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39803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民乐县三堡学区 曹世军关键词:小学生 挫折 挫折感 挫折成因 耐挫力 消解途径挫折教育 论文摘要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没有一定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很难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些过分脆弱的人必然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因而,实现挫折教育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对于中学生和大学生,小学儿童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对小学生的挫折教育在整个挫折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此阶段的发展状况对其以后有重要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定型,如果外界的消极影响不能被消除或有效的抵制,就会出现各种消极意识和心理问题,影响其以后的健康发展。如此看来,在小学阶段进行挫折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因此,我们应从小对儿童进行积极的挫折教育,使其初步掌握应对挫折的策略和方法,增强其耐挫力,有助于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他们今后进入人生、走向社会、学会独立、学会生存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那么,小学生的挫折感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教师、学校和家庭应如何做,是当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二、挫折感相关概念及其理论 (一)小学生挫折感的概念 挫折理论是由美国的亚当斯提出的,挫折是指人类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挫折理论主要揭示人的动机行为受阻而未能满足需要时的心理状态,并由此而导致的行为表现,力求采取措施将消极性行为转化为积极性、建设性行为。 挫折是指人类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指向目标的行为受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在人类现实生活中,不但个体动机及其动机结构复杂,而且影响动机行为满足的因素也极其复杂,因此,挫折的产生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说任何人都是难免挫折的我们无处可逃,必须面对。 (二)挫折对人的影响 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挫折可增加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人猛醒,汲取教训,改变目标或策略,从逆境中重新奋起;另一方面,挫折也可使人们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中,出现负向情绪反应,并采取消极的防卫方式来对付挫折情境,从而导致不安全的行为反应,如不安、焦虑、愤怒、攻击、幻想、偏执等。小学生缺乏应对措施,很容易产生负向情绪,甚至在受挫折后可产生一些远期影响,如丧失自尊心、自信心,自暴自弃,精神颓废,一蹶不振等。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失败挫折可以锻炼出优秀的人物,但也会斩断人们飞跃的力量趋利避害是我们研究挫折的终极目的。 (三)心理学意义上挫折产生的机制 每个人在处理挫折和紧张情绪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自我防卫机制,但由于每个人的世界观、生活态度及个性特征不同,所采用的防卫方式也有差异,常见的小学生自我防卫机制方式有如下几种。1、合理化与转移在某些情境下,个人的动机或行为不能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时,为减轻因挫折产生的心理不平衡,维护个人自尊、寻找理由来安慰自己,其目的是把自己所作所为解释得合情合理,而把原因归于其他对象。如我班有一位同学早晨喜欢睡懒觉,上学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他,问他迟到的原因。他不是说奶奶叫他起床晚了,就是说奶奶烧早饭烧得迟了。回到家这位同学经常借故向奶奶发脾气,发泄一通,以求得心灵的安慰。2、压抑与隔离人在经受挫折后,常常有意无意地将其痛苦与焦虑压抑到无意识中去,以致在一般情况下,当事者不能觉察和回忆,以求得心境的安宁。我班有一位女同学,可爱、热情、活泼,整天无忧无虑又善解人意。一天,小女孩心事重重地找到我,给我一本日记,说让我帮帮她。原来她整天与同学嘻嘻哈哈,是在强作欢颜,父母离婚,她怕别人嘲笑她。每当谈起爸爸怎样时,她就远远地躲在旁边,眼神是黯淡无助的,脸上再也没有阳光般的灿烂。为了求得心灵的平和,她借日记宣泄。原来她是有意识地把父母离婚这个事实尽可能地从现实生活中隔离出去,以免引起精神上更多的不愉快。3、否定与投射自修课上有几位同学大声喧哗,不守课堂纪律,吵得其他同学无法看书、做作业。当老师调查此事时,张三说李四不守纪律,李四又说出一大串名字,甚至把某些维持纪律的班干部也扯进去。为什么呢?