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技巧公式.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8537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技巧公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技巧公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技巧公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图1.地图: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2.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3.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技巧1:比例尺与地图关系:a比例尺越大,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b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c比例尺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 (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或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技巧2:比例尺缩放:(1)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2)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3)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技巧3:判断方向:地图上:(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一般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自然界:(1)太阳定向法 (2)树冠和树年轮定向法 (3)地形和地物定向法:山地草木生长状况(一般阳坡好,阴坡潮湿有青苔),河流北坡光照好,房屋门朝南开。(北半球)。 (4)北极星定向法4.图例和注记: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5.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绝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海拔。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6.等高线:假想连结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投影在基准水平面而成的封闭曲线技巧4:等高线数值特点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即同图等距)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示坡线表示与等高线垂直相交,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也叫降坡线相邻等高线,数值相差0个或1个等高距两等高线间的闭合曲线,则闭合曲线内值的范围大于大值,小于小值相对高度H计算:(n+1)等高距H(n-1)等高距技巧5:等高线的组合形态密集陡坡,稀疏缓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上疏下密为凸坡;上密下疏为凹坡。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表示陡崖。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也叫山的垭口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即凸低为高)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即凸高为低)峡谷:中间低,两侧高,且两侧等高线密集的地方(一对山脊线相对的地方)7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技巧6: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应用(1)判断五大类地形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且平直,广阔平坦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密集,顶部(内部)明显稀疏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坡度比较和缓)山地: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弯曲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盆地:海拔无标准,中间低,四周高,内部地势起伏较小,等高线较稀疏,边缘地势陡峻,等高线较密集(2)判断坡度的陡缓 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2.图幅大小相同的比较规律:a.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一致,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b.等高线疏密一致,比例尺相同,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3)判断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断图示地形区: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最小海拔:H低dH小H低。相对高度:H高H低H相H高H低+2d(地形区最高海拔为H高最低海拔为H低等高距为d)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 25,不宜开辟为梯田,投资大收益小,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等自然灾害。)(4)判断气候 气候特点分析: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迎风坡与背风坡,阳坡与阴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气候差异:a海拔高气温低。垂直递减率为0.60C/100m。b盆地不易散热,气温偏高,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c平原高原因地形较平坦而风速大d垭口因狭管效应而风速大,山地盆地风速小。e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气压与沸点成正比,山顶气压低,沸点低。f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阳坡光照强,阴坡光照弱。地球和经纬网1.地球大小: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是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2.地球仪:地轴是地球自转绕转的假想轴,地轴的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两极,在北边的是北极,在南边的是南极。北极是地球最北的点,南极是地球最南的点。3.经线及经度:经线也叫子午线,联结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特征:(1)汇集两极,等长 (半圈)(2)指示南北方向(3)相对经线,经度和为1800 ,形成经线圈(4)任一经圈平分地球经度:当地子午线平面同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的度数(二面角)。特征:(1)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定为00经线(2)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 ,向东为东经,用E表示,向西为西经,用W表示。东经1800和西经1800重合。东半球:200W 00 1600E西半球:200W 1800 1600E技巧1:判断东西经 向东增大东经,向东减小西经。(东大东,东小西)技巧2:判断东西半球 东经比160,西经比20,大西半球小东半球。技巧3:用经度判断东西方向 同东经,大在东,小在西。同西经,大在西,小在东。异经度,和180,不分东西,和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和180,东经在西,西经在东。4.纬线及纬度: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特征:(1)自成圆圈,圆心在地轴上(2)相互平行,且与经线垂直相交(3)指示东西方向(4)经线圈,长度不等,由赤道(4万千米)向两极(0)递减。纬度:球面上的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面的交角。特征:(1)以赤道为0度(2)从赤道向南、北各分90度。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以南为南纬,以S表示。南北极为900南半球:00向南至900S;北半球:00向北至900N高纬:600-900 中纬:300-600 低纬:00-300技巧4:用自转判断东西方向 同转向东,逆转向西。技巧5:判断南北纬(南北半球) 向北增大北纬,减小南纬;技巧6:判断南北极 看自转,逆北顺南,看形状,海北象南。技巧7:用纬度判断南北方向 同在北半球,大在北,小在南;同在南半球,大在南,小在北;异半球,北纬在北,南纬在南。技巧8:用两极判断南北方向:近南极向南,近北极向北。