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3417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传授高深学术与技能的专业教育,其重要本质特征是专业性。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法于1998.8.29通过中学后教育的原义并不特指高等教育,而是指为完成了中等教育但无法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青年提供的1-2年甚至更短时间的培训,其程度介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第三级教育是指在完成了第一级教育(初等教育)和第二级教育(中学教育)之后的各类程度更高的教育,可视作与高等教育同义。大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次级概念把高等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进行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其早期的两部重要著作为休伯英国的大学(1843)和纽曼大学的理想(1852),在大学的理想中,纽曼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人的理智的发展及“博雅教育”对于人的理智发展的意义,主张通过博雅教育来发展人的理智。19世纪末,美国的一些大学开设了专门以高等教育为内容的课程,最早的尝试者是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霍尔。德国教育史学家鲍尔生1906年出版的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是研究西方高等教育史的一部史诗性的巨著。1907年俄国的佩特拉日茨出版大学和科学;1930年,美国的弗来克斯勒出版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大学中国近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产生于19世纪末。1978年8月,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1984年,潘懋元著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出版,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第二章 人类早期的高等教育活动萌芽于各文明古国。古希腊的“雅典大学”、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大学”以及古代中国的稷下学宫、太学,都是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机构。独立形态的高等教育始于欧洲中世纪大学。古希腊罗马是西方古代文明的颠峰,也是西方古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发源地。公元前四世纪,雅典出现了两种学校(修辞学校: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哲学学校,其教学内容为“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天文、几何、音乐)。古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缪司翁博物馆,建于公元前3世纪中叶,下设文学、数学、天文、医学四部,被称为亚历山大大学。我国西周大学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稷下学宫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中世纪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书院是和古代私学有关的重要高等教育机构。宋代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西方真正独立形态的高等教育组织机构始于中世纪,标志为欧洲中世纪大学。最早的三所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被称为“母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两种类型:学生的大学从课程设置到教师讲课费的多少等各种学校事务均由学生团体决定,如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先生的大学学校的一切大小事务的决定权均掌握在教授团体手中,如法国的巴黎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其教学内容除“七艺”外还有四大学科专业(文学、法学、医学、神学)。教学方法有读课和辩论两种。那时已有学位制度的雏形,但起初“硕士”、“博士”并非学位,只代表任教资格。16世纪前后,欧洲才分化出了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层次此时才真正地定型,成为“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高级专门教育。* 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洪堡秉持“完人”教育目的观。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人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去进行符合道德原则的行动”,他高度强调大学中的哲学和语言学科教育,将它列为各科之首,其次还强调纯粹科学的教育,认为纯粹科学的抽象思维是精神训练的极好材料,反对在大学中进行任何有实用目的的职业性教育。为了改革德国高等教育,建立新大学,洪堡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原则:第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针对当时德国大学因循守旧的弊端,洪堡指出,人必须把科学永远当作一种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来处理,因此必须永远处在研究的过程之中。这种追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应当同样存在于大学教授和大学生身上,这种对知识的追求也应当构成大学这个机构的基础。第二,学术自由的原则。它至少包含三层意思1)大学要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办学不受任何权力擎肘。特别是关于大学和国家的关系,洪堡指出国家不应指望大学同政府的眼前利益直接联系起来,应相信大学能完成它们的真正使命,取得远非政府近前布置所能预料的成效2)学者要有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他们可以不受任何威胁地探索真理并发表自己的意见3)教学过程要有教学自由,既要有“教自由”和“学自由”。洪堡不仅系统地提出了这些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思想,而且还在新建的柏林大学中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使德国成为了19世纪的“世界科学中心”。“达特茅斯学院案”的裁决(1819)明确了私立学院的性质与地位,保护了私立学院的权益,有力地促进了私立高等学校的发展。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是弗吉尼亚大学。“莫利尔法案”(1862年生效)和赠地学院的意义主要体现在:1)扩大了美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满足了美国工农业迅速发展和人口激增对高等教育的需要2)拓展了高等学校的职能,表明了高等学校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可能性和必要性3)显示了联邦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导向和协调作用。威斯康辛大学是得益于赠地基金而获得迅速发展的一所州立大学。其校长范海斯提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应包括: 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 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被称为“威斯康辛思想”,成为高等学校三大职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确立的标志,载入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史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世纪前中期,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成立。该大学成立于1876年,被誉为“设于巴尔第摩的柏林大学”,成为美国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建设高水平大学是先驱和典范。清末民初的洋务学堂中,开办最早、最具代表性、最富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是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它在当时不仅是全国的最高学府、而且还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对全国高等教育、乃至对全国教育都有重要的统领作用。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张百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的学制,即“壬寅学制”。通儒院开创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先河。蔡元培(1917年在北大实行选修制)在北大的改革,总的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以囊括大典、兼容并包为纲,倡行学术自由。