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561455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五、铅笔有多长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估测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2、难点: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教具学具课件、软尺、学生尺、铅笔、1分的硬币等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出示铅笔)1、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支铅笔的长度,并说一说猜测的原因。2、学生说一说。活动一:认识1分米的长度以及厘米和分米的关系。1、学生利用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10厘米)2、教师讲解:10厘米我们可以给他一个新的名字:1分米,那么1分米是多少厘米呢?3、引导学生写出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式:1分米=10厘米(板书)4、师讲解上面的这个关系式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dm=10cm(板书)活动二:体验1分米的长度1、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并且指给同桌看一看。2、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条1分米的线段。3、看一看自己所画的1分米线段,然后用手比划一下,并且在尺子上进行验证。4、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分米。活动三:认识分米和米的关系1、请同学们在一条长1米的软尺上找到1分米,并指给同桌看看。2、在软尺上面找一找有多少个1分米。得出:1米=10分米。(板书)3、引导学生利用字母表示上面的关系式1m=10dm(板书)活动四:认识毫米1、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厚度2、际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不到1厘米)教师讲解:不到1厘米的长度,我们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来表示。活动五:了解毫米和厘米的关系1、观察尺子上的小格,看看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2、学生观察并进行汇报,得出:1厘米=10毫米(板书)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并和同学们一起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4、引导学生利用字母表示这个关系式:1cm=10mm(板书)活动六:体验1毫米的长度1、教师利用1分的硬币演示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抽出硬币,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就是1毫米)2、学生自己实验。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毫米。(VCD光碟的厚度,图钉的厚度等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毫米,请同学们课后量一量,看看哪些物体的长度比较接近1分米、1毫米,好吗?板书设计: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1dm=10cm 1m=10dm 1cm=10mm教后记课题1千米有多长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2、难点: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教具学具卷尺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一)复习上节课为止,我们学习了什么长度单位?(二)新授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1)走一走: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与100米有多远。(2)估一估:学生猜测一下,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多长时间(3)想一想:1000米大约有多长1000米=1千米 字母表示式1000m=1km(4)填一填: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小组交流,完成(5)练一练完成习题1、2、3题教师读题,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回答,认识了新单位:千米,千米可以用km表示。1km=1000m 1千米=1000米(四)作业随堂练习的习题板书设计:教后记课题练习六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鼓励学生独立测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并进行验证。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2、难点: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教具学具小黑板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一)复习旧课相关数学知识(二)练习1、完成习题1,习题2用手势表示或用语言表示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有多长。指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2、完成习题3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应该怎样做。3、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先估计自己测量同伴测量完成后,教师在全班进行交流,比比谁估计准(三)小结学习了本单元的知识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设计:教后记课题整理与复习(一)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2、通过教学,使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和进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3、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2、难点: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教具学具挂图、准备一份自己最满意的作业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一)整理与复习学生分小组说说自己学过知识可以由这些图提出什么问题?指名回答(二)我的成长足迹教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次数学活动,最满意的一次作业(三)练一练1、完成习题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引导学生发现这几道题都是有余数的除法。2、完成习题2学生理解题意,说说运算顺序。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批改。3、完成习题3 学生理解题意,在地图上找到“长江”、“黄河” 让学生读读这两条河的长度,说说这两个数的组成。4、完成习题4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同桌互说4路车往返路线。 说说应该怎样做5、做第5题 学生读懂题目,做练习题。