技巧9:估算距离纬度差10:111千米,经度差10:111cos(为当地纬度)技巧10: 判断最近航线(大圆弧)经度差=1800:同北半球,向北,过极点,向南。同南半球,向南,过极点,向北。异半球讨论。经度差1800:同北半球,向东(向西):先向东北(西北),再向东(西),再向东南(西南)。同南半球,向东(向西):先向东南(西南),再向东(西),再向东北(西北)。地方时1.地方时:因经度而异的时刻2.世界时:中时区的区时,即0度经线的地方时3.地方时计算公式:未知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时差=经度差4)技巧1:时差计算:东大西小(东边大,东经大),东180最大4.区时:某时区的区时是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5.区时计算公式:未知区时=已知区时+区时差(区时差:同减异加)技巧2:日界线的类型及图上判断:自然日界线:0:00(24:00)小日期的最东边,大日期的最西边。人为日界线:1800E大日期的最东边,小日期的最西边技巧3:图上时间判断:6:00: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晨线的中点 18: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昏线的中点0:00(24:00):黑夜的中央经线、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极点发生极昼)、晨线的最西点、昏线的最东点。12:00: 白昼的中央经线、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极点发生极夜)、晨线的最东点、昏线的最西点人类认识的宇宙1宇宙: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天体:宇宙中存在一切物质,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2.天体系统及层次: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由大到小可分为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余大行星系3太阳系组成: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星际物质等运动特征:(1)近圆性(2)同向性(3)共面性结构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4.生命物质存在具备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液态水:地球内部元素衰变,结晶水汽化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1.太阳辐射、太阳常数、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垂直于大气上界,每厘米每分钟所获得的能量。(8.24焦耳/分钟平方厘米)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能对地球的影响:(1)维持地表温度,大气运动、水体运动、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2)太阳辐射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技巧1: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1)正午太阳高度(纬度位置)(2)天气状况(阴雨、晴)(3)地势高低(大气稀稠)(4)昼夜长短(日照时数)(5)大气洁净度技巧2: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原因1.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2.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天空中云量少3.空气洁净,杂质少,大气透明度高4.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大气削弱作用弱。.技巧3: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贫乏的原因 1.盆地地形,四围高山环绕,地形封闭,云量大,海拔较低,2.季风气候,距海较近,受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影响,水汽来源充足,雾日多,阴雨天多,日照时数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3太阳活动及太阳大气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的变化。太阳大气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三部分技巧4:太阳活动类型及特点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或22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出现在色球层上,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珥:出现在色球层上太阳物质抛射:出现在日冕层技巧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因地而异(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短波无线电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4)对两极地区的影响:夜空出现极光现象技巧6:月相观察: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宇宙探索发展阶段 (1)古代人们的幻想阶段(2)开创新时代,进入太空时代,探测阶段(原苏联1957年10月发射卫星)(3)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太空开发时代2宇宙探测意义 (1)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a开创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各种科学卫星和空间探测器相继发射上天b发现了地球大气层外还有磁层,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X射线、射线c测量了许多行星表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 (2)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3宇宙资源:(1)空间资源:辽阔的空间、高真空,强辐射,失重(2)太阳能资源: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3)矿产资源:地球上没有的能源He,小行星、月亮上的矿产资源4太空垃圾及危害 废弃的卫星、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各种各样的金属块儿和脱落的涂料等。太空垃圾的危害: 垃圾和航天器的相对速度大,发生碰撞后损害大5清除太空垃圾办法空间垃圾的清除方法:(1)改变停止工作的卫星轨道(2)回收残骸技巧1:航天发射基地选址所要考虑的地理条件()良好的气象条件:风速小,晴天较多()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3)人烟稀少,有建禁区的可能(4)良好的水质(5)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惯性离心力大)且地转偏向力小,航天器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6) 交通便利。(7)符合国防安全的要求。技巧2:载人飞船的回收对着陆场的要求:(1)着陆场必须位于飞船的运行轨道内(2)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3)地势必须平坦,坡度不能超过5(4)方圆数十公里内,不能有1100伏高压线(5)着陆区内不能有铁路,不能有三层以上的房子,不能有河流。地球运动1.地球自转特征:(1)地轴指向: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2)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3)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生活周期)(4)速度:角速度两极为0,其余为150/h;线速度由赤道(1667千米/时)向两极(0千米/时)递减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天体东升西落)(2)地方时(区时)(3)水平地转偏向力2. 地球公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与自转同向),北逆南顺(2)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3)轨道:近正圆的椭圆(4)速度: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慢。平均每天10 ,30万千米秒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3)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4)四季的更替(形成)(5)五带的划分 自转和公转关系:黄道平面(公转轨道面)和赤道平面(自转平面)夹角:23026,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66034。3.