在教师聘任、教学内容、研究成果上,蔡元培秉持“悉听其自由发展”的原则,使北大一时成为思想自由的大本营,也在客观上为北大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提供了条件2)建立以“学”为本的新学科体系。在学科体系中突出文理二科,改革教学制度,实行选科制3)建立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体制。他秉持教育独立论,设立评议会和行政会议,来管理学校各项事务。我国第一次院系调整(1952年下半年)、第二次(1955年),1993年我国启动“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1998年8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原则、基本制度、高等学校设立、高等学校组织和活动、高等学校教师和学生、高等教育投入和条件不保障等事项,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法,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第三章 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即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直接规定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置、人才的培养、教育内容的取舍和教育方式的选择均以是否有利于国家政治统治秩序为依据。2)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社会的阶级关系,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地位,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或价值目标。3)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表现为: 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思想; 主流意识形态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发挥着相当明显的作用。5)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表现为: 扩大高等教育机会; 调整教育结构; 改革高等学校入学制度。6)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包括: 国家举办高等教育机构; 规范社会高等教育机构。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性质:是指政治在制约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根本特征。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作用的基本性质是政治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政治力量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的特点大致分为两类:指导和领导;咨询和参谋。人力资本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与其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总是那些人力资本投入和积累较多的国家。该理论强调人力资本以及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和训练过程在整个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经济与高等教育的一般关系:高等教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与经济密切相关,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表现为:1) 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究竟允许多少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直接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2) 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随着经济的发展,来自经济领域的利益和力量越来越多地介入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立法和决策过程3)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经济的进步促进着新的高等教育机构和新专业的诞生,改变着高等教育的性质和结构。4)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产业和职业的迅速更替,仅凭一张高等教育文凭便可保证一生职业生涯稳定的传统观念已经结束了,高等教育进入了终身化的阶段。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政治价值:主要表现为培养高级政治人才,灌输统治阶级的政治意识和观念,以促进其社会政治延续,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1)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政治延续。主要表现为:(1)促进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即高等教育直接为统治阶级培养政治领导人才以及通过培养他们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热情,提高其参与实现社会政治目标的能力,(2)维持和发展社会政治关系,即高等教育通过适应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来实现社会政治阶层的重组以及增加某些社会阶层的文化资本,提高其政治地位;2)高等教育推进社会政治生活。高等教育通过提高统治阶层的文化水平而使管理趋于科学化,也可以提高民众的政治素养,增强国民的政治参与意识。3) 高等教育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高等教育在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上起着深刻、关键的奠基作用,是实现个体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工具,也是主流政治得以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场所。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高等教育一方面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 高等教育是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以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的为代表,在现代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并形成人力资本在生产诸要素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替代作用。 高等教育能够提高个人生产效率,增加个人收入。它提高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以及个人处理经济条件变化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劳动生产效率和分配能力,给个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高等教育能使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人力资本理论认为:(1)社会中很大一部分收入分配差异是由所受教育的差异引起的,(2)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因受教育不同而产生的相对收入差别减少,(3)对教育投资的增加可以提高全社会中劳动所得所占的比重,降低财产所得所占的份额。从而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缓和、降低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经济价值。高等教育的科学价值: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高等教育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特的科学价值: 高等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高等学校所进行的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高等学校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科研力量集中,学术思想活跃,信息交流丰富快捷从而成为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方面军。高等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传承文化; 改造文化; 创造新的文化。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最基础最根本的是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即高等教育促进个人的发展。提高个人知识与智能水平; 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高等教育的职能:是高等学校必须履行的职责和任务,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以上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的在当地社会的合理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第五章 高等教育目标是指高等教育所要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和专业规格。