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好的教案(4单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679782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好的教案(4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修改好的教案(4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修改好的教案(4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赶海万海小学 赵玲春教材分析: 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25自然段,按活动的时间顺序具体记叙了“我”的一次“赶海”的过程:赶到海边到抓蟹、捉蟹到满载而归。学情分析: “赶海”是指海边的人在海边去捕捉捡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赶海非常有趣的,以次为题,既突出了课文叙述的中心内容,又激发了读者兴趣,引人入胜。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借代意义。4、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时的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初步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大意。2、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3、初步掌握写人物对话的方法。教法学法:赶海学生大多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为了更加直观,我们可以以学过的美丽的南沙群岛引入,首先引发学生对大海的美的印象,让学生知道,赶海是生活在海边的人常做的事,海水涨潮把许多鱼虾贝类带到沙滩上,退潮后人们便去捡拾,这就是赶海,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希望在大家欣赏歌曲的时候,能够仔细的观察画面,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播放大海啊!故乡,出示课文插图)(相机板书:海)2、 海水退潮时,人们到海边去捕捉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人们称之为“赶海”(板书课题) (用歌声、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二、初读课文,了解自然段大意1、 读课文,读准字音。(1) 先读准课后生字的字音,再边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2) 出示词语,指导读准生字词的字音,重点指导2、 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1) 要求:把句子读正确、通顺,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读破句。(2) 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扎根字词,把文章读通顺,试理解本课生字词。)3、 三读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大意。(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2)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梳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文章写法,为下文“写”作准备。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 以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卡片。2、 重点提醒“舅”、“载”的笔顺。3、 指导书写。四、作业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在习字册上描红。第二课时一、提出问题1、文中哪个词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2、 “我”初到海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3、我在海边到底做了些什么呢?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 学习第1自然段。(1)听录音歌曲:大海啊,故乡。(2)理解“每当便”句式的作用。强调指出童年时赶海的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3)指名朗读,评议。2、 学习第2自然段。(1)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个词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 “我”初到海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2) 讨论交流,指导朗读。“闹”字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指名试读,强调“闹”字。我初到海边,看到了还水退潮的情景很有趣。a.指名读第2句。b.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浪花像人一样,好像不忍心离开,去了又回,非常有趣)我初到海边,还看到人们在沙滩上赶海的有趣场景。a指名读第三句。b画出表示动作的词。C这些动作用什么关联词连接起来的?3、小结第二自然段。过渡:第二自然段写了我看到的有趣的情景,第3自然段写了我在海边的活动 。我在海边到底做了些什么呢?4、学习第3自然段。(创设情境,抓住关键段落,通过品读字词深入体验小作者赶海之趣,多角度把握,感受到文章是如何把这赶海之趣写活的。)(1)默读课文,思考:我在海边有哪些活动?(2)讨论交流。(3)自由读第3自然段,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有趣。(4)指名读第3自然段, 加深理解,指导朗读。5、学习第4自然段 (第4段是略写。其中“平静”一词,最能引导学生认识习作的重要性,为“写”作铺垫。)(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2)理解“满载而归”“战利品”的意思。(3)指导读。 6、学习第5自然段(1)指名读。(2)结尾再次出现歌词,首尾呼应,表达了小作者怎么样的感情?三、总结全文,朗读体会1、总结课文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小作者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四、作业1、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2、 抄写课后词语。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1、 听写词语2、 说出下列字的结构和偏旁。舅努痒虏载3、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议。二、讨论写法、品味朗读。(赶海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趣事,其实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善于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素材,既然有趣,就用文字记录下来,留住美好的趣味瞬间。)1、 小作者是怎样把“赶海”这件事写的这么生动的呢?(1)课文开头、结尾都用了大海啊,故乡的歌词,首尾呼应。抒情优美。(2)小作者把“浪花”“大虾”“螃蟹”当做人来写,生动有趣。(3)小作者用词很准确。2、 然我们没有赶过海,但读了这篇课文,我们都觉得赶海非常有趣,小作者的文章写的多好啊!小作者的文章写的多好啊!我们再来听一听课文录音,仔细品味品味。3、 听课文录音。三、说话、写话练习1、 指名读课文后第五题,明确说话、写话要求。