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中的虚实关系及动静关系.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52928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中的虚实关系及动静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诗歌鉴赏中的虚实关系及动静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诗歌鉴赏中的虚实关系及动静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关系、动静关系一、知识讲解知识点1: 虚实相生何为诗歌中的 “实”与“虚”? “实”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虚实结合: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1)实写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也为实写。 (2)“虚”的三类内容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析】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例2:李白蜀道难:【析】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例3:李商隐锦瑟:【析】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析】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例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析】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1:“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析】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例2:“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西厢记长亭送别正宫叨叨令)【析】崔莺莺送别张生的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相反相成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1:姜夔扬州慢:此词中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例2: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诗人虚写叱咤赤壁的周瑜:雄姿英发,年华方盛却卓有建树,实写自己光阴虚掷,早生华发,“虚”“实”对比,有志报国与壮怀莫酬之情溢于言表。相辅相成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例1:“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析】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例2:王之涣登鹳雀楼描写鹳雀楼正是运用虚写黄河入海来侧面烘托楼之高耸。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轮落日向楼前一望无边、连绵起伏的群山西下,在视野尽头慢慢沉落,奔腾之黄河呼啸而南来,又向远处折向西流。诗人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于笔下,真可谓“挫万物于笔端”,摹写出一幅宽广、辽远的巨画。“白日依山尽”写实,而“黄河入海流”写虚,诗人想象黄河入海之磅礴气势,虚实相生,烘托鹳雀楼高耸入云之雄伟气势。例3: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朋友一别,心何惆怅,此为写实;而日暮黄昏孤帆何在?此为写虚。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强烈的对比,渲染一种分别后的失落、凄凉氛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一片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这里,对比、渲染相互融合,共同开拓一种怆然泪下、阔远凄凉的意境,写尽了离情别绪。 二、例题精讲例1: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问:这首诗上下片各分两层,请概括各层的内容。答题指要:这首诗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金圣叹在水浒批语中说:“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适合于表现广阔的生活画面,增加文章的思想容量,深化主题。苏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最后三句从字面来看是写亡妻;“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人自己念念不忘亡妻。三、训练巩固检测题1: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梅尧臣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只道朱樱才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飘英尚有游蜂恋,著子唯应谷鸟知。把酒聊能慰余景,乘欢不厌夕阳时。【注释】著子:结子,这里指果实。 16从虚实相生的角度,赏析颔联和颈联,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4分) 答案:(4分)颔联虚写想象中樱花含苞待放的美丽,反衬园中已是残枝的破败;情感由盼望到失望。颈联实写在落英缤纷中却有蜜蜂飞舞的依恋,进而想象果实绽放,杜鹃知晓的情境;情感由失望而欣喜。颔联以虚衬实,颈联以实映虚,两联虚实结合,抒发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超脱的情趣。检测题2:洛阳早春顾况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头。客路偏逢雨,乡山不入楼。故园桃李月,伊水向东流。【注】顾况:唐代诗人,苏州海盐人,一生官位不高,曾受人引荐入朝任著作郎,时洛阳为唐代东都。百舌:百舌鸟,立春后鸣叫不已,是民间最常见的一种留鸟,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不随季节迁徙。16、全诗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试就尾联加以赏析。(4分) 16(4分)作者想象着故乡早春桃李盛开的美好景象,是虚写;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眼前景,是实写。这种由虚而实的超大空间跨度,使诗歌情境开阔,内涵丰富,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弃官归乡的情感愿望。检测题3:行香子上海道中(清)袁通算定归程,嫩约分明。挂轻帆、江渡春申。怪伊双桨,偏泥人行。要等潮来,等潮去,等潮平。 酒也庸斟,梦也懒寻。照相思、一点秋灯。拥衾深坐,谁伴深更?有雨潇潇,风瑟瑟,雁声声。注:嫩约:不坚牢的信约。春申:黄浦江在上海市内部分的别称。泥:阻滞。14、作品中的“上海道中”是 。(1分)15、下列对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算定”句说因急于还家而计算归程,表达了急于归家的心情。 B“挂轻帆”中的“轻”字,既写船的轻快也写作者的轻松心情。 C“怪伊双桨,偏泥人行”用拟人手法,更表现急切归家的心理。 D“要等潮来”等三个三字句的叠用,透露出了无可奈何的心绪。16、结合作品,选取一个角度,对下阕画线句进行赏析。(4分) 14、作品中的“上海道中”是 题目、词题 。(1分)15、下列对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算定”句说因急于还家而计算归程,表达了急于归家的心情。 B“挂轻帆”中的“轻”字,既写船的轻快也写作者的轻松心情。 C“怪伊双桨,偏泥人行”用拟人手法,更表现急切归家的心理。 D“要等潮来”等三个三字句的叠用,透露出了无可奈何的心绪。16、结合作品,选取一个角度,对下阕画线句进行赏析。(4分) 答案一:结尾画线句,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寒冷寂寥的夜晚,作者因为思乡而夜不能寐,这时陪伴他的只有潇潇秋雨声,瑟瑟寒风声,归雁的啼叫声。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充分表现了他旅途的孤寂和思乡之情。答案二:结尾画线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他实写寒冷寂寥的夜晚,作者因为思乡而夜不能寐,拥衾独坐;虚写潇潇秋雨声,瑟瑟寒风声,归雁的啼叫声。作者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景物描写,充分表现了他旅途的孤寂和思乡之情。答案三:结尾画线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他首先问寒冷寂寥的夜晚,作者因为思乡而夜不能寐,谁来陪伴?然后回答:陪伴的只有潇潇秋雨声,瑟瑟寒风声,归雁的啼叫声。作者通过这种自问自答的方法,充分地表现了他旅途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检测题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8、第二联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分)_9、请从虚实角度对全诗作简要赏析。(6分)_8、不畏寒霜,富有生机。深秋时节,霜林木落,群山争出,野菊竞放。(3分)昂扬向上,豪放达观。(2分)9、前三联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实写轩中与郡僚小饮之事和眼前深秋景物,虚写来日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4分)虚实结合,拓宽了意境,丰富了情感。