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东城高三历史期试卷.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52771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东城高三历史期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2015东城高三历史期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2015东城高三历史期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高三历史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卷(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春秋时期,促使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向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C.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D.奖励耕织政策的实行2下面是对我国古代重大水利工程的赞誉之词,按工程修建的先后排序是 “溢洪流,调分量。湘漓接,通汉壮” “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因命曰郑国渠”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ABCD3986年,宋太宗派兵伐辽,“独与枢密院计议,一日至六召,中书不预闻”。该材料能够说明的是,当时A枢密院掌管军政 B宰相基本不参与政事C枢密院拥有统兵权 D北宋为征辽始设枢密院4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儒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 B儒学在政治上确立统治地位C儒家思想吸收各派学说形成新体系 D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5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交子 瓦肆说书图 货郎图 清明上河图商品经济发展 文学艺术的世俗化 市民生活丰富 市坊制度的完善ABCD6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植棉、纺纱、织布或栽桑、养蚕、缫丝这种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的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向。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A农业生产的衰落 B自然经济的瓦解C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7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下列言论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各从所好,各骋所长” D“人伦者,天理也”8中英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清朝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B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9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挽救民族危机需要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D“伸民权”“设议院”10近代有人在谈到某一企业时说“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注: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该企业是A福州船政局B轮船招商局 C江南制造总局D开平煤矿111911年10月13日申报载:“余昨日方评革命党之泄事失机,而昨晚得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该报道中的应是A南京B广州C武昌D南昌12中国近代“民主诉求的重心,已从国体、政体等具体政治建制层面,转向民主政治内在精神的探讨。”这种转向始于A“开眼看世界”的思潮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3“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此段文字引自一份宣言,其发表的时代是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B国共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4下列是中国共产党两个时期的根据地分布示意图,这两个时期相比较,中国革命发生的变化有革命中心的迁移 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变化斗争手段的改变 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AB CD 15右图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役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A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B赢得了太原会战的胜利C是中国战场由守转攻的转折点 D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一次大规模战役16毛泽东说:“有些同志问,为什么要让出八个解放区?我们的方针是保护人民的利益。在不损害人民的基本原则下,容许作一些让步,用这些让步去换取全国人民需要的和平民主。”这段话的背景是A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B1937年,共产党合法地位得到承认C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 D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17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引用了礼记中庸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要是因为该原则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C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18右图反映出的我国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特点有大力建设交通设施将东北建成重工业基地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ABCD191961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修订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社员被允许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这一决定的目的在于A实行生产责任制 B发展乡镇企业C恢复国民经济 D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20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个立法高峰。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出台。