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52262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解说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高瞻远瞩、面向未来的宽广胸襟,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牢记历史教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我们的民族才能绵延不息。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课文,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还要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二、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组生字新词。2、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3、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四、单元课时划分: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第七单元导读课教学目标1、找出本单元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2、自主朗读本单元的主体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3、通过朗读和单元导读,初步了解认识本单元的主题。4、交流本单元课文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教学课时:1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找生字、认生字要求学生把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生字找出来。先找出生字,然后借助拼音认读生词。自主认读,同桌互读。 二、标自然段要求学生用序号标出每篇课文的自然段。用序号标自然段。三、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尽量做到流利、准确,同时想一想课文的大概意思。朗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四、读书交流这个单元有哪些课文?这个单元中你喜欢哪一篇课文?为什么喜欢?学生交流自己的初读感受。说课题谈感受五、提炼主题让学生读导读,引导学生试着提炼本单元的主题学生根据导读提示和自主阅读感受,提炼本单元主题六、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学会搜集、整理、运用资料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课题五(上)第七单元 21.圆明园的毁灭学案编写者教学用课时2学案使用者 第 周星期 用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举世闻名”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教学准备与手段媒体资源集体备课共性意见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21、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三、朗读课文,简介圆明园四、作业布置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1.我们当中的哪些同学去过圆明园遗址?请你这位导游来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圆明园?2.你说的对,现在的圆明园就是一片废墟。它以前就是废墟吗?那以前又是什么模样?它是如何变成现在这样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解开我们的疑团。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被毁灭。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1)记清字形。“置”是上下结构,下面的“直”部分是三横。“统”是左右结构,右边部分不要忘了小不点。“略”是左右结构,左边“田”,右边“口”,勿颠倒。注意区别形近字“损”和“捐”;“销”和“锁”;“征”和“证”。(2)理解词语的意思。西洋:泛指欧、美各国。先秦:即秦统一中国之前,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距离清朝2000多年。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不可估量是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众星拱月:拱,环绕。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三、朗读课文,简介圆明园教师可以指名学生介绍圆明园,适当时候引出话题和适当补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圆明园简介,让学生更加了解圆明园。)四、作业布置1.认真朗读课文。2.抄写文中生字词。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自己默读课文,思考记清字形理解词语的意思 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认真朗读课文。 抄写文中生字词。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朗读课文,导入新课二、自学“辉煌”(第2-4自然段)三、学习“毁灭”(第5自然段)四、总结课文,适度拓展一、朗读课文,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在朗读中复习上堂课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上节课我们总结:课文主要写了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联系课题,你发现什么问题?(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2.指名回答。3.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质疑: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二、自学“辉煌”(第2-4自然段)1.小组学习:请你从2-4自然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话,认真阅读,提出问题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交流。2.小组推荐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重点点拨:(1)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结构布局;(2)指导学生明白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3)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小结:圆明园的建筑曾经是如此的辉煌,可后来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那些珍贵文物后来怎么样了?让我们在下面的学习中找寻答案。三、学习“毁灭”(第5自然段)1.教师可播放圆明园的毁灭的音频资料,通过上面的画面再现当时的历史画面。2.谈谈自己的感受。3.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满腔愤怒呢?自由朗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哪些句子突出表达了你的愤怒?4.指名读。四、总结课文,适度拓展1.直到今天,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站立在空旷的田野上。它不会说话,却向世人昭示着中国屈辱的历史。2.当你站在圆明园的面前,你最想说些什么?3.有人曾经提议重建圆明园,你觉得有没有必要?为什么?指名回答。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小组学习小组推荐汇报学习情况 谈谈自己的感受指名读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课题22.狼牙山五壮士学案编写者教学用课时2学案使用者 第 周星期 用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3.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意思。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与手段 1.课前搜集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2.多媒体课件集体备课共性意见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意思。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三、快速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四、练习朗读课文五、作业设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你们可以说说你们所知道的革命英雄,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2.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板书:狼牙山五壮士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3.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1)认读生字与写字。字音方面:注意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文中生字除“嗖”外,“斩、坠、仇”都是翘舌音;“葛”字读第三声不读第二声,“吼”的声母是“h”不是“k”,“崎岖”的韵母也要注意区别开,注意吐字清晰。字形方面:“葛”不要多写一竖,“昂首挺胸”的“胸”不要少写一竖。(2)词语解释。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居的地势有利。三、快速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1.教师播放教学课件,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5):引上峰顶,英勇歼敌第五部分(6-9):壮烈跳崖四、练习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哪些段落写得详,哪些段落写得简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五、作业设计文中的字里行间彰显着五壮士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及他们对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外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找得多。