 在地质构造复杂 岩石破碎的区域 揭煤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 20m 之前必须布置一定数量的前探钻孔 以保证能确切掌握煤层厚度 倾角变化 地质 构造和瓦斯情况 分别施工 3 5 个前探取芯钻孔 准确查明揭煤工作面和煤层的走 向及倾向的相对位置 掌握煤层赋存条件 地质构造等基本情况 利用前探钻孔测 定其 5 煤组瓦斯压力 分别测定 51 5 2 5 3 5 4 煤层 煤的坚固性系数 f 瓦斯放 散初速度 p 以及煤样的吸附常数 工业分析 真视密度 孔隙率 并观测煤芯破 坏类型 由于胶带石门揭煤 51 5 2 煤层区域受落差 5m 的 DF120 逆断层影响 煤层被抬 高 导致石门揭煤距离缩短 故应在揭露断层前对断层及其两盘煤层赋存进行探测 确切掌握煤层厚度 倾角变化 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 在巷道迎头分别距 51 5 2 5 3 5 4 煤层法距 7m 前分别对其进行突出危险性 预测 如区域预测有突出危险 则在法距 7m 前执行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施工抽采 钻孔预抽煤层瓦斯 并进行效果检验 如果效果检验无效 则需补充区域措施 直 至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有效为止 如区域预测无突出危险 可采用物探或钻探手段边 探边掘 掘进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探孔及工作面瓦斯情况 如有喷孔 夹钻等瓦斯动 力现象应采取相应区域或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至远距离爆破揭穿煤层前的工作面位 置 法距 1 5m 处 再采用工作面预测的方法进行最后验证 在工作面距煤层 区域预测具有突出危险 最小法向距离 5m 前开始 选用钻 屑瓦斯解吸指标法对揭煤区域防突进行区域验证 如区域验证有突出危险则需要执 行工作面局部防突措施 暂定施工密集钻孔排放揭煤区域瓦斯 直至工作面措施效 果检验有效为止 如区域验证为无突出危险时 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条件下边探边 掘至下阶段防突措施执行位置 如此循环 直至分别距煤层 区域预测具有突出危 险 最小法向距离 1 5m 如岩石松软 破碎 还应适当增加法向距离 处 进行最 后验证 在工作面分别距 51 5 2 5 3 5 4 煤层法距 1 5m 处 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 法对煤层的突出危险性进行最后验证 若检验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采取局部防突措 施 直至检验有效 当验证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 采取远距离爆破揭开煤层 揭 煤爆破由施工单位编写专项措施 并报矿总工程师审批 如果未能一次揭穿煤层 则继续按照揭煤的安全 技术措施揭煤 根据 规程 及 防突规定 石门工作面从分别距 51 5 2 5 3 5 4 煤层顶板的 最小法向距离 5m 开始到穿过以上各煤层进入各自底板最小法向距离 2m 当煤层突 出危险性较大 顶板岩性较差时宜采用 5m 的过程均属于揭煤作业 揭煤作业掘进 采用短循环 掘进循环进尺为 1 8m 光面爆破掘进 放炮地点设在两道反向风门外 爆破 5 5 煤组地质探测及区域突出危险性参数测定 5 1 前探钻孔及参数测定 西三采区胶带 轨道石门揭 5 煤组前 必须准确控制 5 煤组层位 掌握煤层的 赋存 地质构造 瓦斯等情况 根据揭煤区域 51 5 2 煤层赋存情况 5 1 5 2 煤层距 离较近 5 3 5 4 煤层距离较近 5 2 5 3 煤层距离较远 故采用分步探测 首先 石 门距 51 煤层法距 20m 前对 51 5 2 煤层进行探测 尽可能探到 54 煤层 并分别测定 51 5 2 煤层瓦斯压力 石门距 53 煤层法距 10m 前对 53 5 4 煤层进行探测 准确控制 53 5 4 煤层层位 并分别测定 53 5 4 煤层瓦斯压力 5 1 1 揭煤区域 51 5 2 煤层探测及瓦斯压力测定 为准确查明石门揭煤工作面与 51 5 2 煤层走向及倾向的相对位置 掌握煤层赋 存条件 地质构造等基本情况 在工作面掘进至距 51 煤层最小法向距离 20m 之前在 西三 6 联巷内向巷道前方及两边施工不少于 5 个探煤钻孔 倾斜方向不少于 3 个 走向不少于 2 个 探明 DF120 断层及 5 煤组各煤层 重点探测 51 5 2 煤层 的赋 存情况 探煤钻孔应至少穿透 52 煤层全厚且进入底板不小于 0 5m 条件允许时尽可 能施工至 54 煤层底板 其中 TK1 TK2 