他们怕老师过多地责怪他们,拉进一帮人,表明别人也不像话,犯错学生试图把老师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同学的身上,通过否定与投射,减轻自己的内疚,躲避老师批评给他的心灵上的痛苦,竭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安全感。4、反向作用如有些同学总是好自吹自擂,夸夸其谈,这种人很可能内心很自卑,感到有些地方不如人,出于对虚荣心的满足,而采取反向行为。 5、替代 这是一种最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应付挫折的方法。替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升华和补偿。但大部分小学生欠缺这种应对能力。三、小学生挫折现象的经验描述(一)小学生挫折感的特点童年期儿童的身体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其大脑的发育趋于成熟,这对其心理发展极为有利,因此,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再加上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灵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低下,抗挫折能力差,依赖性强,胆小懦弱,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另外,小学生对挫折事件的感受不深,挫折对心理造成的障碍或干扰强度不大,但是自我调节的应对措施和能力很弱,受挫后容易造成一些远期影响。(二)小学生常见的挫折性事件及其反应1、学习是小学生最大得到挫折感源头。首先是考试,有了考试就会有好、中、后进生的分化。好学生时刻要保持领先位置,中等生则时刻提醒自己别掉队,后进生则不断经受考试失败的苦果,逐渐失去信心。其次为学习过程中:上课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完不成作业,没能遇到理想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无机会表现自己在某一学科的才能;没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肯定性评价等等。一旦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都会面临心理挫折问题,尤其是考试失败,很容易使学生心理失去平衡,怀疑自我,失去信心,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给学生心理发展蒙上一层承重的阴影。学习上严重的挫折还常常导致学生破坏纪律、扰乱秩序、厌学、逃学、考试作弊等。2、人际关系是困扰小学生的第二大障碍。别人给我取绰号;作为班干部管理违纪学生,而同学不听,和同学闹别扭;给老师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没有知心朋友,经常遭人议论,被人特别是被同性戏弄、嘲笑等等。小学生会因不良行为、难以相处、攻击行为、嫉妒与多疑还有其他一些特征及一些突发事件而在人际交往上遭遇挫折。但是,一般来说,小学生人际交往的挫折比较简单,情境性较大,会随着情境的变化或另外一种新的游戏活动的出现而忘却刚才的挫折或不愉快,持续时间短,没有太大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但若长期受人际交往的挫折困扰,很容易会畏惧人群,沉默寡言甚至引发心理疾病,一些抗挫能力低的学生,很可能因一次挫折而使其终身受到不良影响。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最突出的表现是学生作出破坏对方财物、偷窃、讽刺挖苦别人、打人、骂人等行为。3、家长、教师和同学不良的评价形成挫折,使儿童散失自尊自信。父母总将我和其他小孩比,嫌我不争气;被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遭到点名批评,经常忍受委屈;因某门功课没学好而被视为“不可造就”;考试考差了被同学讥笑;教师、同学不信任、不理解自己,班干部被撤职或竞选班干部没成功;表现好也很努力却没被学校评上五好学生。诸如此类若再加上家长与教师教育方法的不当,频繁的挫折,就会加剧学生对学习的担忧,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变得悲观失望、放弃了追求的目标,不好竞争,进而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倾向。进而还会使一些学生沉默孤独、抑郁寡欢、或表现出暴躁、易怒,喜欢挑衅攻击等等。四、社会学意义上的一般分析(一) 个体因素1阅历简单是小学生容易遭受挫折的共性根源。小学生年纪小、经验少、接触的环境单纯,生活阅历简单,生活的道路大多平坦,很少有失败苦闷的生活体验。因此当遇到挫折时就会惊惶失措,束手无策,很容易被挫折所压倒。2、个体的成就动机水平不同。同是考了70分,将自己的目标定于60分的学生则很高兴,而将目标定于80分的学生,就会产生挫折感。3、个体的挫折归因不同。个体对挫折的归因一般有这样几种:归为能力有限,归为努力不够,归为运气不佳。将挫折归为努力维度是一种积极的归因类型,能减少挫折感,激发上进心;若将挫折归为能力或运气维度,则挫折感较强,易产生自暴自弃等消极情绪。4、个体个性品质不同。从性格角度来看,理智型性格的人,挫折感较弱,挫折承受力较强;情绪型性格的人,挫折承受力较弱。5、个体对挫折的适应力不同 挫折适应力是个体面对挫折的各种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一般来说,常受挫折并能对挫折有正确评价的人,其挫折适应力较那些较少受到挫折且对挫折无正确认知态度的人强。综上,挫折对个体的成长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就看个体如何对待它。