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实践与探索.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643424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实践与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实践与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实践与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南县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和江西省中等示范城市实践与探索 城市化是经济现代化的核心支撑,提高城市化水平则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县域综合实力及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和根本出路。地处江西省赣州市南部的龙南县,近年来始终坚持把加快城镇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作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实现了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的互促互进,融合发展。2009年,龙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51.0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60元,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和城市化率等城建主要指标均在赣州市名列前茅,龙南正努力向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和中等城市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一、龙南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和中等城市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独特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 龙南承南启北,是内陆通向沿海发达地区的“咽喉”要地,北距赣州140公里、南昌560公里,南到广州290公里、深圳340公里、香港350公里,处于珠江三角洲向内陆辐射的最前沿地区,成为赣粤产业对接“第一城”。105国道纵贯南北、京九铁路横跨东西、赣粤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大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使龙南成为江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是陆路进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快捷的通道。交通快捷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具有直接承接珠三角经济架构重组、产业链延伸、技术资金溢出和产业梯度转移的区位优势,并已形成一定的优势产业集群,这为我县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和中等城市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优良的发展环境和产业基础 近年来,龙南县着力推进以“十大体系”建设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与粤港澳地区的无缝对接。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鼓励全民创业。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了重大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开发、项目用地、征地拆迁、用工保障、环境优化等“破五难”专项工作小组,实行了政法保商、专职安商制度,投资环境不断优化,被评为“江西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县(市、区)”,在2008广东企业高峰会暨“广东省企业100强”发布会上,龙南被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广东省企业协会评为“中国最适宜粤商投资地区”。2009年龙南县又被评为“全国能源产业百强县”。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商前来投资兴业,目前已形成了以矿产品深加工与应用、纺织服装、电子五金玩具、食品药品为主的四大工业主导产业。到2009年底,工业园区落户企业22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4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1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1亿元、利税6.3亿元。龙南县正在抢抓机遇,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努力把龙南建设成为世界著名的以稀土发光材料和光源器具为主的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内重要的玩具制造出口基地、江西有影响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纺织服装生产基地。 3.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城市建设框架 围绕“一湖三江六岸”,注重突出客家建筑元素,通过高规格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管理,实施了龙翔广场、新世界购物公园、文化活动中心、东湖新区等城市标志性建设项目,次中心城市的框架基本成形。以105国道为主轴,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6平方公里。龙南工业园2008年12月19日,被市政府定为赣州香港产业园龙南园区;2009年2月16日,被省政府命名为江西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建有2座11万伏、1座22万伏变电站,正在建设1座50万伏变电站,龙南将成为赣州南部电网中心;城区日供自来水能力5万吨,拥有163个移动、联通网络基站,水电供应充足,通讯网络完善。龙南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口岸设施最完善的县,境内设有辐射赣州南部六县的海关、商检、外汇管理、加工贸易审批等口岸机构,现代物流、口岸作业区等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龙南盐田港”铁海联运于2008年7月份开通,龙南成为全国县一级第一个开办“铁海联运”的县。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承载力进一步提高。截至2009年,龙南县中心城区面积增至14平方公里,比5年前扩大了2倍,“一心两轴、六组团”的城市框架初具规模,为龙南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和中等城市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平台。 到2009年底,龙南城区面积扩大到14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4.8万人,城市化率达47%,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9.6平方米,被评为“江西省十佳魅力新城”。城区内工业、商贸、生活等小区分布井然有序,功能完备,设施齐全。在城区及周边建有滨江广场、龙翔广场、金鸡寨公园等休闲景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居民人居环境和生存质量较好。 4.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龙南建县于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是有着千余年历史的纯客家县,民风淳朴,民俗独特,客家风情浓郁,秉承了客家人勤劳善良、聪慧能干、热情好客、重义轻利的传统美德,客家精神特征明显。境内拥有客家围屋376座,围屋建筑形态和人文风俗各具特点,内蕴深厚,其中气势恢宏的关西围、燕翼围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南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拥有客家围屋最多的县”荣誉称号,是闽、粤及海外客家人的原居地。2008年起开展了异彩纷呈的“客家文化年”活动,着力实施客家文化建设“五大工程”,开展“龙翔风”、“新农民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弘扬客家精神,传承优秀客家文化,推动客家文化繁荣发展。开展了打造“阅读之城”活动,创办了桃川书院、阅读公园,加快了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群众性文化和全民读书蔚然成风。重建了龙南采茶剧团,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本土文艺创作呈现繁荣局面。这为我县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和中等城市提供了强大的软实力和良好的人文氛围。 5.日益显现的聚集辐射能力 近几年来,随着龙南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开放搞活力度的不断加大,发展环境的日趋优化和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龙南已具有了对周边地区较强的辐射带动力。