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复习学案:2-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468325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复习学案:2-1.2 《人口的空间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复习学案:2-1.2 《人口的空间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复习学案:2-1.2 《人口的空间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高考目标导航】最新考纲特别关注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是人口部分的一个热点考点,常与工业转移、西部开发等热点和时事背景相联系,以综合题形式呈现。【基础知识梳理】一、人口的迁移1.定义: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 或 范围内发生改变。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 划分) 国际口人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自然环境因素:地形、土壤、气候、淡水、矿产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的因素政治因素:是特殊因素,政策战争影响较大3.影响因素. 图解 二、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人们为了寻找食物、土地而迁移,受自然环境影响深刻。工业社会:为了寻找优化配置而使劳动力不断迁移,社会经济因素成为迁移的主要因素。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对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迁入地:使其综合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也产生一些 问题。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既有积极意义,也给城市环境造成 变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控制能力的加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逐步减弱, 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环境难民:由于大坝、水库建设或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化无法生存的人。【要点名师透析】一、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分析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具体归纳如下:(2)社会经济因素(3)政治因素2.分析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思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分析某具体案例中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要注意以下原则:(1)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 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 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或者发生在同地之间、不同时间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 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 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二、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人口迁移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某些不利的方面,应对其进行辩证分析。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影响 和 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2)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高考真题感悟】一、选择题。(2011广东文综T788分)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 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2. 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2011海南地理T16189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35题。3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4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5该现象会( )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2011福建文综T348分)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6、7题。6.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7.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2009天津文综T6、78分)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回答8、9题。8.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 )A.abc B.acd C.abd D.bcd9.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a B.b C.c D.d二、非选择题。10、(2010安徽文综T33)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材料二 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 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考点模拟演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下列以移民为主建立的国家有( )A.英国、法国 B.澳大利亚、法国 C.南非、澳大利亚 D.美国、加拿大2.下表为2000年中国人口迁移流向统计表。读表,可以看出2000年中国人口迁移流向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A东部是人口的最大迁出区 人多地少B中部是人口的最大迁入区 矿产资源的开发C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方向是由中部迁往东部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方向是由西部迁往东部 自然条件的差异下表为联合国颁布的人口年龄类型划分标准,图3为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瑞典五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读表结合图回答3、4题。(注: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及以上者,也属老年型)3.在20世纪初期已成为人口老年型国家的是( )A英国和美国 B美国和日本 C日本和英国 D法国和瑞典4.在20世纪3050年代人口的平均年龄较低的国家是 ( )A瑞典 B.美国 C日本 D法国2010年11月,中国开始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合相关知识,回答5、6题。5.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现在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我国( )A.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B.人口增长速度仍过快C.国内自发性人口迁移过多 D.国际间人口迁移过快6.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弄清( )人口数量 人口构成 人口合理容量 城市化水平 消费水平A. B. C. D.(2011安徽当涂一中)下图表示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读图回答7-9题。7、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A、a B、b C、c D、f8、c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主要国家的人口总量减小B、部分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C、由于战争和灾害,人口死亡率上升D、人口大量迁出9、e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A、人口增长过多,人均资源不足 B、女性比例小,人口生育率低C、人口素质低,缺乏环保意识 D、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2011海口模拟)图甲是我国某省人口情况图,图乙是该省2000年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0、11题。10.表示该省人口机械增长(指因人口迁移而引起的增长)的曲线是( )A.a B.b C.c D.d11.2000年该省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总人口增长快 B.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 C.迁移人口少 D.人口老龄化严重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第一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不同。读图,完成12、13题。12.符合第二类地区劳动力就业比重变化特征的地区是( )上海 陕西 甘肃 广东A. B. C. D.13.若人口在两类地区之间流动,可能的情况是( )A.人口双向流动,两类地区人口相互迁移量大致相同B.第一类地区是人口净迁入区,第二类地区是人口净迁出区C.第一类地区是人口净迁出区,第二类地区是人口净迁入区D.两类地区均属于人口净迁出区二、非选择题(共48份)14.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问题。(28分)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地区与_地区。(8分)(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地区与_地区向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地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 _。(10分)(3)下图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10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