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学生读后交流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认读生字与写字 词语解释。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学习成语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三、总结全文四、布置作业一、复习导入,学习成语1.请同学们读读课前准备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出示问题:(1)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作“五壮士”?(2)他们有哪些英勇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3)读读最使你感动的句段,谈谈感受。2.分小组学习讨论。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1)读课文原文。(2)谈感受,大家补充。(3)富有感情朗读。4.有感情地朗读五壮士跳崖的部分,尝试背诵这些内容。5.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的知识拓展,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故事。三、总结全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五壮士的什么精神?3.总结中心。(英勇顽强,勇于牺牲)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2.抄写文中的生字新词。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学生读后交流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总结中心抄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23.难忘的一课 教学课题23.难忘的一课学案编写者教学用课时 2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感。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意外”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与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教学准备与手段 1.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2.教学课件集体备课共性意见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意外”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感。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三、朗读课文,交流讨论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设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关于台湾的课文吗?你对台湾有哪些了解?同学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掌握的资料。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也是发生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难忘的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出难忘的意境。3.因题起疑: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这些问题将随着我们的学习得到解答。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2.教师适时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1)字音:指名拼读,注意纠正。重点指导:“闽”是前鼻音,“诸”是翘舌音,“葛”念“”,不要读成第二声。(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葛”注意笔顺,与“蔼”的区别。“崇”与“祟”的区别。(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三、朗读课文,交流讨论1.教师播放教学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学生听读课文,试着说一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2.难忘的一课到底是什么内容,以至于作者终身难忘?3.这句话在课文中总共出现了几次,各在什么地方?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设计1.抄写文中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注。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出难忘的意境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学生读后交流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认读生字与写字 词义: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解释。抄写文中词语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学习成语二、品读课文,重点探究三、激情朗读,总结提高四、总结深化,布置作业一、复习问题,导入新课1.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2.三次各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划出来的内容。二、品读课文,重点探究1.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老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1)为什么“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并跟着教师朗读?吸引作者走进教室的是学习的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更是他们学习这句话时的认真态度和真挚的爱国之心。(2)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3)它们是怎样朗读的?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4)这样连用三个“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表现出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严肃与虔诚。(5)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2.我紧紧握住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1)“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怎样理解?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了。用反问句说,更加强调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2)为什么我此时有如此强烈的感情?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位教师一定要带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礼堂两面墙上新画了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有孔子、诸葛亮、郑成功还有孙中山。作者被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意震撼了。(3)“一定要领我去”“中国人自己的伟人”表达了什么?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感到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请同学们朗读这一部分课文,感受作者的“激动”。三、激情朗读,总结提高1.学习了这篇课文,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2.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四、总结深化,布置作业1.“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 1997年7月1日回到了祖国怀抱;澳门也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2.请给台湾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你此刻的心情。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学生读后交流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朗读这一部分课文,感受作者的“激动”24. 最后一分钟教学课题24. 最后一分钟学案编写者教学用课时 1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教学准备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集体备课共性意见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认识5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诗歌朗诵,讨论交流四、精读课文,梳理内容五、总结全诗,拓展延伸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特殊的日子吗? 1997年7月1日。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2.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教师指名分节朗读诗歌。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4.默读课文,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成员讨论研究。三、诗歌朗诵,讨论交流1.学生读诗后,同学间评价,教师做出一定的评价和指导。2.