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课标版专题十四基础等级部分第三节内容充实.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8050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课标版专题十四基础等级部分第三节内容充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课标版专题十四基础等级部分第三节内容充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课标版专题十四基础等级部分第三节内容充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内容充实美丽语文精彩阅读“节约”话题名言诵读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渡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素材积累节约的快乐某公司的一名打字收发员,每月要经办3 000多元的办公耗材和邮寄费用。面对经理提出的节约要求,他曾想:“费用高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一个小小的打字员能有什么办法呢?”然而,随着对节约认识的提高,他开始在工作中尝试一些小改革,如复印纸双面使用等,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每个月的办公耗材和邮寄费用比以前减少了一半。这位爱岗敬业的有心人深有感触地说:“想着我这个小小的岗位一年也能为公司省下这么多钱,节约的快乐油然而生。”节约的快乐来自哪里?在一定意义上,节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品质素养和美德。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节约不是“可为不可为”,而是“为与不为”,愿为则百事可成。把节约看做创造价值、塑造自我的机会,就会千方百计地厉行节约,体味“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成就感。如果视节约为麻烦,把节约当负担,就难免被动应付,对浪费现象熟视无睹。节约如井,深挖下去,不但洞开聚集财富的源泉,而且涌流愉悦心田的快乐,何乐而不为?食堂一周倒掉一亩粮大学食堂一周被倒掉的饭相当于一亩地的产量!学校一年浪费的电量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用58年!这是某高校学生自己调查得出的结果。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每个人都需要扪心自问:“我们凭什么浪费?”因为花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吗?钱是你们的,但资源却是大家的!因为饭菜不合口味吗?这简直是强词夺理的理论!食堂的饭菜未必十全十美,但同样是劳动成果。在你把饭菜倒进垃圾桶的同时,就构成了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须知,任何人都无权浪费!不能无知和麻木到这种程度!仅仅一周的时间就有相当于一亩地产量的饭被倒掉,说明浪费普遍存在。然而,比现象更可怕的是学生们的漠然和节约意识的极度匮乏。所以,对浪费仅仅痛心疾首地反思是不够的。学校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节约资源的规章制度,并把节约付诸行动,更应该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宣传节约意识。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见,勤俭实在是一个人修身养德的必备条件。二十年后30亿人喝水难据新华社墨西哥城3月20日电,3月16日至22日,第四届世界水资源论坛在墨西哥召开。根据本届水资源论坛公布的最新数据,全世界水资源总量约14亿立方米,而其中只有2.5%是可饮用的淡水,这其中70%又被用于农业灌溉。到2025年,预计全球将有30亿人遭遇水危机。观点阐述1俭朴,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800年前,司马光就写下了训俭示康,告诫其子司马康要“以俭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无数事实证明,“俭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美德;正是无数人的经历,赋予了它丰富而深刻的意义。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如果想有所为,就绝不能竭尽心力去装点自己的生活,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的目的,而必须以勤俭朴素作为自己道德的准则,并且身体力行。而奢侈往往是一条绳索,只要被它束缚,就很难再迈步向前。当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原有的生活方式在发生着变革,消费观念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我们不能否认这种现象,但我们也绝不能抛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2节俭可带来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当我们关掉一个与自己钱财无关的电灯,当我们拧紧一个与自己钱财无关的水龙头,当我们付出一种广义的节俭行为的时候,也许我们并未从中直接受益,然而我们的子子孙孙受益,我们的动植物朋友受益,我们广博的海洋、大地受益,我们的地球家园受益唯有思如是,我们才能从容面对周围不解的目光和不屑的议论。所谓“内容”,是指写进文章里的人物、事物和数据、资料等。“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说明文中的说明属性清楚,资料充分。