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级教材网络教研教程.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419859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二年级教材网络教研教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二年级教材网络教研教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二年级教材网络教研教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二年级教材网络教研教程:语文写字教学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中国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汉字书写的美学价值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因此,写字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 当前,在重视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同时,必须继续强调中小学写好汉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写字教学应该加强,不应削弱。 语文写字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写字教学的要求,进行编排的,共分为三册,在进行毛笔临摹的同时,指导、强化硬笔行楷书写的训练,同时提高欣赏水平,以使汉字书写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内涵。 今天,我们将要了解的是第二册教材,第二册的知识结构是以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圣教序为范本,学习毛笔行书的书写规律,依然贯穿硬笔临摹练习,强化硬笔行楷字技法训练。教学原则是依据“笔墨语言”学习的要求,欣赏领先,关注书写者的个性特征,避免要求学生千篇一律,突出汉字书写的人文性特征。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大家之作兰亭序。 (观看课件)时间: 4 : 52 一、 兰亭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也是体现晋书 “ 尚韵 ” 的杰作,艺术水平极高,光耀千秋。兰亭序在艺术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用笔细腻精湛。兰亭序起笔多以凌空取势,结笔则多取轻顿提收显得干脆利落,行笔以中锋为主,疾涩相宜,圆劲骨清又以侧锋取妍,倒锋为主的行笔,赋有美的韵律,给人以生动、活跃和优美的感受。 其二,点画妍媚遒劲。兰亭序点画品类繁杂,线条优美,行笔富于变化。笔画隽美而有力度,藏露并用,劲媚兼举;其形态有俯仰、疾涩、向背、起伏、撑柱、擒纵等等,可谓变化多端,相映成趣。 其三,结体隽雅多变。兰亭序通过结体的虚实变化、疏密开台、似欹反正、刚柔互济来表现内涵丰富、凤格雅逸的行书艺术。其结体很少雷同,如行文中 “ 之 ” 字多次出现,却各有面目。 其四,章法布局和谐自然。兰亭序纵行之内,左右摆动;纵行与纵行之间距离不一,气韵贯通,流畅自然、从横列来看,又能左顾右盼,避犯就和,不偏不激,笔断意连,自然和谐。兰亭序技法达到了无懈可击的程度。 中国书法讲究变化,凡高手作书,遇到重文的时候,必定会从笔的轻重缓急、或从墨色的干枯浓淡,或从结体的揖让避就,求变求新,当然,这种“求变”是必须在合乎法度的前提下实现,不可任笔成形。这点便是书法区别于印刷品而成为艺术品的重要因素。兰亭序通篇气韵协调生动、完整,无一懈怠之笔,凡重文的地方(如“之”、“以”、“所”等字)必定会尽变化之能,绝不雷同。序中二十个“之”字形态迥异,各具风姿,令人叫绝。 笔画线条方面,黄山谷云:“肥不剩肉,瘦不露骨。”王羲之用笔方圆并举,以圆转为主,又寓圆于方,圆中有方,巧妙配合,形成“道丽劲健”的艺术效果。他用笔技巧极为丰富,中锋用笔为主,然侧锋、藏锋、露锋并用,且笔锋变换自如,极为精到。其章法首尾统一,字与字之间顾盼照应,从整体上看,完美和谐,但若从逐字细看,则可发现并非句句平正端庄,如第十八行的“不”字,第二十七行的“感”等字,这些字不主故常的取势、结体。这正促成了兰亭序的价值与不朽的。 当代书家王澄将书家学书历程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入门,字学得歪斜;第二阶段探索,力求平正秀丽、中规中举;第三阶段顿悟,由平正复归变化。正如书谱云:“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许多书家只走到第二阶段,便已走完一生,真正做到“顿悟”的少之又少。