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53=15(元) 3棵12元 (3棵12元的便宜) 123=4(元) 45 (所以3棵12元的便宜)6、完成习题6 学生说说图意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多请几名学生说说想法7、完成习题7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8、做练习题8 选择适当的答案 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鼓励说得比较好的学生(三)小结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哪些数学知识?读数、写数、方向和路线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四)作业随堂练习的作业 板书设计:教后记课题实 践 活 动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走进乡村”这一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以及从图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3、通过这一数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2、难点: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教具学具挂图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一)活动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图上有什么?看到了什么?分小组交流一下,说说这些地方各在小桥的什么方向?说说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线找到淘气与笑笑,说说他俩的位置,猜猜他们可能到哪去。说说他们会走什么样的路线?分小组,每个小朋友提1个数学问题请其他同学回答全班交流,指名回答问题(二)小结今天的活动,让同学们发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领学生走进果园1、 学生观察图,说说自己在果园中看到什么?2、 说说准备怎样装车?3、 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4、 请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5、 笑笑问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6、 去过果园,让我们去鸡场看一看吧。7、 在鸡场里看到什么信息?公鸡120只,母鸡1040只,产蛋记录表8、 根据你看到的信息提出一些问题9、 四人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10、鸡产21、22、23、24日一共产蛋多少只?908+1002+890+980=?(存入问题银行)11、鸡场一共有多少只鸡?120+1040=?(存入问题银行)(四)小结今天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解决问题也不错。其中有两个问题我们无法解决,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争取早日解决问题。(五)作业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859 307 278 6492、用脱式计算4659 (1411)5 =4645 =255 =1 =5 81914 63(63)=914 =639=23 =756877 64(1810)=777 =648=84 =8板书设计:教后记课题六、加与减(一)买电器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三位数加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引导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渐养成验算习惯。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渗透环保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课件、计数器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一)复习1、口算:(1)教师出示口算卡(2)学生开火车的形式进行。2、说一说 课件显题3、看计数器填数(二)探索新知1、提出情境导入,提出问题(1)环保教育(2)提出数学问题你从图中的统计表中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问题?2、探索算法,解决问题(1)列出算式(2)展示算法多样化3、练习: 课件演示,下面算式正确吗?错的请改正。1 2 5 7 6 4 3 13 2 3 + 1 0 6 + 2 1 3 4 8 8 X 8 6 2 X 8 4 4 X(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P52试一试练习题用竖式计算430+57 125+371 36+511 7527(四)小结 个位要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百位与百位对齐。(五)探索新知(二)1、 课本显出P53回收废电池图2、 探索算法,解决问题3、 你认为这节课与刚刚所学内容有什么不同?4、 三位数(进位加)应注意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学生答:哪一位相加满10就向前进“1”5、 练习(下列题正确吗?不对的请改正)5 5 6 4 2 5 3 1 6+ 3 0 7 + 2 9 + 2 1 4 8 5 3 7 1 5 5 3 0(六)巩固练习1、 完成P53试一试练习题(1) 全班练习后指名板书(2) 发现问题,及时订正2、 夺红旗125+64+111+45+66学生独立尝试做,集体订正(七)全课总结(八)作业教后记课题回收废电池(一)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三位数加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引导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渐养成验算习惯。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渗透环保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课件、计数器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一)复习1、口算:(1)教师出示口算卡(2)学生开火车的形式进行。2、说一说 课件显题3、看计数器填数(二)探索新知1、提出情境导入,提出问题(1)环保教育(2)提出数学问题你从图中的统计表中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问题?2、探索算法,解决问题(1)列出算式(2)展示算法多样化3、练习: 课件演示,下面算式正确吗?错的请改正。1 2 5 7 6 4 3 13 2 3 + 1 0 6 + 2 1 3 4 8 8 X 8 6 2 X 8 4 4 X(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P52试一试练习题用竖式计算430+57 125+371 36+511 7527(一)复习导入 口算(开火车)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通过竖式,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用调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验算结果。(二)探索新知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探索算法,解决问题列出算式:99129展示算法多样化97129 97129 97129 =1001293 =971301 =9013071 =2293 =2271 =22071 =226 =226 =2271 =226 97129 =90120(79) 9 7 1 2 9 =9012016 1 2 9 9 7 =21016 2 2 6 2 2 6 =226 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3、总结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进1课题练 习 课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发展提问、解决问题习惯。