在历史上,就其制定依据出现过“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主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针对片面发展而言的,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最初的分工使得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和对立,开始了人片面发展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发展具有两重性,大工业时代使个人在艺术和科学等方面得到发展,但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并没有变成现实性,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活动的目的和尺度。人的全面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心与身的关系,即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的关系;德与才的关系,即道德品质与才智的关系;品德素质内部的社会性品德与个性心理品质的关系;才智素质内部的知识、智力、能力的相互关系。我国高等教育分为两个基本层次,即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层次。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的基层目标。学术人才与实用人才:学术人才是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实用人才是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他们的劳动都属于高级的复杂劳动,只是一个偏重于学术理论的创造,一个偏重于新知识的应用,他们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可能和谐地统一一体的。通才与专才:他们的区别可以通过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来考察,通才的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宽广,专才的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单一。从更深的心理机制分析,通才掌握了概括性较大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普遍性大的一般能力而获得了广泛的事业适应性。第六章 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和科学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种类,是高等学校的基本教育单位。高等学校的专业是由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构成的。*高校课程的纵向结构即层次结构,是从学生认识规律、专业发展规律、专业教育规律角度对高等学校课程按照结构层次划分的。分为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四种类型。横向结构是以课程对于专业的适用性划分的。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高等学校课程编制是指针对某一专业的课程系列或某一门课程而完成的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阶段。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泰勒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确立了其课程基本原理。第七章 教学过程是一个以知识活动为起点,通过掌握他人与前人的间接经验发展能力、经验以及态度倾向的过程,即包含着认知和交往在内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特点有: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首先,其认识对象是他人已经发现的各门系统的学科知识,其次,它是再发现的过程,第三,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发展性特点。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专业理论性。它是一个以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为主要任务,围绕这个具体专业而展开教育学活动的过程;独立性。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对独立地从事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独立地从事科学发现和实际活动的过程;创造性。是一个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从事一定地科学研究活动,发展创造能力,获得科研方法和探索精神的过程;实践性。是一个学生将高度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活动,以发展知识应用技能与改造世界的态度和意识的过程。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条:科学性思想性统一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结合各科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教学原则。其基本要求:确保教学的方向性和科学性。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必须符合现代科学发展水平。充分发掘教材内在思想性。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积极个性品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正确的理论教学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教材,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它要求:教师要通晓所教学科的理论,熟悉并掌握本学科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在此基础上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际,了解有关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需要,积累有关材料,将教学内容的讲授与实际需要相联系,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掌握理论。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下,有效地使用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指导实习或实践。在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高深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努力促进他们的智慧、才能得到发展。其基本要求是:明确高校培养能力的任务并在教学中切实完成。改革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提倡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独立性想结合的原则。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与发展。其要求: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学习和思考方法,探索创新。发扬民主,教学相长,造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勇于探求创新的能力。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即教师要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和经验,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他们以感知认识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要求:明确直观目的,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运用直观手段。在直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维,将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既从学校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要求:坚持培养目标,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以发展。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质的内在要求,是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发展趋势的客观反映。要求: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使每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来组织。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这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独立性、创造性特点反映,也是高等学校一条特殊的教学原则。要求:用过程教育代替结论教育。