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的说课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兴凯湖农场中学的教师陶秀兰.我的说课内容是我的说课内容是合并同类项项.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的发展,它的建立,使代数的基本元素(数对)与几何的基本元素(点)之间产生一一对应,数发展成式、方程与函数,点运动而成直线、曲线等几何图形,于是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构成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数形结合、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全章及至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如何画函数图象以及研究一些具体函数图象的性质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注意到这种知识前后的关系,适当把握好本小节的教学要求,是教好、学好本小节的关键。如果没有透彻理解这部分知识,就很难学好整个一章内容。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产生过程;2、会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3、使学生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4、初步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5、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进一步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2、教学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产生的过程及其必要性;教材中概念多,较为琐碎。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轴、坐标原点、坐标平面、象限、点在平面内的坐标等概念及其特征等等。四、教法学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自我阅读,合作探究,自我发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本节课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中对于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对于坐标系的产生过程,由于是本节课的难点,可采用探索发现法;对于坐标系的相关概念,由于其难度不大,且较为琐碎,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阅读,因此可采用指导阅读法;对于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由于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应采用小组讨论和讲练相结合的方法。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积极思考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类比、发现、归纳”过程,以此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数轴上(一维)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在生活中确定平面内(二维)的点的位置的方法,再与数轴上的点加以类比,从而引出平面内的点的表示方法,同时在学习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本节课将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与实物投影仪进行教学。五、教学过程激发冲突、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当去玻璃店配一块窗户玻璃时,营业员会对你提出什么问题呢?玻璃的长宽尺寸!这个过程用数学语言说,就是一个“量化”的过程。生活中,需要量化的问题有很多,路程的远近、运动的快慢、信号的强弱、地震强度的大小、导弹卫星运行轨迹的跟踪测算等,都需要用一定的数据去精确地“量化”。现在说“数字化世界”,似乎印证了两千年前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万物皆数”的信条。除了大小、快慢、导弹卫星运行轨迹的跟踪测算等需要量化外,还有一种比较常见但又比较困难的问题位置的量化!如为了说明一条公路上加油站的所在位置,一般来说,常是先在公路上选择一个彼此熟悉的位置作为事先的参照物(约定),然后只要说明加油站离开这个参照物的方向与距离,这实际上是数学中“数轴”的生活模型。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要将一个物体的位置量化,必须经过两个过程:事先作出约定(选参照物)给出相关数据。由于公路可以看成是一条直线(一维问题),量化时,数的正负符号可以用来表示方向,数的绝对值大小用来表示距离,因此加油站的位置只要一个数据就可以“量化”确定(一维)。但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情况,比如说朋友家住某个城市,第一次去他家玩时,势必要先了解他家住的位置(几村、几幢、几单元、几室),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位置量化”的问题。把这个问题抽象成一个数学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平面(二维)上一个点的位置?”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苏联著名数学家辛钦曾有这样一段话:“我想尽力做到在引进新概念、新理论时,学生先有准备,能尽可能地看到这些新概念、新理论的引进是很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只有利用这种方法,在学生方面才能非形式化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到的东西。”这段话很精辟道出了引入新知识的一个重要原则由自然到必然,就是说,在引进概念前,要让学生感到这是很自然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评注:说明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领悟知识产生的必要性,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的道理。探索研究、构建模式类似上面的过程,势必要先给出一些约定(选参照物),再给出一些数据,才有可能将这个点的位置确定。比如地球上一个点位置,就是通过这个点的经纬度两个数据确定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你事先作出什么约定,再给出什么样的数据,就可以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注意:不同的学生事先作出的约定可能不同,即使约定相同,给出的数据方案也未必相同,那不要紧,只要最后确实能够达到“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效果就行,教师忌急于抛出自己需要的方案,同时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大加鼓励与表扬!这里是体现各位学生创造性才能、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的极好素材。在思考过程中,要求同学们不要看书,提出的方案可以与书本上不相同,看看谁提出的方案既切实可行,又新颖简便?学生提出的方案可能有:直角坐标系、斜坐标系、极坐标系等。直角坐标系学生容易想到,对于极坐标系,由于学生有方向角知识的基础,所以也有可能想到,而斜坐标系对学生来说不容易想到,其实笛卡尔当年首先创立的就是斜坐标系。在经过师生一系列的讨论后,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揭示课题与学习目标。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消化琐碎的概念,再结合多媒体讲解新课。评注:不拘泥于课本中已有知识,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介绍历史,激发兴趣早在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就发现不同的几何(主要指圆锥曲线)问题解决有不同的特殊性,因此人们不得不寻找解决每一个问题的特殊方法,这显得比较困难。因此笛卡尔设想将几何问题数量化,从而使其变成一个代数问题,用代数学的方法进行计算、证明,从而达到最终解决几何问题的目的,由此诞生了一门新的数学分支解析几何。