交流:通过朗读诗歌,了解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仍不明白。3.文中多次提到“最后一分钟”,分别在哪些地方?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精读课文,梳理内容1.读第1节诗歌,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的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用你的朗读表达这种情感。激动无比的2.读第2、3节,思考: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领土、主权的回归。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中要透出自豪、激动、喜悦的语气。3.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朗读这一部分呢?急切、盼望4.教师播放课件中的诗歌朗读,同学们随着课件一起有感情地朗诵全诗。五、总结全诗,拓展延伸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的领土更加完整了,中国人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2.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出难忘的意境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学生读后交流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认读生字与写字 词义: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解释。抄写文中词语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语文园地七 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七课时3节课型讲授设计者使用时间一、教材内容分析习作 本次习作是学写读后感。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时,可以参照下列步骤引导学生进行习作。 第一步:让学生阅读提示,了解什么是读后感及写读后感的作用。特别是要使学生明确其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可以提示学生,平时在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对写好读后感有很大帮助。 第二步:赏析范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读后感的写法。结合教材中范文,教师也可补充范文,让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在自我发现的基础上,归纳出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及要注意之处。如: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叙议结合,以“感”为主。读后感属议论文范围,但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是夹叙夹议。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对自己触动最大、体会最深的章节、句段或人物的语言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另外,恰当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和谚语等,也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一般来说,读后感的题目是“读有感”或“读后感”,当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自己的感受拟一个醒目、新颖的正标题,下面再写上副标题。如: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成功刻苦勤奋机遇读岳飞苦练成帅才有感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选略高于本班学生现有水平的优秀习作做范文,让学生由仿到创;不要以一个模式来要求学生,更不能用范文来束缚学生。 第三步:明确要求,开启思路。本次习作主要是围绕本单元课文或同专题文章写读后感,把习作与单元专题结合起来,把写读后感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当然,学生就读过的其他文章写读后感也可以。动笔之前让学生互相说说,以开启思路,活跃思维,然后按要求写出来。 第四步:引导学生自改互评,教师及时批阅反馈。讲评习作时,可以相互看一看,交流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对学生真实的、有个性的、有创造性见解的习作,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表扬。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公开演说能力,是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力,要从小培养。但小学生演讲,主要是一项口语交际的练习,因此要求不要过高,能围绕一个主要意思作一两分钟的发言,语言比较流畅,态度比较大方,感情比较真挚即可。 本次演讲的主题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可在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列一个简单的提纲,上课时先交流一下所列的提纲,相互启发,开启思路;再完善提纲并在小组里试讲,听听同学的建议;然后自荐、推荐与按一定顺序上台当众演讲相结合,让更多的学生受到锻炼;最后评议上台演讲的情况,总结交流怎样演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也可以先请两、三名口语交际能力强的同学当众演讲作示范,然后分组试讲并推举代表在全班当众演讲。 指导演讲时,可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来配合演讲,表情达意,增强演讲效果。对听众要提出应注意的事项,比如,有礼貌,听时注意力集中,听完以后要热情鼓掌。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引用的资料不符合历史事实或不准确,教师要及时纠正;教师要通过点评与小结,使学生初步明白不忘历史不等于铭记仇恨,而应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学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演讲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四、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 习作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准备1.整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资料。2一篇优秀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收集范文,或资料一、阅读提示,了解读后感交流:什么是读后感?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点拨:平时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有助于写好读后感。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二、赏析范文,学习写法归纳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自由阅读范文愤怒与妥协,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三、明确要求,开启思路明确要求,开启思路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2学生互相说。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四、自改互评,定稿誊抄自改互评,定稿誊抄1写完后阅读,修改。2学生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修改。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板书:读熟原文是基础,抓住感觉是关键;根据文意想开去,结合实际是重点;表达形式多样化,勿忘真情与实感;若想写得不一般,感受真实独特点。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一、揭示演讲活动的主题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揭示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回顾本单元课文揭示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二、读题,了解题意1独立审题,勾画要求。2交流:说什么?怎么说?交流三、指导演讲1交流课前拟定的提纲,互相启发,开启思路。2完善提纲,分组试讲。3各组推荐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评议。组内讨论四、总结评议课题回顾.拓展七课时2课型讲授设计者使用时间一、教材内容分析交流平台 本次“交流平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流搜集到的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二是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重点是交流如何整理与运用资料。在教学时,可以把交流有关“屈辱的历史”的资料整合于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收获的过程之中。比如,学生交流在哪些地方用上了搜集到的资料时,可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资料。应注意的是,所交流的资料,不要仅仅局限于“屈辱”这一方面,还应交流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资料。 学生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积累了一些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方法,也有许多感受与体会,本次“交流平台”是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个稍微系统的小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和新做法,以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搜集与处理信息。 整理资料,包括筛选资料和处理资料两个方面的工作。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资料分类方法。