TK3 探孔控制煤层倾斜方向变化 TK4 TK5 探孔控制煤层走向方向变化 其终孔位于石门巷道轮廓线外不小于 5m 具体钻孔布置如图 5 1 所示 初步设计参数见表 5 1 所示 根据探煤钻孔施工情况 TK4 TK5 兼作为 52 煤层测压孔 另行施工 CY1 CY2 钻孔作为 51 煤层测压孔 表 5 1 钱营孜矿胶带石门揭 4 煤前探钻孔初步设计参数 孔号 开孔位置 孔径 mm 方位角 倾角 孔深 m 备注 TK1 73 276 9 102 TK2 73 276 20 95 3 TK3 73 276 60 56 1 探 DF120 断层及揭煤区域 5 煤 组各煤层 重点探测 51 5 2 煤 层 钻孔尽可能施工至 54 煤层 底板 CY1 73 6 75 27 6 CY2 73 186 75 27 6 探 51 煤层 测压 51 煤 TK4 73 6 60 41 5 TK5 西三 6 联巷 73 186 60 41 5 探 51 5 2 煤层 测压 52 煤 39405039400 51 8 517 8 530 3 1271027 497 840 761 703 80 180 2424优 45 930 79130 540 226优 DF140 70 H 0 1m 780 760 F2 1 70 H 90m 680 680 70 720 60 70 60 Z1Z2 Z3 457 253 053 05甲 695 70 80 8甲 23 0 23 0 断 缺 39405039400 F2 60 75H 2 70m DF149 50 5 H 10 m F2 1 70 H 90m DF140 70 H 0 1m 70 650 60 50 50 450 750 80 70 65060 5 50 450 750 80 2 8541 1 3 1 71 0 60 9510 6 32 545213 712 9Z132 0 40 60 7565125346 2 40 460 480 50 520 70 650 60 50 50 450 750 80 F2 60 75H 50 350m DF149 50 5H 0 1m DF120 50 5 H 5m 62720 30 35 尖 灭4 J48 478 682T 尖 灭4 72岩 浆 岩 侵 入 P50 61 6T5 2P51 63 23T G62 31 7T TK1 TK12TK3CY1 CY2TK4 TK TK1TK2TK3CY1CY2TK5TK4 TKTK7TK8TK9 TK10CY3 CY4 TK8TK7TK6 TK9TK10CY34 图 5 1 西三采区石门揭 51 5 2 5 3 5 4 煤层前探钻孔布置平剖图 5 1 2 揭煤区域 53 5 4 煤层探测及瓦斯压力测定 为准确查明石门揭煤工作面与 53 5 4 煤层走向及倾向的相对位置 掌握煤层赋 存条件 地质构造等基本情况 在工作面掘进至距 53 煤层最小法向距离 10m 之前专 用钻场内向巷道前方及两边施工不少于 5 个探煤钻孔 倾斜方向不少于 3 个 走向 不少于 2 个 探明 53 5 4 煤层的赋存情况 探煤钻孔应至少穿透 54 煤层全厚且进 入底板不小于 0 5m 其中 TK6 TK7 TK8 探孔控制煤层倾斜方向变化 TK9 TK10 探孔控制煤层走向方向变化 其终孔位于石门巷道轮廓线外不小于 5m 具体钻孔布置如图 5 1 所示 初步设计参数见表 5 2 所示 根据探煤钻孔施工 情况 TK9 TK10 兼作为 54 煤层测压孔 另行施工 CY3 CY4 钻孔作为 53 煤层测 压孔 表 5 2 钱营孜矿胶带石门揭 53 5 4 煤前探钻孔初步设计参数 孔号 开孔位置 孔径 mm 方位角 倾角 孔深 m 备注 TK6 73 0 5 104 4 TK7 73 0 25 80 3 TK8 73 0 50 60 3 探测 53 5 4 煤层 初步探测 62 煤层 CY3 73 右夹 90 60 16 4 CY4 73 左夹 90 60 16 4 探 53 煤层 测 53 煤压 TK9 73 左夹 90 45 22 3 TK10 专用钻场 73 右夹 90 45 22 3 探 53 5 4 煤层 测压 54 煤 备注 方位角以巷道施工方向为 0 5 1 3 钻孔施工要求及参数测定方法 钻孔施工要求 探测孔施工至煤层后换取芯管钻取煤芯 观察其破坏类型 再用双层塑料袋包 装密封 送重庆院防突实验室分别测定软 硬煤的坚固性系数 f 瓦斯放散初速度 p 煤样的吸附常数 工业分析 真假密度 孔隙率 从工作面距煤层法线距离 10m 开始 应该边探边掘 探孔超前距不得小于 5m 探孔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但不得少于 3 个 应准确探测出突出煤层层位 保证与煤层的最小法线距离不小于 5m 从工作面距煤层法线距离 5m 开始 必须边 探边掘 探孔超前距不得小于 2m 探孔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但不得少于 3 个 应准确探测出突出煤层层位 保证与煤层的最小法线距离不小于 