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正是王羲之在创作的第三阶段作出的杰作,是其行书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巧媚的风格渗入不平正成分,为作品整体添了不少情趣,十分耐看。王羲之兰亭序作为书法传统的正宗范本,千百年来为世人所重。我们今天来了解和学习兰亭序,从宏观把握笔试特点入手,继而推敲具体用笔之法,用名家的学术经验和自己独特的感受,从临摹到创作,从而达到学习行书的目的。那么有关于兰亭序具体的笔画写法,在我们教材的第二册的 12 页至 43 页都有比较详细的阐述,我们在教学中可逐一借鉴。 二、什么是行书?行书的特点。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包括“行楷”和“行草”两种类型。写得比较规矩、端正、平稳而接近楷书的,一般称作“行楷”;写得比较放纵、变化、流动而接近草书的,一般称作“行草”。 行书是汉字形体演变避难就易、避繁就简的自然结果,是伴随着楷书和草书的流行而产生的。它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流利 , 写起来比楷书方便迅速 , 又比草书易于辨认 , 日常实用最为方便 , 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所以从汉末产生以来 , 一直是手写体的主要形式,为人们喜闻乐见。因此 , 我们在练好楷书的基础上 , 要进一步学习行书。 行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行”。平常人们喜欢把楷书比作“立”,把行书比作“走”,把草书比作“跑” , 就是说行书的用笔具有流动的特点。 行书是楷书的流动和快写。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 , 楷书作为汉字“正写法”,虽然工整规矩、易读易认 , 但书写的速度慢 , 较费时间 , 行书可以说就是为了达到快写楷书的目的。一方面 , 它通过强调笔画之间的呼应连贯 , 使可以连接的笔画之间尽可能地连接起来(即因行笔速度加快 , 而在点画之间留下相互牵连的细微“牵丝”) , 大大提高了书写速度;另一方面 , 它又基本保留了楷书规整易认的特点。下面 , 我们将谈谈行书不同于楷书的一些特点。 艺术博客 r3Uh(v q*K 1 、 笔画减省 为了书写简便,行书对楷书的某些部位作了简化,或减省笔画,或合并线条。为了提高书写速度,增强时效性,常常将一些偏旁与另一部分产生连带关系,使其具有连续性,这时便随笔画的运行自然就省略简化了其中的一部分。如“喻、道、佛、照 ”等字,“喻”字的口部省略成两个比较有动态、联系较强的左右顾盼的点;“道”字的走之旁简写成了竖折笔;“佛”字中间 “弓”字,用横折弯钩代替,省去了两弯。而“照”字的四点底简写成一个比较有动态的横。 2 、笔势流动 艺术博客 ._ rR oW9z6 ( 1 ) 增加钩挑与牵丝。写楷书是一笔一画地写,要求点画分明,写行书则可点画连起来写,在点画之间增加钩挑与牵丝。“钩挑”是在没有钩挑的笔画上,顺势写出短钩,如“古”字的横画,“好”字的撇画;牵丝是在前后不相连的点画之间顺势用细细的游丝相连,如“丝”字中间的点画,“心”字的中右两点。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钩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泼,但钩挑与牵丝不能太多,太多了,用笔就显得不干净,造型也不美观。 ( 2 )改变书写笔顺。行书的书写笔顺,采取的是草书笔顺,同原有的楷书笔顺不同,目的在更加便于书写。如“秋有王半”四字。在写行书时,改变书写笔顺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且要合乎草书的规范。如果随意胡来,不仅书写别扭,而且结体混乱。 3 、用笔灵活 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有时可以这样写,有时也可以那样写,不大受约束。如“戈”字,横画写好后,既可以直接从右侧翻笔上去写斜钩,也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个小圈再写斜钩;“也”字的竖弯钩,由上翻笔向下也行,由下直接写下也行;“木”字旁的“木”,一般是写好横竖画后,笔势从左边写撇挑,但如果从右边翻笔写撇挑,也有道理;至于提手旁的一挑,如果依照楷书写法,由上回锋写一挑固然好,用牵丝把竖钩与斜挑连起来写则更佳。 4 、体态多变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运笔范围广,表现力丰富,往往一个字有几种写法,体态多变。如“之”、 “是”、“花”字,写得有收有放,有工整有写意,同中有异,多样而统一,饶有趣味。 体态多变是行书的长处,是楷书和草书所望尘莫及的。 三、 硬笔行书是什么? 硬笔书法的字体渊源来源于毛笔书法,形成硬笔书法艺术后,大体也可分为碑学和帖学。硬笔行书也是借鉴毛笔行书而来,用笔上没有毛笔那么丰富,要简约一些。