如,主题分类法每学期有8个专题,每个专题的相关资料归一类;项目分类法“勿忘国耻”可分为“列强欺辱类”“中华儿女抗争类”“爱国名人名言类”等。2.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不管是资料袋还是资料积累本,建好目录(包括标题与页码),查找时便可信手拈来,十分方便。3.培养学生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4.如果有条件,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在电脑上建立自己的资料文件夹和各级子目录。一般来说,较常用的搜索引擎有http:/www.baidu.com等。有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辨网络资料的真伪和优劣,因为网络资料往往宝藏与垃圾共存,权威网站的资料可信度较高;还要注意防止学生借机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聊天之中,要教育学生健康上网。 搜集资料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资料,为学习与生活服务。要热情鼓励学生在课堂交流、习作、口语交际、其他学科学习与日常生活中,恰当运用所搜集的资料。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16个成语。这些成语都是褒义词,与本组教材“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密切相关,充满激励性。这些成语,有关于发愤图强的,如,奋发图强、励精图治;有关于团结一心的,如,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有关于勇敢顽强的,如,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大义凛然。通过读、背,一方面使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本组课文所表达主题思想的感悟。教学时要让学生读准字音,采用多种读、背的形式,教师不必讲解词语的意思。对不理解的成语,可让学生自己查查成语词典。如果学生感兴趣,可以让他们说说在哪里读到过或听到过这些成语;还可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同类的其他成语。展示台 到了高年级,“展示台”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而且更加关注学生获得收获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识、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启迪。本次“展示台”紧扣单元专题,展示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本地本校的课程资源。如,请老红军、抗日老战士讲故事,参观烈士陵园;还可以结合清明节、抗战胜利纪念日、“七七事变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节日、纪念日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交流与展示。二、教学目标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交流话题1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3. 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4.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5.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讨论。话题小结学生回答学生自由说。学生自由回答组成小组。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象。8.小组讨论9.全班交流。二、交流话题2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4.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5.小组交流,要求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6.全班交流,要求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7.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本单元课文运用了很多的方法刻画人物,如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这一课我们将积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成语。积累成语二、情境积累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2.积累第一组成语(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2)教师给大家几个人名,试着用线与这些成语连连看。黑旋风李逵 文质彬彬拳王泰森 仪表堂堂()由这四个成语,你还想到了哪些人?)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3.积累第二组成语(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4.积累第三组成语(1)请学生上台表演“点头哈腰”这个成语。要求分别表演“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5.积累第四组成语(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2)大家根据下面几段话的提示填上这两组成语,每个成语只允许用一次。A.(班级人名)在学校说话总是( )B. 他对我们 ()讲话()大家听得()。C.这个罪犯真狡猾,面对警察的提问,他()(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外貌)班级自选人名 虎背熊腰班级自选人名 身强力壮小组成员根据这四个成语表演。小组推荐最好的成员上台表演,让同学们根据他的表现说成语。(神态)(语言)三、小结过渡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成语在平时运用到作文或平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人成语故事入木三分。四、学习成语故事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第二段)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5.学生小组形式练习。6.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7.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 8.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课文第几小节介绍?(第一节)9.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10.齐读最后一小节,用“入木三分”说一句话。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小组合作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解说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先是两篇精读课文:七律.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然后用一段连接语引出后两篇课文,“我们再去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对学生而言,这里有诸多困难,加上本组是本册的最后一组教材,处于总结和综合训练的地位。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度,不要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学生有所感悟即可。另外,在感受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也是本组教学的重要目标。主要目标: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二、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组生字新词。2、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3、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四、单元课时划分: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第八单元导读课教学目标1、找出本单元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2、自主朗读本单元的主体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3、通过朗读和单元导读,初步了解认识本单元的主题。4、交流本单元课文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教学课时:1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找生字、认生字要求学生把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生字找出来。先找出生字,然后借助拼音认读生词。自主认读,同桌互读。 二、标自然段要求学生用序号标出每篇课文的自然段。用序号标自然段。三、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尽量做到流利、准确,同时想一想课文的大概意思。朗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四、读书交流这个单元有哪些课文?这个单元中你喜欢哪一篇课文?为什么喜欢?学生交流自己的初读感受。说课题谈感受五、提炼主题让学生读导读,引导学生试着提炼本单元的主题学生根据导读提示和自主阅读感受,提炼本单元主题六、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学会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五(上)第八单元25. 七律 长征教学课题五(上)第八单元 25. 七律 长征学案编写者教学用课时 2 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与手段1.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集体备课共性意见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二、文体介绍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四、练习朗诵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