2、学生养成计算前先估算的习惯,养成认识验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课件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一)复习导入提问导入新课(二)指导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口算,把得数填在课本里学生口答,让学生说说计算思路2、指导学生做练一练先让学生认真审题,对竖式结果进行估算。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怎样检查这四位同学计算结果是否正确?3、小结: 连续进位的加法,有时需要三次连续进位,一般同学们第一次进位比较注意,第二次进位容易忽略。4、指导学生做“练一练”的第3题5、指导学生做练一练第4题 这是一道思考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理解题,再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卡片,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本题答案很多,尽可能让学生探讨出各种答案。(三)全课总结(四)作业课题小小图书馆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引导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口算卡、计数器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一)复习口算用竖式计算注意问题:(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上加10再减。(二)设境导入1、获取信息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2、提取、整理信息(三)探索新知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列出算式,小组合作,交流算法交流计算方法独立练习,让学生独立解答连环画比科技书多多少本?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5、小结: 竖式计算三位数的减法要注意什么问题(三)巩固练习(四)全课总结:怎样才能算得又快又好?(五)作业课题三位数的减法(一)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2、引导学生探索减法的验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验算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知错就改的好品质。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口算卡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一)复习口算用200、300、500这三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法。提问: 笔算三位数的减法要注意什么?(二)探索新知引导学生观察P57页的两幅图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引导学生先在小组讨论,然后进行集体订正。4、 再提出问题,交流想法:到底应找回多少钱?5、 练习(三)巩固练习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346284 831381 635319(四)全课总结提问:怎样验算减法算式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五)计算下面各题1、口算3240 7723 6130 6238 4515 200400 50050 90382、竖式计算,并验算 708146 805576指名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3、用100、200、300写两道加减法算式。(六)探索新知提出问题小组内讨论算法集体交流,展示算法多样性再提出问题,交流想法,展示算法多样性小结:做减法计算题时,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验算你认为在用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注意检查和验算(七)巩固练习完成P58试一试解决问题一种电视机原价1000元,现价798元,现在比原来便宜多少元?(你能用多种方法验算自己的计算结果?)3、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八)全课总结(九)作业课题三位数的减法(二)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2、启发学生勇于和同伴交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3、引导学生感受多种验算方法,养成自觉验算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课件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一)复习用400、200、600三个数写出两道加法,两道减法算式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二)探索新知1、提出要讨论的问题 怎样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怎样验算?2、全班集体交流,展示验算方法的多样性。(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做“练一练”第1题指导学生做“练一练”第2题指导学生做“练一练”第3题(四)全课总结 一道加法算式的计算方法有几种,举例说明。(五)作业课题练习七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算法,体验合作快乐。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09数字卡片,实物投影仪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一)导入新课: 加与减(一) 练习课(二)指导做练习1、指导完成练习七第1题学生先审题,再以开火车形式口算取“整十、整百”的数的口算,让学生说说口算过程。2、完成练习题2学生独立审题,完成(1)、(2)、(3)、(4)题怎样找到最大最小的数,怎样确定两数和最大?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3、完成练习七的第3题独立完成,自觉验算,与同伴交流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要注意什么问题?4、指导学生完成第4题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思考并解答,发现问题后再展开讨论。可画线段帮助学生理解,还要处理好“1000米”这个多余条件。5、完成习题5观察题中的条形统计图指导学生说题意提出问题并解答6、完成习题6 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小组交流7、完成习题7先让学生说说“便宜”一词的含义,让学生举例说明。引导学生连续退位的计算题应注意问题。8、指导学生做习题7、8学生独立计算,对得数进行大小排列说说自己的解答过程,启发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9、学生做习题9教师举例,帮助学生理解表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学生独立思考(1)、(2)、(3)小题10、指导学生完成课本63页数字游戏出示4、9、5三张卡片写出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并求差 954459=495(3)让学生任意选三个不同的数(一位数),写出最大数,最小数以及最大、最小数的差,再用差中三个数重组最大数和最小数,这样反复算下去,看看有什么规律。