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诊疗规范.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51664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针刀诊疗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针刀诊疗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针刀诊疗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针刀操作规范用针的方式进入人体特定部位,完成切割等功能的器械,在中医筋伤辩证论治、微观解剖、立体解剖、动态解剖等知识的指导下,应用针刀来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称为针刀疗法。 一、针刀疗法基本操作1、小针刀的应用指征: 病人自觉某处有疼痛症状。 医生在病变部位可触到敏感性压痛。 触诊可摸到皮下有条索状或片状或球状硬物,结节。 用指弹拨病变处有响声。2、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 3、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 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 4、常用的剥离方式有: 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做横向或扇形的针刀尖端的摆动动作,使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针刀尖端划摆动作,使无一定规律的粘连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剥离动作视病情有无粘连而采纳,注意各种剥离动作,切不可幅度过大,以免划伤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等。 二、针刀技术的适应症 在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下,形成一套较完整的诊疗规范,包括病因病理学、病因学、手法学、诊断学、治疗学和护理学。、头颈部:颈椎病、颈椎术后综合症等。、腰背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骨性关节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臀上皮神经损伤、腰椎棘上韧带损伤等。、上肢:肩周炎、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滑囊炎等。4、下肢:膝关节骨关节病、跟痛症(跟骨骨刺、滑囊炎)等。三、针刀技术的禁忌症、患有严重内科疾病者,如中风早期,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感染性疾病。、血液病,如血友病等。、严重糖尿病。、施术部位有皮肤病或局部感染者。、怀孕患者。6、肿瘤、结核、骨髓炎等。7、精神疾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疗。四、注意事项1、在行针刀治疗前,必须诊断明确,符合针刀治疗的适应症。2、应询问有关病史,了解是否有针刀治疗的禁忌症。3、术者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要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术区应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操作应在消毒的治疗室内进行。 4、针刀应用前,要仔细检查、核对药品是否正确,特别是针刀的针柄和针体连接处是否牢固,防止折刀。使用一次性针刀应检查有效期、外包装有无破损。5、术后针眼应用无菌敷料或创可贴覆盖保护至少3-5天以上,期间勿着水和污染,以免感染。6、术后3-7天内可能病变处疼痛加重,多属正常反应,应向患者交代清楚,疼痛难忍者,可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必要时瞩患者及时复诊,发现情况应及时处理。五、晕针的预防和处理1、预防:小针刀手术时,也有象针刺治疗时的晕针现象。这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患者怕针,情绪紧张,二是由于饥饿或体弱。因此小针刀手术时,医生必须对病人做必要的思想工作,使其解除思想顾虑,消除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做到手术轻、巧、快。再一方面,病人体弱情绪不好时,不要做手术,待情绪正常不乱时再做。就可大大减少晕针的发生。万一有晕针也不要害怕,但须及时处理。晕针的表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欲吐、心跳加快、血压下降。2、处理:立即让病人躺在治疗床上。注意保暖,一般2、3分钟后,血压即回升,面色转正常,头晕减轻,心中平静,不再呕吐,15分钟左右即恢复正常。极个别经上述方法处理无效时,医生立即掐人中穴,双内关、外关穴。一般很快均可恢复。万一经上述处理无效者,立即应用中西药进行常规急救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