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的高考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3444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的高考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的高考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的高考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的高考历史试题1人类的先祖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过程中,寻找着适合人类需要的各式服饰材料,在下列各种材料中,体现中华民族对世界在服饰材料上做出的最伟大贡献是( )A绢纱 B.凌罗 C.锦缎 D.丝绸2服饰是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影响服饰构成的各种因素是( )(1)自然因素(2)气候条件(3)生产方式(4)生活方式(5)文化习俗(6)审美情趣A(1、2、3、4) B.(3、4、5、6) C.(2、3、4、5) D.(1、2、3、4、5、6)3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有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说明服饰体现了( )A生产方式的不同 B.生活方式的不同 C.自然环境的不同 D.社会风尚的体现4现代服饰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并且服饰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修女服、护士服、学生服、厨师服、军服、表演服等,它们共同反映了服饰的( )A护体功能 B.装饰功能 C.等级标志 D.职业标志1礼记礼运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又见淮南子修务训说“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龙之内,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上述内容描述的历史时期,是人类饮食处于( )A生食阶段 B.熟食阶段 C.烹饪阶段 D.调味阶段2上古之间人们因生食而伤胃生疾,于是便“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此后上古之人们可( )(1)生食(2)冷食(3)热食(4)熟食(5)咸食(6)烤食(7)蒸食(8)煮食A(1、2、3、4、6) B.(3、4、5、7、8) C.(1、2、3、6、8) D.(3、4、5、6、7)3农耕地区以粮食作物为主,以蔬菜为辅,外加少量肉食。畜牧业民族多以肉食和乳制品为主,辅以蔬菜和粮食,形成上述不同饮食结构的原因是( )A种族区别 B.生产方式 C.个人口味 D.民族文化4西餐大致可分为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等几种,各具特色,有人非常形象地描述道“法国人是夸奖着厨师的技艺吃,英国人注意着礼节吃,德国人考虑着营养吃,意大利人痛痛快快地吃”这段描绘表现的是( )A饮食的结构不同 B.饮食的方式不同 C.饮食的习惯不同 D.饮食的场所不同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礼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缯巢”,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这种居住形式被称为( )A.穴居巢居 B.夏庐冬窟 C.干阑木构 D.洞穴土成2黄帝,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他繁衍生息了这片神州大地上的亿万子民,后人称他为“人文初祖”。在黄帝陵山下的轩辕庙里,建有雄伟庄严的“人文初祖”大殿,殿内供奉着黄帝的牌位。中国历史千百年来,传说他一生有许多发明创造,其中一项是教会了人们伐木构材,筑做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这种建筑称呼流行于( )世界各地 B.欧洲大陆 C.东亚地区 D.黄河流域3美国伊利诺州的芝加哥市堪称摩天大楼的发源地。1885年在这里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幢钢结构摩天大楼,引发了人类居住建筑的革命。今天芝加哥不仅拥有一些建于不同时期的摩天大楼的最佳典范,也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的希尔斯大厦。上述高楼诞生的必要条件是( )农业革命的发生 B.钢铁工业的发展 C.工业革命的发生 D.建筑工业的发展4旧时徽州城乡住宅多为砖木结构的楼房。明代以楼上宽敞为特征。清代以后,多为一明(厅堂)两暗(左右卧室)的三间屋和一明四暗的四合屋。一屋多进。大门饰以山水人物石雕砖刻。门楼重檐飞角,各进皆开天井,通风透光,雨水通过水岘;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财不外流”。各进之间有格间墙,四周高筑防火墙(马头墙),远远望去,犹如古城堡。这样的居住设施反映出徽州人的( )A安全意识 B.舒适设计 C.价值观念 D.艺术追求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带来了交通运输的深刻变革。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发明,人类实现了动力的革命,为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交通运输技术的革新提供了前提。此后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重要标志,在交通领域中考察的是( )A汽车生产的质量 B.铁路和公路 C.航空母舰的数量 D.客货运吞吐总量4桥梁的建筑方便了交通,更显示了人类的伟大创造力。据水经注记载,公元282年,河南洛阳东六七里有一座用石建的“旅人桥”,“下圆以通水”,这是见于记载最早的石拱桥,可惜没有保存下来。保留到今天的现存最古、最著名的石拱桥是( )A赵州桥 B.安谰桥 C.安平桥 D.太平桥三月十二日是中国的植树节。1979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于次年颁布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具体实施办法。植树节前后,中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这个节日具有( )A农事指导作用 B.驱恶避凶作用 C.重要现实意义 D.传播宗教的作用4王安石的一首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所写习俗发生在( )A元旦 B.端午节 C.春节 D.中秋节林语堂先生在西洋的怪风俗中说:“东西文化一个大异点,就是西洋人彼此握手,而我们则自己握手。在西洋的许多怪风俗中,我想握手是最怪不过的了。”由此可见他从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中,倡导最为简便、卫生的( )A握手礼 B.拱手礼 C.鞠躬礼 D.