仅1993、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外贸易法、广告法等。上述法律A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B推动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C回应了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后面临的挑战D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21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其共同的作用是A强化了君主的权力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22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是A平民争取权利的斗争B罗马帝国的分裂C法律混杂使用不便D境内被征服民族的反抗23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的手段。”这反映出15世纪的欧洲A东西方贸易开通B商品经济发展C宗教改革开始D出现了商业革命24在宗教改革中,改革家们用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会权威。下列表述体现这种宗教观的是A“基督徒靠行事修为成为义人” B“认识你自己”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25卢梭说:“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卢梭所表达的是A天赋人权思想B 人民主权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人非工具思想26亚当斯密说:“没有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他论证的是A市场和工业革命的关系 B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C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关系 D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271957年9月,为执行最高法院判决要求南方一些州的学校取消种族隔离政策,美国联邦政府出兵阿肯色州,护送黑人学生上学。该事件说明 联邦政府可以取消地方的自治权 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联邦政府可以任意干涉各州事务 联邦政府地位高于各州ABCD28拿破仑在意大利统治了14年之久,在各地强迫施行拿破仑法典,使旧式的错综复杂的法律体系简化,所有的公民不分贫富贵贱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能够表明的是拿破仑战争A稳定了法国的社会秩序 B客观上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C得到欧洲各民族的拥护 D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覆亡29与表中反映的现象相关的是1800188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情况表(单位:10亿美元)年份1800184018601880金额14247214 7蒸汽机广泛用于交通运输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行工业国以武力迫使落后国家通商国际贸易中心转移ABCD30下列对俄国1861年改革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A实现了政治民主化B引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C平息了农民暴动D 促进了俄国近代化31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1870年至190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把这种发展速度的加快叫做“革命”是适当的。促成德国这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A新教的胜利B欧洲霸权的确立C国家的统一D垄断组织的形成32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是历史研究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受封诸侯享有很大的独立性,说明西周国家政权由严密趋向松散B反对禁欲苦行,抨击教会腐败,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思想家对宗教的怀疑C建国初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代会制度的确立,说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逐渐形成D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33.孔子与柏拉图虽然生活在地球的两端,但都处于社会秩序混乱的时代,并都试图解决现实的政治问题。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孔子倡导统治者为政以德,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他主张“诵诗三百,授之以政”“学而优则仕”。柏拉图认为善的国家必有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大道德存在,他设想国家由生产者、卫国者和护国者组成,三个等级各守其位,恪尽职守。国王由哲学王担任,依靠他的统治教化,培养出优秀的公民,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依据材料比较二人政治设想中的相同点。(6分)34.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在上海等沿海口岸出现了少量的国人自办报纸,但欧美报刊在民众心目中拥有很大的权威,中国报刊“多侈陈海外奇谈,以博阅者莞尔(指微笑)”,不能引起读者兴趣,第一代报人大都由传统士人转变而来,思想陈腐。1895年后,从上海到太原、重庆等地,国人自办报刊70多种,其中维新派创办的就有48种。出现了政论、娱乐、商业等多种报刊, 社会效应也非同凡响。如时务报被誉为“举国趋之,如饮狂泉”。从1911年底,报界进入了黄金时代,孙中山下令减免邮费、电报费,大大降低了报业成本。全国各地报纸增至500多家,鼓吹发展实业的经济报刊、发展教育的教育报刊、要求妇女参政的妇女报刊和政党报刊大量出版。这一时期的报人被誉为“不冠之皇帝,不开庭之最高法官”。摘编自赵建国分解与重构清季民初的报界团体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近代中国报业的发展历程。(12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35.(14分)近代历史中,民主成为政治文明的主要特征。(1)近代民主政治中,代议制是民主的基本框架,法治、分权和竞争机制是民主的重要保障,请论述1719世纪中期英国是如何建立并完善民主制度的。(10分)1868年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提出“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1871年明治政府建立了由官方指派议员组成的立法议事机构,到70年代中后期,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日本出现了要求开国会、制宪法的自由民权运动,吸引了社会各个阶层参加,各地建立了200多个民权团体,由集体或个人起草的日本宪法草案多达数十种。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下,1881年政府颁布了在1890年开设民选议院以及制定宪法的诏书,并派伊藤博文前往欧洲考察。