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3教学案学生.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55550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五3教学案学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必修五3教学案学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必修五3教学案学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复习教学案七中郑春莲复习目标:1、识记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2、结合语境推断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翻译重要句子并掌握其技巧。第一课时 稳扎稳打抓基础报任安书一、指出并解释古今异义1 1、所谓强颜耳 2、下流多谤议 3、所自树立使然也 4、念父母顾妻子 5、意气勤勤恳恳 6、南面称孤 7、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8、恨私心有所不尽 9、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10、仆以口语遭此祸 二、指出并解释词类活用 1、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2、流俗之所轻也 3、衣赭衣 4、乃赋离骚 5、所谓强颜,曷足贵乎 6、太上不辱先 7、审矣,何足怪乎 8、倡优畜之中 9、声闻邻国三、特殊句式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2、李斯,相也 3、古人所以重施弄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4、与蝼蚁何以异 5、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6、韩非囚秦 7、声闻邻国 8、灌夫受辱于居室 9、至激于义理者 10、重为乡党所笑11、韩非囚秦 12、文王拘而演周易 四、指出并解释通假字1、及以至是 2、其次剔毛发 3、被箠楚受辱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5、见狱吏则枪地 6、幽于圜墙之中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9、则仆偿削辱之责 10、及罪至罔加 11、曷足贵乎 12、其次诎体受辱 13、关木索五、一词多义 以1、及以至是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4、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7、奚以知其然也7且1、且勇者不必死节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3、且西伯,伯也 4、且适南冥也 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于 1、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3、幽于圜墙之中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5、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6、无益于俗 7、室西连于中闺 第二、三课时 一心一意练阅读一、课内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1对下列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赋:铺述,这里指创作。C.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责:责任。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诚:确实,实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C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D近自托于无能之辞亦欲以究天人之际3选出加点字古今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仆窃不逊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ABCD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司马迁“愤而著书”的思想的一组是(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ABCD5下列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B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C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D从上述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沉郁悲痛的感情,进而想见他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掬同情之泪。(二)阅读渔夫,完成下列各题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6、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憔悴( ) 餔糟 ( ) 歠醨( )汶汶( )三闾( ) 鼓枻( ) 莞尔( ) 濯缨( )7、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 枯稿:枯瘦B新沐者必振衣 新沐:刚洗完澡C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进移动D宁赴常流而葬于江鱼腹中耳 常流:经常流动8、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颜色憔悴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B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C圣人不凝滞于物 凝滞:拘泥,执著。今指知道变通。D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9、下列对“而”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父莞尔而笑 (连词,表修饰) 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连词,表因果)C何不其泥而扬其波 (连词,表承接) D涵淡彭湃而为此也 (连词,表因果,因而)10、翻译下列句子。(1)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2)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3)何故沉思高举,自令放为? 。(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二、 真题在线强化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湛冗官二十余年。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咸淳末,除知安吉州。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囷以应之。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大兵至,军其东西门。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阁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节选自宋史赵良淳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未尝干人荐举 干:请求B初以荫为泰宁主簿 荫:功绩C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 尚:盛行D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 身:自己。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组是(3分)民岂乐为盗哉 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 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 人皆倒囷以应之A B C D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良淳具有良好的素养和才干,他身为丞相赵汝愚的曾孙,自小师从同乡饶鲁,养成立身处事的操守,出仕后,他在所到之处都以干练而有治理才能著称。