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3月21日6月22日前后6月22日9月23日前后9月23日3月21日前后次年3月21建筑间距12月22日前后街道方向与采光技巧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太阳能热水器正午太阳高度=900纬差(当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纬差(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纬度差)技巧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技巧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区域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的区域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热带区域:直射时达到最大值。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技巧4: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最大差值规律热带地区:23026当地纬度季节纬度温带地区:230262寒带地区:900+23026当地纬度纬度、季节纬度、季节技巧5:正午太阳方位与影子方位、长短变化判断(1)在直射点以北:影子朝正北,正午太阳在正南。(北影北日南)在直射点以南:影子朝正南,正午太阳在正北。(南影南日北)(2) 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正午影长最短,冬至日正午影长最长;南回归线以南:夏至日正午影长最长,冬至日正午影长最短;热带:直射时正午影长最短,北半球热带冬至日正午影长最长,南半球的热带,夏至日正午影长最长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太阳视运动、等太阳高度图技巧6:太阳高度日变化 (1)同一时刻,太阳高度由直射点(900)向四周成同心圆状递减,至晨昏线上为00(2)同一纬线的太阳高度日变化相同。(3)特殊纬线太阳高度日变化规律:a极点:太阳高度不变b发生极昼的纬线上:最小太阳高度+最大太阳高度=2倍直射点纬度,日影曲线、季节当地纬度900直射纬度最小太阳高度技巧7:日出时太阳方位的季节变化与物影判断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物影与太阳方位相反技巧8:昼长计算昼长=12日出时间(地方时)2=日落时间(地方时)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任意时间)纬度、季节技巧9: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a.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b.直射北半球:北极极昼,南极极夜,刚好发生极昼的纬线圈以内发生极昼,昼长为24小时,向南昼长逐渐缩短,至刚好发生极夜的纬线圈,纬线圈以内发生极夜,昼长为0小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赤道昼夜等长, 南半球昼短夜长c.直射南半球:北极极夜,南极极昼,刚好发生极昼的纬线圈以内发生极昼,昼长为24小时,向北昼长逐渐缩短,至刚好发生极夜的纬线圈,纬线圈以内发生极夜,昼长为0小时,南半球昼长夜短,赤道昼夜等长,北半球昼短夜长特殊纬度夏至日昼长:200N:13小时13分;300N:13小时56分;400N:14小时51分;600N:18小时29分技巧10: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a.夏至日:北半球昼长达到最长;南半球昼长最短;b.二分日:昼夜等长;c.冬至日:北半球昼长达到最短,南半球昼长最长技巧11:四季中国:立春-立夏:春季;立夏-立秋:夏季;立秋-立冬:秋季;立冬-次年立春:冬季欧美(即天文学划分):春分-夏至:春季;夏至-秋分:夏季;秋分-冬至:秋季;冬至-次年春分:冬气候:五日连续日均温小于100C为冬季,大于220C为夏季,其他为春、秋气候统计:、三个月划为春季,、三个月划为夏季;、三个月划为秋季;、三个月划为冬季技巧12:五带热带:直射寒带:极昼、极夜温带:两者皆无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1.大气: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在地球周围聚集着一层厚达几千千米的混合气体主要作用:(1)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为活跃和要素 (2)大气运动和水的相变产生天气现象 (3)大气运动和水的相变在地质历史时期,不断改变和塑造地表形态(4)大气保温作用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维持在15 C左右(5)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2.低层大气:海拔在25千米以下的地球大气层称为低层大气。包括对流层和平流层中下部。低层大气所含空气占整个地球大气层超过80%以上,对天气和气候有直接的影响。基本组成成分及作用干洁空气 :N2:生物体的基本成分O2: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CO2: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对地面保温O3: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固体杂质: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成分的影响(1) 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2) 制冷工业放出氟氯烃(3) 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大气中氧气含量,或破坏植被,增加二氧化碳含量, 减少大气中氧气含量3.大气垂直分层分层依据: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大气垂直分层及特点大气分层气温垂直变化空气运动天气现象与人类的关系规律原因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平流层下层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迅速升高基本不受地面影响,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地面是直接热源,离地越高,气温越低对流运动显著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大气的热力状况1.大气的热力状况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和大气之间进行着一系列的能量转换,从而形成地球表面复杂的大气热力状况,维持着地球表面的热量平衡。2.太阳辐射主要波段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可见光区:波长在0.40.76微米之间,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50%紫外线区:波长小于0.4微米,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7%红外线区:波长大于0.76微米,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43%3.大气热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削弱作用分类:(1)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平流层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线却吸收得很少)(2)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云层最为显著。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愈强。杂质颗粒越大,反射能力越强)(3)散射作用:有选择性,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小水滴等时,它们的散射无选择性)大气的保温作用:又称为大气温室效应,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技巧1:大气和地面的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大气的热量收入:地面辐射为主,大气的热量支出:大气辐射地面的热量收入:太阳辐射为主,地面的热量支出:地面辐射技巧2: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没有天气、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一般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左右,日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技巧3: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 ,在中高纬度地区,最大值在春季(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4)下垫面性质: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 (6)地势: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技巧4: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因素(1)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2)海陆: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3)地形:一般情况下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越小 (4)天气: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 (5)植被: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 技巧5:气温水平分布规律:陆地北凸,7月;陆地南凸,1月。