拥抱礼3“同志”一词,此词起源于先秦,国语晋语四:“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现代的“同志”从民主革命者中间开始流行,辛亥、五四以后,国共两党党内均用此称呼。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遗嘱中也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一称谓变化说明了()A政治变迁 B.地位平等 C.社会变革 D.良好修养4抗战时期寓居重庆的一位作家在回忆战时陪都重庆生活,在香港星岛旅游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上说“领略重庆风情在茶馆。写重庆,不可不写茶馆。用盖碗泡茶,泡上一碗,三朋四友,躺在竹椅上谈天,想多久就多久”。这说明茶馆是人们社会交往中的( )A广交朋友 B.沟通信息 C.聚会场所 D.交流感情巴尔扎克被恩格斯誉为“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这是因为他的人间喜剧对法国社会生活( )A以浪漫笔触编织理想境界 B.深刻的现实主义艺术概括C.充满反对神权的战斗精神 D.善于融合民间故事和谚语 请阅读材料,根据问题回答: 材料一 跪拜礼曾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使用最频繁、持续时间最长睁一种基本交际礼节。“跪拜”,是从原始社会中人们互相致意的姿势演进而来,到阶级社会时变成一种表示臣服、顺从的礼节。不同等级的人、不同身份的人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要使用不同的跪拜礼。因此被严格地分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褒拜、膜拜等格式。 材料二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英国使者到中国谒见皇帝,不愿行中国式跪拜礼,经过一番交涉,乾隆皇帝勉强同意领受西洋式单腿跪拜礼。由于行跪拜礼者往往是臣服者、卑贱者,因此这种礼节含有侮辱人格,损伤尊严的成分。特别是在西方文明逐渐进入中国之后,中国的礼仪发生了变化。1912年孙中山宣布取消跪拜礼,之后跪拜礼在中国逐渐消失。 材料三 中国古代还盛行拱手礼,是人们表示祝贺、祝愿的一种施礼方式。其姿势是起身站立,上身挺直,两臂前伸,双手在胸前高举抱拳,通常为左手握空拳,右手抱左手,拱手齐眉,上下略摆动几下。“拱手礼”表达出人际关系哲学“尊重”、“热情”、“礼让”、“包容”、“分寸”等重要的内涵。材料四 握手礼是一种最普通的交际礼节,是世界大多数国家人民通用的见面礼。握手礼最早起源于人类刀耕火种的年代。那时,当人们进行狩猎和打仗时,手上常常拿着石块或棍棒以防不测。如果碰见陌生中国古代的拱手礼人,双方为了表示均无恶意,就要放下手中的武器,并伸开手掌,让对方抚摸手掌心,以示手中没有武器。这种表示友好的简单做法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握手礼节。1除上述材料内见面礼表现形式外,你还能知道哪些见面礼?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跪拜礼在中国长期存在但最终消亡的原因。3. 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见面礼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4. 结合教材内容谈一谈社会交往的实质。 二、综合题 请阅读材料,根据问题回答: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修驰道,“车同轨”,兴路政。根据“车同轨”的要求,秦朝在把过去错杂的交通路线加以整修和连接的基础上,叉耗费了难以数计的人力和物力,修筑了以驰道为主的全国交通干线。这项费时lO年的工程,规模十分浩大,它以京师成阳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将全国各郡和重要城市,全部联通起来。 材料二 在我国的汉朝,东部山东和东南沿海江浙一带的大批质量上乘的丝绸从水路或陆路集中到长安城。有相当一部分通过陆路转运到西方去。古代埃及和罗马都把中国的丝绸看作“光辉夺目,人巧几竭”的珍品。史书记载,罗马著名的凯撒大帝曾经穿过一件中国丝袍到剧场看戏,引起全场轰动,被看作是绝代的豪华。由于在这条陆路上,丝绸的贸易占了很大比重,因此把它称为丝绸之路。 材料三 从文化史的角度看,交通网的布局、密度及其通行效率,决定了文化圈的范围和规模,甚至交通的速度也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节奏有重要的影响。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页)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国家的统一对交通的发展有哪些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区域经济的扩展对交通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3根据材料三,分析文化的发展、文明的传播对交通提出怎样的要求?请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饮食文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材料一 周口店北京人洞穴遗址发现过用火遗迹,考古发掘见到厚达46米的灰烬层,中间夹杂着一些烧裂的石块和烧焦的兽骨,还有烧过的朴树籽,这是确定不移的疱厨垃圾,也是明确的用火证据,年代在距今50万年以上。 材料二 中国陶器大约创始于距今1万年前,南方和北方都发现了将近有一万年历史的破碎陶器,而且多是所谓夹砂陶器。早期的夹砂陶器多为敞口圜底的样式,都可以称为釜。陶釜的发明在烹饪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材料三 黄帝内经云:“五味之美,不可胜极”;文子上德篇称“水火相憎,鼎鬲其间,五味以和。”“五味之美,不可胜尝也”;吕氏春秋本味篇称赞“五味以和”是“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1根据材料一中的考古发掘,请你描述一下北京人的饮食情况。 2根据材料二,简要叙述陶器的发明对人类饮食历史的重要作用。3说一说材料三中的“五味”的内涵及在饮食发展史中地位。阅读关于服饰的相关资料,根据问题回答: 材料一“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乾坤有文,故上衣玄,下裳黄。”(周易系辞)“享先王,则衮冕。”(周礼) 材料二“天子龙衮,诸侯如黼,大夫黼,士玄衣裳,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以此人为责也。”(礼记) 材料三“灵帝好胡服京都贵族皆竞为之。”(后汉书五行志) “袅娜腰肢淡薄妆,六朝宫样窄衣裳。”(唐韩偃诗)1根据材料一,说明服饰的构成及着色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说明服饰具有哪种功能?这种功能随历史的演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说明服饰与不同时代的关系?对此问题你持何种观点?综合题请根据下列二幅建筑图片,回答问题。1请写出上述三种建筑出现的地区:2简述三种建筑特征:3试分析三种建筑特征形成的原因:4结合四合院建筑结构图(见右图),说说居住格局具有哪些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