11、全课总结(四)布置作业 继续做“神奇的495”数字游戏(五)作业课题认识图形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结合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以上三种角。通过比较、测量、归纳,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线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欣赏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会用正方形、长方形设计图案。教学重难点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直角、锐角、钝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以上三种角。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组织学生展开操作活动,在运动中引导学生建立图形之间的联系。教具学具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课题认 识 角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角。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课件、纸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师:谁愿意说说你喜欢做什么游戏?生: 老鹰捉小鸡 师:同学都喜欢做游戏,那今天我们一起做个拼图游戏,好吗? 生:好。师:拿4根小棒,想想看你能把它们围成什么图案呢?生:正方形、菱形师:拿掉1根小棒,你能将它们围成什么图案呢?生:三角形师:再拿掉1根小棒,你还能将它们围成图案吗?生:不能师:让学生将小棒两头接住,拼成怎样的图形。(出示课件)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角。(板书:角)二、新授:1、做角: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拼成了角,那现在你想不想亲自动手制作一个角?生:想。师:请同学们摸一摸、看一看,观察一下,这个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师: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出示课件)2、画角师:同学们的小手可真灵巧,那你们想不想用你那灵巧的小手把角画下来呢?现在就请你在本子上画出你心目中的角。注意在画的时候要用上你的小尺子。生:动手画。(找生板书)师:同学们画的可真漂亮,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画出这个角的?学生演示:首先画出顶点,然后从这个点向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直线组成了一个角。师:你真了不起,不仅画的好而且说的也好。师:看到同学们画得这么棒,老师也想画了一个角,你们想不想看看我是怎么画的?(出示课件:画角)3、分辨角: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知道了角的组成部分,根据你刚才所学的知识分辨一下屏幕中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4、角的大小师:现在你们看看屏幕上这三个角一样吗?师:你们为什么说它们不一样呢?师:对,角也是有大小的。师:你能比较一下这两个角的大小吗?(出示课件)师:现在我们就拿出活动角和三角板来玩玩,然后观察一下,你能说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吗?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口的大小有关。三、巩固练习:师:看到同学们学习的劲头这么足,小淘气想和大家一起到游乐园去玩玩。(出示课件)咿,这是怎么回事,大门怎么是关着的呢?原来只要数出这几个字母中一共有几个角,大门就会自动打开。同学们你们能数出来吗?生:能师:同学们真聪明,同学们这么热心肠,小淘气还有个问题想请教,走,我们一起看看去。(出示课件)师:你们真棒,帮助小淘气解决了这么多难题,为了表示谢意,他想和你们一起做个小游戏,你们高兴吗?生:高兴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人体上有许多许多的小秘密,请你试着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表示角,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两个人合作,我们比一比看看谁找到的角最多。四、小结: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角,只要你细心的去观察一定会有所收获的。课后,老师要交给你们一个小任务,请你回去后仔细地观察一下,把你听说过的见过的所有的角都记录下来。题目就叫做:我所知道的角。教后记课题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通过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练一练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以上角。学会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培养动手、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每人一张纸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一)揭示课题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过哪些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角的知识。(二)揭示新知课件演示以下三个实物,让学生指出图中的角。比一比(1)直观认识三种角。 这是直角 这个角比直角小,是锐角 比直角大是钝角(2)动手折出三种角(3)说一说:结合实际说一说课室有什么角。(三)巩固练习1、做P67练一练的练习题。(1)完成习题1 让学生打开书本,认真观察,独立辨认,学生把角的名称写出来。(2)全班交流答案2、指导学生完成习题2的练习 练习时,让学生先观察,能直接判断的可直接判断。不容易看出的,可引导学生用手中折的直角或三角尺当工具进行辨认。3、扩大学生阅读知识面 让学生自己先阅读“你知道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阅读的感想。 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很多地方找到角,许多角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大家学到什么内容?还有什么问题?(五)作业一个直角有( )个顶点,( )条边。一块三角尺有( )个角,其中有( )个( )角,有( )个( )角。把直角、锐角、钝角从小到大排列 ( )( )( )思考题:两根小棒可以摆成几个直角?试一试教后记课题练习课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熟记角的各部分名称,能辨认出直角、锐角、钝角。培养乐于交流,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放大镜和一块手表。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角的练习课。(二)指导练习1、完成练习题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2、完成习题2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怎样判断。3、完成习题3:学生独立完成,投影仪出示答案4、指导学生完成习题4:收集学生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口述方法。5、指导完成习题5观察3:00与9:00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角是否一样大。