(1)等温线与纬线平行,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影响因素:纬度;成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2)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冬季陆地低于海洋,夏季陆地高于海洋。影响因素:海陆位置;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等温线闭合或向高海拔突出。影响因素:地形(海拔);成因:海拔高气温低。(4)等温线向低纬或高纬突出。影响因素:洋流;成因: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大气的运动1.自然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造成高低纬间温度的差异。其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2.大气运动主要方式:水平运动:风 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 湍流:不规则运动3.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的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4.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技巧1: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引起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空气上升或下沉,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的差异。气压的差异又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5.气压梯度: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气压梯度力:同一水平面上存在的气压梯度所产生的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技巧2: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技巧3:水平气压梯度力:(1)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2)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技巧4:风的受力和方向:(1)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个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2)高空(1500米以上):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两个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技巧5: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意义: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技巧1:一、七月海陆气压中心分布7月份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亚洲热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副热带高压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1月份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亚欧大陆的东部几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副极地低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3.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特点地区成 因风(方向、性质)分布地区东 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偏北 寒冷干燥夏:东南 炎热多雨中国 朝鲜 日本南 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冬:东北 凉爽干燥夏:西南 炎热多雨印度技巧2:副高与我国降水副高位于南北纬30度附近,一般在纬度1040度之间活动。从1月到7月,副热带高压主体呈现出向北、向西移动和强度增强的趋势;从7月到1月,副热带高压主体则有向南、向东移动和强度减弱的动向。 春末:副高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常位于华南。夏初:副高西伸北进到北纬20左右,雨带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成长达1个月之久的梅雨;7月上、中旬:副高再次北移,摆动在北纬2530,这时黄河下游地区进入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结束,进入盛夏。由于副高的控制,出现伏旱;7月末至8月初:副高跨越北纬30,到达一年中最北位置,雨带随之北移,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进入雨季;8月底或9月初:副高南退,雨带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10月以后:副高退至北纬20以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活动特点:夏季北进时,持续时间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秋季南退时,却时间短,速度快。西太平洋副高活动的年际变化较大。当其活动出现异常时,常常造成我国较大范围的旱涝灾害。 副高的位置还会影响台风的路径,如果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发生在副高南侧,受到副高南侧偏东气流的引导,就会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很可能影响到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1气团: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湿度和大气静力稳定度)在水平分布上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团。其水平范围从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垂直范围可达几千米到十几千米。同一气团内的温度水平梯度一般小于12/100km,垂直稳定度及天气现象也都变化不大。2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亦称锋区,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 锋线与锋面统称为锋特点:(1)水平范围可由几百米到几千千米。(2)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3)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锋面类型:可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技巧1:冷锋和暖锋比较类型冷锋暖锋气团运动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锋面图示锋面符号过境前天气晴天、温度湿度高、气压低晴天、温度湿度低、气压高过境时天气阴天、刮风、下雨、降温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天气温度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气温湿度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降水时间时间短,强度大时间长,强度小降水位置锋后(冷气团)锋前(冷气团)典型天气时间寒潮、春季沙暴,北方夏季的暴雨;一年四季都有,冬半年更常见一场春雨,一场暖;多在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与冷锋联结在一起技巧2:高压和低压系统比较气压状况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气压梯度力方向从四周垂直指向中心从中心垂直指向四周气流流向北半球逆时针方向中心辐合上升顺时针方向四周辐散下沉南北球顺时针方向中心辐合上升逆时针方向四周辐散下沉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平面示意图(北半球)空间示意图我国典型的天气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出现的台风天气长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旱,冬季暴发的寒潮天气技巧3:锋面气旋:左侧冷锋,右侧暖锋。南北半球相同,但运行方向不同。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气候:某一地区在多年内(长时间内)大气(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平均或统计状态。一般不会在几年或几十年内有大的变化。