因而教育者应创设适当的条件,培养、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挫折适应力,使小学生能够在挫折中保持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以愈挫愈奋的精神状态健康成长。 (二) 家庭因素 在中国家庭里,父母处处为孩子设置温室,他们希望把世上的一切幸福和欢乐都给孩子,把一切不幸和痛苦都揽到自己身上,不让孩子经历失败,看到失败,但求小花们在温馨安逸的环境中成长。殊不知,恰恰是这样的环境使这些小花们畸形地生长,甚至过早地夭折了。小学生在心理上很不成熟,很容易由于外界的某些原因而产生挫折感。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如父母关系不好,成天吵架、打架、闹离婚;父母沉迷打牌顾不上儿童学习和生活;家庭中意外事件的发生都会使其体验到挫折感。 (三)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思路的偏差。素质教育“实施”多年,但是在实施中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任然没有变,甚至还层层加压,不断细化,教师夹在其中,既是巨大压力的承担者,又是学生的施压者,自然成绩仍然是绝大多数学校、教师心中的重要内容,一味地侧重分数,传授知识,而疏于情感世界的培养,忽视社会实践的参与,轻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分数成了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围绕分数而建立起来的畸形价值观不可能是积极的。这就造成学生心理品质差,承受挫折能力更差。(四) 社会结构因素 现阶段,我国处于和平建设时期,国泰民安,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养尊处优,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要求比较容易得到满足,优越感强,对挫折缺乏心理准备。五、行为主义框架下的中小学生挫折感分析 (一) 学习问题是使中小学生产生挫折感的重要原因之一学习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挫折感往往对其影响较深。长期处于学业挫折中,如达不到预期名次,不能考取理想分数等,极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对学业任务放弃努力,产生学业无力感。在自我概念结构中,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形成了一个较低的概念,这种概念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会使其在丧失对学业的兴趣的同时,将精力转向其他不良活动方面,以使自己获得某种有能感,从而得到心理平衡。这也就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同打架等违犯学校纪律的行为有关联的原因之一。 (二) 人际交往也是造成中小学生产生挫折感的重要原因 交往是人获得归属与尊重需要的基本手段,也是一个人良好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青少年学生更需要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同伴群体的归属感,形成交往技能,完成社会化过程。因而人际交往也是中小学生的重要活动之一。在这方面产生的挫折感若不能正确对待,会对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中小学生的主要人际交往方式有三种:同伴交往、亲子交往、师生交往。其中同伴交往是主要内容,交往挫折也往往在这方面产生。主要表现为没有稳定的友谊,在群体中没有良好的人缘,经常产生人际冲突等。长期处于这种挫折体验中,就会产生自卑、孤独、猜疑,甚至产生嫉妒、自私等不良个性,这些不良个性反过来又会强化不良的人际关系,影响其成年后的交往活动。六、中小学生挫折感消解的有效途径 通过调查分析认为:造成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耐挫力弱心理问题的主观原因是现代学生面临激烈、高压的学习竞争,主体地位被弱化、忽视的,自闭、孤立的人际关系。客观上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不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家庭生活物质富裕,对学生学习的高期望值,隔代抚养较多,教育方法不良,一旦遇到突然、意外的刺激,将引发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有些心理问题是发展性心理问题,有些是障碍性问题,而心理障碍是动态性的,如果发展性问题得不到解决,也会积累变化成心理障碍。因此从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必须采取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培养耐挫能力。(一) 从学生个体行动的角度来思考从认知疗法的角度来看,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要从个体的认识入手。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很有必要教给学生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加强心理免疫能力。多渠道地教育、熏陶,加强学生对抗挫折的能力。1、选择性忽视:即有意不去注意自己的挫折和精神痛苦。对伤心事不去感知,不去接触,不去回忆,不去思考。但应注意尽量采用积极的方法。避免或尽量少用消极的方法。 