分组拨一拨,找出哪两个时刻时针、分针所成的角是一样大,并把角的名称写下来。发现什么规律,两个时刻相加正好是126、完成习题6、7(三)全课总结课题长 方 形 与 正 方 形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引导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使学生学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3、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三角板,直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教学课件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郎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谁2、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揭题:长方形和正方形(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二、探究1、初步感知,提出疑问你以前见过他们吗?那你能找到藏在我们教室里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吗?(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如果你认为他找对了,就鼓掌表示同意)刚才同学们找到了藏在我们教室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你怎么就能一眼认出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呢?(可提示:他们分别有几条边和几个角呢?那么是不是所有四条边四个角组成的图形都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呢?)(3)我们班的同学真会观察,那么你们观察到的结果是否正确呢?2、验证,探究(1)现在我们每个人手上就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同桌合作想办法来验证刚才你的发现?比一比哪些同学验证的方法多,而且有方便(2)学生独立操作,验证发现,教师作一定的指导 汇报:学生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征(教师整理板书)A、边的特征,你的方法量一量: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到“对边”相等。认识“长”,“宽”,“边”的概念折一折:是怎么折的(不作重点要求,教师做适当的提示)?B、角的特征,你的方法(你是怎么用三角板摆的?)C、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的特征,大家的表现都不错,那谁的表现最好呢?(送出第一分“礼物”)3、画一画我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1)独立画一画(2)汇报交流 三、观察、体验通过刚才的验证和画长方形与正方形,发现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他们是有区别的,其实长方形和正方形不光有区别,他们还有联系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看看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1、请你猜一猜(推一推、拉一拉)教师演示 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3、数一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的个数你是怎样数的 你发现了什么四、小结你觉得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教后记课题平行四边形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长方形框架、七巧板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一)复习导入(二)探索新知1、做一做(1)教师演示:出示长方形框架这是什么图形,然后拉动,变成新形状。提示学生认真观察。(2)学生动手操作,做一做。(3)认识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实物(观察新图形)认识平行四边形平面图2、想一想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对边相等,四个角不是直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直角。3、说一说 说一说平时见到的平行四边形4、画一画5、拼一拼(用七巧板)(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用什么方法认识平行四边形。(四)作业 在现实中寻找平行四边形课题欣赏与设计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2、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3、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教具学具课件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形等)你知道怎么辨别这些图形吗?指名回答出图形的特征。二、新课(一)欣赏图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案,请同学们欣赏欣赏。1、教师出示第一幅图,学生欣赏一分钟。问:这幅图像什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这些图形是怎样组合的?有什么规律?这幅图案可以用在什么地方?2、接着出示第二幅图,学生欣赏一分钟。问:这幅图像什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这些图形是怎样组合的?有什么规律?这幅图案可以用在什么地方?3、接着出示第三、四、五幅图,学生分别予以欣赏并分析。4、教师小节。这些图案都是由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所组成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配上丰富的色彩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由此看出,图形也是很美的。(二)、设计图案1、刚才我们欣赏了几幅美丽的图案,那你们想自己来设计吗?下面我们就来自己设计。在设计之前先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图形,什么颜色,怎样来组合,可以仿照着老师的图案来设计,有自己独特设计方法的当然更好。想好之后再动手来画。我们要看看谁设计出来的图案最美丽、和谐,最独特,与众不同。2、学生自己设计图案。3、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予以评价。三、小节、评价。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设计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下课之后我们可以互相欣赏一下。教后记课题加与减(二)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加法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加和减法中的连续退位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能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引导学生先在大致范围估算。训练运算技能时,注意习量不要太大,速度上也不要提过高要求。