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51885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一、说教材:这是一篇表现在特殊环境下父子之情的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课文先写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是坚定地向儿子教室的方位走去,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寻找自己的儿子阿曼达。最后写经过38小时不停的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教学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说设计理念: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个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三、说教学目标: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2、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说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五、说教学过程:(一)回想画面,直奔主题,呈现主旨。1、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上节课的内容。(CAI)1994,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时间山崩地裂,天旋地转。不到四分钟,2500多座建筑物倒塌,25000人无家可归,人们都沉浸在无尽的恐惧和绝望中。而其中,却有一对父子创造了一段奇迹。2、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再次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去感受如高山般厚重的父子情。(二)抓住重点字句,感悟亲情。1、通过初读课文,地震中的这对父子给你留下了怎样地印象?谁能用书中的原话说一说。2、板书:了不起父与子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这对父子非常的了不起,用“-”线画出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再美美地读一读。4、组织交流:句子一: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1)你能具体说说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这位父亲“了不起”吗?36小时,两个白天一个夜晚,他都在干什么?也就是说38小时内他没有象我们常人一样干什么?38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长时间的疲劳,在这段话中,还从哪里感受到父亲的疲惫不堪?(2)这位父亲仅仅是劳累至极吗?(危险)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出示: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3)请大家看课题,这个“中”说明什么?(地地震随时可能降临,危险仍然存在。父亲会有生命危险。)想象一下:在这长达38小时的挖掘中,可能遇到哪些危险?(4)漫长的38个小时里,他的体力已经支撑到了极限。谁再来读读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这位父亲处境的危险和伤痛的巨大。生感情朗读(5)这位父亲不仅仅面临着危险的处境,承受着巨大的伤痛,还承受着无形的心理压力,为什么?联系上下文找找依据出示: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教学楼,已变成废墟时。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当他乞求别人帮助他时,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是啊,人们认为他失常了,在人们眼里,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别人的不理解,无形中也成了他心理上的压力呀。(6)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位承受着肉体和精神双重压力的父亲,在漫长的38个小时里,咬紧牙关孤军奋战。他的举动堪称壮举啊!谁再来读读这段文字?你会读得更投入。(指名读)(7)这句话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总地挖了36小时,而是不厌其详的把这些表示时间的数字一个个罗列起来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位父亲的不容易。(8)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这位年轻的父亲,承受着肉体的伤痛和精神的重担,但他决不放弃。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这样做?(9)出示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体会父亲信守承诺)句子二:“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1)、阿曼达的哪一个举动令我们感动?一个“让”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2)“让”让出的什么?句子三:“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1)阿曼达他们在漆黑的瓦砾堆下,待了多长时间?(38小时)大家想象一下,38小时漆黑的瓦砾堆下,将是怎样的情景?在这样的情况下,年竟7岁的阿曼达会告诉同学们些什么呢?谁来试着劝一劝,评价一下,你认为要怎样读?(语气要坚定)你来试试。能不能更坚定些,全班来劝一劝。(2)在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食物,没有水,只有恐惧和危险,阿曼达却坚定地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相信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他的这份镇定、勇敢让我们不得不佩服,由衷的称赞他真了不起。(3)儿子之所以在废墟里等待了38个小时,是因为什么呢?出示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体会儿子对父亲的信赖)句子四: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1、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要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师:这是一句承诺,这是一种信念,这句承诺,这种信念,成为了这对父子创造地震中生命奇迹的纽带,也是关键。师:那么,让我们记住地震中的父与子师:让我们记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2、请大家齐声朗读课文的结尾生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三)课外延伸,情感升华1、这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深深的父爱,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把爱传递,让世界充满爱。2、阅读有关父爱的文章,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六、说教学反思:这篇文章中,坚定的父亲和勇敢的儿子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可是,高年级的文章这么长,时间又有限制,如何才能做到长文短教呢?我细细分析,全息阅读,巧妙整合,决定抓住“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把这两个点拿出来,以点带面,在这两个点上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文中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首爱的颂歌。有三个描写父亲的场景感天动地:第一个是他悲痛欲绝,但重新挺立的场景;第二个是许多人劝他别挖,但他不听劝的场景;第三个是他孤军作战,伤痕累累的场景。仔细研读,不难发现第三个场景令人刻骨铭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段话具有很强的辐射力,由这一片段完全可以辐射前面父亲在绝望中重新挺立,人们再三劝阻但父亲依然坚持的场景,从中还能体味到父亲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以及父亲绝不放弃的信念。同样,“有其父必有其子”。阿曼达简简单单的一“让”,“让”得感人肺腑。这一“让”,不仅让出了小小年纪的勇敢、让出了对他人的关爱、让出了父子血浓于水的亲情,更让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信念。这一“让”精巧地将父子重逢,相互对话的情景统领起来,甚至与文章中心无痕融合。在整个教学中,我以寻找最震撼你心灵的场景为主线,抓住“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这两个文眼折射全文的语段,努力做到“一线串珠”,“瞻前顾后”,在承上启下处反复回扣读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种立体多维式的建构,于大气中隐含着深邃,在平和中张显着个性,体现了阅读的整体性,提升了阅读的品质。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