2m 前探钻孔施工过程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观测钻孔见煤后是否有顶钻 夹钻 吸 钻 喷孔及响煤炮声等异常现象 并详细记录岩芯等资料 钻孔施工完毕后应立即 测定钻孔瓦斯涌出量或钻孔孔口瓦斯浓度 通过探测和瓦斯测定以保证能确切地掌 握煤层厚度 软分层厚度 倾角的变化 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等资料 1 测压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测压钻孔均为下向孔 测压钻孔采用注浆封孔 为被动式 测压 封孔采用机械注浆封孔 钻孔封孔方式及方法如图 5 2 所示 12345678 1 托盘 2 海带 3 水泥浆 4 测压管 5 水泥 6 注浆管 7 注浆泵 8 压力表 图 5 2 下向孔注浆封孔测压示意图 本次测压钻孔封孔为全岩段注浆封孔 具体方法为 根据封孔深度确定水泥及 膨胀剂的数量 并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水泥浆 用注浆泵一次连续将水泥浆注入孔内 经 24h 凝固后 然后安装压力表 施工完毕后应及时 连续观察 记录表值的变化 直到表压值稳定 5 7 天为止 测压主要材料包括 425 标号水泥 16 2mm 无缝钢 管作测压管以及注浆管 管接头 压力表接头 压力表 注浆设备等 打钻过程中要求详细记录各钻孔的施工参数 见煤岩情况 仔细观察钻孔有无 喷孔 顶钻 卡钻等异常现象 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钻孔验收 2 瓦斯含量测定 采用 DGC 瓦斯含量直接测定装置对 5 煤组各分层瓦斯含量进行直接测定 该 方法依据 GB T23250 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 比较简单 直观 应用 该法时 直接从采取的煤试样中确定其瓦斯成分和瓦斯含量 本次石门揭 5 煤组各 分层利用探煤钻孔取样送皖北局救护大队实验室直接测定其瓦斯含量 5 2 5 煤组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5 2 1 5 煤组突出危险性预测 依据 防突规定 第四十二条 区域预测一般根据煤层瓦斯基本参数结合瓦斯 地质分析的方法进行 也可以采用其他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方法 西三采区胶带 轨道石门分别距离 51 5 2 5 3 5 4 煤层法距 10m 时 采用实测 煤层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的方法对揭煤区域 5 煤组各煤层分别进行区域预测 预测指标采用瓦斯压力 P 瓦斯含量 W 及前探 测压等钻孔施工过程中有无喷孔 顶钻等其它异常现象 预测指标临界值见表 5 3 表 5 3 煤层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进行区域预测的临界值 瓦斯压力 P MPa 瓦斯含量 W m3 t 区域类别 P 0 74 W 8 无突出危险区 除上述情况以外的其他情况 突出危险区 区域预测揭煤区域具有突出危险性时 石门距突出危险煤层最小法向距离 7m 处执行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施工穿层钻孔预抽揭煤区域瓦斯 直至区域措施效果检 验有效为止 如区域预测无突出危险 可采用物探或钻探手段边探边掘 掘进过程中应密切 关注探孔及工作面瓦斯情况 如有喷孔 夹钻等瓦斯动力现象应采取相应区域或局 部综合防突措施 至远距离爆破揭穿煤层前的工作面位置 法距 1 5m 处 再采用 工作面预测的方法进行最后验证 5 2 2 5 煤组区域防突措施 当胶带 轨道石门揭 5 煤组突出危险性预测有突出危险性时 在距煤层法距 7m 前执行区域防突措施 暂定采用预抽煤层瓦斯的方法 瓦斯抽采钻孔施工参数则根 据区域预测实际情况 另行补充设计 根据揭煤区域巷道 煤层赋存条件 综合分析确定揭煤工作面预抽钻孔控制范 围为揭煤处巷道轮廓线外 12m 同时应当保证控制范围的外边缘到巷道轮廓线 包 括预计前方揭煤段巷道的轮廓线 的最小距离不小于 5m 钻孔一次性穿过煤层 并 进入煤层底板距离不小于 0 5m 打钻过程中要求详细记录各钻孔的施工参数 见煤岩情况 仔细观察钻孔有无 喷孔 顶钻 卡钻等异常现象 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钻孔验收 每个钻孔在施工完 后记录终孔时间 及时封孔后立即合茬进行抽采 同时对瓦斯抽放流量进行监测计 量 并记录开始抽放的时间 当日预抽的钻孔数量及实际抽放的钻孔数量 预抽瓦 斯钻孔封堵必须严密 5 2 3 