(1)龙南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口岸设施最完善的县,境内设有辐射赣州南部六县的海关、商检、外汇管理、加工贸易审批等口岸机构,现代物流、口岸作业区等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龙南盐田港”铁海联运于2008年7月份开通,龙南成为全国县一级第一个开办“铁海联运”的县。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承载力进一步提高。(2)龙南非农产业特别是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使这里已经成为周边地区富余劳力就业增收的理想之地。(3)龙南县城功能设施条件优越,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比较繁荣,优越、便捷的居住生活条件,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聚集。 (二)劣势(Weaknesses) 1.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集约化。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1.0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7.51亿元,第二产业产值26.28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7.29亿元;财政总收入5.6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3.6亿元,增长7%;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增长3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亿元,增长1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6元,增长5.1%;农民人均纯收入4360元,增长6%。虽然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总量仍然偏小。工业园区开发土地利用效率低,投资强度不高;企业存在“小、弱、散”现象,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普遍存在着加工制造中间环节强、研发和物流两头弱的问题,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民营经济规模尚小,对经济了发展拉动能力较弱;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仍不高,企业发展后劲以及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2.人口偏少、遭遇城市化瓶颈。2007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1.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1.35万人,城镇化率44.6%;2008年,全县新增建成区面积0.9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1.96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0.74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6.67%;2009年,全县新增建成区面积2.0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14.7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7%。龙南县域总人口31万,城市化率已达47%,城市化面临瓶颈。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龙南赣州南部次中心城市和南部核心经济区地位确立。龙南在赣州市城市发展架构上被定位为“一主两副”中的“两副”之一,赣州市总体规划中规划把市域南部的龙南作为市域副中心来培育,建设以龙南县为核心的南部经济区,包括定南县、全南县、寻乌县和安远县。龙南赣州南部次中心城市和南部核心经济区地位确立为龙南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2.中央“调结构、促转变”的政策的执行将为龙南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机遇。调结构促转变是今后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用好用活政策,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主动作为,才能谋划和推动更大发展。只有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为实现龙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牢靠的基础。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升级为国家级战略高度也将为龙南带来发展机遇。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全省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正如苏荣书记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动员大会上强调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范围是38个县市区,但机遇是全省的。龙南虽然不在38个县市区之列,但同样要切实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积极策应、主动对接,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个统一的品牌优势,立足突出的生态比较优势,统筹谋划生态环保、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之路。 (四)威胁(Threats) 1.周边县市的赶超可能使我县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失。定南、全南、寻乌等地的迅速发展,使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优势削弱,这对我县建设赣州南部次中心城市和南部核心经济区有一定程度的威胁。 2.“边缘化”威胁。龙南处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相对边缘位置,相对而言,更难以享受到两个经济区的优惠发展政策和项目扶持资金。这给龙南建设赣州南部次中心城市和江西省中等示范城市带来了相对的劣势。 二、龙南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和中等城市的总体定位 城市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就是形象,城市就是品牌。一个城市必须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特色出竞争力,特色出吸纳力,特色出生命力。基于这一思想,我们在定位城市发展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突出龙南特色作为主题和核心,对龙南区位交通、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将城市发展定位于:以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为依托,对周边地区发展具有一定辐射拉动力的工贸型、生态园林型的区域中心城市。在这一定位上,我们刻意突出了三点涵义:(1)工贸型。龙南有基础较好的稀土产业、玩具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等特色产业。“工业立县”、“产业兴县”是基本战略。再加上交通枢纽地位的逐步确立,建设特色产品生产集散中心,实现以工厂带市场,以市场促工厂,应是顺势而为之举。(2)区域中心城市。由于独特的区域位置和边缘优势,以及经济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决定了龙南建设赣州南部中心城市是比较现实的。(3)生态园林型。天然赋予,加上多年来在生态环境上的苦心经营,建成生态园林型城市也是很有条件的。这三个方向,构成了龙南城市发展的主要特色。 三、龙南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和中等城市的战略措施 城市的崛起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合和建筑堆砌,其本质上是产业和生产要素聚集的体现和文化精神交流提升的平台。加快城市建设必须与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调整紧密结合,必须与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的提升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经济文化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提升作用,实现互动并进,协调发展。龙南县加快赣南次中心城市和中等城市建设,将立足发挥民营经济和特色产业优势,增强经济支撑力,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同步推进。 (一)必须紧紧围绕发展经济这个中心,着力打造经济活力之城。发展是第一要务。对于龙南而言,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平台,强化集聚和辐射作用,是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建设中等城市的物质基础。