写好硬笔行书,结体(也就是字的结构)非常重要,一般架子搭得较好,也就有个不错的模样了,如同人有个较好的身材和脸型一样。因而,我们要在硬笔行书结体上要多用心一些。其结体近于楷书但又不完全受楷书的束缚,近于草书而又没有草书的简省和放纵。当今书坛泰斗启功先生在谈到行书时曾打了个比方:写字就如同我们乘公共汽车,楷书要求每一站都下,而行书却省略某些站而已。但事实上行书的结体远不是这么简单,有如下特点: ( 1 )在楷书行笔的基础上,加快一点步伐。加强笔画之间的牵连照应关系,从而使字的神情变得活泼一些。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兰亭序中 “ 天朗气清 ” 、 “ 畅叙幽情 ” 等就是典型的行楷字。如果楷书掌握的比较好,则写起行书来就比较容易了。 ( 2 )不在像楷书那般方正端庄,而有欹斜之势,形成了自己新的体势。楷书除了极少数以斜取正的字以外,体势都要求方正端庄,横画的斜度也不可过大。行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些戒律。横画可以大幅度上斜,以抬高右上角;笔画的走向也可以偏离原来楷书的轨迹,而使整个字从个体到全部都变得自由活泼起来。行书的这些特点在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 3 )简省笔画和体势多样。行书在书写的过程中可以省略楷书的一些笔画,以便便捷,看起来也活泼一些。而体势上,行书的体势与楷书相比而言更是千姿百态。 总之,硬笔行书的结体较之楷书要灵活多变得多,但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可千万切记不是简单的潦草,而是每一点画都是要到位的,也是有着自己的法度和规则的。 四、圣教序钢笔临摹 本册教材当中还收录了王羲之的另一名篇圣教序。圣教序不仅是学习毛笔行书的最佳范本之一,也是学习硬笔书法和学习硬笔行书的优秀范本,长期临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临习时可注意以下几点: 1 、根据圣教序点画轻重,尽力在硬笔书写中体现。线条粗处按笔重、行笔慢;线条细处多提笔或行笔快。 2 、笔画之间连贯要求清晰、自然,避免机械照搬字帖表面形状。 3 、由于是集字作品,字与字之间的连贯便很难如一气呵成的书写那样自然,尽管怀仁在集字时已考虑过。我们临习时要遵从书法的“大”的法度,而不应拘泥于具体细的“小”的法度。 4 、依据王羲之墨迹作品的特点以及个人的书写习惯确定节奏单元和具体的结体变化,力求灵动自然。 5 、通篇作品要符合王羲之的中和、典雅书风。 6 、将临摹中积累的对于传统行书技法的理解融会贯通,应用于日常行楷的书写当中,提高书写传统和文化水平。 (欣赏黄 敦先生临圣教序)时间: 13 : 10 五、 怎样选用练书法的用纸? 很多知名的书法家,开始练书法时,恐怕都不是用宣纸那里练出来的。原因是,没有那么多的宣纸,宣纸太贵练不起。当然,不能排除条件特别好的家庭,有人一开始就从宣纸练字的,其实,字写得好的人,并不一定要用宣纸,只有当字上升为书法艺术的时候,为了长期保存或裱糊,这才必须使用宣纸了。在宣纸上写字和在普通纸上写字,其效果完全不同。同样的字,同样的水平,写在宣纸上要好看得多,精神得多。 当然,如果有条件一开始就用宣纸练字,那是最理想不过了。那么,什么材料的纸练字最常用,效果也最好呢? 有以下二种纸可用来练字,我们不妨试试: 1 、毛边纸。这种纸在文化用品和书画商店都能买得到,每刀 100 张,也可以零买,多数作为练毛笔字之用。毛边纸既经济实惠,又同样与宣纸上写字的效果差不多,仅仅是纸张较小,纸质较差,色泽发黄而已。 2 、旧报纸。尤其是新闻纸,在这上面写字,吸水性较强,也能化能收,可以达到宣纸的效果。在旧报纸上练习书法也是很多见的。 而硬笔书法有很多人都主张用普通的复印纸,既便宜又实用。 六、学习硬笔书法注意事项 第二册教材中依然强调要强化硬笔行楷字技法的训练。学 习硬笔书法不仅要追求高层次的艺术水平,还要注重其实用价值。而要体现其实用价值,就必须做到书写上的正确化、规范化、匀称化。 怎样才能写好硬笔字? 首先要有正确的坐姿及握笔姿势;要学会看字帖;要学会正确的运笔方法,并写出自己的个性。 那么我们指导学生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 “ “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 练字有三种境界。 大家都看过金庸的长篇小说笑傲江湖,其中有一段对练剑的精辟论述:初学乍练之时,以手使剑,有时剑不听使唤,甚至会伤及自己。练过一段时间之后手剑合一,以心使剑,剑随心走,剑术就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剑术的最高层次是心剑合一,无剑无我。举手投足即是剑着,飞花摘叶,皆是利剑,一枚细细的绣花针也能抵挡三个剑术高手,这样的剑术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练字也是这样,我们练字的最初阶段同样是以手使笔。笔由不听手的使唤到逐渐熟练有一个过程,进一步可以发展到笔手合一的境界。这时写字的时候感觉笔是手的一部分,不是在用笔写,而是在用手写。只要我们认真练习,也是可以达到这一境界的。 