2、 启发学生回忆参加过的活动,选出一种玩得最开心的活动,练习说一说。3、 指名说,评议。4、 同桌互说,互评修改。5、 把说的话写下来。指名读,评议。四、作业 完成写话练习。板书设计赶海追浪花趣捉螃蟹捏大虾课后反思:我的做法:由学生学过的美丽的南沙群岛引入,引发对大海美的印象。在朗读中学生交流着“我”的赶海之趣。在评价中帮助学生体会“我”的 赶海之趣, 捉虾之趣, 观景之趣 在句式比较中体会“嘿,我抓住了一只海星!”等语气组词开头句中的情趣。12 荷花万海小学 赵玲春教材分析:荷花写“我”清早去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所陶醉而浮想联翩,如果有条件,最好以播放荷花的录像片段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播放优美的音乐,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读,交流。 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随风飘动”等词语。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通过情景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3、通过教师的指导,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锻炼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热爱之情。难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学习运用本文的写作手法。教法学法:1、 运用录像、音乐等媒体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2、 读悟结合,边读边无悟,培养语感,促其积累。3、 听中想象,读中体验,抓住契机,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课时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语,揭示课题。(以旧带新,激发学习兴趣)1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王冕学画的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种很美的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在公园里仔细观察了荷花后,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板书:莲花)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板书:莲叶)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二 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充分利用插图,图文结合,知道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荷花的。)1、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2、指导看图:请小朋友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三 自学课文。四 自学讨论,理清层次。(梳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文章写法。)1“我”去看荷花。2“我”看荷花。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综合板书:我去看看着想着看着五 讲读课文。(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第一节:1 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2 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3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第二节:1 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 )荷叶( );又看到( )荷花( );还看到( )花骨朵( )。(小莲蓬)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2 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例句:(1)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2) 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3) 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来滚去,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舞蹈,又看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胀得饱饱的,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在花心中藏着。3 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板书:色彩美)4 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板书:姿态美)5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 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7 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8(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一朵荷花。表情朗读第四节。9 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那么请小朋友们想想,表示看的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可以用哪些词。出示一块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 “我 看着满池的荷花。”(例: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入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通过语言训练明确认识,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带入课文情境。)10诱导:现在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这时放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视着图画。其间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起舞了”)11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进行想象性描述。1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文。请同学们把这一节再读一遍。 (“想着”下面板书“爱”)“自己仿佛”要读得慢一些,要像真的一样,好像看出了神似的,“风吹来”“风过了”由动到静,要交代清楚。13戴上荷花头饰,表情复述课文。学生准备。提示;复述时要有次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想想好。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板书设计荷 花色彩美看着 美 冒 露 姿态美风吹过来想着 爱风过了第二课时一 导入新课。1 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2 学生齐读课文。二 复习阅读。1 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2 第四节是展开想象,课文中的“自己仿佛”“自己觉得”后面写的就是想象的内容。