表述依据: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 、概率等) 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技巧1:气候的形成因子:(1)太阳辐射:是造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匀,随着时间变化)(2)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海陆差异、地形不同、植被覆盖不同)(3)大气环流:造成气候要素分布的直接原因(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地影响各地气候;本身是气候现象,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形成的行星风带、大气活动中心,有的常年存在,有的在一定季节出现) (4)人类活动: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对气候产生影响(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气释放热量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性)技巧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模式图)气候带纬度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点及成因热带大致在南北纬30之间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处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盛行赤道气团,高温多雨。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雨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且全年分配比较均匀。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南美巴西等地。处在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季湿季明显交替。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气团,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信风控制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全年降雨量在7501000毫米之间。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在一年中风向随季节转变非常明显。夏季风来临,赤道气团带来大量降水;冬季风来临,降水明显减少。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降雨量大都在15002000毫米左右。热带沙漠气候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常年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不足125毫米。日照强烈,气温极高。亚热带大致在南纬或北纬30-40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位于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前者夏热冬温,冬季变化明显。夏季风时,热带海洋气团带来大量降雨;冬季风时,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降雨减少。后者冬夏温差比前者小,一年中降水分配也较前者均匀。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因副热带高压带北移控制这里,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干旱炎热;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左右。温带大致在南纬或北纬4060之间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冬夏风向明显交替。冬季风时,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夏季风时,受极地海洋气团或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年降水量在500600毫米左右。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很大。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终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气团影响,终年湿润,冬雨较多。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较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之间。亚寒带北极圈附近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控制。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降水量少,而且集中在夏季。寒带极地附近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全年严寒,皆为冬季。最热月气温仅达15。降水少,多云雾,蒸发极弱。冰原气候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全年酷寒,各月气温皆在0以下,是全球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约在2935,北极地区在22以下。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随着高度增加,气候垂直变化非常明显,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日照强,风力也大。技巧3:气候类型判断1.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如下表半球名称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曲线形状北半球7月8月1月2月峰形(凸形)南半球1月2月7月8月谷形(凹形)2.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热量带。(1)最冷月均温15为热带。(2)最冷月均温在015为亚热带,但有一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均温0。(3)最冷月均温0为温带。(4)最热月均温20007501000150020001000(800)3001000500600(400-800)7001000400250季节分配年雨型夏雨型夏雨型少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夏雨型年雨型夏雨型少雨型注:少雨型:全年少雨或无雨。年雨型:全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均匀,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夏雨型:夏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降水较少。冬雨型:冬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季降水较少技巧4:全球气候变化:(1)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出现过三次大冰期(2)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我国出现过4次温暖期和4次寒冷期(3)近代气候变化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现象大气环境保护1 全球性的大气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2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和释放热红外辐射的气体成分。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人类活动排放:氯氟甲烷(HFCs)、氢氟化物、全氟化物(PFCs)、硫氟化物(SF6)等3全球气候变暖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毁林技巧1:全球变暖带来问题: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1)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从而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2)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技巧2: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1)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2)采用新能源(3)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4)植树造林,保护植被4.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受太阳活动等自然因子的影响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消费和排放5.