1积累占有丰富的素材只有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胸中有丘壑”,下笔时才能文思泉涌,左右逢源。那么,丰富的素材从哪里来呢?(1)拥自然入怀。观赏日月星辰,凝思山川河流。风的私语,花的叹息;高耸入云的山峰,波涛汹涌的江河;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跃动在湖面上的一抹斜晖都是自然赐予人类的跳动的音符,只要能用敏感的心及时捕捉,就能谱写出一首首悦耳动听的歌。(2)和社会握手。社会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泉源。触及社会焦点,追踪时事话题,关注家长里短,放眼环球世界只要你用青春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用青春的思想思考这个世界,用青春的心智观照这个世界,即使是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凡小事,也能为你所用,任你驱遣,写成警人警世的隽永奇文。(3)与课本交流。课本是编者的心血凝聚,选文大多文质兼美,内容涉及为人处世、道德情操、思家爱国、名人事例、典故诗词等方方面面。如能抓住课本,广采博记,并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因时因地,巧妙化用,必能开掘这五彩缤纷的“花圃园地”,创就一篇篇独具特色的美文。2合理选择与使用材料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和支柱。要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就要注意材料选择与使用的确凿、典型、新颖。(1)材料要确凿。真情实感,材料确凿,是内容充实的根基。作文需要真实,但这个真实,不是仅仅对生活的自然摹写,而应是在生活基础上的再创造。因此,考生写作时根据文章需要,在把握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可编造故事,代人立言,编拟“格言警句”,来丰富文章内容。但反对考生反复运用陈旧素材,缺乏创意地胡编乱造。例如,不少考生曾一度沉迷神游太空、时间旅行、神鬼传奇、梦中奇遇等缺乏底蕴和真实体验、感受的题材,这不仅无益于文章内容充实,反映出的也只能是学生积淀的不足和生活感悟力的缺失。(2)材料要典型。材料典型,是内容充实的命脉。典型的材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说服力,可以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最佳效果。写记叙文,要选择最能体现人物身份、职业等特征的材料。例如有同学写一位教师,为了突出其工作负责、富有生活情趣的特点,选择他平时衣着总是一丝不苟,但有一次匆忙中忘记照镜子而使一绺头发高高翘起,惹得全班同学乐不可支的材料来写,同时还写了他批改作业认真负责,以至有调皮同学故意测试他,都逃脱不了他的“火眼金睛”。这样写就既真实又生动典型,突出了人物个性,丰富了文章的情趣。写议论文,要考虑论据材料能在证明观点的基础上具有代表性、针对性。例如一考生在在生活中寻找快乐一文中披沙拣金,精选了两则典型事例: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善用美好想象,让幸福永远相伴夭折的爱女,由此也让自己失女的不幸人生富有了快乐色彩;“中国最后一位贵夫人”康同璧在年老色衰尤其是种种人生打击面前,依然以平和之心来享受生命的快乐。两个论据一中一外,以点概面,足以证明“在生活的长河中,善于寻找身边的快乐,这就是人生智慧”的中心论点。(3)材料要新颖。材料新颖,是内容充实的一大关键。材料新颖,就是说材料要新鲜活泼,既指那些具有时代气息、充分反映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的新人新事,也包括一些虽比较陈旧但作者却有独到发现独到见解从而具有了新的生命力的材料。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要有新颖独到的题材,就离不开平时的留心观察,用心感悟。例如对父母的感情,许多人或是写为了报答父母而勤奋学习,或是写在父母生日那天献上一束鲜花等类题材,而有篇题为“父亲的喷嚏”的文章,专就父亲的喷嚏来写,极为新颖,令人捧腹而感动。作者善于铺垫和描写,以平时怎样因父亲的喷嚏而烦躁,开家长会前怎样提醒父亲切莫打喷嚏为铺垫,然后详细地记叙描写了父亲在一家大商场里打喷嚏的情景,情景描写中穿插着作者对父亲由气而爱的感情,此文选材可谓新颖有趣,从另一角度表现了主题。议论文选材也要注意新颖。过旧的材料,难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有些材料虽然新,如雅典奥运会上的刘翔,在当年来看,材料是很新,但是因为关注率太高,一般引用的人较多,容易出现扎堆的现象,也难以激发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写作时应该更多地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现实生活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物。真题在线(2011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名师点拨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是“回到原点”,考生看到题目,能够很快兴奋起来,什么是“原点”,导语有提示:“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原点”可实指,也可通过引申、比喻等手法获得虚指意义,导语提示让考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更能让优秀的考生获得更多更深入的启发,能更好地发挥水平。总的来说,写作内容能让考生有话说,有精彩的话说。命题有格调,格局开阔,给考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回到”又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成长与认知来说话,避免不着边际任意发挥,可以较快入题。