练字的第二个境界是以心使笔,心笔合一,心动则笔动。笔下所写的就是心中所想,达到了这一境界,书法水平可以说是小有成就了。包括我在内的我们大家都要努力向这一目标迈进。 练字的第三个境界是师法造化,无我无笔。古代许多著名的大书法家都是这样的。如王羲之见白鹅游水之姿,悟出 “ 浮鹅钩 ” 的笔势;张旭见担夫争路,公孙大娘舞剑,从中悟到结构点画的争让穿插关系和用笔的疾徐、节奏,大大丰富了其狂草的写法;怀素观夏云海涛,领悟到草书的大气磅礴、翻江倒海之势;颜真卿观屋漏痕、锥画沙,理解了用笔的迟涩和力度。这是我们练字的理想境界,达到了这一境界,无论有笔无笔,软笔硬笔,即使是一段枯枝,一把破笤帚,都能写出绝妙的书法作品。 当然,要让学生写出一手好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只有从细微处入手,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我们用心写字,而不仅仅是用手写字,努力向这一理想的境界迈进吧! 最后我还想告诉大家:写一手漂亮的汉字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这也是我自身需要加强的,那么就让大家和我们的学生共同成长,共同体味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共同畅游在祖国文字的浩瀚之海吧! 附: 七、硬笔书法有没有美学价值? 硬笔书法的字体渊源来源于毛笔书法,形成硬笔书法艺术后,大体也可分为碑学和帖学,我们知道了毛笔书法碑学和帖学的美学范畴即可约略知道硬笔书法的美学渊源了。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碑是刻石的总称,即在石上刊刻的书法作品,如墓志、石碣、石阙、造像等,尤以汉碑、唐碑和魏晋南北朝墓志造像为典型。帖的本义为尺牍,自魏晋以来尺牍书法衍生为帖学,魏晋、隋唐、宋、元、明为衍化的重要朝代,其中晋人帖学为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碑帖是古代书家优秀传世作品的通称,凡前代书法有高超水平、足以成为书法取法对象者,以一定形制编辑成册行世,均可称之为书帖、碑帖。碑学崇尚 “ 壮美 ” ,属于 “ 崇高 ” 这一美学范畴,其思想渊源是儒家的仁美、大美、充实之美。此美学范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追求雄健,二是追求丑陋。强调结字 “ 以茂密为宗 ” ,主张笔画意势舒长。正如帖学注重萧散淡雅的书卷气,碑学则大力提倡 “ 书存金石气 ” ,从邓石如、伊秉绶到吴昌硕、康有为,碑学大师们更注重于作品的扩张感和凝重之气, “ 力沉著而出以涩气 ” ,体现了作品外在的力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撼人的艺术感染力。碑学对书法的一大贡献是将傅山所提出的 “ 宁拙勿巧,宁丑勿媚 ” 的书法美学观应用到书法创作上。一时间,大量民间书法登上了书法殿堂,其充满探索精神和表现形式的丰富性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为书法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帖学的形成发展是魏晋玄学盛行下的产物,而其根本是老庄之道。魏晋名士向往一种无限自由的境界,崇尚心灵与自然的对话,通过虚静和无为的人生态度体悟万事万物之本,以达到心灵的绝对自由,获得超越肉体的精神解放。因而我们看到了帖学在以王羲之为代表魏晋南朝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美:空灵、跌宕、萧散、遒媚、洒脱。与其说晋人书法高不可及,不如说是晋人的精神境界后人无法企及。后人对晋人书法的顶礼膜拜,归根到底是对道家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帖学正是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进行创作的。孙过庭强调作品以 “ 志气平和,不激不厉 ” 为上,欧阳询八诀中也说 “ 气宇融和,精神洒脱。 ” 这种柔美的风格发展到极至的是元代大书家赵子昂,而明代董其昌书法却以淡雅冲和树立了帖学的典范。帖学书法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文人阶层一直是这一艺术的主要创作者,因而帖学具有高度的人文主义色彩。 技巧的因素居于次要地位,作品折射出来的人格品位成为衡量书法艺术品位的重要条件。 碑学和帖学作为两大书派其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碑帖可以互补而不应排斥对方。发展帖学不能忽视碑学的价值存在;提倡碑学也不能以牺牲帖学为代价。碑、帖在美学上的地位是同等的,不存在谁高谁低。碑学在发展中应逐步吸收帖学的人文气质,以书卷气来充实其内涵;帖学也宜兼融碑学,熟中求生,巧中见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