这好像在被一条大河隔开的代数和几何的两岸,架起了一座桥梁,把“数”与“形”统一起来,引起了数学的深刻革命,恩格斯称解析几何的诞生是数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笛卡尔的这种思想,尤其对于高速计算机出现的今天,更具有深远意义,事实上,中国数学家吴文俊、张景中等人对“机器证明几何问题”做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令人瞩目、在国际领先的成果。大凡伟大发现的背后,似乎都带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如牛顿的“苹果落地”、阿基米德的“浴室顿悟”等故事,这里也可以适当提及关于笛卡尔观察“蜘蛛结网”导致发现坐标系的传说,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投身科学与学习数学的兴趣。评注: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是线索,教师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操作演练、形成技能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两条例题:由坐标描点;由点求坐标。例1、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A(4,2),B(2,4),C(-3,5),D(-4,-3),E(0,-3),F(-5,0)。解:见图例2、填空题:在括号内填入图6中A,B,C,D,E,F各点的坐标A(,),B(,),C(,),D(,),E(,),F(,)。答:A(-5,4),B(-4,-3),C(3,-4),D(5,2),E(0,2),F(-3,0)。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关于坐标平面的结构,注意两条坐标轴不属于任何象限;要注意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如点P(x,y),它的横坐标x和纵坐标y的顺序是不能任意交换的,A(3,2)和B(2,3)表示两个不同的点。一定要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用“,”分开,不能颠倒。变式训练、交流活动活动1、挖地雷以学生感兴趣的战争题材,给出一些坐标,要求学生确定相应的点活动2、“标点”与“报坐标”比赛,任意叫两位学生走上讲台:一位报坐标,另一位标出相应点所在的位置;反过来,一位指点,另一位报出相应的坐标,看谁既快又正确。活动3、对教室里学生座位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第三排向右方面为X轴正方向,第三列向前为Y轴正方向。让学生说出自己与别人的坐标,反之,报坐标,相应的学生站起。活动4、让学生相互交流这节课的收获,再请学生代表发言,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检测评价,课题作业将课前准备好小试卷,当场练习测评。课外作业除了布置课本上正常的练习题外,再提供下面一些研究性课题作业,供少数学生参考完成。a、思考如何确定空间中一个点的位置,提出方案并相互交流。b、上网查阅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相关科普知识。c、上网查阅关于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的相关材料。吴文俊院士获得2000年中国科学技术最高奖,他在“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问题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六、评价分析前面分析,坐标系产生的必要性是难点,而坐标系知识对后续的学习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节课中教师的课前准备与课堂组织显得尤其重要。本节课中,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探索思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研究。同时,借助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本节课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很好地保证。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提高思维水平。在学生回答时,通过语言、目光、动作给予鼓励与赞许,发挥评价的积极功能。尤其注意鼓励学有困难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表自己看法,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耐心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改进;对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亮相”,并予以肯定鼓励;对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通过布置选做题与研究性课题作业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在这节课的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困惑。本节课由于比较注重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同时也有意识地渗透了一些数学文化,因此本节课中学生巩固训练的时间相对偏少。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今天,当然不能忽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培养。那么如何将这两者有机地整合处理好,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恳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方案设计课题名称平面直角坐标系科目数学年级七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学习者分析在七年级的上半期,学生学习了数轴的相关知识,如:会用数表示数轴上的点,也根据数会画出数轴上的点,这节课是进行函数图像教学的第二节课,所以对平面内的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需进一步引导。本节从数轴引入,使学生顺利地实现由一维到二维的过渡。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的过程,初步认识教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2、经历由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的过程,体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数学之美。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数形结合的意识,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2、通过对一些特殊的点的坐标的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三、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等概念。2、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3、探索象限内点的特征与坐标轴上点的特征。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平面直角从标系的有关概念;2、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点的位置写出此点的坐标,特别是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3、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教学资源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过程描述教学活动1微软用户1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一)请画一条数轴,并指出它的三要素。(二)说出下列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三)说出下列各数的坐标:(四)如何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教学活动2(二)问题启发,合作探究1)如何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以西安市旅游景点为例。2)构建数学模型,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概念。3)例讲平面内点的表示方法。教学活动3(三)例题示范,巩固提高。1、写出平面内点的坐标。2、根据坐标在平面内描点。