什么叫“仿佛”?(“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觉的意思。)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例句:(1) 我看着小蝌蚪,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2) 我看着金黄的油菜花,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小蜜蜂钻进菜花丛中去采蜜去了。(3) 我看着梅花,仿佛自己是一朵梅花,迎着寒风开放。(4) 我看着风筝,仿佛自己随着风筝飞向远方。三 教补充教材。1王冕看荷花(略读)(1)导语:刚才同学们用“仿佛”说话,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了荷花这篇课文,你们在一年级学习了王冕学画,现在李老师再介绍一篇材料让你们读。教师介绍读物:这篇材料是从一篇很有名的书儒林外史里选出来的,写的是王冕看荷花。小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一遍。( 学生阅读课文)(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个词是古文中的词,我们现在不查字典,你结合上下文读读,想想。“须臾”是什么意思?天气烦躁里的“烦躁”是什么意思?要学会看注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板书:须臾、烦躁)看注释:“须臾”就是一会儿的意思;“烦躁”是指天气闷热。(4) 这篇材料中有一句写王冕看荷花,看到怎样的程度?(突出“人在画图中”)看这些长篇的文章要学会抓主要的。(5) 引导运用:现在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话,来点明这一节的中心意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真是人在画图中”)(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让学生运用这一句话,不仅是画龙点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指导的意境的体会。)2爱莲说中的两句话。(1) 导入:由于荷花的色彩很美,姿态也很美,因此使人陶醉在画图之中,其实荷花不仅外表美,它的品格也是很美的。宋朝有个哲学家曾这样赞美荷花。(教师板书两句话)“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教师先在“甚蕃”、“淤”字上加上拼音,领读两遍,再启发学生结合上下文讲讲“甚蕃”的意思。然后教师再完整地讲这两句话的意思。)(2) 讲解:这两句话,前一句的意思是说,水上的、陆上的花草,可爱的很多,后一句是说作者最爱莲花,爱它生长在淤泥之中,却全身洁白不受污染,这是作者对莲花的内在品格的赞羡。 (同学带着赞美荷花的语调读两遍。)(3) 学了这两句话,你们知道李老师要说荷花的什么美?荷花更美的是品格上的美。(板书:在原来“色彩美”“姿态美”下面加上“品格美”)正因为荷花不仅外表美,内在的品格也很美,所以我们爱荷花。我现在请小朋友用这样的句式连贯地说荷花的美。板书:我爱( ),我爱( ),我更爱( )。例句:我爱荷花的美丽色彩,我爱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我更爱荷花的品格,她出淤泥而不染。(4)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虽然身处在不良的环境中,但是保持着高尚的品质,我们就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来赞美他们。说话训练:小朋友,昨天我们去野外看了野花,野花有许许多多,有各种美的色彩,也有好的品格,你们觉得那一种野花最美?我们就来说蒲公英,你们自己出个题目吧。(学生自拟题目) 板书设计荷花 蒲公英 色彩我爱,花外表美 姿态美我爱, 茎叶 内在美品格我更爱。课后反思:荷花一文,我这样设计 :一欣赏、品味、情境感悟由谈话引入,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配乐范读,纠正字音的同时,激发学生朗读情趣。其后,充分利用书上插图,学生在音乐和教师的讲述中欣赏文中一幅幅精美的荷花插图。在美的欣赏后,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细细品味并设想自己站在荷花前的情境,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二 摘抄、诵读、亲密接触孩子们在音乐中摘抄那些精彩的句子,细细揣摩那些令她喜欢的词句段,以及标点符号。美美地摘抄之后,学生在音乐中朗读自己摘抄的语句,交流相互情感体验。此时,学生经历了由文到像,由像到文,由文入境,由境激情,人文相融地过程。就能达到感悟了解、无为而至的语言积累的目标。这样的课文积累是乎已经完成,但是,我却没有就此止步,积累不能停止在课文中。三积累、运用、才情勃发以课文做为始发点,将积累引发到课外。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语句之后,出示中国古典诗词,师生共同诵读,在小池 荷花,以及晏殊的渔家傲中共享荷香四溢,在爱莲说中感受荷魂精髓。学生再次摘抄这些凝聚了中国文化精华的诗句,他们被语言文字的美所震撼。是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呢?当然不,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将摘抄的语句进行修改、加工,结合练习七学用字词句,写写自己喜欢的另一种花。 13 古诗两首教材分析:古诗两首描绘了自然风景的美丽动人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回溯、检验和巩固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生字词,理解诗中的意思,认识多音字“行“。难点:朗读、欣赏,体会诗句意思。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瀑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4、学习这首诗(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总结全文本诗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1、 指导背诵出示轻重节奏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 指导书写紫:上宽下窄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三、作业1、背诵古诗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 香炉 生 紫烟, 遥看 瀑布 挂 前川。 飞流 直下 三千 尺, 壮美山河 疑是 银河 落 九天。第二课时 一、复习1、背诵望庐山瀑布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2、简介作者及背景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板书: 绝句两个 黄鹂 鸣 翠柳, 一行 白鹭 上 青天。 近景 窗含 西岭 千秋 雪, 舒畅愉快 门泊 东吴 万里 船。 远景课后反思:古诗两首一课,这篇课文我班学生已经自学了。自学方式是建立上学期习作八古诗研究报告以及第三组课文李广射虎、少年王勃、以及大作家的小老师的学习基础上的,因为这几篇课文,都是名人名句佚事,名人名篇趣事等。教学中先组织学生收集两首古诗资料,了解古诗意思、写作背景等,然后指导学生模仿第三组课文李广射虎、少年王勃的写作方式,在两首古诗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一首写成古诗故事。然后通过开展古诗故事朗读会,学生在朗读自己作品中,加深体会。在聆听他人作品时,理解诗意,产生共鸣。更加激发学生古诗学习情趣。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也学得轻松,学有所获。我们教师再不用为教学课时不够而快马加鞭了,又能腾出时间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语文活动中,不断积累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