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轮月考试卷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 “乞巧节” (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 “牛郎与织女” 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D 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它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A火耕 B刀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3黄梅戏天仙配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有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具有必要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A B C D4下列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其它各项的是 A杜诗水排 B高转筒车 C马钧翻车 D风力水车5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6“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A青铜器 B丝绸 C铁器 D瓷器7.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陆游杂赋诗中提到的“草市”最早出现于 .秦代 . 宋代 .唐代 . 南北朝时代8“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 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西汉长安 B唐朝前期洛阳 C北宋开封 D南宋临安9.明清时期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其中最著名的有A徽商与川商 B徽商与晋商 C粤商与晋商 D徽商与京商10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此时,作为一位投资者,你的选择主要是受到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影响 B. 外商企业投资赚钱的刺激C. 国外投资者的影响 D.清政府官僚的大力支持11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B机器的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D生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分工12下图反映了从1801年至1851年的50年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发生了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的加强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1,3,5C自由主义的推行 D工业化的开展13.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14“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请判断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1519世纪末20世纪初,如果你生活在美国,那么就可以乘坐火车外出旅游 坐着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看到电灯照亮千家万户有事情与朋友联系可以打电话 通过互联网与同学聊天A B C D16. 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顺序是 科学理论有重大突破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帝国主义形成 垄断组织产生 世界被瓜分完毕A B C D17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中国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商品经济渐趋衰落 C民族纺织工业兴起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8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含义是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都由私人投资兴办C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D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民用企业的诱导19南洋兄弟香烟公司广告 (见右图),广告词为:“同胞注意:君用一份国货,即为国家挽回一份外溢之权利。明乎此者,请吸南洋公司各种国货香烟。”由此反映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说明资本家为获取利润进行欺骗宣传 民族烟草公司的开办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A B C D20“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此材料说明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21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A B C D22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早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为此,我国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开展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建设C开展了大跃进运动D改革经济体制中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23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土地改革 B统购统销 C“一五”计划 D工商业改造241953年开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A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C改变不合理的劳动产品分配制度 D将单一所有制发展为多种所有制2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现代史上,科技革命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汽船船长空姐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 B.汽车售票员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空姐 C.汽船船长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空姐D.汽车售票员空姐汽船船长火车司机26.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是因为 A.它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动力和效率 B.它摆脱了工厂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C.它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与改进 D.它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27.被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誉为“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的经济思想是 A.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思想 B. 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C.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D. 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28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C. 纽约股市的大崩溃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9.史学界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对该说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垄断组织使人类社会进入到电气时代 B.垄断组织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垄断组织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D.垄断组织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30.飞机,自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视。这种全新的交通工具,在当时采用的先进科技成果有 蒸汽机的改进 内燃机的发明 炼钢技术的突破 石油的广泛运用 A. B. C. D.第II卷(共40分)三、材料解析题(31题10分,32题12分,33题18分,共3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 柯立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胡佛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大事?面对现状,胡佛和罗斯福分别奉行了怎样的经济政策? (4分)(2)在材料二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有什么具体的表现?(2分)(3)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它能“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4分)32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请回答:(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率先从事这一重大活动的是哪两个国家?举出其中的两个具体事例。(4分)(2)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科技革命,并指出两个革命中最突出标志。(4分)(3)概括说明图A、B两点所对应的两次科技革命分别对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33.阅读下列材料: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8分)(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4)今天当你站在又一个新旧世纪之交的时候,你觉得当时正确的态度或方略应该是什么?高一历史月考二试卷答题卷(注:只交答题卷)班级 考号 姓名 一、选择题(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0分)(1) (2) (3) 32.(12分)(1) (2) (3) 33(18分)(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