B赵良淳主管分宁县时多方改变当地不良习俗。他一方面礼尊敦厚孝顺的人,力求为百姓树立榜样;一方面对极为桀骜不驯者绳之以法,习俗因此稍有变化。C赵良淳主管安吉州时善于解决聚众哄抢事件,当时正值粮荒,抢劫之事频繁发生,他不同意以武力镇压,命令僚属晓以大义,以致有人交还了抢掠去的财物。D赵良淳面临危难时能够舍生取义。在安吉防守战中,吴国定打开南门让敌兵涌入,良淳见大势已去,让兵士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却不愿逃命,自杀而死。1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 (2)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行吟阁遐想黄秋耘前几天,翻出一张旧照片,是我自己拍的武昌东湖旁边的行吟阁。这张已经开始有点褪色的照片,引起了我一段深沉的回忆。五年前的初春,我因事去广州,路过武汉。在一个大雪后的晴天,我前去东湖,在行吟阁和屈原纪念馆一带盘桓了大半天。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屈原,我有一种“旷百世而相感”的特别感情。从少年时代起,我就爱读离骚,每读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时候,总是“唏嘘而不可禁”。不过,我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离骚的真谛,还是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说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闻一多先生主讲的楚辞是我最喜欢的功课之一。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他偏偏把课程排到晚间。我还记得,每当华灯初上,或者皓月当头,他总是带着微醺的感情,步入教室,口里高吟着:“士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可为真名士!”接着,他就边朗诵,边讲解,边发挥。时而悲歌慷慨,热泪纵横;时而酣畅淋漓,击节赞赏。与其说闻先生是以渊博学识、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感动着我们。1935至1936年间,敌人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那时候,几千里锦绣河山,几十座繁荣城市,都已经遭受践踏。旧时在那些暂时还没有沦陷的国土上,南瞻北望,又何处不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艰难的岁月跟屈原的时代是多么相像啊!因此,闻先生的孤愤高吟、长歌当哭,就更容易引发我们的共鸣同感了。有时候,我甚至感觉到:在闻先生的灵魂里就活着一个屈原,他好像就是屈原的化身。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东湖两岸,积雪茫茫,素裹红装,江山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音都听得到。我参观过屈原纪念馆之后,又在矗立湖滨的屈原像前凭吊一番。我仿佛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脉偾张,作狮子吼:“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想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后来这两个形象就合而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为闻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我无意以古人喻后人,以后人比古人,但一接触到与屈原有关的事物,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闻一多先生的风貌。的确,他们虽然相隔两千多年,但无论是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还是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颇有些相似的。因此,漫游之余,我又忽生遐想:闻先生是湖北人,且曾几度寓居武昌,假如在行吟阁上,屈原馆中,另辟一室,陈列先生的衣冠遗物、著作手稿以及金石创作,使这古今两位伟大的受国诗人相得益彰,也许不见得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吧。作为一个景仰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我是殷切地期望着的。15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6分)答: 16结合原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1)作者对屈原“旷百世而相感”,“相感”的是什么?答: (2)引发作者对屈原“相感”的因素有哪些?答: 17屈原与闻一多的形象在作者心目中“合而为一”,原因是什么?(4分)答: 18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6分)答: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出佳作积累课内写作素材:司马迁报任安书1、写作素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角度点拨:价值取向决定生死的价值2、写作素材:A、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 (司马迁)B、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角度点拨:人才多磨难,英雄苦人多;屈辱自古有之;“隐忍”还要有所“行”3、写作素材: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司马迁)角度点拨:忍常人之不能忍者,方能为常人之不能为;给自己一个活下的理由;人生要有理想和目标屈原渔父4、写作素材: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角度点拨:直面现实、百折不回者的人才可称“精神贵族”;不辱没平生志向、气节是生存选择的原则;理想的王国不容玷污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5、写作素材:A、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当时北京各界为反对日本政府侵犯中国主权,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刘和珍等热血青年倒在了执政府的枪口下。B、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角度点拨:爱国不分性别;面对危难敢于挺身而出的人,才是民族的脊梁;民族大义高于一切;戕害爱国者是自掘坟墓的行为6、写作素材: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角度点拨:觉醒才能斗争;斗争才能换来和平;“忍”具有一定的劣根性7、写作素材: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鲁迅)角度点拨:成功需要付出代价英培根论厄运8、写作素材:A、斯多葛派哲学的名言:“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以下为培根的言论)B、塞尼卡曾说:“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 C、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D、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决非没有希望。E、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周国平直面苦难9、写作素材:A、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我们最本质的悲剧,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在无可告慰的绝望中,我们咬牙挺住。我们挺立在那里,没有观众,没有证人,也没有期待,没有援军。我们不倒下,仅仅是因为我们不肯让自己倒下。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周国平)B、人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周国平)角度点拨:尊严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惟有坚持才可走出苦难的荒原10、写作素材:A、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B、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角度点拨:苦难是最真实的感受,没有美化和粉饰的必要;苦难净化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