1889年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民主化进程的特点。(4分)36.(20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商业团体。荷兰东印度公司大事年表1602年,荷兰14家公司合并为一家联合公司东印度公司。议会授权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之间具有贸易垄断权。1611年,一些股东在阿姆斯特丹交易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形成了世界第一个股票市场。1621年,因班达岛居民将豆蔻(一种香料)卖给了非荷兰籍商人,东印度公司将岛上居民杀戮殆尽。1624年,入侵台湾,并开始垄断马尼拉与中国间的贸易。公司转运贸易包括荷兰的金属、巴达维亚的香料、中国的丝织品。1669年,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公司为股东带来了高达40%的投资收益率。1670年,公司开始将亚洲的棉布卖到美洲,换取当地的贵金属。1690年,公司在亚洲的财务开始转盈为亏,这一情况从此再也没有改变过。1799年,公司解散。(1)依据材料归纳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近代历史所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公司衰亡的外部原因。(6分)由于长期的农耕习惯和封建统治,中国人普遍重土轻迁,一村一乡一县的人,相互间世代为邻,姻亲互联。一地域的人生活习惯类似,使用同一方言,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文化圈子明清商人(外出经商时)就借助血缘和地缘关系结成团伙采取统一行动,排挤(当地不同籍贯的)同行,牟取垄断地位。会馆与客家商帮(2)结合所学分析商帮形成的原因。(4分) 在华外商商会于19世纪中叶产生,但国人对这种组织模式的认识,却是在1895年后才逐渐形成的。1897年张謇作商会议,提出设商会“仿德国、日本章程,由各省总会会同督、抚补商力初办之不足”。康有为在1898年条陈商务折指出:“英之得美洲、澳洲,荷兰之得南洋,皆以商会之故”,成立商会“富国可望成效”。1904年清廷颁布了禀定商会简明章程作为各地成立商会的法律依据,规定商会“保商利,有联络无倾轧成为重商之脉络”。上海商务总会首先成立,规定“凡在上海经商者”,包括总部在外地但“有分支驻沪者,得入本会”。1907年在上海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商会商法讨论会,全国85个商会派代表参加。商定“成一中国商法,庶足以资保护”。后来完成了公司法和商法总则的草案,为清朝采纳。摘编自中国商会制度的创立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商会及各界创办实业学校的数量变化(单位:所)国际商会会标,国际商会负责协调各国商业活动,1931年中国商会成为其会员1919年5月,北京总商会号召全国商会一致行动,急救学生。上图为上海商人游行,旗帜上写“闸北米业,求放学生”(3)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商会成立的背景,并依据材料归纳商会在近代历史中起到的作用。(6分)(4)依据相关材料,从组成和目的两个方面比较明清商帮与近代中国商会的不同。(4分)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答案高三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卷(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CDABACBADBCDABDC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DCCDCABCBADBCDCC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部分共4道题,33题6分,34题12分,35题14分,36题20分,共52分。33.重视道德和教育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倡导人治和等级秩序。(6分)34. 示例:19世纪70年代,沿海地区出现少量国人自办报纸,由于办报者思想陈旧,报刊内容多是猎奇,没有得到国人关注。甲午战争后,维新派积极利用报纸宣传维新思想,加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办报数量增多,内容扩展到政治、经济领域,范围发展到内地,社会反响突出。辛亥革命后,由于封建专制被推翻,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对报业的扶植,使办报的数量进一步增多,内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范围遍及全国,报刊在国民中有了很高的影响力。中国报业的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与救国图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紧密相关,也体现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评分标准: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三项都表达充分:12-11分* 二项表达充分:10-9分* 一项表达充分:8-7分* 三项都有但都未充分表达:6-5分* 仅有信息的罗列:4-3分* 史实信息罗列不充分:2-0分35.(1)1689年,英国制定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确立议会掌握立法权,王权受到了议会限制,英国由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人治开始转向法治。18世纪,责任内阁制确立,内阁掌握行政权,国王“统而不治”,并且逐渐形成了两党竞争,轮流组阁执政的局面。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修改了对选举权的财产限制,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多的席位。(10分)(2)群众运动和政府改革共同推动着民主化进程,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和体制的影响,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4分)36. (1)影响:加速了荷兰对东方的殖民扩张,给荷兰经济发展带来了丰富的资本,为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创造了条件;给被侵略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有利于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促进了近代金融业的发展。(4分)原因:英国在殖民争夺中,打败荷兰等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2分)(2)商品经济繁荣发展;长期的小农经济,形成了注重同族同乡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商人结成经商团体。(4分)(3)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资产阶级希望能有商会推动其产业发展和实业救国理想的实现;清政府鼓励发展实业并为商会提供法律保障;西方商会的示范作用。(3分)作用:推动了商法的制定,有利于保障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办实业学堂,培养了经济人才。 推动了爱国运动。 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沟通。(3分)(4)前者以血缘和同乡为纽带自发形成,后者是同一地区经商的商人在政府支持下依法组建,不限籍贯; 前者目的是垄断某地商业,后者是为了加强本地商人之间的联系。(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