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赣州市中考研讨会材料.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9251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赣州市中考研讨会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年赣州市中考研讨会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年赣州市中考研讨会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赣州市中考研讨会材料历史教学 2010-03-27 22:15:26 阅读1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中国近现代史重点热点分析解读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谢芳青E-mail:xiefangqing163.com Blog: xiefangqing.blog.163.com一、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115周年,八国联军侵华110周年,现实与历史紧密相连,现实社会的许多事物、现象都可以寻找到它的历史渊源,通过现实问题来考查与之关联的历史知识,是中考的一大趋势,这一类试题现实感和时代性强,因而倍受关注。通过关注周年热点,教会学生在历史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研读课程标准,解读考试说明】第一单元考点一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考点五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考点六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教学建议】1、关注现实与历史的联系,关注周年问题2、教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价。【教学拓展】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英国海军为世界之最,拥有各类舰船400余艘;军舰较大,排水量从百余吨至千余吨;设炮较多,10-120门不等。清朝水师舰船体积小,火炮数量少,其中最大战船的吨位尚不及英军装备最差的军舰;设炮最多之战船,其火炮数量也只与英军设炮最少的军舰相当。材料二 清军主要沿驿站线路运兵,一省一次调兵仅一两千人,且因道路狭窄和当地供给能力有限,一两千军队也只能分“起”调动,每“起”200-300人。据估计,清军调兵的速度邻省需要30-40天,间隔一二省,费时50天,隔三省70天,隔四省则需90天以上。而当时英军的海军舰船从印度开来只需30-40天,从南非的开普敦驶至香港也不过60天。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材料三 中国人对其敌人一方的一些错误观念令人瞠目:林则徐相信,英国人没有茶叶和大黄就活不下去,且认为英国士兵的双腿因打了绷带而不能伸展;一位御史提出,只要击中他们的脚就能致其死命,而耆英则报称这些夷人在夜里视力极差。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材料四 “这是一个光荣的时刻,离中国最大的河流入海口二百英里,在它的古都城垣之下,在一个具有74座炮位的英国军舰上,中国第一次被迫缔结了这个条约,并由三个中国的最高贵族,在英国的国旗之下代表中国天朝签了字。”英国人利洛文史天地2010年第3期材料五 英国历史上的每次对外战争都花费巨大,唯有这次与中国的战争,所花费的钱却全部由中国人承担了。英国人柏纳德【例题分析】【例1】(见中考新评价).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 Possession 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1)材料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凭什么英国人可以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1)英国在鸦片战争中取胜;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一处遗迹留下一段痛苦的记忆】材料二如图(2)右图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的哪次惨痛的遭遇?(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后(附件十四):东面之线,系崇文门大街,图上十、十一、十二等字;北面图上系五、六、七、八、九、十等宇之线,西面图上系一、二、三、四、五等宇之线;南面图上系十二、一等字之线,此线循城墙南址随城垛而画。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即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材料中所说的地方在北京的哪条胡同?根据条款,列强在这条胡同里取得了哪些特权?(3)辛丑条约;东交民巷;建立使馆界,中国人不准在界内居住,各国可以驻兵保护。(4)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4)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破坏了中国领土及主权的完成,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意思相近即可。【例2】(2010样卷第5套)14(8分)2010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九(1)班同学围绕“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选取了以下素材,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英国经济状况表 国家时间人口生产方式经济总量占世界位次中国18203.8亿手工生产、牛耕第一英国18202100万机器生产第四材料二“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只需几只三桅战舰就能够摧毁它的整个海防”。英国人马戛尔尼材料三“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马克思(1)据材料一,说说中英两国在经济上(或生产方式上)的差异。(2分)(1)中国是生产力落后的农业国家,英国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达的工业国家。(2分)(2)有人说:“鸦片战争实质上是先进制度与落后制度的对抗”。请问: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英国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2分)(2)中国推行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2分)(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2分)(3)清政府统治腐朽、经济衰落、军备废驰等。(2分)(4)“灾难引发思考,思考引发进步”。试结合中华民族历经一系列灾难后奋发图强的某一事例说明材料三所示论断的正确性。(2分)(4)如: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等。(2分)二、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60周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关注现实的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和中国在国际地位;温家宝在两会答记者问提到中美关系是说:我曾经讲过,中美建交3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遏制好,伙伴比对手好,我们应该从这样的角度来努力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研读课程标准,解读考试说明】近代史第四单元考点五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考点六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现代史第一单元考点三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现代史考点四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教学建议】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学会采用讲授加专题讨论的探究模式,教学生把握“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史学原则。我认为,成功的历史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什么”,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如何了解“什么”,养成从“是什么”中探究“为什么”、“该怎样”的思维方式和“雄辩的真理性在于事实”的意识。【教学拓展】(一)探讨抗日胜利意义的意义:(1)抗日战争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刷了民族耻辱;例证材料一:台湾在1895年马关条约被割让;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把日本所侵占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这不仅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得到了国际间的肯定和保证,而且对恢复中国领土的完整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律依据。(2)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例证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 (选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 (3)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和牺牲。例证材料三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选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4)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例证材料四 中国与美、英、苏三大国一起于1942年1月1日领衔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军宣言,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四强”的提法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家中,表明了一百年来屡遭外来侵略的积贫积弱的中国首次跻身于世界四强之列,开始在国际舞台扮演重要的角色。