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危害:(1)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2)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技巧3:保护臭氧层的措施(1)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2)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3)积极研制新的制冷系统6酸雨: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产生原因:燃烧矿物燃料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增多技巧4:我国酸雨类型:主要是硫酸型酸雨我国酸雨分布: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4年我国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酸雨区域分布范围基本稳定,城市主要分布在华中、西南、华东和华南地区。华中酸雨区污染最为严重,湖南和江西是华中酸雨区酸雨最严重的。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0% 我国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浙江,江西,湖南,贵州,重庆等地. 7.酸雨危害(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甚至大量死亡(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3)腐蚀建筑物和文化古迹(4)危及人体健康。技巧5: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有效措施: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1.陆地环境:陆地表面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组成:由地壳、大气、水、生物和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人类影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环境”2.岩石圈:由岩石构成的地球的坚硬的外壳。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3.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养)、硅(闺)、铝(女)、铁、钙、钠(那)、钾(家)、镁(美)等分布特点: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差别大,分布不均4.矿物:化学元素在一定和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单质或者天然化合物,它是岩石圈的基本单位。岩石: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矿产: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富集起来达到能够开采利用矿石:富含矿产的岩石矿床:矿产富集的地段造岩矿物: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常见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二三十种矿物 花岗石:长石、石英、云母大理石:方解石石灰岩:方解石岩浆:岩浆是地下深处一种粘稠的高温熔融物质,并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气体。技巧1:矿物分类: 金属矿:可分为黑色金属(铁矿、锰矿、铬矿、钒矿、钛矿)和有色金属(其余)、贵金属、稀有金属、稀土金属矿产、分散元素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以能源矿物和宝石矿物最为重要技巧2:岩石分类:按成因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地壳的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在外力因素(风吹、日晒、雨打、水冲等)的长期作用下,逐渐使大块岩石变成碎石、沙子和泥土,又经流水、风的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已成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得原来的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技巧3:岩浆岩分类:喷出岩(又叫火山岩,其代表玄武岩)和侵入岩(其代表花岗岩)两类。技巧4:常见沉积岩:按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沉积岩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等。化学沉积或生物遗骸堆积物而形成的(珊瑚)石灰岩沉积岩明显特征:含有化石和具有分层结构(层理结构)技巧5:常见变质岩:花岗岩: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5.地壳物质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的过程(如右图)。上升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影响因素: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意义:(1)地壳物质在其自身不断循环和转化的同时,与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也在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2)由大气、水、生物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地表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都与此密切相关。技巧6:三种矿床内生矿床:多金属矿,多分布在岩浆流动频繁地区外生矿床:石油、煤、钾盐、石膏等,多分布在沉积盆地边缘,湖盆,浅海等地区变质矿床:石墨矿床、沉积变质铁矿床、磷灰岩矿床,包括变成矿床和受变质矿床地壳的运动与地表形态1.地壳变动:地壳表面形态的变化2.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分类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太阳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隆起或拗陷,形成高山和盆地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相互联系,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3.地壳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方向平行于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表面表现形式地壳水平位移,岩层弯曲变形地壳抬升或下沉产生结果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地表高低起伏、海陆变迁实例喜马拉雅山、大西洋青藏高原、台湾海峡相互关系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4.板快构造学说主要观点:(1)它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 (2)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每个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3)这些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之中,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因此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也大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技巧1:板块交界处地貌张裂区(生长边界) 海上:海洋、海岭 (大西洋) 陆上 :裂谷、断层 (东非大裂谷) 相撞挤压区(消亡边界)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交界处:海洋:岛弧(太平洋西部的岛弧链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陆上:海岸山脉(北美洲落基山脉南美洲安第斯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交界处: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就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5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 技巧2:地质构造分类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基本形态构造地貌 地形倒置及成因判断依据褶 皱 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 岩层上拱 背斜背斜成山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中间老,两翼新岩层下弯向斜向斜成谷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侵蚀,成为山岭)中间新,两翼老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组合形态构造地貌 举例 外力作用下的地貌断层地壳变动引起地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相对位移(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