(2分)二、专题知识梳理 知识点:动静关系由于山川景物有动态有静态,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中的形态和声音;静态是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动态和静态包含了景物存在的全部态势和主要特征,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却容易使文章呆滞,写动态,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却又可能失去稳定,因而,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往往把静态与动态的景物描写构想在同一个意境中,构成一种情趣,使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因此,动静手法指的就是在一首诗中既写动态,又写静态。从考察角度看,常见如下几种:一、以动衬静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诗人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眷中,读后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画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伪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点腈之笔。这就是动静结合带来的艺术效果。天净沙春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美好景象,和风杨柳、帘栊、秋千为静态描写“啼茸燕舞、流水飞红”如神来之笔,尽展春日生机,具有动态美。雨后池上 刘敛“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搪揖。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公万点声。”此诗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幢槛,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起”、“垂杨舞”及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以上这几首诗均为写景诗中动静结合的典型事例。这一手法的运用为诗增添了色彩,赋予了生机。以动衬静的手法重在一个“衬”字,一般是诗的意境是清幽的,为渲染这种幽静,作者运用了动态词句,不仅不影响诗的整体氛围,反而更有力的衬托出了环境的清幽。二、化静为动即作者笔下的景物是静态的,作者却用神来之笔用动态的词来描绘这静景,收到了绝佳的艺术效果,如: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山青花欲燃”中“欲”字,在拟人化中赋予花朵以动态,播曳多姿;“燃”这个动词更把山花烂漫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有相通之处。即把动态的事物用静态诃语描绘,出新出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其中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卞的图景。(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此为化静为动的技法。)四、动静结合动静结合的技法是诗歌众多表现技法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的一种,因此有利于作者感情抒发的动静是我们分析、揣摩的重点,若感情抒发与动态静态描写关系不大,我们就没必要花大力气分析动静关系,而是从其他方面来分析这首诗的技巧。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首诗的最大艺术特色是通过感觉、视觉、听觉来写“夜雪”之大的,主要手法是侧面描写,诗中虽有“折竹声”这样的动景,也不是我们重点分析的手法。这是符合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的,因为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一般关系是内容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二、例题精讲例题1: 入若耶溪 (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赏析】: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本篇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 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创新。 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二、专题精讲例题1: 襄邑道中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注襄邑:即汴都县,在今日的河南。1、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答: 2、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4分)答: 1、(共4分)(1)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2分);(2)表现了船行的轻快(1分),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1分,意对即可)2、(共4分)(1)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2分)(2)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意对即可)例题2: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唐)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注】几度:多少年 共传:一起举杯。 14从体裁上看,本诗属于 诗。根据本诗内容,标题中“宿别”的意思是 (2分)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首诗依次写了久别、乍见、相聚、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B首联从时间、空间角度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 C颔联中“各问年”,不仅在感叹年长容衰,也在以实证虚,说明“翻疑梦”的境真情真。 D尾联“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中的“惜”是惋惜、可惜的意思。16请自选一个角度对颈联“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作简要赏析。 (3分) 14(2分)五言律诗或近体诗 宿别:与朋友相聚了一夜后分别。(各1分)15D(3分)(“惜”是珍惜的意思)16参考角度一: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方法,以“孤灯”“寒雨”“湿竹”和“浮烟”营造出凄凉的意境,渲染了话别时的伤感气氛,表达诗人内心的悲凉。(各1分)参考角度二:虚实相间,避实就虚。相逢已难,又要离别,其间千言万语,不是片时所能说完的,故诗人以“孤灯”“寒雨”“湿竹”和“浮烟”等凄凉的实景来渲染彼此离别时的无限伤感、凄凉之情。(各1分)三、专题过关检测题1: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14从体裁看,两首诗都是 。(1分)15对这两首诗,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诗“石榴开遍透帘明”一句,用石榴花开写出夏日的燥热,与首句“夏席清”形成对比。B从苏诗末句的“梦觉”二字可以看出,前三句写的是午睡前的情景。C杨诗中的“追凉”意即“觅凉”、“取凉”,但与“觅”、“取”相比,“追”更能体现对“凉”的渴望。D杨诗首句点明追凉之因;末句“不是风”三字,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16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请对此做简要赏析。(4分) 14七绝/绝句/近体诗(1分)15A(3分)16两首诗都运用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的写法(1分),苏诗用流莺的叫声(1分)突出了夏日的清幽,杨诗用小虫的叫声(1分)衬出夏夜的安静。(写出清幽或安静,1分)检测题2:汉江临泛 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14) 本诗属近体诗中的 ,有首联、颔联、 、尾联组成。(2分)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湘”、“九派”极言荆楚大地河流纵横、水势浩淼,为“汉江”勾勒出雄浑壮阔的背景。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间。C、全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大气磅礴、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D、诗中表达了对襄阳风物的喜爱,流露出遁世隐逸的消极情绪。16) 简析第3联中两个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四)(8分) 14(2分)律诗(五言律诗) 颈联(一处1分)15(2分)D 16(4分)要点:“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1分)“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l分)诗人借用动与静的错觉,渲染了磅礴水势。(2分)(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