【例题分析】【例3】(2010年模拟题)13.九(11)班同学围绕“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开展探究与实践活动,选取了以下素材。材料一 中国在1931年后进行的抗战为自己赢得了国际地位。(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二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交通线” 美国总统罗斯福材料三 中 国 人 民 在 八 年 抗 战 中消灭日军消灭伪军军民伤亡经济损失人民军队发展解放人口抗日根据地面积扩大130多万人118万人3500万人5620亿美元130多万人1亿多人104万平方公里材料四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伟林(William C.Kirby)曾经说:“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1945年,所有在中国的治外法权都消失了,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1)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军民的一个或两个典型战役,说明材料一所说的“中国为自己赢得了国际地位”?(2分)(1)台儿庄战役;因为它挫伤了敌人的锐气,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例举1分,说明1分)(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斯战争的关系。(1分)(2)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3)材料三主要说明了什么?(2分)(3)在抗战时期,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的人民民主力量得到发展和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分)(4)材料四中史学教授的话肯定了中国抗战胜利有何历史意义?(2分)(4)洗刷了中国一百多年来的民族耻辱,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分)(5)面对今天人类社会要解决的环保、禁毒、反恐等全球性问题,抗日战争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予我们什么启示?(2分)(5)启示:发扬国际社会的团结与合作精神;加强国际间互相支持与协作;团结就是力量等。(意思相近即可。1分)【例4】(中考新评价)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它(指美国)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毛泽东与王季范、周世钊的谈话材料二“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材料三1999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修缮完成,电影英雄儿女编剧毛烽老人激动地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像电影里王成那样的英雄战士成千上万,时间会磨灭很多东西,但我们会永远记住那些最可爱的人。烈士陵园的修缮、改造是千秋万代的大事啊!”请回答:(1)用史实说明美国“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1)1950年,美国借朝鲜内战之机,打着“联合国的旗号”侵略朝鲜,继而炮轰我东北边境城市,威胁我国安全;同时,美国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我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2)据材料一,说说我国出兵抗美援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抗击侵略、保家卫国(3)据材料二,说说援美援朝的胜利有何意义?(3)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和平的国内环境等(4)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烈士陵园的修缮、改造是千秋万代的大事”?(4)可以教育年轻一代,永远继承和发扬志愿军战士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高中新课标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四单元第16课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沈浩,2010年的两会中民生问题,温家宝说“我们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都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关注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在我们的社会中还占大多数”。【研读课程标准,解读考试说明】现代史第一单元考点四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现代史第二单元考点三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考点四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现代史第三单元考点二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教学建议】1、关注数据材料,加深历史认识材料解析能力是历史学习的核心能力,材料的种类很多,这些材料中,数据表格材料用得比较多。通过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加深对历史的认识与理解。(2009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题)下面是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1957年1960年下降()粮食(亿公斤)1950.5143526.4棉花(万担)3280212635.2油料(万担)7542340554.9生猪存栏数(万头)14590822743.6分析上表数据变化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农业生产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文化大革命”的影响2、关注知识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历史学科也有它固定的知识体系,它也是由一个个板块知识构成,多年来各省市的中考题都比较强调试题的主题立意,比较重视板块间知识的前后联系,因此,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综合比较。【例题分析】【例5】(中考新评价)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套红标题下,向全中国和全世界报道了开天辟地以来,人类农业文明史上最具爆炸性的新闻: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共和国年鉴材料二1958年7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南、湖北、福建等省部分地区办起了公共食堂,并予以提倡。11月10日社论指出,“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一个很好的口号。据10月底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农村共举办公共食堂265万个,在食堂吃饭的人口已达到7090%.此外,在收回自留地的同时,集市贸易也被取消。髙王凌大梦初觉大跃进和农民行为(1)据材料一分析,人民日报有关早稻亩产量的报道真实吗?它反映了当时经济建设中的一种什么现象?(1)不真实;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的现象。(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种什么风气?这一风气的形成有何危害?(2)“共产风”;实行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严重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3)今天,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应从上述这段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3)按经济规律办事,不可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例6】某班同学以“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的变化”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假如你也是课题组成员之一,请你完成下列分析报告:【感知变化】(1)1950年,我国在农村开展运动(2)(1953年),国家决定对农业进行_改造(3)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发动了_和_运动(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逐步实行_【分析比较】(5)1958年,农村政策的变化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后果。(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的改革对农业生产影响。【得出结论】(7)对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应遵循原则的建议。答案:(1)土地改革;(2)社会主义;(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6)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7)要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促进农业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例7】 (2010年模拟题)14. 探究与实践。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试验田,小岗村的困惑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困惑,小岗村的希望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希望所在。九(9)班同学以“聚焦小岗村,探究三农问题”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了以下素材。