能够写出思想深刻、感情真实的东西,将人生积极向上,奋发向上的东西辩证地、有效地提炼出来。例如:在写作中,考生既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辩证立意。在具体内容上,“回到原点”可以是一种反思反省后再出发的大智慧;可以是一种调整策略后再出发、再冲刺的以退为进的处事艺术;还可以表面上写一种重复或位置复原,其本质是一种螺旋式上升。考生可以就生活中的具体话题如自然环境回到原生态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写物质丰富的今天,人的精神和道德应该回到本真的状态;还可以写个人迷失后,如何找回自己本来的位置等。考生如何构思立意,选择什么内容来写,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或人生观,体现的是考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与感悟。考生写作能力的高低,真正体现在考生对生活体验面的广狭,对社会人生问题思考的深浅和是否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认识等方面。佳作展台【例一】回到原点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想要建立一个函数或方程的图像,首要工作就是确立原点。然后,才能建立坐标并作图。图像上每一个点的坐标,都是相对于原点来确定位置,原点就是整个图像的根本。同样,对于国家这个宏大的函数图景,尽管它有着各种复杂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关系,但它只有一个原点,一个根本,那就是人民。从先哲们“民贵君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理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无不点明了原点所指、根本所在以民为本。但是,当今之社会,当今之国家,本末倒置、不识原点者,可谓不少。例如部分官员已无公仆之心,反以封建时期“牧人者”自居。思想的偏差,根本的缺失,原点的无视,造就了一件件啼笑皆非的事件。怒喝上访者“我服务的是人民,不是你一个人”的有之;勒令开发商把建设好的商品房拆除,置公众利益于不顾,只为政府“风水”者有之;为GDP增长,暴力强拆者有之。我们的公民,也有众多人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未?股票升否?但对自己要承担的公民责任躲之避之,不愿投身于基层民主,不愿承担自己应尽之责,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些忽视根本,无视原点的现象是有根源的。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的成绩是毋庸置疑的,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平、公平权利、人民的幸福感,于是有了GDP世界排名第二,幸福指数却排100多名的现象。所幸,近年来,国家终于认识到原点的重要性。从温总理两会上“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执政为民”论断的提出,到今年关于幸福的“全民大讨论”,无不揭示了政府向“民本”这一原点的回归。我们的社会,公民意识也在逐渐觉醒。君不见广州地铁的“举牌哥”,君不见各地纷纷出现的“维权斗士”,他们都是回到原点的先行者。想起孟德斯鸠的名言:“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是的,难道不是每个人的尊严构成了国之尊严,每个人的权利构成了国之权利,每个人的幸福组成了国之幸福?你我即原点,让我们关注社会,承担责任,回到原点。每个人的觉醒也是国家回到民众发展这一原点的前提,如此,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展现出更美好的函数图景。亮点点评这是一篇考场佳作,精彩之处有:审题准确,入题快速;联系生活,论述深刻;有理有据,材料丰富;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平实,情感真挚。【例二】回到原点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施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我想,再动人的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原点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道德的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起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最轰轰烈烈。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满足于“枝枝叶叶外头寻”,但一个人人都标榜“金钱为原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唯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庄严,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回到原点,重拾本真,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亮点点评高考作文评分,看重学生独立思考与思维的能力,看重学生独立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的能力,看重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能力。文章从人的性情的角度,论述“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的观点,思路清晰,构思严密。文章语言表达流畅,富有文采,而且相当多的文句很有意蕴,耐人品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