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环境。把研究列为考核学生学业的重要指标。第八章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手段。*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的一部分,它既具有一般教学方法的共性,又具有体现高等学校教学特点的个性。教学方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其基本要素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信息和信息赖以传输的载体以及工具。其特征有:师生共同控制信息传递。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变化。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高等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自学指导法;联系法。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发现教学法。美国“结构教育”代表人布鲁纳提出。问题教学法。杜威提出的“五步法”:情境问题假设推理验证,将其程序化模式化。案例教学法。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程序教学法。发端于美国。暗示教学法。创始人为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电化教学法。* 备课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要求,了解教材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2)教师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3)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备课的主要类型和内容备课可以分为三类:(1)学期备课。学生基本情况的简要分析,本学年或本学期总的教学任务和要求,以及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改革措施;课序、课题、教学目的、教学周次和教学时数、课内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参考书和教具准备。(2)单元备课。课题名称、目的及课题重点;课时划分以及备课时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备课时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必要的教具等。(3)课时备课。明确课的主题和课的任务;教学进程(包括教学内容安排、师生双边活动及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如何提问、举例、演示实验等;准备预习;板书设计;教具准备。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上课制(1、有利于培养学生2、符合大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3、符合实际情况4、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和分组教学。个别教学是指在班级上课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以及在这个指导下的学生自学活动。它便于因材施教,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智慧潜力,发挥个性特长有重要意义。分组教学是在班级上课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传统的班级内按照学生的能力和学生水平进行分组,这是内部分组,另一种是打破传统的班级、学科界限而完全按能力与学业水平进行分组。它虽然较好地适应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但也被认为不民主,造成了不应有的等级观念和社会隔阂。选修制的萌芽始于德国,成型于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奥特于1869年确立。选修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制度,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有限制或无限制的选择学科或课程。与其相配套的是学分制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检查、辅导答疑、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安排是:预习准备与引导指点。感受理解与知惑解疑。运用加深与个别辅导。系统整理与复习归纳。自我检查与考核评价。第九章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三大职能之一,是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标志。第十章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从19世纪开始。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科学研究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通过科研,使教师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及最新成果,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通过科研,可以教学相长。使教师授课更加紧密联系实际,为高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师教学改革找到新的解决途径。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可以完善学生的心理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特质和创新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性措施。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高校科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按比例发展原则。个体研究和集体协作相结合的原则。计划选题和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第十章 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首先是由其脑力劳动的复杂性决定的,其次是由其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是由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挑战决定的,其次,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灵活性,没有现成的模式、程序可套用。高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的劳动手段包括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主要是依靠技术手段,因而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同时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也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群体性。高校教师劳动有很强个体性,对学生影响主要通过自身言行来实现的,在科研中也有很大的独立性与自由性,但需要学校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师的协作和配合才能完成。高校教师的素质:专业素质。是由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以及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的。表现为:专业知识素质。必须具备一是普通文化知识,二是教育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即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和能力。教学技能技巧有:导入的技巧、强化的技巧、变化刺激的技巧、发问的技巧、分组活动的技巧、教学媒体运用的技巧、沟通与表达的技巧、结束的技巧、补救的技巧。教学能力有:、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学业检查评价能力。专业情意。有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职业道德素质。包括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职业道德素质。如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为人师表,团结协作等。第十一章 高等学校管理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学术事务管理和非学术事务管理,并以学术管理为特征。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分为改革权与发展权。西方国家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欧洲大陆模式。其基本结构是教授与国家官僚机构相结合。外部行政权力强大,校长权力有限。英国模式。是把教授行会与院校董事及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适度影响结合起来的模式。政府部门对学校内部管理影响不大,教授行会、院校董事及行政管理部门权力较大。美国模式。与英国模式相似。学校内部的权力更具有官僚的性质且学校层次的权力很大。第十二章 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三大模式:集权模式。