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石门揭煤区域瓦斯预抽效果评价有效后 根据 防突规定 第五十二条 采用 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 应当以预抽区域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 钻屑瓦斯解 吸指标等进行区域预抽措施效果检验 对巷道揭煤区进行区域防突效果检验时 测定残余瓦斯压力和钻屑瓦斯解吸指 标 至少布置 4 个检验测试点 分别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的上部 中部和两侧 并 且至少有 1 个检验测试点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距边缘不大于 2m 的范围 检验测试 点应布置于所在部位钻孔密度较小 孔间距较大 预抽时间较短的位置 并尽可能 远离测试点周围的各预抽钻孔或尽可能与周围预抽钻孔保持等距离 且避开采掘巷 道的排放范围和工作面的预抽超前距 根据钱营孜矿西三采区胶带 轨道石门揭煤区域的实际煤层赋存 设计布置 2 4 个钻孔直接法测定揭煤区域突出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 且煤层残 余瓦斯压力小于 0 74MPa 或残余瓦斯含量小于 8m3 t 的预抽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 否则 即为突出危险区 预抽防突效果无效 揭煤区域应重新补充区域防突措施 直至区域措施效果检验为无突出危险区 当揭煤区域措施效果检验为无突出危险时 采用钻探手段边探边掘 将胶带 轨道巷掘至距煤层法距 5m 位置执行区域验证及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5 2 4 区域验证 根据钱营孜矿西三采区胶带 轨道石门揭煤区域的实际煤层赋存 设计布置 5 个钻孔 测定煤层瓦斯解吸指标 K1 h 2 其临界值可参照表 5 4 进行确定 当揭 煤区局部措施效果检验为无突出危险时 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采用钻探手 段边探边掘 将胶带 轨道石门掘至距煤层法距至少 1 5m 处 表 5 4 钻屑指标法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临界值的参考临界值 钻屑量 S h2 Pa K1 mL g min0 5 kg m 1 L m 1 200 0 5 6 5 4 5 3 5 煤组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5 3 1 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在工作面分别距煤层 区域预测具有突出危险 最小法向距离 5m 前开始 选 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对揭煤区域防突进行区域验证 区域验证既属于区域综合防 突措施的 区域验证 内容 也属于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的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内容 根据 防突规定 第七十一条 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应当选用综合 指标法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或其他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方法进行 结合钱营孜矿实 际情况 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进行 其 钻屑量 S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 K1或 h2 临界值应根据试验考察确定 在确定前按表 5 4 中所列的指标临界值预测突出 危险性 如预测有突出危险则需要执行工作面局部防突措施 暂定施工密集钻孔排放揭 煤区域瓦斯 直至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有效为止 如预测无突出危险时 采取安全 防护措施的条件下边探边掘至下阶段防突措施执行位置 如此循环 直至分别距煤 层最小法向距离 1 5m 如岩石松软 破碎 还应适当增加法向距离 处 进行最后 验证 5 3 2 揭煤工作面局部防突措施 若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