2、选择性重视:即特别注意自己的优点、成就,乐观地以自己的长处比较别人的短处,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再努力向上,以优异的成绩来弥补精神上的创伤。 3、改变愿望满足方式:在遭受精神创伤之后,选择其他方式获得满足。如:积极参加文娱、体育等活动,寻找业余爱好。 4、降低自己的理想、愿望与要求:即以符合事实或低于实际的方法要求自己。比如:以前总要求自己成绩排进前10名,现在要求排进20名就可以了,其余时间培养一种兴趣。5、请求帮助:人遇到挫折时往往无所适从,最无主见,这时“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此时与老师、家长、同学坦率地交谈,他们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使人醒悟,增强信心,走出困境。 6、积累经验:“吃一堑,长一智”这是摆脱困境,战胜挫折,变失败为成功和避免重蹈覆辙所不可缺少的。所以教育学生学会总结挫折的教训,积累战胜挫折的经验,使事情向积极方向发展。(二)学校方面 1、教师提高有效的育人方法。学校是学生的第二生活天地,而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不言而喻,尤其是教师不当的教学方法,会给小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 (1)心理换位法。教师和学生处于教育和被教育者的不同位置,老师站在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状态的位置上反复思考会产生什么结果,而学生则站在老师和家长的位置上认识过去和未来,都通过假设是对方,我会怎么做,以达到教育疏导的目的。这对和讲义气的后进生来说较适应。 (2)情感疏导法。教师利用某种积极情境,通过讲道理、辩论、抚慰感化以及树立榜样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后进生进行转化。 (3)肯定评价法。教师通过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为出发点,及时对学生的某些良好表现作出肯定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自身,找发展的切入点,借助集体舆论这一有利的教育环境来激发学生的上进意识。如班上有个男同学,由于在婴幼儿时期,发高烧,烧坏了脑袋,所以智商很低,记忆力极差,尽管学习态度很好,学习非常刻苦,可成绩却极差。由于这个原因,他一直以来都被老师所忽略,但我并没有抛弃他,因为我深深知道这个时候他最需要的是支持和鼓励,于是我给了他很多鼓励,使他逐步具备百折不挠的精神。到现时为止,尽管这个男生的成绩进步并不大,但他的性格已开朗多了,不再刻意逃避挫折了。 (4)自我教育法。教师把事物的真、善、美提供给学生,并出示假、恶、丑,引导学生自我认识,激起转变动机,从而朝着良好发展的方面加强自我修养,学会自我控制、掌握自我调适的能力,从而形成优良的品质。 2、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做好心理辅导室的建设。首先,以个别咨询为主,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况,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并且开展心理自测,心理杂志、书籍阅览等服务项目,使心理辅导室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 其次,对学生特殊的问题,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能够帮助学生解惑,促进他们自我成长。再次当学生中出现一些共性的问题,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某个专题的团体辅导,对共性的问题给予引导。最后,通过心理测试,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3、深入落实素质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耐搓能力(1)班队活动是挫折教育的主要载体,个别辅导是挫折教育的基础,必须点面结合,互相呼应,形成有效的挫折教育体系。在班队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加挫折教育方面的内容,针对不同年级段,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季节特点等某个时期反映出的普遍现象,在个别辅导的基础上,每期可以开展二至三次主题教育活动。如“挫折助我成长”, “怎样对待考试”, “烦恼来了怎么办”等主题班队活动具有针对性、现实性,选择的角度小,活动开展十分成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中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对有些学生教育的影响力可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乃至学生的终身都还会发生作用.(2)设置交往情境,给学生创设宣泄交流的空间。我对班上54名学生(六年级)做了一个关于交往情感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46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30的学生受了委屈时独自生闷气,18的学生从不向家人、老师或同学倾诉心事。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宣泄调整的空间。交流是战胜心理困境的一大法宝,教师在日常教学及生活中,要给学生创设交流空间。如师生交换日记、生生交换日记,做团体游戏,给父母写信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及时缓和学生的心理压力,舒解其内心的郁闷。