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的思考.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419265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的思考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示范学校 陈晏利 摘要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己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以其巨大的容量,丰富的表现形式,直观的感受,激活课堂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情景创设 思考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并且表观出具独特的优越性。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这种集文本、图形、影像、动画、视频、声响、音乐等多种信息符号于一体的功能,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魅力,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同时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促进了儿童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和智力的发展。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内的运用已成为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也为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但是兴趣不是先天的东西,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启动发展起来的,作为教师应该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1、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激趣”。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有故事情节,可以通过动画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全文朗读,活动的画面形成现场气氛,配以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将无声的文字描写变为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以最佳情绪进入课文的学习。如在教望庐山瀑布一文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把“庐山瀑布”来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能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此时,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迫切希望知道课文是怎样写的,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真正体现了“自主发展、自主探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如学习剧本奴隶英雄(节选)如果只是讲读剧本,未必能调动八九岁的小学生情感投入,但放出一段演出录像,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就截然不一样了。当学生看斯巴达克的录像时,学对古罗马的奴隶非惨生活一定会有切身体会,再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就容易多了。2、在讲读课文时利用多媒体“创境”。在理解一段课文前,创设课文情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低年级的阅读课文,一般比较有趣,情境再现十分容易。如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叫声,鹅的形象以及鹅的动作等,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难以将这丰富的信息表达清楚,而多媒体教学却正好适合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教学中可这样“创境”:“曲项”利用动画展现一只白鹅浮在水面上不断伸曲脖子,“曲项向天歌”在前一个动画中的基础上合成鹅叫的声音效果,“白毛”利用一幅静止的大白鹅浮在水面上的图片,突出其白色的羽毛,“白毛浮绿水”展现一只大白鹅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突出其“浮”的悠闲神态。教师在此引导学生观察水、鹅毛的颜色对比以及鹅的悠闲动作,“红掌”出示白鹅挥动红色的脚掌向前划水的动作和划水的“哗哗声。整体讲读这首诗时,出示一幅动画,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一个小孩在不断向湖里那群欢叫的鹅撒谷粒。整个教学过程文图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然了气氛,创造出原始的意境,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得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理解了诗意,同时强化了记忆。二、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有难易之分,多媒体教学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以直观形象具体等特点弥补言传之不足。1、借助动画演示突破理解课文的难点。 如狼和小羊一文中,狼说小羊弄脏它喝的水,小羊反驳时说的话,是理解中的一个难点。此时,可以插入动画演示,直观形象地展示小羊和狼的位置,水流的方向,轻易地突破这个难点。2、借助动画形象突破字义教学中的难点。理解重点字义、词义是读懂课文的关键。语文小壁虎借尾巴中的三个动词“摇、甩、摆”分别写出了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动作学生不易分辨它的细微区别,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这时,借助动画使抽象的文字与形象的动作结合起来,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双向交互作用,学生学得愉快,记得牢固。3、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朗读教学的难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内容。语文教师不仅要充当“师“的角色,同是又要是“朗读家”、和“表演家”。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即使能做到,教师表现方式和方法的局限性仍然难以达到多媒体计算机的信息传递效果。如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一方面,朗读录音是朗读大师给予我们的优秀作品,它用响亮清晰的语言转换了书面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语言、节奏格调乃至蕴含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气和语调等方面的示范。另一方面,配乐朗读,可创设意境,调动情绪,对学生领悟作品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具有积极的作用,让学生进入一种美的意境。从内容上来说,无疑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来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泼,教学艺术化、多样化,这也是一种美的形式。4、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难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苟子已推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如在教刻丹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去看待事物,否则会坏事的道理,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的直观,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正起到事伴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5、利用多媒体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富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贪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望庐山瀑布中“照香炉生紫烟”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理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这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养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无立,山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儿就散了,而“生”字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和感情色彩。三、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热现象与冷思考。多媒体课件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教学下的语文教师在备受指责的困窘中似乎看到了曙光,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公开课,观察课的应用中,效果极佳,无可挑剔,但是也有不少语文教师走向极端,似乎离开多媒体就无法教学。1、盲目“拿来”。目前,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教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现在的市场上,互联网上的课件很多,有心者自然可手到拿来。平心而论,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级阶段,能主动拿来,应该是值得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有些教师对制作课件缺乏必要的认识,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很多因素设计而制作形成的,也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路,教学风格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化的现象。2、课件违背语文教学规律和课改理念。按照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方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力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但教师在注重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信息功能的同时,却无意中把教学过程程式化了,固定的程序控制了整个课堂。在一个多媒体课件中,教师设定了一个固定的程序体现的是教师上课前已有的教学构思,教师在课堂里做的只是顺着预设的程序去操作,演示教学要学生按教师的“圈套”发展,就得引导学生“上钩”,一旦学生“不配合”,就只好代替学生回答。这种预设的课件程式,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有力,何谈提高?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诱导下,学生便很少有兴趣,有时间来关注课文本身,用心体悟文章的语言文字,留在学生知识库存里的只有被教师“咀嚼过了的面包”,这样何谈探究式教学呢?什么东西都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没有了语文课堂的灵活、机智、生动、活泼,这是有悖于先进的课改理念和课改精神的。3、淡化语文课堂上师生情感交流。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而不是把预先设计的教案表演得如何淋漓尽致。纵观教育名家的实践操作,无不体现一个“活”字。表现出非常高妙的教学机智和导控艺术,即教师导控,学生的学思,不断优化重组,形成重心始终在学生的动态调控。滥用多媒体手段在一下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受信息,然而做出相应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高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课堂上的“人气”,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随着人类对计算机及网络的不断开发、研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应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有理性的认识,本着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件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育,从而开创语文教育崭新的局面。参考文献:1、周励群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荣朱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