可采用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一、让学生个别学习(允许相互讨论),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请学生自行操作得出答案。学习方法二、合作交流:同桌两个同学,一个在上一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点,另一个同学说出该点的坐标。得出结论: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教学活动41.【归纳小结提高】1)今天我们从现实生活中得出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学会了用点写出坐标和用坐标表示点的方法;同时也探究了象限中点的坐标、坐标轴上的点的一般特征,使我们对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本节课我们也学习了解决现实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2)学生课堂学习简要点评。我们共同渡过了一个紧张而充实的45分钟。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之实、数学之美、数学之用,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有更好的表现。【拓展延伸】(1)笛卡尔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笛卡尔简介:http:/info.datang.net/D/D0816.HTM(2)数学拓展:GPS全球定位系统: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由坐标确定点和由点求坐标的方法.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会用象限和坐标轴说明直角坐标系内点的位置,并会根据点的位置,确定点的横坐标、纵坐标的符号. 3、掌握确定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的能力.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5、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教学重点:1、掌握象限或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2、会求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教学用具:直尺、计算机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讨论,探究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主动探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并介绍了象限与坐标轴.初步体会到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今天我们需要开始新的探索,发现数学知识.下面看例1例1、指出下列各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解:描点画图后,可以从图中观察出,A点在第二象限;B点在第三象限;C点在第四象限;D点在第一象限;E点在x轴上;F点在y轴上.做完这道题后,你发现能直接从点的坐标判断出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吗?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后,可总结如下:象限与坐标轴的定义都是以图形的形式直观给出的.通过本例题,又总结出了相应的代数规律.渗透了数与形的结合.并培养了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思维能力.练习: 习题13.1的第三题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下列各对点的位置,并发现其中的规律.(1)(3,5),(2,5)(2)(1,2),(1,-3)(3)(4,4),(6,6)(4)通过观察可以总结出: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其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为任意实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其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任意实数.另外一、三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二、四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建议:如果学生在观察时有困难,可以适当增加题量,丰富观察的对象,逐步得出最后的结论.这些规律也是有其必然的,如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这两点在x轴的同侧,且到x轴的距离相等,由平面几何的知识,可推出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x轴.其它的性质也有其存在的道理.通过对规律的总结,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点的坐标不同,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也不相同.即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从图中可以看出.例3、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2,1),(2,1)(-3,4),(-3,-4)(5,4),(-5,4)你能发现上述各对点的位置有何特点吗?它们的坐标有何异同?你能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吗?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吗?解:(从图中观察出的点的位置)特点两点坐标间关系(1)两点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2)两点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相反数(3)两点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这道题能引发我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答案不固定,本教案只给出参考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于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点,如果它们的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y轴对称;如果它们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则它们关于x轴对称;如果题目的横、纵坐标都相反,则它们关于原点对称,反之亦然.以上的规律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已知点(-10,3).求这个点关于x轴、y轴,及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答:(-10,-3);(10,3);(10,-3).你想过这其中的道理吗?如两点关于y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定义,这两点的连线垂直于y轴,且到y轴的距离相等.所以这两点的连线就平行于x轴,它们的纵坐标相同,对称点在y轴的两点.到y轴的距离相等.即这两点的横坐标相反.类似地,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其它两种情况的讨论.这个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理解,并不要求严格地证明.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复习了对称的概念,体验了数形的结合.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互动探索的精神.小结:本节我们讨论了三道例题,这三道题都是大家共同讨论,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探索出的规律,这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一种过程.而且每道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且也能逐步体会出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希望大家能真正地理解并能熟练应用.作业:习题13.1B组的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