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 .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05831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湘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湘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 ) 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A . B . C . D . 2. (2分)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 . 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C . 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D . 干冰:“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变得无影无踪”3. (2分)如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但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氮气用于磁悬浮列车 B .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 C . 氧气用于焊接金属 D . 石墨用于制金刚石 4. (2分)化学家们长久以来就能合成环状分子,并且知道“环环相扣”可能做出分子级别的零部件,如图演示了铜离子催化作用下环状分子的变化过程,下列有关该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技术在制造纳米机器人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B . 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发生改变C . 铜离子的符号是Cu2+D . 上述变化中催化剂并没有参加反应5. (2分)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A . 蜡烛燃烧时发光、发热B . 用白瓷菜碟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C . 在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D . 用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物6.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会发安全问题的是( ) A . S在O2中燃烧,集气瓶中加点水B . 煤气泄漏,开抽油烟机排气C . 加热高锰酸钾粉末的试管向上倾斜D . 制得氢气后,立即点燃7. (2分)氧气是生命活动的必需气体。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制备说法正确的是( ) A .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B . 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C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 D . 利用如图装置可比较 和CuO对 分解的影响8. (2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 加热液体B . 读取液体体积C . 稀释浓硫酸D . 点燃酒精灯9.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塞紧胶塞 B . 贮存氧气 C . 过滤 D . 吹灭酒精灯 10. (2分)某同学为了研究未知固体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中不符合题意的实验方案是:( )A . 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外观B . 放入水中试其溶解性C . 用嘴尝其味道D . 加热观察是否有变化11. (2分)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除去CO中混有 通入氧气点燃B量取 的水用100mL的量筒C验证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加稀盐酸D除去 溶液中的混有少量的 溶液加过量的铜粉,过滤A . AB . BC . CD . D12. (2分)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人体必须保证足够的铁的摄入,这里的“铁”是指( ) A . 铁元素B . 铁分子C . 铁原子D . 铁单质13. (2分)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解释A氨水、氢氧化钠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B装浓盐酸的瓶子应盖紧瓶塞分子间有间隔C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A . AB . BC . CD . D14. (2分)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 A .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B . 本草纲目 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 C .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D .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15. (2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 .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C . 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D . 长期饮用蒸馏水利于人体健康16. (2分)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B . 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C . 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D . 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17. (2分)下列有关水的组成的实验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是1:2B . 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C . 该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水分子D .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8. (2分)分类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 氧化物:冰、干冰B . 混合物:空气、盐酸C . 单质:金刚石、液氮D . 碱:烧碱、纯碱19. (2分)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 . 矿泉水 液氧B . 水银 石灰石C . 冰水混合物 医药酒精D . 干冰 高锰酸钾20. (2分)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验证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且不具备燃烧B . 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C .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D . 测量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7分)21. (6分)太阳能飞机以太阳辐射作为推进能源的飞机。太阳能飞机的动力装置由太阳能电池组、直流电动机、减速器、螺旋桨和控制装置组成。由于太阳辐射的能量密度小,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飞机上应有较大的摄取阳光的表面积,以便铺设太阳电池,因此太阳能飞机的机翼面积较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成该飞机的机体材料可以是_。(在A、B、C中选填) A . 韧性好、硬度大的锰钢B . 强度好、密度小的铝合金C . 抗腐蚀性好的不锈钢(2)太阳能飞机飞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从_能开始,最终转化为_能。 (3)硅是太阳能电池中不可缺少的材料,硅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化学反应为: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单质碳还原二氧化硅,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则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_,该反应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 22. (1分)用化学用语的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填空: (1)两个氮分子:_;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_; (3)氧化铁中铁元素显正三价:_; (4)3个铝离子_; (5)碳酸钠:_; (6)4个硅原子_; (7)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_。 23. (2分)在二氧化硫高锰酸钾白磷液化空气氯化钠水银中,用序号填空: 属于氧化物的为_属于混合物的为_属于金属单质的为_。24. (5分)实验填空 (1)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少量,如液体取_mL。 (2)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试管夹夹在距离试管口约_处。 (3)兴趣小组做如图实验探究微粒的运动,_(填“A”或“B”)烧杯中液体变红。 25. (3分) (1)实验一: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回答问题。 图一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需缓慢反复推拉两端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_。(2)若要制取并收集大量较纯净的氧气,可从图二中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填字母),写出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若要回收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的固体,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 (4)实验二: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_。 A .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B . 探究分子运动C . 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D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E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F . 根据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三、 简答题 (共2题;共8分)26. (3分)生活离不开水,我们可以从组成、结构、性质等角度认识水。 (1)组成:下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试管 a、b 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该 实验证明水是由_组成的。 (2)结构:每个水分子是由_构成的。 (3)性质:水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写出水与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7. (5分)走进微观世界: (1)下图是某化学反应微观变化过程的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 写出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属于_(填反应基本类型)。该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_(填名称),保持生成物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化学式)。某气体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气体的组成可能是_。(2)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变化的现象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下列关于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写序号):A 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B 分子变小了C 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D 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交已知“”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的m倍。则参加反应 和 的质量比为_。四、 流程题 (共1题;共5分)28. (5分)小冬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 (1)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活性炭的作用是_。 (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_来检验。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不利,可采用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7分)21-1、21-2、21-3、22-1、22-2、22-3、22-4、22-5、22-6、22-7、23-1、24-1、24-2、24-3、25-1、25-2、25-3、25-4、三、 简答题 (共2题;共8分)26-1、26-2、26-3、27-1、27-2、四、 流程题 (共1题;共5分)28-1、28-2、2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