教具学具课件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 第1415周课题连加(一)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探索连加的方法,并正确计算,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 口算卡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 (一)复习口算计算(二)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P74表格,引导学生观察(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你能从表格中获取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2)列出算式,引导估算。2、尝试计算解决问题。3、集体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4、独立练习(完成“试一试”练习题)(三)巩固练习125483207 36257175全班齐练,二人板演,发现问题即时解决。(四)全课总结(五)作业: 选用随堂练习作业课题连加(二)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巩固连及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提高正确率和速度。引导学生运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引导学生运用连加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完成连加练习(二)指导练习1、完成P75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2、指导学生完成P75练习题2第1小题可能用下面两种估算方法,尽管得数有所差别,但都应视为正确做法。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计出结果说明。先估算再口答。3、完成练习题34、完成练习题45、完成练习题5(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在计算过程中明白估算的重要性(四)作业:课本P76中的小调查(以小组为单位)课题连减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引导学生运用连减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口算卡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 (一)复习导入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开火车计算2、计算 802517 75(1713)(二)探索新知1、情境导入出示P77页运白菜图理解题意,提出问题 图上画的是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3、集体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850256288 850(256288) = 594288 = 850544 = 306(棵) =306(棵)引导小结: 以上几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计算时要注意进位问题和退位问题 板书:连减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P77页“试一试”全班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巩固练习1、完成P78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要求计算正确全班交流2、完成第2小题的练习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集体交流。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解决问题。3、完成第3题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进行全班交流4、完成练习题4的练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第1小题,周三、周四里程表上时间相同是因为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引导学生认识求小军的爸爸哪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时,要计算出相邻两天的里程差。交流时,引导学生认识两种解答方法。用题2求出的每天里程数相加周日与周一的表中数相减(四)全课总结(五)作业: 选用随堂练习的作业 756368132 840(60580) 788(138262) 1000365185教后记课题加减混合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口算卡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 (一)复习口算计算(二)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解决实际问题(1)小刚每月生活费9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学生独立估算:8006001000=4000(元)大约节余400元实际算算,全班交流:786632980=438(元)3、解决实际问题(2)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960元的洗衣机,要攒几个月?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960438=522 522438=84 三个月438438=876 960876=84 三个月4、小结5、练习(四)全课总结加减混合运算(不带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怎样?(五)作业课题练习课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巩固整十整百的加减口算,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口算卡预习要求教 学 过 程个性修改 (一)导入课题(二)指导练习1、完成练习九的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2、完成练习题2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引导学生讨论第3小题利用三位谁减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四位数相减时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3、完成练习题3让学生独立完成,鼓励算法多样化发现问题及时纠正4、完成练习题4(1)引导学生理解电表读数的意思。说明:用现在的数上月的数=这个月用电数(2)让学生独立解决3个小问题。(3)集体交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5、完成练习题5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由于答案不是唯一的,所以学生可以展开讨论,交流不同答案。6、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7、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全班交流计算方法:A、2米=200厘米 20050=150(厘米) 20075=125(厘米) 150125=25(厘米)B、第一河可以不经过计算,直接答出第一条比第二条长 因为两条彩带同样长,用去的多,剩的就少用去的少,剩的就多。 第一条比第二条少用25厘米,所以剩下的就比第二条长25厘米。8、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选择适当数据。独立解答,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多提一些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三)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四)作业: 收集你家每月电表读数,算算上月用电数,并估计本月的用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