龙南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产业发展具有后发优势,应该以接轨大赣州、融入珠三角为抓手,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改造升级,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打造经济活力之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重点要树立“共赢”、“协同”观念,加快实施“1+7”区域协同战略,加强与全南、定南、安远、寻乌、信丰、和平、连平等周边县市的交流合作,快速推进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深度融入珠三角,加强与外围城市的互动,促进龙南与周边城市的同步快速发展,从而在更高层次、更大领域内广泛接受珠三角等周边发达地区的要素辐射和产业的梯度转移,不断提升龙南赣州南部次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和竞争力。 (二)必须紧紧围绕提高承载能力这个核心,着力打造现代魅力之城。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决定了城市承载能力强弱和服务功能优劣,也决定了城市是否符合中等城市标准。龙南建设中等城市,必须紧紧围绕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这个目标,着力加强城市有机更新、切实推进新区开发建设,全面打造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现代魅力之城。要按照“构筑骨架、联结南北、畅通环路、完善路网”的思路,加快构建并完善城市骨干道路交通网络,继续发挥赣粤高速对龙南的经济拉动作用,融入赣州市90分钟交通圈内;在建的大广高速可以进一步完善龙南与珠三角的交通网络建设,将龙南融入珠三角三小时交通范围内。把龙南打造成为宜工、宜商、宜居、宜游的现代化新兴发达城市。同时,要按照“统筹”的思路,继续加快中心城区市政设施的共建共享,不断健全完善供水、供气、环卫、公交运行体系,全面增强城市功能,逐步形成现代化的县域基础设施网络。此外,按照“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要求,继续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实施“街、路、河、区”综合整治,通过对主要道路沿街立面、亮化、绿化、雕塑、店招广告等项目的改造提升,力争用较短的时间,使城市面貌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三)必须大力推进园区建设这个平台,着力促进产业集群化和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园区是对内聚集产业优势,对外吸纳生产要素,推动特色产业升级的强大载体,是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优势的有效途径,也是城市扩张发展的坚实平台。加速城市建设进程,必须把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置于城市发展的计划之中。要进一步抓好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的修编工作,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圳、富康、龙腾电子信息科技园路网及配套设施,加快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推进园区城市化,抓好生态园区建设,完善园区配套功能,进一步为城市发展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并留住人口,建设新市民社区、才俊园、大学生公寓等项目,解决外来人口前来龙南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 (四)必须抓好城市规划和建设这个龙头,着力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聚集吸纳能力。城市规划是龙头,是搞好城市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城市建设中必须确保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调整的连续性,努力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聚集吸纳能力。一是坚持高起点、大手笔搞好城市规划修编。同时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约束功能,确保城市布局科学、空间合理、色彩协调,格调高雅;二是全力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速道路的新建、拓宽、延伸和改造工程;加强集中供气、供水管网和电网、通讯网络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居民小区建设,扩大城区居住面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三是加大生产、生活资料市场、批发市场、物流专业市场等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力度,提升市场的积聚力,利用规划来科学的引导人流、物流、商流;四是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帮助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问题,尽快使村民转变为市民;五是注重城市特色和风格的整体塑造,建设一批标志性建筑物、建筑群,提升城市品位。 (五)必须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建设这个重点,着力打造山水园林之城。我们追求的科学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因此,龙南要建设中等城市,就必须优先保护好城市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龙南的生态优势,打造滨水空间、城市公园、休憩绿地等生态型、文化型公共绿地空间,形成具有龙南特色的景观格局,努力营造“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生态环境,打造山水园林之城。特别是要加强城市中心绿地、道路两侧、河道两岸等重要地段的绿化建设,加快建成九连山植物园和金鸡寨公园,完成滨江广场改造,加快建设35个森林公园或温地公园。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强城市生态功能,坚持治理、开发、保护并重,进一步突出龙南的山水生态优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要切实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进城市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全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六)必须紧紧围绕加快改革创新这个灵魂,着力提升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放松户口迁移管制,推动农业人口合理有序的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出台就学、就业、创业和安居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调整行政区划,做好工业园区调区扩区工作,争取扩大龙南的行政范围和城区范围;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例如旅游学校、家俱培训学校、高尔夫培训学校等,通过教育事业的发展来吸纳和留住外来人才,提升龙南人口的集聚力;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使龙南成为周边地区居民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使龙南的人气更旺;加快生态移民、扶贫移民等移民步伐,科学合理的引导偏远贫困山区农民向城区或城镇转移;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引导市民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前来龙南安家立业;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为龙南建设中等城市创造优良的政务环境。 (七)必须紧紧围绕延续历史文脉这个抓手,着力打造文化繁荣之城。如果说生态环境、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是中等城市建设的物质基础,那么繁荣文化事业就是中等城市建设的精神动力和内在基础。可以说,文化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是建设中等城市的灵魂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龙南人文优势,大力塑造人文龙南的品牌,彰显龙南独特的城市魅力,把龙南打造成为文化繁荣之城。要深入挖掘龙南的传统文化内涵,弘扬传统文化的魅力,着力打响龙南的文化知名度、美誉度,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大力弘扬客家文化,以关西新围和燕翼围、乌石围、太平廊桥、玉石仙岩、龙头滩、龙陂“木栉形”古墓葬、新生村廖氏宗祠、新都村衫树祠堂、冯湾村客家围屋等一系列文物古迹和景点为窗口,细致梳理龙南的人文历史资源,深入挖掘龙南的名人、名园、名馆、古镇、古街、古宅、古桥、古塔等历史文化要素,着力塑造城市的文化特色,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形成龙南特有的城市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