面对挫折时,家人的一句体贴,老师的一声关怀,同学的一点安慰就如同一缕缕春风吹进学生的心田,不仅能给予学生无限的动力,更能使学生重燃自信之火,勇敢挑战挫折。(3)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少年儿童理性思维能力较弱,对具体的、直观的、身边的事物容易引发兴趣,触发联想。进行挫折教育如果只对学生空对空地讲道理、列条条,很难收到实效,必须遵循“从游泳中学游泳”的基本原则,“从挫折中耐挫折”,多利用报载的、现实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往往把某些具体的人物形象作为自己的模仿形象。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树立自觉进取意识。学生的“耐挫折教育”可效仿的榜样,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以全国著名的同龄人英雄为榜样。如杨云和,由不识字的奶奶领养大,蛰居六平方米的小阁楼内,却两次摘取了国际信息学竞赛的金牌。 二是以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为榜样。使学生明白,挫折虽然不是件好事,但未尝是坏事。我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挫折孕育着成功”。从古到今,几乎每一个出类拨萃、卓有建树的人,都是从大大小小的挫折与逆境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因在火车里做实验,耳朵被人打聋、诺贝尔为了研究炸药,失去了亲人,但他们勇往直前,继续研究,终于取得了成功。三是以身边的榜样战胜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迹为价值尺度。当学生能自觉用这类“英雄人物的生活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时,其挫折就会成为新的努力的起点、新的台阶。记得曾经有一个学生,品学兼优,自强自信,对前途充满信心。但很不幸,在她读五年级时,爸爸在一次行船时,发生了意外,早早地离开了她,妈妈也因为过度的伤心,引发了潜伏多年的鼻烟癌,生命正垂危。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稚嫩、柔弱的她一下子崩溃了,伤心、痛苦、沮丧、绝望向她袭来。这时我用邓小平的“三起三落”、张海迪的“人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名人事迹来开导她,激励她,只有经得起挫折的磨练,才会有坚强的意志,才会战胜逆境取得成绩。经过耐心的思想教育,她终于重新点燃了希望的火花,勇敢地面对挫折的挑战。当她以优异的成绩结束小学的学业时,她对我露出了坦然的笑容。(4)在近现代史教育的广阔背景中渗透耐挫教育。 一部近代史浸润了辛酸、血泪,写满了挫折、艰难,当然更显现了挫折中的抗争,记录了刚性的中华民族精神。比如,我在教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后,让学生谈感受,引导他们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使民族遭受巨大的挫折,蒙受巨大的灾难。但中国人民并未被挫折压倒,而是愈挫愈勇,奋然前行。重要的是今天的我们应当记住教训,不忘历史,奋发不息,创建美好祖国。(三)以学校教育为主要力量,与家庭、社会有机结合,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构建挫折教育的完整网络。教育从来都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行为,学校、社会、家庭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挫折教育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更不例外。1、改革家长包办孩子一切的教育方式,我们首先从转变家长观念入手,通过专家讲座、观看录像、家长会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强家长心理辅导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家长的辅导能力和与孩子的沟通能力。改变观念,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要总是满足他。要在学习、锻炼、劳动、生活以及集体活动中,适当的“制造”一些困难,然后引导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克服,从而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忍耐力和吃苦精神,体验挫折,在挫折中成长。 2、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在教育界提了很久,的确有一些效果,但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非易事,这并非学校教育工作者努力而改变的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推动教育向健康轨道发展,还学生心灵的蓝天。 总之,挫折并非洪水猛兽。教师、家长应端正学生对挫折的态度,多渠道地教育、熏陶,加强对抗挫折的能力。阳光总在风雨后。风吹雨打是万物生长必经的过程,能在风雨中傲然挺立的花朵才可以享受雨后阳光的沐浴。挫折对于生长在安逸环境下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只要能帮助孩子们走出温室,让他们经受风吹雨打,直面挫折,战胜挫折,他们就一定能茁壮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