国家政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确定高等教育法规,制定高等教育规划,运用中央政府计划,、命令、拨款、监督、行政等手段直接调控全国高等教育的鼓励模式。如法国、前苏联、前东欧等。分权模式。指高等教育管理权力分散于地方政府和高等学校,中央政府没有绝对的调控全国高等教育的能力。如美国。并重模式。是集权与分权并重的模式。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等学校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管理职责,各自行使不同的职能。如日本、英国、德国等。高等教育学校制度:指各级各类高等学校以及其间关系的总称。它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任务、对象、学习年限、培养目标和设置标准,是一个国家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能力培训的学习经历。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精英教育阶段(一个国家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占该国家适龄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大众高等教育阶段(15%-50%),普及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特殊关系:经济是特定体制下的经济。蕴含于其中的经济活动在对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作用时,必然有经济体制的印记。第一,在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中,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受到高等教育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发展方式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计划的调控。(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关系不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与高等教育没有直接的关系,经济对高等教育的作用不是通过市场直接的作用宇高等教育发展的,而是经由国家计划,间接的作用于高等教育发展。)因此,如果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对高等教育的作用主要是直接的,那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则主要是通过国家计划间接的实现的。高等教育学的发展阶段:一 1949-1978注重“双基”教育 即基本知识和能力 二1979-1982发展潜力 三1983-1989,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四 1990-至今 发展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挥,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定位:1、素质教育是一种指导思想。2、素质教育思想必须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全过程。素质教育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科学和人文同时发展。难点:发展情感。关键:如何处理考试和素质教育的问题。理斯.范海斯提出了高等学校的任务应该包括:1、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3、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泉周社会与经济服务20世纪初有书院改制而成的大学堂有山西大学堂、河南大学堂、江苏苏州大学堂 1980、2、12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建立了学士、硕士、博士三个穴位成次。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规定,1998、8、29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5.3.18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3.10.31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7通过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以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加力.贝克尔等为代表据舒尔茨计算,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中,由33%归因于教育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隐形课程是指并非用语言表达的,潜隐的非正式的对学生发展存在潜移默化作用的教学内容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都属于教学材料或教材高校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课程内容的综合化2、多样化3、人文化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发现的活动,而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记再发现过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颖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教学方法:1、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2、符合大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3、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4、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检查、辅导答疑、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课程的四种形式:1、学科课程2、关联课程3、广域课程4、问题课程邓小平强调高校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高校教师的作用:1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着2是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3、通过知识技术传播及应用,直接为社会服务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对教育工作树立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培养自己对教育的热情和稳定的兴趣高校教师正是在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发行自我价值,获得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培养自励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身教重于言教,正是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应有强烈的自净自行意识。高校教师劳动的群体性,决定了其高度的协作仪式。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公布了教师资格条列教师职务制度就是国家对教师岗位设置及各岗位任职条件和取得该职务的程序等方面的有关规定总称我国教师法、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受聘任制度高等学校拥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用由此手段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充分实现人才培养等社会职能高等学校管理一学术管理为特征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分组管理高等教育,高等学校享有办学的自主权利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美国的学位分四级:协士(副学士)、学士、硕士、博士。高等教育的终身化高等教育的综合化:高等教育强调在保持一定专业教育的前提下,加大通识教育的比重。在强调教学内容综合化方面,各国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以综合大学代替单科大学;第二,改造专业和课程,使之更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同时扩大选修课的比例;第三,在大学前两年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第四,在大学三、四年级实行主、副修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第五,以选课方式进行限定,以促使学生在选课时能够文理兼顾。高等教育的终身化:高等教育的终身化指高等教育不再是一个人一生的终结性教育,它成为个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有机组织部分。终身教育很终身学习理念以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高等教育已不再只对青年一代传授知识以备在未来的工作中使用,而成为高中后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高等教育机构也不再仅限于正规的大学和学院,它也包括各种非正规的教育和学习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