材料一 右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包干到户合同书,正是这份按有红手印的合同书让小岗村名扬天下。它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让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小岗村进行的“中国农村改革”改变了什么制度?创新了什么制度?(2分)(2)从小岗村开始的中国农村改革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2分)材料二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沈浩的颁奖词材料三:小岗村的现代农业、工业、红色旅游产业先后起步,沈浩同志引导村民成立了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养鸡协会、葡萄种植协会、养猪协会等,村民共享资金技术,共同开拓市场,村民之间在互帮互助中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2008年,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告别了小农经济的小岗,又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3)沈浩被誉为“21世纪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结合材料二、三说说沈浩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农村、农民、农业发展的建议。(2分)14(1)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2)农民有了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民的责任、权利和利益紧密结合,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广大农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2分)(3)学习他与小岗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赤诚的心捧给群众,把无限的爱献给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他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勤于奉献的精神。(2分)(4)要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促进农业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答道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四、孙中山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高中新课标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三单元第9课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今年85周年。孙中山与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历程密切相关,如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促成国共合作等。 感受孙中山百折不挠寻求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开天辟地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感知孙中山先生百折不挠的精神、开天辟地的勇气以及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 以史为鉴,提升历史素养,继承革命先辈契而不舍、与时俱进的斗争精神,树立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研读课程标准,解读考试说明】近代史第二单元考点三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近代史第三单元考点三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教学建议】【教学拓展】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12日),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例题分析】九(1)班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历史后,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胜利的革命,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了的革命,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观点一:辛亥革命是一次胜利的革命。主要是因为:武昌起义胜利了,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分)观点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主要是因为: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未得到改变。(3分)五、毛泽东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高中新课标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四单元第9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中国近代史至少有40年的历史是由毛泽东演绎的。有人评价他是“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确实,你想把中国近现代史学好,不了解毛泽东肯定不行。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理论家。20世纪的中国和世界,留下了毛泽东的独特而鲜明的印记。【研读课程标准,解读考试说明】【教学建议】毛泽东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儿子。毛泽东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他有着坚定的信仰。他从1920年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之后,就再也没有动摇过这个信仰,尽管有过白色恐怖,有过艰难的长征,甚至受到过党内政治斗争的打击,但是毛泽东从未屈服过。毛泽东改变了历史,创造了历史。他改变了近代中国被列强欺辱、任人宰割的历史,亲手缔造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毛泽东时代没有人敢碰中国,即便强大的“老美”也只能乖乖地坐在谈判桌前。毛泽东博学多才,酷爱读书。毛泽东博学多才,前无古人。他有许多“家”的头衔,并且名副其实。如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军事家、哲学家、理论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史学家等等。真是功高盖世。【教学拓展】【例题分析】六、中国与三次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影响再认识)第一次科技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当时中国随处在康乾盛世,但由于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极力排斥,导致西方国家很快强大起来,中国的经济却没有发生大的变动。中国没有抓住这次机遇,而一落千丈,最终成为列强的猎物,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科技革命始于19世纪70年代,中国仍然是清朝封建统治,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入,清政府内外交困,于是对科技革命的态度由排斥到只引进技术,如洋务运动。但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不是为了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发展,很快就失败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愿意中国强大,因而没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引入,反而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在中国继续掠夺,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极其缓慢。战争也使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导致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当时的中国处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了维护独立、提高国际地位,在国际科技经济竞争中取得一定优势,把发展科技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对第三次科技革命采取了引进吸收的态度,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如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发射上天等,但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包围,缺乏正常的交流,再加上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一些错误,始终没有摆脱错误路线的束缚,科技革命也没能快速的发展。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正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主动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终于赶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科技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纵观三次科技革命,看到了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速发展和社会的狂飙式进步,谁抓住机遇,谁就强大。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其中科技是关键。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去建设创新型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